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猪场细环病毒感染状况

合集下载

广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广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的繁 殖 障 碍 等[ 。P V- 、 繁 殖 与 呼 吸 道 综 合 征 1 ] C 2猪
收 稿 日期 :0 10 - 3 2 1 -8 2 基 金 项 目 : 家 生猪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 体 系项 目( y t 0 9 国 n cx 0 )
作 者 简 介 : 廷 川 (9 7 ) 男 , 庆 人 ,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畜 禽 疾 病诊 断及 相 关 分 子 生物 学研 究 。 *通 讯 作 者 徐 18一 , 重 硕 主
S UN a —ig, HANG Xioj n Z Xu, ENG h a ,1 P S u iJ ANG n , Ni g CHE Qi u N - n j
( yL b r tr f Z o o i ,I si t o o n ss i n U iest C a g h n J l ,1 0 6 , h n ) Ke a o a o y o o n s s n t ue f Z o oi ,J l n v r i t i y, h n c u , i n 3 0 2 C ia i
Pr k r o i pr s i n o h t a e l l r M a r x Pr t i i i n t o a y tc Ex e s o f t e Ex r c lu a t i o e n M nd n a d I s
I mmu ee h n i gE fc n S h so o o iu n -n a cn fe t c it s maj p nc m o a
8 8 ( 1 2 8 。调 查 表 明 , C 2感 染在 广 东地 区猪群 中普 遍存 在 。 .2 2 /3 ) P V-
关键 词 : 圆环 病毒 2型 ; 猪 混合 感染 ; 抗体检 测 ; 流行病 学调 查

猪场主要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猪场主要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城市家属楼水电齐全,铺着地 板,不一定比农家小屋干净, 关键看饲管人员勤快与否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在医院里医生接触病原的机会最多,医 务人员并未注射过多的疫苗或经常服用 抗生素,因为,他们经常注意手和用具 的消毒。
四、疫病诊断方法
抗体检查无太大意义(免疫原因) 病原学检查受分离培养条件、培养周期太 长的影响,不现实。 偏重分子生物学手段,PCR。
猪瘟的表现免疫抑制性疾病呈流行态势危害严重?目前公认的能引发猪严重免疫抑制的疫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能力下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型圆环病毒感染疫苗应答降低免疫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继发感染增加副猪嗜血杆菌传胸副猪嗜血杆菌传胸是蓝耳病姊妹病是蓝耳病姊妹病?造成其它病疫苗免疫失败或免疫低下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喘气病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喘气病免疫后抗体上不去排除其它因素后很可能是免疫抑制病造成的免疫后抗体上不去排除其它因素后很可能是免疫抑制病造成的?造成对其它继发性传染病易感性增加副猪嗜血杆菌传胸链球菌渗出性皮炎副猪嗜血杆菌传胸链球菌渗出性皮炎二不利的客观环境长期存在?生猪长途运输短期不会有大的改观?引进带毒种猪并传给后代是目前猪场最大的问题病毒性传染病最大的问题集中屠宰就近屠宰?规模化和散养并存年规2011年规模化场所占比重首次超过散养户
疫苗的质量和效价高低,疫苗生产之后的 保存、运输不当,会使疫苗的效价降低乃 至丧失。 灭活苗质量关键:病原数量、佐剂 活疫苗质量关键:细菌、病毒数量,活力。 因此,活疫苗的保存温度尤其需注意。
盲目迷信药物的保护作用 很多细菌药的确管用 病毒病靠的是自身康复,体质、营养、机 体免疫力。(聚肌胞、黄芪多糖是免疫增 强剂)
副猪 传胸
肉鸡大肠杆 菌、支原体 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症状

猪圆环病毒症状

猪圆环病毒症状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是一种感染猪的病毒,主要感染猪圆环病毒类型2(PCV2)引起猪圆环病毒症状。

该病毒引起了世界各地猪业的关注,因为它对猪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了农场经济损失。

猪圆环病毒类型1(PCV1)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而PCV2是与疾病相关的主要病原体。

猪圆环病毒感染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急性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出现在猪群中的初始感染,而慢性感染则是猪圆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感染。

1. 急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症状:在急性感染期间,受感染的猪表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受感染的猪可能表现出体温升高的迹象,一般超过39°C。

