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修改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念奴娇 - 赤壁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苏轼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公瑾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髙两岸悬崖如雲,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捲起浪花彷彿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髮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五·〈念奴娇〉》:「《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後,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
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
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
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
高中理解性默写和病句修改(一)(含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整理(一)《孔子语录》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二)《劝学》选自《荀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三)《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念奴娇·⾚壁怀古》通过对⽉夜江上壮美景⾊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物才略、⽓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的旷达之⼼。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念奴娇·⾚壁怀古》课⽂原⽂ 《念奴娇·⾚壁怀古》 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破曹兵的⾚壁。
陡峭不平的⽯壁插⼊天空,惊⼈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啊,那⼀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拿着⽻⽑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谈笑之间,曹操的⽆数战船在浓烟烈⽕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出⽩发。
⼈的⼀⽣就象做了⼀场⼤梦,还是把⼀杯酒献给江上的明⽉,和我同饮共醉吧!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念奴娇·⾚壁怀古》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了解苏轼的⽣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壮志难酬的⼼怀。
情意⽬标:理解词⼈复杂的⼼情,丰富学⽣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然结合 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新课,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可救药的乐天派、⼀个伟⼤的⼈道主义者、⼀个悲天悯⼈的道德家、⼀个百姓的朋友、⼀个⼤⽂豪、⼤散⽂家、⼤书法家、⼀个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个⼯程师、⼀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位瑜伽修⾏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完整word版)苏轼《念奴娇_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doc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 ? 赤壁怀古①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
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
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
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
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
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
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
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
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
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
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
酹( l 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12) 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 ,花白义(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故垒.(lěi)公瑾.(jǐn)纶.巾(lún)樯橹.(lǔ)B.舞榭.(xiè)佛.狸祠(bì)狼居胥.(xū)金戈.铁马(gē)C.堆积.(jī)酹.江月(lèi)梧桐.(tóng)乍.暖还寒(zà)D.浪淘.尽(táo)巷陌.(mò)神鸦.(yā)早生华发.(fā)二、小阅读-课内3.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小乔嫁与周郎一事,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
4.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念奴娇·赤壁怀古(修改)

整体感知
所 见
乱石 惊涛
所 忆 周瑜 年轻 有为
所 想 英雄 豪杰
自己 功业 无成
所 慨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我: 早生华发
对比
结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豪放” 表现的三个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 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 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 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 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 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 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 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 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下阕:
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 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 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 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24
项目 周瑜 年龄 34 岁 生活 幸福美满 外貌 英俊儒雅 职位 东吴都督 际遇 功成名就 基调 感奋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47
苏轼 47 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感伤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 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豪 放 洒 脱 年 轻 有 为 仕 途 坎 坷 年 老 无 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 山 如 画
一 时 多 少 豪 杰
横槊赋诗的曹操 驰马射虎的孙权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
上阕:
《念奴娇·赤壁怀古》版本、异文及断句详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版本、异文及断句详解作者:冯海恩来源:《语文建设·下旬》2018年第04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课文的经典篇目。
关于这首词的版本、异文及断句,历来众说纷纭。
最先提出此问题的,源于洪迈的《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条:向巨原云:元不伐家有鲁直所书东坡《念奴娇》,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如“浪淘尽”为“浪声沉”;“周郎赤壁”为“孙吴赤壁”;“乱石穿空”为“崩云”;“惊涛拍岸”为“掠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人生如梦”为“如寄”,不知此本今何在也。
而清代朱彝尊亦在《词综》中赞成了洪迈的说法:按他本“浪声沉”作“浪淘尽”,与调未协。
“孙吴”作“周郎”,犯下公瑾字。
“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
“多情应是,笑我生华发”,作“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益非。
今随《容斋随笔》所载黄鲁直手书本更正。
至于“小乔初嫁”宜句绝,“了”字属下句,乃合。
自朱彝尊之说一出,附和者不少。
冯金伯《词苑粹编》云此词当以《词综》本为善。
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五云:“此阕各本异同甚多,此从《容斋随笔》录出。
容斋南渡人,去东坡不远,又本山谷手书,必非伪托。
”又如清代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三:东坡赤壁怀古《念奴娇》词盛传千古,而平仄句调都不合格。
《词综》详加辨证,从《容斋随笔》所载山谷手书本云(词略)。
较他本“浪声沉”作“浪淘尽”,“崩云”作“穿空”,“掠岸”作“拍岸”,雅俗迥殊,不仅“孙吴”作“周郎”,重下公瑾而已。
然亦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
清代先著《词洁》卷四:《词综》从《容斋随笔》改本,以“周郎”“公瑾”伤重,“浪声沉”较“浪淘尽”为雅。
予谓“浪淘”字虽粗,然“声沉”之下,不能接“千古风流人物”六字。
盖此句之意,全属“尽”字,不在“淘”“沉”二字分别。
至于赤壁之役,应属“周郎”,“孙吴”二字反失之泛。
惟“了”字上下皆不属,应是凑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涌现多少豪杰
2、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雄姿英发
(怀古)(伤己)
所忆 周郎风流潇洒 所慨
才华横溢
(周郎)
多情善感 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文中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 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壮丽”
34
苏 轼
婚姻:屡遭不幸
婚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五、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一句?是积极还是消 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 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 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 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 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 “入世”—渴望实现理想、建功立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公瑾 樯橹
jǐn lǔ
羽扇纶巾 guān 酹 lèi
古今异义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千古风流人物: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
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樯橹灰飞烟灭
名作状,向东
名作状,像灰/烟一样
研读课文
自由朗呈
现出怎样的特点?又想到了什么?
大江、故垒
雄伟 所见 (赤壁)乱石、惊涛 壮丽
所想
(怀古)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 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敌就摘取他诗 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置 之死地。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 团练副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这首词是他刚 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而作。
听录音,读课文,把握情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
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 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 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 有很高造诣。
古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黃庭坚齐名并称“苏黃” 词—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黃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四大家
画—与胸有成竹的文与可并称“文苏”。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 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 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 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的“赞扬” 的同时慨叹自己。 以美女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 大将风采形象。
周 瑜
年龄:47
年 龄 :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 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 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 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 不是好人。”
这样描述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
苏轼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苏轼(1036一1101),字子
乱:岩石山崖险怪 形 夸张 穿:山崖陡峭高峻 形 夸张 惊:江水之汹涌 声 比拟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豪迈奔放
拍:惊涛力度之大 声 比拟
卷:波涛气势之大 形 夸张
雪:浪花之白
色 比喻
一、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与其他描写“水”的 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提示: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 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 非凡业绩。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 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 怀念。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 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 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 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 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江山如画
下阕: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儒雅
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突出风 流人物
_______
四、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 为什么苏轼独想起“公谨”?为何要 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三、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
豪杰”启下,由壮景过渡到述人,十分 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
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
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小结
即景
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
层层铺垫
情景交融
怀古
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周郎赤壁
一时多少豪杰
六、《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 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 表现在哪些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
课文小结 全词总结: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 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 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 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思考:苏轼遇到挫折能乐 观对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挫折,你 是如何对待的? 2.预习下一课。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