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补充习题
光学补充习题

《光 学》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2012山东临沂)下列不现象中,与其它三个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是( )2.(2012山东德州)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光学器件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符合成像规律的是A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 .投影仪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C .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D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3.(2012湖北黄石)一个半径为5m 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 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 ,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A.1mB.2mC.3mD.4m4.(2012山东日照)如图3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5.(2012广东梅州)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5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如果水面升至b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 点,则( )A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B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C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D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6.(2012广东广州)图24 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7.(2012贵州铜仁)如右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 .大于100mmB .大于50mm 小于100mmC .小于50mmD .等于50mm8.(2012四川自贡)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6cmB .10 cmC .16 cmD .20 cm太阳 杆 太阳 水杆 图39.(2012山东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小专题(一)光学实验(培补作业附答案)

小专题(一) 光学实验类型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 平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 转动.(1)如图甲,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 向ON 靠近,则OB ______(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 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 在____________.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入射角.(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O 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内,此时,在纸板B 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O 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方向射出. 类型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______(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试验次数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50°50°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______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 代表______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3)图2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 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 和B .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 ,拿未点燃的蜡烛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4)当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 的像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类型3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0°11°22.1°35.4°40.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_.(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图1 图2(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当入射角i ≥_____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图线______(填“a ”或“b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入射角i 折射角r 反射能量 0° 0° 5% 10° 15.2° 7% 20° 30.9° 26% 30° 48.6° 43% 40° 74.6° 77% 41.2° 81° 84% 41.8° 90° 100% 42°/100%答案小专题(一)光学实验1.(1)靠近(2)不能同一平面内 2.(1)等于(2)同一平面不能(3)OE 3.(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高度、粗细相同(3)甲(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薄的玻璃板 4.(1)刻度尺(2)垂直平面镜反射(3)相等垂直对称 5.(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 6.(1)①折射反射②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小于零(2)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7.(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增大41.8(3)a(4)小于不能。
光学补充习题及解答

光的干涉习题
1. 真空中某平板形介质薄片(n=1.50)。以 λ=600nm 的单色平行光正交入射该介质片,欲增透该入射光波, 应取介质片的最小厚度emin=?
解: 由题知介质片上、下表面的两相邻反射光线有附加光程差,为实现增透, 两反射光线应满足相消干涉条件:
2nek+λ/2 = (2k +1) λ/2 , (k =1,2,3, …). ek = k λ/2n emin= ek=1 =λ/2n=200nm
+
λ 2
=
2ek
+
λ 2
=
(2k
kλ , + 1)λ
/ 2,
明, k = 1,2,3, 暗, k = 0,1,2,
∴
k明
=
2ek λ
+
1, 2
k暗
=
2ek λ
,取:ekmax=h,有:
2h 1
2h
k明max
=
λ
+ = 200.5, 2
k暗 max = λ = 200