- 呼吸系统问题:感染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 减少食欲和减重:猪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猪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 消化系统问题:受感染的猪可能有腹泻和便便中的血液。

- 组织损伤:猪圆环病毒感染还可能导致受感染猪的组织损伤,包括肝脏、脾脏和淋巴组织。

2. 慢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症状:慢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更长。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症状:- 呼吸问题:慢性病毒感染的猪经常出现呼吸急促和咳嗽等症状。

- 生长迟缓:感染猪可能表现为较慢的生长速度和较低的体重增长。

- 泌尿系统问题:感染猪可能出现尿液异常,如尿血或尿量减少。

- 免疫系统问题:猪圆环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抑制,使得猪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长期感染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如猪圆环病毒相关性肺炎和猪圆环病毒相关性淋巴组织增生症等。

除了上述症状外,猪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感染猪的繁殖能力降低,胎儿死亡率增加,幼仔猪的存活率下降,成年猪的肉质也可能受到影响。

猪圆环病毒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如饲料、水源和猪场工人等途径传播。

它是一种难以控制和消除的病毒,所以在猪场管理中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以及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以下是关于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的一些内容。

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感染几乎所有年龄段的猪。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以及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如车辆、工具、衣物等。

感染的母猪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猪。

病毒存在于垂直传播的几率非常高,并且可以在猪场中长期存在。

雌猪在第一次妊娠时感染病毒,可能会导致晚妊娠期死胎、新生猪死亡以及产仔率下降。

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的猪的年龄和妊娠状态。

感染未妊娠的成年猪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感染妊娠的雌猪可能导致流产、死胎和妊娠期死胎。

新生猪也可能感染病毒,在感染后2-3周内死亡,这被称为新生猪病。

新生猪病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虚弱、食欲不振、死亡等。

诊断:对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对怀疑感染的猪进行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到病毒特异性抗体。

可以进行分离和鉴定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如PCR和ELISA。

也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

防控: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和设备,防止病毒的积聚和传播。

2. 严格检疫措施:引进新猪时应进行检疫,确保其没有病毒感染。

也要对患病猪进行隔离。

3. 强化饲养管理:合理饲养,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免疫力。

4. 疫苗接种: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提高猪的免疫力。

5. 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加强猪场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病例,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疫情的传播。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重要的猪类传染病,对猪场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加强卫生管理、严格检疫措施、强化饲养管理、疫苗接种以及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是预防和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关键措施。

猪场内猪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

猪场内猪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

猪场内猪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以下文章给菜农介绍,猪场内猪青蛙细小病毒感染症状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症状仔猪通常无症状。

偶尔可见弱仔。

死产仔猪增加,木乃伊仔猪增加。

母猪窝产仔数减少,妊娠35天内胚胎吸收。

大小不等的木乃伊胎(30~160mm)。

死产仔猪增加。

死胎与分娩过程延长有关,这种延长车胎是因为有木乃伊胎造成的。

PPV感染通常不会造成死产。

产低肥胖仔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但仔猪死亡率通常发生率不会回落。

急性发病阶段一般会持续8周,此后4~6周当中逐渐减轻,然后还有4~6周的时间演化成内会显露出来木乃伊胎。

在先前未接触过的易感母猪群当中,该病毒需4个月才能叮咬所有母猪。

只有未接触过病原的母猪首次感染时才会表现散发的临床疾病。

通常除外青年母猪。

繁殖母猪一般不会表现症状。

野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免疫经PPV感染后母猪会获得很高的巴氏抗体水平,并且会维持很长时间延迟。

的抗体水平并不意味着猪群正在或已经发病,也不意味着更好的免疫保护。

比如,1:20的滴度与1:80,000的滴度所提供的免疫保护是一样的。

据猪e网网友了解到某一时间对所有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仅能得出猪只母猪当中曾经感染过病原的比例,并反映出整体的免疫水平或易感程度。

