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4)

合集下载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二讲评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二讲评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二讲评结合教材案例分析题:(1500字以内)以下是央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3月的调查内容:企业家预期产品销售价格和成本继续上升。

1季度,5000户企业产品销售价格预期指数53.5%,较上季上升2.0个百分点;成本方面,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预期指数、生产资料综合价格预期指数分别为62.4%和61.6%,较上季上升1.4和1.5个百分点;均延续了上年初以来的上升趋势。

银行家物价预期指数持续高位运行。

1季度,银行家物价预期指数为66.0%,虽比上季略降0.6个百分点,但仍在较高位运行;其中,投资品价格预期指数为63.3%,比上季下降2.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预期指数为65.9%,比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增长。

城镇居民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季节调整后居民通胀预期仍显上涨,当前物价满意度继续下降。

1季度,预计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为35.6%,预计物价不变和下降的居民分别占44.7%和8.0%。

剔除季节因素后,居民通胀预期继续上涨,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5.6%。

受此影响,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25.9%,比上季再降2.3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目前物价“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为51.0%,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请根据通货膨胀相关知识为控制通货膨胀寻找策略。

答:1.概念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2.解决办法的核心: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货币流通量。

3.美国的利率衡量办法已经不适用:在80 年代以前,美国用银行利率作为通货流通量的指标,利率上升说明大家对货币的需求殷切,意味着需要增加流通中的货币。

经济学与生活平时作业1-4(全)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平时作业1-4(全)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平常作业1-4( 全 )及参照答案经济学与生活第 1 次平常作业得分教师署名得批阅分人一、配伍题(将名词解说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每题 1 分,共 10 分)(B)1.国内生产总值(F)2.实质GDP(H)3.名义GDP(E)4.生产可能性曲线(D)5.价钱上限(G)6.价钱下限(A)7.需求收入弹性(C)8.需求交错弹性(J)9.需求(I)10.需求量A.权衡一种物件的需求量抵花费者收入改动的反响程度,即花费者收入改动1% 的需求量的改动百分比。

B.在某一既准期间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后物件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C.指某种其余物件的价钱每变化 1% ,会使该物件的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D.政府对某种商品所规定的一个低于均衡价钱的最大价钱。

E.最优产出量的会合的几何表示,表示在充分利用各样资源时,同时进行两种或许更多的商品、服务的生产时,所能获取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F.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钱计算出来的所有最后产品的市场价值。

G.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廉价钱,它老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钱的。

H . 用目前的价钱来计算最后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I . 在某一价钱下,花费者愿意购置的某一货物的总数目。

J . 在必定的期间,在一既定的价钱水平下,花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商品数目。

得批阅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0 分)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分人(B )。

A .欲念的无穷性B .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 .欲念的相对有限性B2.稀缺性的存在乎味着()A .决议者一定作出选择B .政府一定干涉经济C .不可以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议D .一个人不该当把今日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日来买3.时机成本是指( C)。

A .作出某项选择时实质支付的花费或损失B .公司生产与经营中的各样实质支出C .作现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余若干种可能的选择最好的一种 D .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余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4.由政府往返答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 B )。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感悟500字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感悟500字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感悟500字经济学与生活课程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感悟。

经济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供求关系、成本收益分析、市场失灵等经济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为什么价格会上涨或下跌,为什么市场资源会分配不均等问题。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开始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例如为什么商品价格会随着季节变化,为什么某些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会影响到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

这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我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经济现象,避免了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判断。

经济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财和投资。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个人理财规划、投资组合构建、风险管理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对如何合理规划个人财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了如何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避免了盲目追求高回报而忽视风险的错误行为。

同时,经济学还教会了我如何理解和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避免了因经济波动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这些理财和投资的知识对我个人的财务管理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解社会问题。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了解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密不可分。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就业问题等社会经济问题,并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学教会了我如何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背后的经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问题,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感悟。

通过学习经济学,我学会了正确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理财和投资,以及理解社会问题。

这些感悟不仅对我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我更好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指导。