即: 在空气劈尖上表面反射光线产生的干涉明条纹数目为 200; 干涉暗条纹数目为 201
S2 n2
r2
解: 覆盖玻璃片后,双缝发射至屏上中央 O 点处两光线的光程差满足关系为:
δo=(r2−d+n2d) −(r1−d+n1d)=(n2−n1)d=5λ, 故:
=d 5λ (n2 − n1 ) ≈ 8.0 × 103 (nm)
5. 如图,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照射真空中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并将一折射率为 n、劈角为 α(α 很小)的透明劈尖
(2) 在单色平行光正交入射的夫琅和费单缝衍射中,屏上第 3 级暗纹对应的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 6 个半波带 若将该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 3 级暗纹处将是 第 1 级明 纹。
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6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6篇)1.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篇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答案自主导学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真空2、快快340基础练习1-5BACAD6-10BCCCC提高练习11、A12、3钢管13、介质34514、C15、B16、空气强声音的特性答案自主导学1、高低振动的快慢高2、强弱振幅3、音调响度音色4、2000020基础练习1-5BADAC6-11ABDBCD提高练习12、D2.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篇二眼睛与光学仪器答案基础练习1、凹透镜;弱2、远视镜;A区3、远;后;内4、截然相反5、6、7、8、9、BDCAAC能力提升10、(1)C(2)10;缩小(3)能;右(4)是了不能(5)D光学补充(颜色色散不可见光)答案基础练习1、红绿蓝;白2、反射3、红;黑4、红;黑5、漫反射;各种6、白;紫外线7、空气;反射8、红外线;紫外线9、倒立、缩小的实;红外线10、11、12、13、CADB3.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篇三光世界巡行答案基础练习1、光沿直线传播2、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⁵3、不对;变大4、(1)甲(2)115、6、7、8、9、DDBABCAD能力提升10、(1)大;6.0(2)闭关(3)没有拓展提高11、(1)用激光笔正对直的吸管的一端照射,眼睛在吸管的另一端观察,调整激光笔的方向,眼睛一定能观察到激光笔发出的光。
(2)把吸管弄弯,用激光笔正对吸管的一端照射。
眼睛在吸管的另一端观察,但无论怎样调整激光笔的方向。
眼睛始终不能看到激光笔发出的光。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答案基础练习1、43°2、直线传播;反射3、漫4、镜面;强;漫;弱5、6、7、BBB8、9、10、DCB12、(1)入射光线;反射角与入射角(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拓展提高13、C14、C4.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篇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答案基础练习1、40;大小不变;靠近2、反射;3;仍能3、虚;不会4、15:025、直线传播;反射6、平面镜成像;27、8、9、10、11、CCDBC能力提升12、较黑暗;薄13、(1)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确定像的位置;(2)A;15;181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因此像到水面的距离为3.8×108m;拓展提高15、D16、(1)正立;虚(2)直线传播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答案基础练习1、人造;反射;折射2、下方;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3、反射;折射;虚4、CO;30;MN右5、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6、7、8、9、10、CBCCD能力提升11、(1)反射;折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小于;(2)存在;没有换用不同的透明介质进行多次实验;12、55°;20°5.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篇五温度答案自主导学1、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2、摄氏度0℃100℃3、量程分度值0.13542基础练习1、11℃-4℃27℃11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27摄氏度2-6CCADB7、9℃-8℃8、乙丙甲9、②①⑥③④⑤10、量程分度值C179提高练习11、B12、B熔化和凝固答案自主导学1、固态液态气态2、熔化凝固3、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基础练习1-5ACABA6、①②⑤⑦7、B8、水银酒精酒精9、(1)0℃0℃(2)固液共存液态(3)4吸保持不变(4)DEFGDEFG10、(1)晶体(2)48(3)固固液共存提高练习11、C12、(1)熔化(2)甲、乙(3)乙甲6.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篇六1C6A2C7A3C8B4C9A5D10D11、250;1.6712、运动;静止13、振动;固体;信息14、变小;介质;响度;反射15、4.00cm;38.4℃;85km/h16、吸收;升华17、如图所示18、(1)26cm;4s(2)方法1;0.15(3)不是(4)增大斜面角度19、(1)均匀受热(2)B;42(3)吸收;不变;增加;固液共存(4)升高20、(1)乙、丙(2)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真空不能传声)21、370m22、(1)0.5h(2)100km/h(3)42min。
光学补充知识课件

知识巩固与提高
6、(2004.内蒙)如图,S为一在xy平面内的 点光源。一平面镜垂直于xy平面放置,它与 xy平面的交线为MN,MN与x轴的夹角θ= 30°,现保持S不动,将平面镜以速率v沿x 轴正方向运动,则S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D ) A、以速率v沿x轴正方向运动 B、以速率v沿y轴正方向运动 C、以速率0.5v沿像与S连线方向向S运动 D、以速率v沿像与S连线方向向S运动
知识巩固与提高
1、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不透明物体的阻挡,
光线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了影。以下选项中的
“影”字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影”B( )
A、电影
B、形影不离
C、水中倒影
D、杯弓蛇影
知识巩固与提高
2、在医院的外科手术室,使用了无影灯,
关于无影灯的照明效果,正确的是( C )
A、没有影子
B、有本影
C、没有本影
要减小 D、光线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
于折射角
知识巩固与提高
5、(2004.上海)如图,只含黄光和紫光的
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
半圆柱后,被分成两光束OA和OB,沿如图
所示方向射出,则( C )
A、OA为黄光,OB为紫光 P
B
B、OA为紫光,OB为黄光
C、OA为黄光,OB为复色光
D、没有半影
知识巩固与提高
3、关于日食和月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 A、在月球的本影区内能看到日全食 B、在月球的半影区内能看到日全食 C、在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可看到 月偏食 D、在月球全部进到地球的本影区时,可 看到月全食
2
1
4
3
知识巩固与提高
几何光学补充练习(相对折射率)