猪只接触PPV之后,免疫力会仍然维持一生。

细小病毒感染的关键要点:该病毒在各类猪群中分布广泛,但在小规模猪群当中可能会逐渐消失(<100头基础母猪)。

绝大部分在大多数猪群中为地方性感染(持续存在)。

猪感染后会终生具有免疫力。

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该病每隔3~4年就会导致繁殖方面的问题。

易感母猪感染细小病毒而后会导致胚胎吸收和木乃伊胎。

所以,主要症状包括窝产仔数下降、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假怀孕和不孕。

PPV一般而言不会引起流产。

母源免疫可维持7个月,但很少维持到青年母猪阶段(这关系到免疫接种效果)。

到达配种日龄的青年母猪当中50%血清抗体会表现为阴性。

猪细小病原体的致病原因小群中该病原可能会逐渐消失(根除),当母猪群免疫力消失之后消逝就会对该病原易感。

当前广东猪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doc

当前广东猪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doc

目前广东猪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概括:目前,跟着节俭化养猪业的发展,猪场猪病的状况也日益复杂,有的猪场老病未绝,新病又发 ;有的猪场一些典型症状被控制住了,而非典型症状却依旧存在 ;有的猪场因为在饲养方式、营养条件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不足常造成猪只的多病因混淆感染,诸这样类的原由,造成了猪病的复杂性,给猪只疾病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同时增添了防疫花费,加大了养猪成本。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高级兽医师林绍荣老师,是有着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猪病防治专家,由其撰写的目前广东猪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一文,基本涵盖了广东养猪业新近出现的猪病及防治方面的一些状况,现将其选刊以下,以供同行参照。

目前猪病流行特色一老疫病仍存在。

跟着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病流通渠道增加,造成了疾病流行的客观条件。

以致一些已控制的传得病,如水泡性病,猪瘟等又从头仰头,呈扩散之势。

二新病不停增加。

最近几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快速,从国内、外引进种猪的品种和数目增加。

因为缺少有效的检测手段,以致如猪痢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生殖和呼吸综合症、猪增生性肠炎等病传入我国,目前虽仅在局部地域出现,但拥有很大的潜伏危险,一定惹起高度重视。

三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

一些传得病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异,有的毒力减弱,加上猪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以致某些猪病在流行状况,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传染和发病,使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非典型猪瘟。

这些疫病易惹起误诊和免疫失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四耐药性菌株增添。

最近几年来有的猪场因长久不适合地使用抗菌药物和含抗菌药的饲料增添剂,使很多细菌产生耐药性,常使防治失败。

五某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重。

跟着集约化养猪场增加和养猪规模不停扩大,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显然增加。

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支原体病和猪球虫、小袋虫、鞭虫、疥螨等疾病。

此中许多病原宽泛存在于养猪环境中,经过多种门路流传。

广东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fr u sr is n r w n n te igpg h o iv t c ih rf0 1 t 6 1 ) Mo o reypg dg o iga df tnn is ep s ie ae s n a a t t r i mu hhg e(rm 7 o4 . % . -
1 . , 异 极 显 著 ( < O 0 ) 27 差 P .1 。 、
关键 词 : 猪 嗜 血 杆 菌 ; L S 流 行 病 学 ; 副 E IA; 阳性 率 中 图 分 类号 :8 26 2 ¥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5 96 0 (0 2 0—0 80 0 2 —0 5 2 1 )40 1—3
(. 1 仲恺 农 业 工程 学 院 动 物 科 学 系 , 东 广 州 5 0 2 ; . 东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兽 医 研 究 所 ,广东 广 州 50 4 ; 广 12 5 2 广 1 6 0
3广东省兽医公共 卫生公共 实验室 , . 广东 广州 504) 160
摘 要 : 了解 副 猪 嗜 血 杆 菌 病 ( e p i s a aus HP ) 广 东 省 部 分 地 区 的 流 行 情 况 , 过 针 对 副 猪 嗜 血 杆 菌 外 膜 为 Hamo hl p rsi , S 在 u 通
Ep de i l gc ls r e fH a m o iu r u s i e to i m oo ia u v y o e ph l sPa as i nf c in
i i a m s i a do n p g f r n Gu ng ng
ZA NG ng a ,PANG u— h ng Yi — n M s e ,H UANG im e ,LIM i o ,SONG Ca — i a。 Shu i ,LIChun ln 。。 a -i g t

广东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臧莹安;庞木生;黄彩梅;李淼;宋帅;李春玲【摘要】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parasuis,HPS)在广东省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通过针对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2 (OMPP2)的间接ELISA法对广东省部分猪场的376份猪血清样本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副猪嗜血杆菌的阳性率为23.8%,其中母猪阳性率高达31%;保育仔猪为29%,育肥猪为33.6%,育肥猪阳性率显著高于母猪和保育仔猪;冬季(11~1月)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1.4%、秋季(8~10月份)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8.7%,冬季比秋季高出12.7%,差异极显著(P<0.01).【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2(048)004【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ELISA;流行病学;阳性率【作者】臧莹安;庞木生;黄彩梅;李淼;宋帅;李春玲【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2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2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HP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与其他猪病原体混合感染,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

