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1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青少年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7分)
1.()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桑代克
D.奥苏伯尔
正确答案:B
2.学校性教育的主渠道是()。
A.家庭
B.社区
B.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两个范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
C.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作用
D.有着独特的自我中心性
正确答案:AB
3.提高记忆力的记忆策略方法有()及动脑动手,多实践。
A.重视复习,善于复习
B.运用联想,积极实践
C.调节情绪,减轻疲劳
D.明确目的,树立信心
正确答案:ABCD
4.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A.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
B.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C.想象中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
D.想象的抽象性、现实性在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BCD
5.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有( )。
A.自我体验的丰富性
B.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C.自我体验的波动性
D.强烈的自尊心
正确答案:ABD
6.青少年拥有健全的自我意识必须做到( )。
A.积极的表现自我
C.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初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D.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正确答案:ABD
9.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有()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A.独立自主的需要
B.友谊的需要
C.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正确答案:ABCD
10.青少年结交朋友是有选择性的。一般说来,有()等几种类型。

(奥鹏)东北师范青少年心理学15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青少年心理学15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北师范青少年心理学15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 ()是个性结构的基本因素,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因素,受快乐原则支配A. 本我B. 自我C. 他我D. 超我正确答案: A2. “霍莉爬树”就是其中被广泛引用的一个()。

A. 对偶故事B. 两难故事C. 神话故事D. 童话故事正确答案: B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

A. 儿童期B. 少年期C. 青少年期D. 青年初期正确答案: C4. 科尔伯格采用()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

A. 认知法B. 情感冲突法C. 两难故事法D. 对偶故事法正确答案: C5.意识到行动的目的,确认行动的合理性、必要性,既能吸收别人的正确意见,又能不受别人错误意见的干扰,这是意志的()。

A. 自觉性B. 果断性C. 坚持性D. 自制力正确答案: A6. ()是在性激素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它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A. 性冲动B. 性幻想C. 性交D. 性满足正确答案: A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童年向青少年转变的年龄定为()左右。

A. 11岁B. 12岁C. 13岁D. 14岁正确答案: B8.注意自己的穿着与举止,他们总是以当时最流行的歌星、影星等的服饰和举止为样板加以模仿,表现出青少年的()。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社会性情感正确答案: C9. ()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地由性意识觉醒导致以结婚为目标建立恋爱关系的倾向和行为。

A. 早恋B. 性倾向C. 性别角色D. 性冲动正确答案: A10. 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基础是()。

A. 性心理教育B. 性伦理教育C. 性生理教育D. 性道德教育正确答案: C11. ()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A. 同化B. 内化C. 顺应D. 外化正确答案: C12. ()受现实原则支配。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A.理智感
B.美感
C.社会性情感
D.道德感
正确答案:A
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了较来自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A.林崇德
B.张德
C.朱智贤
D.潘淑
正确答案:C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它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青少年心理学20秋在线作业2标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青少年心理学20春在线作业2-0002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1.()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它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奥鹏心理学考试答案

奥鹏心理学考试答案

奥鹏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社会行为D. 物理现象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临床心理学C. 教育心理学D. 地质学答案:D3.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理论性与应用性B.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C. 实证性与理论性D. 以上都是答案:D4.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C5.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A. 难以控制变量B. 难以量化数据C. 难以进行实验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A. 尊重个体B. 保密原则C. 利益最大化D. 避免伤害答案:C7. 心理学中,哪个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A8. 心理学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方法B. 数据类型C. 研究目的D. 研究对象答案:B9. 心理学中,哪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解释和理解?A. 自我意识B. 自我效能C. 自我归因D. 自我调节答案:C10.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可以控制变量B. 可以进行因果推断C. 可以量化数据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感知B. 学习C. 记忆D. 以上都是答案:D2. 心理学研究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A.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B. 被试的期望效应C. 实验条件的变化D. 以上都是答案:D3. 心理学中,哪些理论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理论C. 精神分析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答案:B、C、D4. 心理学研究中,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收集定性数据?A. 深度访谈B. 焦点小组C. 观察法D. 以上都是答案:D5. 心理学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社会支持D. 以上都是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期末作业考核《青少年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第二性征答:第二性征是指非,而可以用来分辨一个物种的性别的特征。

马特·里德利在其着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中认为这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跟对手竞争所演变出来的。

