3年级2课时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开机》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开机》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开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并能够准确说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的名称。

2、学会如何正确的开机、关机的方法。

3、认识Windows的基本界面,知道图标、桌面、任务栏等概念。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成功-激情的学习循序中,自主探索能力与协作学习方法得到发展。

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

2、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3、对Windows的桌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上课。

同学好!欢迎大家来上计算机课!今天的计算机课由我和大家来一块学习。

计算机呢,俗称电脑,它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程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现今,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交通、通信、银行、医疗等许多方面。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高科技的代名词,可以说,作为现代青年,你不会电脑,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社会接班人,一个现代的文盲,那么作为咱们刚刚接触电脑的同学来说,教不会你们用电脑,那我就是个不合格的老师。

好了,现在开始咱们的课。

(板书:一、计算机的应用)我说了计算机的这么多用途,你们可不可以也来说一说,计算机还有哪些应用?和你周围的同学一起展开讨论。

(大约1分钟,指生回答)既然计算机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赶紧来学习一下吧!活动2【讲授】新课讲解1、讲解计算机的开机方法。

(观察大屏幕)名词:开机。

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习惯上叫做开机。

师导入:我们也已经认识了我们面前的计算机,那么,现在也是让计算机来认识我们的时候了。

可是大家前面的计算机现在还是黑的,还没有启动,也就是说,还没有开机呢,所以我们从显示器上看不到任何东西。

怎么办呢?大家注意听老师都说了些什么?(边讲解边操作,或是出示课件)(1)第一步是让计算机“睁开眼睛”,办法就是按下显示器电源开关,接通显示器的电源;(同时提醒学生看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2)第二步是让计算机的“大脑”开动起来,办法就是按下主机箱的电源开关,接通主机箱的电源。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等。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态度和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信息技术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等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态度和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A.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B.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C.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2.计算机的分类A.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B.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并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C.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如按照规模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等。

3.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A.简单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B.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解释各个硬件设备的作用。

C.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并介绍各个软件的作用和特点。

4.学习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A.引导学生思考:使用计算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B.向学生介绍使用计算机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正确使用计算机、保护计算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等。

C.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安排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并共同总结。

时间:15分钟。

2.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分类方法,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时间:20分钟。

3.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并解释各个硬件设备的作用。

时间:15分钟。

4.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并介绍各个软件的作用和特点。

清华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2课《斟句酌》教案教学设计

清华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2课《斟句酌》教案教学设计

清华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2课《斟句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斟句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并掌握编写平面设计需注意的要素。

2.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学生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实现篇幅、字体和配色等方面的调整,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教学重难点:1.平面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素和常用的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2.学生们如何根据图形设计实现篇幅、字体和配色等方面的调整及其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1.电脑、投影仪等学科教学设备。

2.平面设计软件,例如coreldraw、illustrator、photoshop等。

3.教师准备PPT、教案、教学实例等资料。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自我介绍。

通过相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一些例子,激发学生们对于平面设计的兴趣,做好教学铺垫。

2.讲解平面设计的要素:通过实际图片,详细解释平面设计的要素,例如整体观感、构图、色彩、字体和篇幅等。

3.讲解常用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主要介绍常用平面设计软件的界面、操作和对应功能按钮的用途等。

4.根据教学实例,讲解学生如何根据图形设计实现篇幅、字体和配色等方面的调整,具体操作演示。

5.案例分析:针对某一个平面设计实例进行细致解析,分析其构图、色彩搭配、字体等方面的运用。

6.教师评价学生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们进行分享。

通过学习、展示、评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设计作品的质量,提高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7.总结:回顾本课的重点要素并做相关概括总结。

给予学生以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更广阔知识领域的热情和动力。

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避免一味地灌输或授之以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