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主要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手段进行[2]。

针对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2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近期研究建立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原理是选用超声裂解抗原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对抗原、血清包被浓度、酶结合物稀释浓度、作用时间、抗原抗体结合时间、封闭时间、底物显色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HPS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 阳性率 高于散 养户 。 T T V 1 和T T v 2 存 在混合感 染, 猪场样品混合 阳性率 为2 3 . 1 %( 8 8 / 3 8 1 ) , 散养户样 品混合 阳性
率为 1 . 6 %( 1 / 6 4 ) 。 几份 阳性 样品测序和进化 分析显 示, 它们分 别属于T T V1 和T T V2 。 调 查结果表 明T T v在广 东猪群 中已经广泛存在 。
广东省部分猪场细环病毒感染状况
王东东,邓雨修 ,李春梅,卢 围,廖承球 ,潘永飞,周庆丰 ,宋延华 ( / - 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兴 5 2 7 4 0 0 )
摘 要: 细环病毒 ( T T v) 目前在全世界 的猪 群 中广泛存在 。 为 了调 查其在 广 东省猪群 流行 情况, 我们运 用P C R 方法
h o l d s . Th e r e s u l t s h o we dt h a t h et t o t a l p o s i t i v e r a t ewa s 6 8 . 1 %( 3 0 3 / 4 4 5 ) , 4 3 . 1 %( 1 9 2 / 4 4 5 ) p o s i t i v ef o r TT V1 a n d2 4 . 9 %
s e q u e n c i n g a n d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y b e l o n g e d t o t wo c l u s t e . T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d e mo n s t r a t e d t h a t TT V wa s wi d e l y e x i s t e d i n s wi n e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e . Ke y wo r d s : T o r q u e t e n o v i r u s ; UT R g e n e: E p i d e mi o l o g y
关键词: 细环病毒 ; u T R 基因; 流行 病学 中图分类号 : ¥ 8 5 2 . 6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9 4 4 X( 2 0 1 4 ) 0 2 - 0 0 5 9 — 0 4
An I n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TV I nf e c t i o n i n So me Swi ne He r ds i n G ua n g do ng Pr o v i nc e
Wa n g D o n g d o n g , D e n g Y u x i u , L i C h u n me i , L u We i , L i a o C h e n g q i u , P a n Y o n g  ̄i , Z h o u Qi n g f e n g , S o n g Y nh a u a
Gu ng a d o n g p r o v i nc e , a P CR wa s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4 4 5 s e r u i  ̄s a mp l e s f r o m d i fe r e n t s wi n e h e r d s nd a re f e - r ng a i n g h o u s e -
e x i s t e d a n d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h e r d s wa s 2 3 . 1 %( 8 8 / 3 8 1 ) a n d t h a t o ft h e f r e e - r a n g i n g h o u s e h o l d s wa s 1 . 6 %( 1 / 6 4 ) . T h e
( 1 l 1 / 4 4 5 )f 0 r T TV2 . T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T TVl wa s h i g h e r ha t n t h a t o f T TV2 . Co . i n f e c t i o n wi m T T V1 a n d TT V2 wa s
( GUANGDONG W ENS F OODS T UFF GROUP CO. L TD, Xi n x i n g , Gu a n g d o n g 5 2 7 4 0 0 )
Ab s t r a c t : T o r q u e t e n o v i r u s ( TT V) wa s p r e s e n t i n s wi n e t h e wo r l d wi d e . T0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T V i n s wi n e o f
对 广 东省不 同地方猪场和散 养户送检 的4 4 5 份血 清进行 了检 测 。 结 果表 明: T T V总的阳性率为6 8 . 1 %( 3 0 3 / 4 4 5 ) , 其中 T T V1 阳性率为4 3 . 1 %( 1 9 2 / 4 4 5 ) , T T V2 阳性 率为2 4 . 9 %( 1 1 1 / 4 4 5 ) 。 T T V1 的阳性率 高于T T V2 的 阳性率 , 且猪场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