与第二性征相对的是,即是以来分别性别。

2.焦虑答: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等)、(如兴趣、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和(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

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4.性别角色答:性别角色(Genderrole)社会学中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

其形成在动物主要与种属和两性的生理特性有关。

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来,动物界已可见到性别角色分化的雏型。

例如:大多数飞禽由雌鸟孵卵,雄鸟觅食或在巢旁守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则随社会文化和雌雄两性的变化而演变。

5.他律答:狭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

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奥鹏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奥鹏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奥鹏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和行为B. 心理现象和神经活动C. 行为和神经活动D. 心理现象、行为和神经活动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个结构组成?A.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B. 认知、情感、意志C.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D. 感知、记忆、思维3.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布拉罕·马斯洛B. 弗洛伊德C. 莱昂·费斯汀格D. 卡尔·罗杰斯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心理测量的范畴?A. 智力测试B. 性格测试C. 血压测量D. 职业倾向测试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冲突是什么?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愧C. 勤奋与自卑D. 认同与角色混淆6. 以下哪个选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点?A. 强调内省法B. 强调意识的重要性C. 强调可观察的行为D. 强调潜意识的作用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情绪和情感B. 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C.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D. 人格特质和个性差异8.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9. 以下哪个选项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心理疾病和异常行为B. 积极情绪和幸福感C. 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D. 心理防御机制10. 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治疗哪种心理障碍?A. 焦虑症B. 抑郁症C. 人格障碍D. 精神分裂症答案:1-5 D C C D D 6-10 C B D B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说明它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3. 描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念和治疗过程。

答案: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

奥鹏北语14秋《心理学》作业1满分答案

奥鹏北语14秋《心理学》作业1满分答案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
D.态度
?
正确答案:B
5.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是()因素在起作用。
A.教育
B.成熟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
正确答案:B
6.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学习
?
正确答案:C
7.()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威廉·冯特
B.艾宾浩斯
C.桑代克
D.斯金纳
?
正确答案:A
8.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
A.系列学习
B.配对联想学习
C.自由回忆学习
D. S—R学习
?
正确答案:A
9.亚里士多德的()一书可称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
A.《灵魂论》
B.《学记》
C.《教育心理学》
D.《理想国》
?
正确答案:A
10.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A
11.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会走了。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
A.错误
B.正确
?
正确答案:A
12.建构主义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共同点是: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奥鹏心理健康培训测试与答案(必过满分版)

奥鹏心理健康培训测试与答案(必过满分版)

模拟卷1一、判断对错:40题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不会影响师生关系。

(×)2、心理学只是针对有病的人的研究。

(×)3、精神分析疗法更关注一个人的无意识部分。

(√)4、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5、学校心理咨询通常以遇到心理困惑,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主。

(√)6、在咨询开始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很重要的基础。

(√)7、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一般是迅速的,协调的,封闭的,可塑的。

(×)8、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9、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10、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就一定是这个学生故意破坏纪律。

(×)11、中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认知风格进行因材施教。

(√)12、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个人、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13、教师这个职业,需要自身能够降低消极心理因素,终身进行学习等特质。

(√)14、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并能从中找到乐趣。

(√)15、职业倦怠会使教师的情绪烦躁,沮丧,攻击行为增加。

(√)1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预防或减少疾病。

(×)17、学校心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工作。

(√)1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学生学习问题的辅导。

(×)19、教师的主体性原则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

(×)20、自主型活动目标模式是指教师只提出辅导专题,由学生自己设定活动主题、活动方案并加以实施的活动模式。

(√)2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宗旨里,一般而言,发展和预防比矫治有更积极的意义。

(√)22、校园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校园环境仅是指学校的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期末作业考核《青少年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第二性征答:第二性征是指非,而可以用来分辨一个物种的性别的特征。

马特·里德利在其着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中认为这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跟对手竞争所演变出来的。

与第二性征相对的是,即是以来分别性别。

2.焦虑答: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等)、(如兴趣、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

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和(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

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4.性别角色答:性别角色(Genderrole)社会学中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

其形成在动物主要与种属和两性的生理特性有关。

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来,动物界已可见到性别角色分化的雏型。

例如:大多数飞禽由雌鸟孵卵,雄鸟觅食或在巢旁守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则随社会文化和雌雄两性的变化而演变。

5.他律答:狭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

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正确。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