几何光学补充练习(饶建刚)1.如图所示,有三块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透明材料(图中的Ⅰ、Ⅱ、Ⅲ)恰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棱镜.从E 点垂直于边射入的单色光在F 处发生全反射,在G 、H 连续发生两次折射后射出.若该单色光在三块材料中的传播速率依次为v 1、v 2、v 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v 3>v 1>v 2 B .v 2>v 3>v 1 C .v 3>v 2>v 1 D .v 1>v 2>v 3 2.将折射率n 1=5/3的等腰直角三棱镜浸没在某种液体中,一光线自液体内正入射于棱镜的底面(如图所示),欲使此光线经棱镜全反射后沿原入射方向之反方向出射,则此液体的折射率n 2之最大值为 。
3.为了在沉入水(水的折射率是1.3)中的潜水艇内部观察外面的目标,在艇壁上开一个方形的孔,设壁厚51.96cm,孔宽度为30cm ,孔内嵌入折射率为n的特种玻璃砖(填满孔)要想看到外面180。
范围内的景物,n 应是( )A .2.6B .2C .1.3D .0.654.一束平行光线在垂直于玻璃半圆柱体轴线的平面内,按如图所示的方向射到半圆柱的平面上,已知光线与上表面的夹角为45°,求在半圆柱体的圆表面上有光线射出部分的弧长是多少?(已知玻璃半圆柱体的半径为0.2m ,玻璃的折射率为2)5.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传导光信号的装置。
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n 1=1.3,外层材料的折射率n 2=1.2。
试求入射角i 在什么范围内的光线才可在纤维内传递。
6.物体S 处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的角平分线上,可以看到镜中有几个像?7.一个直角三棱镜截面斜边长为4d ,在其边上取一点,长为d ,从这个点射入光,求折射率为多少才能使两条直角边都无光。
(如图1)128.平行光束垂直射在等腰棱镜的底面上,如图所示。
如果在离棱镜距离L=100cm 处放一个屏M ,在屏幕中央形成宽为2d=1cm 的暗纹,求棱镜的折射角α。
工程光学第一章补充

第一章补充习题答案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 ,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 B A O ''∆ ∽B A O ''''∆7060=''''''='''B A B A B O B OB O B O '+=''50 mm B O 300='6.如图1-5所示,光纤芯折射率为1n 、包层的折射率为2n ,光纤所在的介质折射率为0n ,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10sin I n ,其中1I 为光在光纤内能一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2110sin sin I n I n = m I I -=︒902︒=90sin sin 221n I n12sin n n I m =21221cos n n I m -=222121221101sin n n n n n I n -=-=∴10.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mm r 30=、折射率5.1=n 的玻璃球上。
求其会聚点的位置。
如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的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个会聚点的虚实。
⑴rn n l n l n -'=-''-∞=l mm n r n l 905.0)30(*5.11*11=-=-='β<0 物像虚实相同过渡公式: mm d l l 306090112=-=-'=151305.1305.011222=+=+-='l n r n lmm l 152='⑵将-∞=l 代入得:2虚象⑶)2'当凹面镀反射膜时: mm l 302=30230112-=+'lmm l 102-=' β<0 实像⑷图同(3)再继续前表面折射时:mm d l l 5060102'23=+-=-=r n l l 115.133-=-' r 应该为正的30mm ,还是负的30mm ?11.一折射面mm r 150=,,1=n 5.1='n ,当物距分别为∞-,mm 100-,0,mm 100,mm 150和mm 200时,垂轴放大率各为多少?)11()11(l r n l r n -=-' 求出l ')(r l n l n nr ln l n --'=''=βA ''15.一物体位于半径为r 的凹面镜前什么位置时,可分别得到:放大4倍的实象,放大4倍的虚象、缩小4倍的实象和缩小4倍的虚象.已知:1-=β(实) 42=β(虚)413-=β(实) 414=β解:① ⎪⎪⎩⎪⎪⎨⎧-='-==+'4211l l rl l βl l 4=' 代入上式: r l 85=②l l 4-=' 4='-=l l βr l 83= ③ 41-='-ll 41-=β25r l =④⎪⎪⎩⎪⎪⎨⎧='-=r l r l 8323 41-='l l 物体位于凹面镜前任何位置都不可能得到缩小4倍的虚象。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第4章 光现象(含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第4章光现象(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红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答案:2m2.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现象。
从不同方向,我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都遵守光的规律。
答案:镜面反射;漫反射;反射。
3.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应为。
;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射出入射角应为。
答案:45;0.二、作图题4.如图4-46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时的情形,请找出界面、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并指出玻璃的位置。
答案:MM’是界面,NN’是法线,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角CON是入射角,角NOA是反射角,角N’OB是折射角,MM’下面是玻璃。
5.如图4-47所示,太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30°,欲使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平面镜应如何放置? 随着太阳的升高,当太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60°时,仍欲使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应如何调节平面镜的位置?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多少?你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答案:如图4-52所示,平面镜的镜面与地平线的夹角是60度,调节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旋转15度;与原来相比,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30度。
由以上数据可见,镜面旋转α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2α。
6.在图4-48中,人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窗外一棵树的全部(作图说明)?答案:如图4-53所示,从树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向窗口CC’引两条光线,在区域A1AA2内能看到树顶,在区域B1BB2内能看到树底,在这两个区域的公共部分能看到树的全部。
