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归纳和精析提升(第2课时)含解析

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第2课时)【知识梳理】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为依据。
(2)遵守定律,即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同。
2.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步骤(五步):(1)写:写在式子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式子的右边,中间连一条短线。
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分别用“+”相连。
(2)配:在式子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式子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配平后,把短线改成等号。
(3)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
“加热”常用“”表示。
(4)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5)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3.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常见的有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和分析观察法等。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
(2)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4)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精选例析】【例1】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Ⅴ类水。
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3.3-1所示。
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 x H y O z)分解为______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机物(C x H y O z)可分解为CO2和H2O。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答案:C分析: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A、氧原子结合成氧气,说明原子可结合成分子,故A正确;B、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B正确;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例如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D、1个氧气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则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正确。
故选C。
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答案:C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设该化合物质量为x ,则x +3.2g=4.4g+1.8g ,得出x =3.0g ,故A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氧元素质量=4.4g ×3244+1.8g ×1618=4.8g ,反应前氧气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 ,因此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244=1.2g ,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218=0.2g ,氧元素的质量为:3.0g -1.2g -0.2g=1.6g ,则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g 12:0.2g 2:1.6g16=1:2:1,故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根据该化合物共3.0g ,C 元素质量为1.2g ,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g3.0g ×100%=40%,D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2.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图中共有4种分子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4.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 原子B .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 .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 、B 、C 、D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8 18 5 3 反应后的质量/g30待测9A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 .C 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 .反应后待测的C 物质的质量为0gD .参加反应的A 、B 、D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6.当空气中受到 SO 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石灰石粉末,使空气中 SO 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反应为:32422CaCO +2SO +X=2CaSO +2C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CaO B .O 3C .O 2D .CO7.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人教版)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合—————→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化学变化中的“变”和“不变”六个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知识点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三: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原理:2HCl+Na2CO3===2NaCl+H2O+CO2↑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固体不断减少,天平不平衡。
(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边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向右边。
实验方案四: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原理:2Mg+O2点燃=======2MgO: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天平不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之间的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点燃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化学计量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7.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 B.6:5 C.5:4 D.4:5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均有相同的分子,则参与反应的分子如图:A. 此反应为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错误;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错误;D. 此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不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CO+CuO加热Cu+CO 2↑B .2P+5O 2点燃2P 2O 5C .3Fe+2O 2点燃Fe 3O 4D .Al+2HCl=AlCl 2+H 2↑答案:C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Δ2,不符合题意;B 、磷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P+5O 2点燃2P 2O 5,不符合题意;C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3Fe+2O 2点燃Fe 3O 4,符合题意;D 、铝和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Al+6HCl=2AlCl 3+3H 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的化学式为H 2O 2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C .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D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丁的化学式为:H 2O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6:44=3:22,不符合题意;C、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A.1B.2C.3D.4答案: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
故选B。
2、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答案: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即二氧化碳和甲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4H2+CO2一定条件2H2O+CH4,据此解题。
A、如图所示,乙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丙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乙和丙元素组成不同,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丙是水(H2O),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8,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即氢气和乙即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4:1,选项正确。
小提示:分析出化学方程式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3、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I2+SO2+2H2O=2HI+H2SO4B.理论上每生成2gH2,同时生成32gO2C.反应Ⅲ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D.反应I、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答案:B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I2+SO2+2H2O=2HI+H2SO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2HI 太阳能H2↑+I2,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太阳能2SO2↑+2H2O+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
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用心爱心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