矛盾动荡性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

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

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

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

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

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

另外,在取样的代表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测量工具和程序的一致。

方法本身由于没有不同历史经历下的比较,较之横向研究,其结果的适用范围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2.简述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的注意水平已经由童年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心理品质,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2)注意的广度日益增大;(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4)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

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答:青少年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征。

第一,情绪纷扰而不稳定,情绪反应的激动与起伏程度较高,同时对情绪刺激敏感多疑;其次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与爆发性;第二,情绪具有从易感性迈向稳定性的过度性质,容易受暗示并且倾向从众,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将趋于稳定;第三,情绪反应直接,情绪力量强烈,情绪变化快速,也常常压抑或隐藏,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青少年阶段是“情绪高涨时期”。

指任何情绪都比平常更强、更持久,受批评会更沮丧,手表扬更兴高采烈。

4.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1发现青少年对父母的权成管教基本都报以理解的态度。

2.青少年对教师的管教也表示支持,另外,知识、能力会影响青少年对教师权威的认知。

5.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答:从社会支持的功能界定Cobb(1976)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一种信息,它包含三个层次:(1)使个体相信他/她被关心和爱的信息;(2)使个体相信他/她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3)使个体相信他/她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

《新大学字典》中将支持定义为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

等(Kahn&Anto2nuci,1980)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心和肯定。

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持是指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

它作为个体对其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及质量的一种认知评价,是人们适应各种人际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Cullen(199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社会网络或从亲戚朋友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帮助。

这几位学者的观点均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经历被爱、有价值感和他人所需要的一种信息,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

从社会支持的来源界定Sarason等(1991)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

Malecki等(2002)认为,社会支持是来自于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使个体免受不利环境的伤害。

从社会资源作用界定把社会支持界定为: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手段支持——如援助;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

Wellman和Wortley(1989)则认为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和陪伴支持。

Cutrona和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

从社会支持分类的方式界定(1)客观支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客观支持也称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直接存在和参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是人们赖以满足他们社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重要资源,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也称领悟社会支持,即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

(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

这是从社会支持来源角度进行的分类,强调个体对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来源的理解和领悟。

(3)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

这是以社会支持维度为出发点的分类。

认知支持指提供各种信息、意见与知识等;情感支持指安慰、倾听、理解及交流等;行为支持指实际的帮助行动。

不同的分类反映了研究者们对其本质的不同理解。

当然,不同类别中许多内容是相互交叉的。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根据青少年与父母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谈一谈如果你是一位青少年孩子的母亲或父亲,你会如何对待这些发展变化?答:(1)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变化表现在: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在行为上开始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在思想上他们对父母的许多观点都有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往往与父母的观点不一致,表现出在观念上与父母的隔离。

亲子冲突的出现:亲子冲突从青少年早期到晚期是一个减少的过程,很少有较为激烈的冲突。

青少年的学校成绩、在学校的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都会引起父母注意。

(2)首先,应承认差异,相互沟通了解,正确看待对方。

父母总是盼着孩子自己能够长大,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正是他长大的开始,作为家长对这种情况的出现要给予正确的反应,多加沟通,但又允许他保留自己心中的一块绿洲,对于他们行为应以建议的方式提出,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观念也要不断更新,尽力去接受新生事物,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家庭中的两代人间矛盾,许多是由于互不了解造成的。

只有两代人互相意识到有差异,去了解这种差异,理解对方心态,才能减少偏见误解,化解矛盾。

其次,应尊重对方,理智地对待对方的态度和行为。

青少年渴望参与到成人的行列,要求独立,受到尊重。

作为父母的应该重视他们的这些需要,不说不做损伤青少年孩子人格的话和事,家庭中的一些事情要主动地同他们平等商量、交流,主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给他发言的机会,使他感到在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

父母越尊重青少年,青少年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回报父母。

第三,角色换位,积极寻求共同点。

在双方意见冲突,应能主动移入他人观点,想象对方意见的合理性。

例如,有的青少年孩子从自己的学习状况考虑,估计考不上大学,而选择去职业学校。

做父母可能会生气、训斥他说:“没出息”。

但若父母能做个心理换位和角色换位,想想如果自己若处于孩子的位置也许会有和他同样的想法。

这时,就会与青少年一起分析具体情况,帮助他选择自身发展的道路。

同时,父母与青少年也要相互交流。

不同的意见中,如果有折中、融合的可能,那么,尽可能求大同、存小异。

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答: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对教学的影响:(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