经济生活试卷讲评

经济生活试卷讲评
Content Title
一、考情分析
1、试题分析 (1)命题范围:《经济生活》 (2)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以及对选择题、非选择题(评析类)做题方法的 把握与应用。 (3)试题特点: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社 会热点,贴近现实生活。
2.成绩分析
优秀学生 赵月月2 刘丹丹2 选 择 题 马洁 4 周楠4 王娜4 杨飞4 王晓琳5宋铭辛5马辛迪5劳旖旎5袁方帅5 宋铭辛38 非选择题 马洪晨35 王晓林35 张鸿丽35 杨芳34 苏斐34 马洁34 刘泽睿33 王佳33 房昊32薄遵垠32陈帅31徐亮香31王震31 刘丹丹91 宋铭辛90刘泽睿马洁88赵月月88 王晓琳87 孟85萌 杨芳85 总 分 90以上2个,80以上16个,75以上12个
1、正确的地方及原因。
2、错误的地方及原因。不足的条件要不全。
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必须:
(1、)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提供保障 型住房)、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2、)企业要遵循法律、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消费观。 3、最后得出结论,做出总结。
变式练习:
(要求:请同学们通过交流、互帮互学、澄清疑问, 并找出失分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时间:5分钟 )
11、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不相适应的部分。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的能力,反映 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是不可调整的。但生产 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调整。正确的说法是,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的部分。 14、生产是消费的动力不对,应该是生产为消费创造 动力。

19、价值规律的作用之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的结 果就是优胜劣汰。
20、同步富裕和同时富裕都是错误的。 21、题干说明的是价格影响需求,而不是供求影响价 格。

《经济学与生活》第五次作业

《经济学与生活》第五次作业

《经济学与生活》第五次作业第一篇:《经济学与生活》第五次作业第五次作业:案例分析题。

(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1、请看下面一段关于18世纪初,一个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英国医生写的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中的一段话,讲的是一个蜜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这群蜜蜂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整个蜂群百业昌盛、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这种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整个社会凋敝,最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

请回答:(1)试用所学相应的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个寓言。

(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不同,这种矛盾被称为什么?我们应如何认识?(3)这个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每个要点需展开说明,500字以内)答:(1)这个寓言它认为节约无助于整个经济发展,奢侈地浪费才是致富之道。

凯恩斯从中受到了启发,并建立了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决定原理)。

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成反方向变动的。

消费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支出减少,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支出增加,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2)这个寓言与当时英国崇尚节约的传统观念有悖,这种矛盾被称“节约的悖论”。

传统观念认为节俭是美德(储蓄增加是好的),而消费减少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使经济衰退。

挥霍浪费是恶德(储蓄减少是恶的),而消费增加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增加,使经济繁荣。

这一传统观念就与寓言或上述理论相矛盾。

(3)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节俭,但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消费点。

这说明,看似荒谬的《蜜蜂的寓言》对我们刺激经济发展有现实启发意义。

当然,刺激总需求(经济)不仅仅消费,还刺激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

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注意制度变革、资源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作业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公平是指将社会的商品平均地分配给社会的所有成员,使得大家都有完全相同的商品。

经济数学(本)作业评讲(4)

经济数学(本)作业评讲(4)

《经济数学基础(本)》作业评讲(4)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 姚素芬下面我们将对第四次作业中的第三题进行作业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绿色是说明和解释。

三、计算题1.设)4,5(~N X ,试求⑴)95(<<X P ;⑵)7(>X P .(已知,8413.0)1(=Φ9987.0)3(,9773.0)2(=Φ=Φ)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㈢部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事件的问题。

分析:从题意可以看出,这是求随机事件的问题,要解此题,随机事件的求法,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公式)2250()25925255()95(<-<=-<-<-=<<X P X P X P =(2)(0)Φ-Φ即可求解。

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解:⑴)2250()25925255()95(<-<=-<-<-=<<X P X P X P4773.05.09773.0)0()2(=-=Φ-Φ=⑵)25725()7(->-=>X P X P )125(1)125(≤--=>-=X P X P1587.08413.01)1(1=-=Φ-=7745.08413.019322.0=+-=2.(12分)设随机变量X N ~(,)522,求()8X P <<3. (9322.0)5.1(=φ,8413.0)1(=φ)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㈢部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事件的问题。

分析:从题意可以看出,这是求随机事件的问题,要解此题,随机事件的求法,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公式)25825253()83(-<-<-=<<X P X P =)1()5.1(-Φ-Φ即可求解。

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解 因为 )2,5(~2N X ,故 )1,0(~25N X - 所以:)25825253()83(-<-<-=<<X P X P=)1()5.1(-Φ-Φ 7745.08413.019322.0=+-=3.用配方法将二次型2332223121213216224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化为标准型,并求出所作的满秩变换.此题的考核知识点是第㈡部分 线性代数中的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问题。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感悟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感悟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感悟先说一下以前对经济学的认识。

在大一下学期,我选择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

在宋宪萍老师的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经济学,就在我们平常的小事中,大到爸妈以及亲朋好友热衷的投资和炒股,小到我们自己平常的记账理财,甚至还有商场里的促销手段,以及生活中的很多细微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可是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成本效益原则也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

