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论

合集下载

疾病的基本概论

疾病的基本概论

疾病的基本概论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异常状态,它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

疾病既包括传染性疾病,也包括非传染性疾病,涵盖了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多种疾病。

本文将就疾病的分类、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

一、疾病的分类根据疾病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两大类。

遗传性疾病是指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它可以从父母遗传给子代,如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等。

后天性疾病则是指由于环境、生活方式、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后天性疾病又可以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是指能够通过感染源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广泛,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非传染性疾病则是指不通过传染源传播给他人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成因是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

二、疾病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如流感、麻疹等。

2. 飞沫传播: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侵入人体呼吸道传播疾病。

如肺结核、SARS等。

3.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疾病。

如手足口病、腹泻等。

4. 粪口传播:通过食物、水源等受粪便污染传播疾病。

如霍乱、痢疾等。

5.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某些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三、疾病的预防控制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等。

2.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环境,减少病原体滋生。

3. 接种疫苗:按照疫苗接种规划,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免疫力。

4. 使用保护措施:在特定环境下,如医院、实验室等处,使用防护用具,减少接触病原体的可能。

5.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

综上所述,疾病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根据疾病的分类和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课外资料第一章疾病概论健康(health)与疾病(disease)是医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生命过程中的对立与统一。

长期以来,人们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躯体疾病,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疾病就是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的出现病理改变,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异常生命过程。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人们认识到健康与疾病不仅与自身的躯体因素有关,而且与本身所特有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等也有关。

因此,把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探讨健康与疾病的概念,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利于阐明疾病的本质。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含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适应能力。

它反映了现代医学模式,说明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还要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三者应取得和谐与统一。

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个体内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人的一生中,不仅要被动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要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主动适应环境。

适应能力除与躯体、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受学习及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简言之,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将不断深入,从分子基因水平上去探索疾病的本质已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的主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它至少包含着三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①心身轻度失调状态:即表现为周期性的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纳呆失眠等。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解1,disease(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和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

是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2,health(健康)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sub-health(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4,etiology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5,cause(病因)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6,condition(条件)是指能促进或缓解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7,pathogenesis(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8,molecular biology(分子病)由于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疾病。

9,brain death(脑死亡)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0,precipitating factors(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11,risk factors(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有可能是原因或条件。

12,病因的先天性因素能够损伤胎儿发育的各种有害因素。

13,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E)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2,下列哪一项不是脑死亡的诊断标准(B)A. 呼吸不可逆停止B.心跳不可逆停止C. 脑电图零电位D. 脑血流停止3,疾病的概念是指(C)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出现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4,从病因侵入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是指:( A )A.潜伏期B.前驱期C.症状明显期D.转归期5,死亡的是指:(E)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消失D.脑电波零电位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6,健康是指:(E)A.没有疾病和病痛B.体格健全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D.社会适应力强E.强壮的体魄、精神和社会上的良好的状态7,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B)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D.某些条件也可以叫诱因E.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8,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些叙述是错误的(E)A.贯穿疾病的始终B.相互联系,相互斗争C.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D.同时出现,不断变化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9,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C)A.疾病的数量与强度B.存在的诱因C.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D.机体的抵抗力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10,不完全康复时(C)A.致病因素已完全消失B.功能、代谢和结构的障碍完全消失C.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D.机体的自稳态完全恢复正常E.劳动力完全恢复正常三,填空题1,常见的病因有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遗传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生物性因素。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创伤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疾病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 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 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health) •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 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 性好、人际关系好
病因的分类
• 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免疫缺陷病
病因的分类
•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2、疾病发生的条件 • 疾病发生的条件 • 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 体内外因素。 • 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 素称为诱因
1、损伤与抗损伤
•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 • (2)矛盾的两个方面 • (3)动态变化过程
•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 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若损伤↑ →疾病恶化或死亡 • 若抗损伤↑ →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 • 正常,机体逐渐康复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pathogenesis) • 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 律和共同机制。 • 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 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 共同的规律。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三大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疾病的概念