三、选择题7.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A.听枪声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B.昕枪声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C.昕枪声计时,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较多D.听枪声计时,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较少答案:A、D8.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四位学生在平面排练舞蹈,他们分别位于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4-49甲、乙、丙、丁所示,其中( )A.甲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远B.乙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近C.丙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近D.丁与他所对应的像距离最远答案:A9.下列四种光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B.沙漠上空出现海市屡楼C.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D.立竿见影答案:A、B、C四、探究与体验10.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特点,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4-50所示的实验:把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保持人射点不动,改变人射角(每次增加5 ),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记录了入射角、反射角徕和折射角鉕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当他把入射角增大到45度才发现折射光线突然消失了,把入射角减小为40°时折射光线又出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
2.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3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其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下列各现象中,哪些是由光的折射所引起的()
①猎人利用矛捕鱼时,如果把矛头瞄准他所观察到鱼的位置,他不会命中
②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一条彩色的光带
③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A.只有① B.只有①和② C.只有②和③ D.①、②和③
5.下列器具工作时,应用了紫外线的是()
A.家用烤箱B.验钞机C.电视机遥控器D.浴室取暖灯
6.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8.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
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A.v<f
B.f<v<2f
C.u>2f
D.f<u<2
9.如图1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 ( )
A .图中Ⅰ区域,比A '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
10.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11.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 .幻灯机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潜望镜
二、填空题和实验题
1、(1)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
a.请你在图12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
b.小强得到的结论是: 。
(2)如图13所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适当移动在光具座上的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 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现在的位置不变,将原来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做实验,使光屏向 移动,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更换透镜前变 。
2..图为2010年初日环食在威海境内完美展示的“金环入海”奇观。
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
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4.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
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的像.(选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2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
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
右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
的大小就越,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
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
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
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图23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
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确定出焦距f= (填“5cm ”或“10cm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 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
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
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
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将光源移至7cm 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
7.如图4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4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三、作图 1.如图1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 ,试画出人眼在M 点看到S 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2.如图2所示,S 为一发光点,S ′是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试画出图中入射光线SA 的反射光线.
3.完成下列光路图
图1 图
2
乙 丙
甲 图4
一、选择题
1.D
2.D
3.C
4.B
5.B
6.D
7.A
8.BC
9.C 10.C 11.D 12 A
二、填空题和实验题
1. (1)a、b、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
(2)蜡烛(左),凸透镜(左),小.
2. 平面镜;小孔.
3.(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
(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4. 都是实像小于
5. 【提出问题】放大缩小
【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结论与应用】(1)大长(2)远离缩短
6.(1)亮点 10 (2)缩小(3)左虚像
7.凸照相机远离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