教学互动形式多样,例如:图片、PPT、模拟操作等。

2.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具体了解课程内容,使学生们在讲解时更加专注。

3.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研究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创建和编辑文档;- 研究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课时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解释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演示计算机开机和关机的基本操作;- 提供相关练和小组讨论。

课时2:操作系统入门- 解释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展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 指导学生打开、关闭应用程序;-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件操作。

课时3:文字处理软件-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作用和基本功能;- 指导学生打开文字处理软件,并创建新文档;- 教授文本输入、格式设置、保存和关闭文档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本编辑和格式调整。

课时4:互联网基础知识- 解释互联网的概念和作用;- 指导学生打开浏览器并访问网站;- 展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查询;-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书签收藏感兴趣的网页。

教学方法- 以案例和实例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互动;- 结合图像、动画和实物展示进行讲解;- 制定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配备计算机实验环境,让学生实际操作。

评估方式- 课堂小组讨论和互动表现;- 文字处理软件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 互联网使用技能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信息技术教程》三年级下册-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关图书和资源。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分类。

2. 能力目标:能够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增强对科技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及投影仪等教具。

2. 与计算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放映一段关于计算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并与本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思考。

步骤二:呈现核心概念1.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并向学生解释其含义。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大型计算机到现代的个人电脑,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演变和重要性。

3. 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并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4.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尝试描述各种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

步骤三:分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台电脑。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电脑,包括外观特点、常见用途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计算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帮助他们解答遇到的问题。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思考,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的经验。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通过计算机操作的方式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

3. 教师展示一些计算机的应用场景,如邮件通信、电子商务、在线学习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对计算机发展的设想,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认识电脑》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认识电脑》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认识电
脑》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的发明和发展历程;
2.认识电脑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具备正确使用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电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2.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计算机内部三大核心部件CPU、内存和硬盘的功能和作用;
2.初步掌握电脑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内容:
1.引入电脑——展示电脑的外观、形态、和可以完成的任务;
2.介绍电脑的产生过程;
3.介绍电脑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时间安排:1学时
第二课时:
内容:
1.进一步介绍CPU、内存、硬盘各自的作用;
2.介绍鼠标、键盘、显示器等外部组成部分;
3.操作演示:开关机、打开关闭软件等;
时间安排:1学时
第三课时:
内容:
1.体验使用电脑进行学科研究、娱乐等活动;
2.提供合理的使用电脑的方法;
时间安排:1学时
第四课时:
内容:
1.小测验:对电脑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
2.答疑和总结。

时间安排:1学时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课堂互动;
3.操作演示。

六、教学评价:
观察法,以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6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6篇)

三年级信息技术优秀教案(6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悉窗口的组成以及窗口的各种操作。

2、掌握鼠标的双击。

3、进一步练习鼠标操作。

教学重难点窗口的介绍。

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认识并学会“纸牌”窗口的基本操作,同时掌握玩纸牌的技巧。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好学生本课应完成的作业一份,以及学生要用到的素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复习进入“纸牌”窗口。

开始——程序——附件——游戏——纸牌2、认识纸牌窗口。

标题栏菜单最小化化关闭按钮3、窗口的基本操作:①最小化:单击最小化按钮,单击任务栏上的按钮②化:单击化按钮,单击还原按钮③窗口大小改变:没有化状态,拖放窗口的边界或角落。

④窗口位置的移动:没有化状态,拖放窗口的标题栏。

4、玩纸牌的技巧:在堆牌区,当有两张牌可以移动时,应先移动有较多牌的牌堆中的那张。

应先考虑堆牌区牌的移动。

只有当所有可能的移动方式都考虑过了,才考虑移动发牌区的牌。

在堆牌区,尽可能留出空白堆,以便放K牌。

将可以从发牌区或堆牌区放到接牌区的牌快速地放入接牌区。

我们可以先将鼠标指针指向这张牌,再用食指快速连续地按鼠标左键两次,这个动作称为双击。

5、练习:打开纸牌窗口,调整窗口的大小。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

玩纸牌,并观察纸牌窗口底部的得分。

板书设计玩好纸牌双击:鼠标指向这目标后,再用食指快速连续地按鼠标左键两次,这个动作称为双击。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认识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情况·能够输入字母和数字·学会几个常用的控制键【教学内容】·键盘的分区·主键盘区的字母键、双字符键和控制键·编辑区内的光标方向控制键【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的键盘操作姿势和主键盘区的四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Shift和Caps Lock。

