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重难点梳理、知识点、典型题库、例题讲解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综合重难点、知识点串讲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综合重难点、知识点串讲【知识点19.25】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1. 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其实质,是论证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
2. 二战后,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的配合采用,有可能熨平资本主义的周期波动,消灭危机,并实现成长、就业和稳定诸目标的协调一致。
3. 但不久的实践说明,国家干预的结果却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是出现了菲利普斯曲线;后来又需要解释“滞胀”。
4. 货币学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过多的干预阻碍了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
就货币政策来说,凯恩斯学派主张实施“逆风向”调节的相机抉择的方针。
货币学派则主张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
5. 70年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还有供给学派。
他们重新确认供给决定需求这一古典原理,认为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
他们主要的政策主张是通过降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产出。
而不认为在需求方面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6. 随后的合理预期学派重新确认西方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人”的假设,认为,只有靠出乎微观主体的预料,宏观政策才能生效。
他们认为,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这只会造成政策的不稳定并加剧波动。
与货币主义一样,强调货币政策的连续性,要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应保持稳定。
7.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货币政策是要求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是要求主动通过金融工具逆风向地调节有效需求,并认为在与其他政策配合下可以克服经济波动;现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流派,则是在凯恩斯主义政策虽曾一度取得某种成功但也同样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货币政策稳定,并相信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走出困境。
【知识点19.26】治理膨胀与治理紧缩的作用迥然有别利用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成效显著。
虽然导致通货膨胀的初始原因不尽相同,但最终都表现为货币供给过多。
2016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复习:考纲、考点梳理、知识点与重难点

2016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复习:考纲、考点梳理、知识点与重难点第三节基础货币与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一、基础货币的定义:又称高能货币,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额。
B=C+R二、影响B的因素(联系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B= A1+A2+A3+A4+A5-(L1+L2 +L3)其他负债不变的条件下,任何资产的增加,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资产项目不变的条件下,其他负债项目的减少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中央银行的业务-资产负债表P235B=C+R,称为基础货币,B在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占绝大多数的比重。
二、影响B的因素-资产方P313(一)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一)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结论: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二)国外资产(二)国外资产: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黄金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在国外资产中,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几乎唯一来自于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中央银行收购企业或居民的黄金或外汇时,如用支票支付,则(二)国外资产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结论: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和外汇,会导致B的增加。
央行可以通过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形式来调节。
(三)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或贴现结论:通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央行对基础货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四)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B 的影响财政赤字最常见的融资方式有: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增加税收发行政府债券1、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政府借款)2、增加税收财政存款一旦支用,会增加流通中的通货或增加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B增加。
一增一减,B不变。
3、政府发行债券财政存款一旦支用,会增加流通中的通货或增加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即B增加。
一增一减,B不变。
二、影响B的因素-负债方政府存款邮政储蓄存款(需改革)资本金第四节货币乘数一、货币乘数定义: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倍数二、货币乘数的推导流通中的现金C和支票存款D比例(现金漏损率):c=C/D非交易存款占支票存款的比率:t=TD/D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
2016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硕431金融学综合解读之公司理财知识点梳理、重难点总结

2016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硕431金融学综合解读之公司理财知识点梳理、重难点总结第二本书《公司理财(原书第8版)》斯蒂芬A.罗斯本书总计包括17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40%。
根据对2011-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专业课真题的分析,研究其出题思路后,我们建议大家结合考纲,对每一章内容都要认真掌握,每一章书后的练习题要认真对待。
特别要重视计算题。
本教材属于翻译教材,知识点零散而庞杂,主要通过大量叙述来讲解例题。
结合本教材的这一特性,在强化课程讲义中,我们仍然按照章节来罗列知识点,同时,例题将不在本讲义中出现。
但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书上的例题和课后计算题。
第一章公司理财导论本章属于第一篇综述,共五节。
考纲中列出的本章考点为:什么是公司财务、财务管理目标。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通读教材结合分析教材所给例题来熟悉教材内容,并解答每章课后习题考察对该章内容的掌握,熟悉相应知识点。
接着结合历年真题大致掌握每章考点范围并重点掌握。
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1.1本章知识点串讲【知识点1.1】什么是公司理财比如一家生产网球的公司,将遇到什么样的公司财务问题?公司应该投资于什么样的长期资产?---资本预算公司如何筹集所需的资金呢?---资本结构公司如何管理短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营运资本1.1.1从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理财资产负债表资本预算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净营运资本投资决策1.1.2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公司短期及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
融资方式决定了公司价值的划分。
圆饼的规模就是公司在金融市场的价值。
我们可以将公司的价值V,写作:V = B + S式中:B—负债的价值; S—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财务经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选择使得公司的价值V尽可能大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
1.1.3企业组织结构图补充:国内一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图财务经理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1) 购买所产生现金高于其成本的资产。
2016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习指南:金融学知识解析、重难点梳理