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

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

所以,用方形容器装牛奶便提高了收益。

再如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等等等等,全都可以用大众心理学和经济学来解释了。

但是,宋老师的课我并没有太多的去听,故没有获取太多的经济学知识,只有仅有的一点而已,或许是因为老师讲课的风格问题吧。

从刘老师的课上,我觉得给我感触最大的,还应该说是两个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我们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发展问题。

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它的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GDP的高速增长,从西方普遍认同的真理尺度来衡量,它确实是发展了;但是用价值尺度来衡量,人的素质素养并不一定跟上了发展的节奏,而且很可能是倒退了。

而人的发展,虽然说在短期内不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滞后的人的发展必定会带来经济的衰败,而且很可能是无法挽回的结局。

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采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发展战略。

谈到发展问题,就想到老师给我们讲到的从前的ford集团和现在的富士康集团,两个截然不同处境的大企业。

前者采用分工的企业管理方式,从生产率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它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出的产值获得了显著提升,使其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高额的利润。

经济学与生活(论述题及案例分析解题指导)

经济学与生活(论述题及案例分析解题指导)

经济学与生活(论述题及案例分析解题指导)论述题1、试述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及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2、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把产量选择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点,即MR=MC,这就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仍有利可图,因而会增加产量。

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因而会减少产量。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会改变产量,以使利润增加,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

4、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弊端:第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无形之中降低了中国与其他出口国家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与生活》课程作业讲评(4)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经管导学部
注: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黑色字体是作业的参考答案,绿色字体是对于相关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即解题思路。

题目1:结合你对经济学的认识,简要叙述通货膨胀的可能的生成原因。

答题思路: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当今的纸币本位制下,货币的增发是直接原因外,通货膨胀的产生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要依赖于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条件。

参考答案:在当今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增发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它是指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过度扩张的同时,商品和劳务的增量供给受到限制,从而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由成本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包括由工资的提高导致的产品成本上升;部分垄断企业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以此为原材料的产品成本上升。

3、混合型通货膨胀。

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

4、结构型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部门结构变化)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不同程度的持续上涨。

题目2:简要分析我国近年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答题思路: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从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利差、机会成本、宏观调控、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外汇储备只能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

(2)带来利差损失,若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

(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外汇储备的增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变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

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

题目3: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问题层出不穷,我国就深受其害,我国政府在多种场合提倡要贸易自由,请你用经济学的观点谈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提倡贸易自由呢?
答题思路: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关于贸易的争议也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这争论中逐渐形成了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两在针锋相对的阵营。

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一直交错存在,各个国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保护本国贸易的措施,只不过两种力量对比的不同可能导致在一定时期更倾向于一个方面。

参考答案: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会增加总产出。

(2)国际贸易能促进竞争。

(3)限制自由贸易会积久成癖。

虽然有些贸易限制可能对某国有利,但很少有国家能够把限制局限在带来好处的范围之内。

(4)贸易限制常常被滥用或被规避。

经济的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也导致了贸易的全球化。

而中国外向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依存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要提倡贸易自由。

题目4:重庆市环保局2011年3月7日发布消息称,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作为国家级试点,目前共进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14次,成交总额200.75万元。

请从经济学的观点谈谈你对污染物排放权的见解,并简述一下政府解决污染这类外部性的手段还有哪些?
答题思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即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从污染的“公地悲剧”、排污外部性来进行分析如何解决污染,目前政府解决污染这类外部性的手段一般有直接控制(如管制、法律等),和间接控制(如征税/补贴等)。

参考答案:排污权交易制度。

在政府的总量控制下,通过实行排污许可的交易也是一种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排污标准,然后向污染企业发放(或拍卖)排污证,排污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排污成本,而且也减少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

排污物排放权的应用可以借助市场调节来实现有效减少负外部性。

政府解决污染这类外部性的手段还包括:
(1)直接控制:管制、法律
政府可以制定法律,规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标准,强制企业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

但罚款的数量一定不能小于治理污染的成本,否则没有人会去治理污染,宁可交罚款。

产业的进入壁垒、厂址选择的严格限制等是政府经常采取的管制手段。

污染严重时,政府会采取比较严厉的手段包括勒令关闭或强行搬迁。

(2)间接控制:使用税收和补贴
征收污染税,其税收的数量应该等于该企业转嫁给社会其他成员的成本,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有污染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价格,以减少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量,从而减少生产和污染。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用这种税收收入去治理污染。

给予补贴。

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

私人谈判。

私人部门克服外部性的一种方法是依靠责任规则,外部性问题的制造者有法律责任向受害人进行赔偿。

题目5:简要说明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什么。

答题思路: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

参考答案:经济增长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按人口计算的产出高,即产出增长率、人均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增长率都较高;
(2)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很高,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的增长;
(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比较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改革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法律意识增强;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扩大;
(6)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