难点:双字符键、Shift 和Backspace键。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课和新朋友过第一招教学设计川教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课和新朋友过第一招教学设计川教版

第二课和新朋友过第一招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开、关机的方法。

2.简单认识Windows桌面。

3.了解鼠标的左右键的使用方法,能移动桌面图标。

教学重点:开、关机的方法、鼠标的使用教学难点:移动桌面图标。

教学方法:探讨、上机操作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计算机都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去了解神奇的计算机。

虽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做很多事,但是老师告诉你们,计算机可是个大懒虫,到现在还在睡觉,请小朋友把它叫醒,我们今天和新朋友玩第一招吧,好不好?一、跟我学开机(出示课件)同学们在家里按下开关开电灯,打开电源开电视,其实计算机和其他电器设备一样,在正常使用之前,都必须首先打开电源开关(课件图片及说明)请注意老师是怎样开机的,记住电源开关的位置。

1.打开计算机电源,记住电源开关的位置。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脑的主机,找找电源开关的位置。

注意:不同的计算机开关位置和样式会不一样,留心“Power”按钮的标志图案(如课本图2—1)2.观察开机屏幕画面的反映。

观察课件——开机画面,电脑开机后,屏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注意屏幕上先后闪出的画面。

电脑开机屏幕画面反应,认识Windows XP标志。

大家看Windows XP的图案像什么啊?(窗户)Windows是“窗户”的英文,是计算机开机后自动启动的第一个重要软件,又叫“操作系统”。

试一试: 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你的计算机电源开关二、认识Windows桌面(课件出示)同学们,这就是Windows XP的桌面,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课桌,课桌上可以放许多东西,请大家思考,课桌的桌面上都会有些什么呢?(书本、铅笔、橡皮??)其实我们之所以把这个界面称作Windows的桌面,是因为它就像我们教室里的桌子一样,可以摆放各种书籍、文具、纸张、作业本,但是不同于普通的桌面,Windows的桌面又有它的特别之处,那么Windows桌面上摆放了哪些特别的东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 3 年级 信息技术
初备
教学设计
复备
教学 流程
四、展示评学 (5 分钟左右) 1、学生自主推荐,讲解自己的作品及操作方式。 2、学生选出最满意的作品,保存存档。 五、提升延学 (5 分钟左右) 1、引导学生阅读小知识,举例并讲解让学生明白 其义。 2、自主练习做一做,将做好的字母精灵按照要求 及格式正确保存到磁盘上,完成当堂练习。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 3 年级
课 题 铅笔工具了不起 初备
信息技术
总 课 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复备
导学 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正确打开画图软件,认 识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熟练了解各工具的名称 及使用用途。 2.通过自学、助学,自主设计字母精灵。 重点:学会使用颜色填充工具 难点:前、背景色的使用和选择
教学 反思
பைடு நூலகம்
重点 难点 教学 准备
计算机、画图软件、
教学 流程
一、教师导学 (5 分钟左右) 1、讲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任务。 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画图”软 件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及每部分包含什么工具及使 用方法。 二、个体自学 (5 分钟左右) 1.请自学阅读 P4-5。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三、自主操作(15 分钟左右) 1、教师示范如何用铅笔工具绘制字母精灵并详细 讲解操作步骤。 一共将操作步骤分为 7 部分,难 度较高的部分,详细并放慢讲解操作速度,让学 生更好更充分的理解。 2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及教科书讲解自主进行设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