2016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习指南:金融学知识解析、重难点梳理四、现值的计算(现值的应用)(一)现值与贴现1、贴现的概念:在金融学中,我们通常将现值的计算称为贴现,用于计算现值的利率称为贴现率。
先看一个例子:假定你打算在三年后通过抵押贷款购买一套总价值为50万元的住宅,银行要求的首付率为20%,即你必须支付10万元的现款,只能从银行得到40万元的贷款。
那么,为了满足三年后你购房时的首付要求,设三年期存款利率为6%,你现在需要存入多少钱呢?计算过程如下:P47计算现值的一般公式:2、票据贴现的计算A企业持有一张商业票据,面额为50,000元,出票日期3月10日,6月8日到期。
若企业急需用款,将该票据于5月9日到银行办理贴现,银行规定的贴现率9%。
银行给付的金额为:银行扣除的利息为:50000×9%×1/12=375元银行支付给A企业的金额为:50000-375=496253、票据贴现的计算A企业持有一张商业票据,面额为50,000元,出票日期3月10日,6月8日到期,票面利率为10%。
若企业急需用款,将该票据于5月9日到银行办理贴现,银行规定的贴现率9%。
银行给付的金额为:票据到期价值为:50000×(1+10%×90/360)=51250银行扣除的利息:51250×9%×1/12=384.38元银行支付给A企业的金额为:51250-384.38=50865.62(二)年金现值-整存零取年金现值的含义: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先看看这个例子: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支出计划:在未来五年里,某一项支出每年为固定的2000元,你打算现在就为未来五年中每年的这2000元支出存够足够的金额,假定利率为6%,且你是在存入这笔资金满1年后在每年的年末才支取的,那么,你现在应该存入多少呢?(二)年金现值-整存零取(二)年金现值-整存零取计算年金现值的一般公式:(三)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永续年金就是永远持续下去没有最终日期的年金。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复习:考纲解析、考点梳理、重难点分析、知识点总结

五、信贷传导机制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六、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中介目标
一、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 接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 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时滞的分类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反应时滞
2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货币政策时滞可能使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初衷反而给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冲击。 由于时滞的存在,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可能达不到它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与货币政策效果 传导机制越畅,货币政策效果会越好。 中央银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过程中,不受国内其他利益集团影响的 程度,这种独立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政策独立性和信用独立性。 政策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自主性权力的大小。政策独立性受到一 个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个倾向于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银行的政策独立 性则相对地较弱。 信用独立性是指财政赤字对中央银行的依赖程度,如果财政赤字主要是靠从中央银行借款或 透支来弥补的,那么,该中央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就较弱。 信用独立性受到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有着广阔金融市场的国家倾向于赋予中 央银行更高的独立性。 不同的外汇管理体制也会影响中央银行的信用独立性。结售汇制也极大地弱化了中国人民银 行的信用独立性。 独立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政策独立性越强,货币政策的行动时滞会越短。 政策独立性越强,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讨价还价的时间就越短。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越独立于政治,它就越可能致力于价格稳定,反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越小,它就越可能为取得低失业而接受较高的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的信用独立性越强,基础货币供给受财政赤字的影响就越小。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综合重难点、知识点梳理、真题回顾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综合重难点、知识点梳理、真题回顾【知识点19.11】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同。
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
1994年以来,伴随外汇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再贷款的比重开始下降。
同时,伴随着深化改革,更多地发挥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成为既定方向。
除上述工具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工具。
【知识点19.12】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
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知识点19.13】托宾的q 理论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PE ;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对现存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将影响投资行为。
过程可以表示为:【知识点19.14】早期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
2016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参考书目、知识点梳理、重难点、考点分析