疾病的概念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查明病因,消除病因。

第三节
疾病的经 过和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发生至结束
(一)据病程长短分:
1、最急性型: 2、急性型:
3、慢性型

(二)据疾病发展的阶段分
1、潜伏期: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到
呈现最初的临床症状为止。 2、前驱期:从出现最初症状到出现 主要症状为止。 3、症状明显期:出现特征性的症状或 主要症状全部出现期。 4、转归期:疾病的最后阶段
(二) 化学性致病因素
1、外源性毒物
1)无机毒物
酸、碱、重金属盐类 2)有机毒物:醇类、有机磷、氢化 物、有机砷、药物中毒等。 3)生物毒: 4)工业毒物: 5)植物毒素:
2、内源性毒物 1)滞留性自体中毒 2)吸收性自体中毒
3)组织性自体中毒
(三)物理性致病因素1、温度的改变致病:高温源自--?低温2、吞噬机能
3、特异免疫机能: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
4、解毒机能:
5、排出机能:
(二)机体反应性改变:机体对 各种刺激的反应性能
1、种属
2、品种 3、个体 4、年龄 5、性别
三、影响疾病的条件(诱因)
1、客观环境条件
2、社会环境条件
四、病因学在实践中的意义
-----? 2、雷电致病: 3、光能致病:紫外线致病 4、电离辐射的致病作用:放射病 5、大气压的变化致病: 6、噪音致病
(四)机械性致病因素
(五)机体缺乏必需的物质

或过食
(六)致敏原的作用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血脑屏障、血 胎屏障
(一)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
1、屏障机能:皮肤、粘膜;淋巴结、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1)健康与疾病: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已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
水平,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形成了分子病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概念
(Concept of health)
健康是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 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系统的调节下,维持内 环境的稳定,同时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保持协调 维持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二、疾病的概念
(Concept of disease)
generally accepted: Disease is defined as an abnormal life process which is induced by
disorders of homeostasis under the action of
certain cause(s).
目前比较公认的概念: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 用下,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 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
症状 (symptom)
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 (sign)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
(Concept of etiological factors )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 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二) 病因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tiological factors)
1. 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特点: 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 理化性因素
(physical and chemical agents)
◆ 物理性因素(physical agents)
机械力 温度 气压 电流 电离辐射
外伤、骨折 冻伤、烧伤、中暑 潜水员病 电击伤 放射伤
3. 化学性因素(chemical agents)
可导致机体损伤或疾病的强酸、强碱、 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性物质。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Concepts of health and disease)
一、健康的概念
(Concept of 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 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WHO组织法, 1946 上述定义隐含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பைடு நூலகம்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5. 遗传性因素
(hereditary factors)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 aberration)
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的改变
◆ 遗传易感性
(genetic predisposition)
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
(psychological factors)
紧张的工作




不良的人 际关系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Precipitating factor of disease)
(一) 条件的概念
(Concept of precipitating factor ) 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
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大,孤独感。
亚健康的转化
Relationship among sub-health, health and disease.
要充分认识亚健康的危害性,重视疾病的预防。
第二节 病因学
(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 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Etiological factors)
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 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 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引起 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8. 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第二章 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疾病概论
◆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 病因学 ◆ 发病学
Case study
35 years old man, smokes several packs of cigarettes a day, has three or more drinks every evening, is overweight, and is often anxious. The other does not smoke, drinks alcohol rarely, exercises regularly, and is relaxed and confident. Both people pass all laboratory tests and are declared free of disease. Question Are they equally healthy?
6. 先天性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先天性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指妊娠期能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唇裂
无脑儿
7. 免疫性因素
(immunological factors)
◆ 过敏反应
(anaphylactic reaction)
患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
综合征(syndrome)
疾病中的一组复合的并 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
三 . sub-health (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 病之间的状态,于80年代由布赫曼提出, 为 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发生率高。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人际交往~: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
化学因素致病的例子如一氧化碳中毒, 酒精性肝硬化等。
白毒伞
4. 营养性因素
(nutritional factors) 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
Nutritional imbalance
Nutritional deficiency
Nutritional excess
营养因素(nutritional factors) 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