答案:B。货币市场一般指期限在一年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3.3 本章典型题库 梳理、巩固现代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
1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
本章属于第一篇范畴,共六节,我们总结出 18 个知识点。考纲中列出的本章考点为: 利息、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 在复习过程中, 首先要了解知识点, 通过通读教材结合分析教材所给例题来熟悉教材内 容,并解答每章课后习题考察对该章内容的掌握,熟悉相应知识点。接着结合历年真题大致 掌握每章考点范围并重点掌握。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 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3
4.1 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 4.1】对利息的认识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 是把利息理解为: 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 的补偿。补偿由两部分组成: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对风险的补偿。 【知识点 4.2】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1.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2. 在市场经济中, 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利率 = 机会成本补 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所以,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 利率。 3.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 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4. 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其中,如中国人民银 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 成。 【知识点 4.3】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 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公式: 【知识点 4.4】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 利息的存在, 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 只要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串讲、题库、例题讲解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串讲、题库、例题讲解19.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19.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例1】实施“逆风向”相机抉择的调节是()的货币政策主张。
A、货币学派B、供给学派C、凯恩斯学派D、合理预期学派答案:C。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例2】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主要受()的影响。
A、货币当局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力B、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C、宏观经济和金融条件D、货币当局对政策的调整力度答案:C。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19.3本章典型题库1、一般而言,存款的期限越短,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就越高。
()2、一般而言,定期存款的准备率大多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
()3、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5、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法定准备金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6、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7、运用再贴现政策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8、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9、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10、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扩张的目标。
()11、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能有效的实现紧缩的目标。
()12、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13、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串讲、题库、例题讲解
19.2.1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汇率政策
19.2.2本章重难点例题讲解
【例1】实施“逆风向”相机抉择的调节是()的货币政策主张。
A、货币学派
B、供给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答案:C。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
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例2】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主要受()的影响。
A、货币当局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力
B、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效率
C、宏观经济和金融条件
D、货币当局对政策的调整力度
答案:C。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主要由
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
19.3本章典型题库
1、一般而言,存款的期限越短,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就越高。
()
2、一般而言,定期存款的准备率大多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
()
3、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4、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5、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实施法定准备金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
6、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7、运用再贴现政策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8、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货币政策操作。
()
9、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
10、一般而言,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有利于实现扩张的目标。
()
11、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运用货币政策比运用财政政策更能有效的实现紧缩的目标。
()
12、货币政策时滞越短,越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
13、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弱于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
14、一般而言,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控制能力强于对超额准备的控制。
()
答案:对、错、错、对、对、对、错、错、错、错、对、对、错、错
第二十章 IS-LM模型与总供求均衡模型
本章属于第四篇宏观均衡,共五节,我们总结出14个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通过通读教材结合分析教材所给例题来熟悉教材内容,并解答每章课后习题考察对该章内容的掌握,熟悉相应知识点。
接着结合历年真题大致掌握每章考点范围并重点掌握。
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易错点到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20.1本章知识点串讲
【知识点20.1】IS-LM模型及其基础理论框架
IS-LM模型是总供求均衡分析框架的构成部分。
它构造总需求面,确定总需求曲线AD;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决定宏观经济均衡。
图中的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两者的交点E表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情况下的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水平。
IS-LM模型是在“价格水平不变”的设定条件下,考察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利率与产出的组合;以及在这一模型的约束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指望的政策效应。
【知识点20.2】IS曲线与LM曲线
IS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总产出均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
利率与总需求(或产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封闭的市场经济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利率是高还是低,反作用于投资活动和总需求的变化。
处于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都意味着产品市场的供不应求;处于曲线以上的任何一点,则都意味着产品市场的供过于求。
非均衡的产出,对应的是非均衡的利率。
非均衡的产出与非均衡的利率必将趋使各该点向曲线移动。
LM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货币供需均衡的位置,或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
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凯恩斯发展的货币需求函数。
任何不在LM 曲线上的点,都意味着货币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在曲线以上的点指示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在曲线下面的点指示货币需求大于供给。
【知识点20.3】导致IS曲线与LM曲线位移的因素
IS曲线,是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而只考察与利率有关的那些支出因素变动的条件下确定的。
所以,当那些影响总需求而又与利率没有关系的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确定新的IS曲线位置。
这包括:自主性消费、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的投资支出和进出口活动以及政府支出,等等。
LM曲线,是在假定货币供给不变而只考察收入和利率对货币需求作用的情况下确定的。
所以,当货币供给变化,以及收入和利率以外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自主性货币需求)发生变化时,就将确定新的LM曲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