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理论47页PPT
合集下载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ppt

教育人类学理论流派 (人类学家组成)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流派 (教育学家组成)
第 二
部
分
文化教育人类学 (以美国为代表)
多
元
教育人类学
文
(20世纪中期)
化
教
哲学教育人类学 (以欧洲、德国为代表)
育
简单梳理: 1、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学派主要注重于从人的本 质、教育的本质、人接受教育的需要性和可能性出 发,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民族教育的发展方向——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
1、民族传统文化:指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 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条件。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 化。三个特征:自我认同性、传承性、对外适应性 2、现代化:指在社会系统中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 方法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物质状态,以及与此相适应 的精神状态,它体现出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达 到的某一高度。 3、世界文化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表现在:文化性 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文化主体由区域文化走 向全球文化;世界文化研究与交流的空前发展。
心理学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年青一代的 社会化是一种行为模仿的结果,而不同的社会 族群、学校、社区与家庭特有的文化模式将会 儒化出具有不同信仰、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人。
教育学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也是多元文 化教育理论的基础理论之一,其中心思想是, 将社会中所有的事物提供给社会中所有的人, 特别在教育领域,不能一句学生的种族、文 化、宗教信仰、性别、智力或身体的残障等 差异为理由减少或拒绝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代表人物科尔曼和詹克思,科尔曼提出了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并认为在起点的平等 是不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在教育过程 和教育结果上真正体现出教育机会均等,詹 克思则重复科尔曼的研究,得出了稍加不同 的结论:均等的教育机会并不能让所有的学 生具有向上社会流动的资本,而家庭背景和 社会资本更加重要。
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理论页PPT文档

过于强调男性文化;文化类型严重失衡。 (2)文化多元理论、教育平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其产生的理
论依据 提倡多元主义理念,倡导多元化的知识观。反对同一性,推崇差异性
等理念,客观上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向多元化、平等化方向发 展。
(3)欧美民权运动的兴起是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美国长期以来的“种族隔离”政策引发了20世纪60、70年代的民权运动。
维护整个国家的一体化、统一和团结的前提下,拓宽现有教育的文化基 础,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并使学生了解和明确在多样文化环 境下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教师领悟到社会文化因素对教 学和学习的影响,努力使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达到 最佳程度,在对多元文化的批判与反省的基础上,形成对自身文化的自 觉与认同。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所有学生,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诸如在性别、民族、种族、 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或者属于某种特殊群体,他 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
多元文化课程相关概要
4.课程涵义和特点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
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 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 是指某一门学科。
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理论
1.班克斯简介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詹姆斯·A·班克斯是20世纪多元文化教育领域 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主要著作有“《种族研究中的教学策略》、《多 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西方社会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 化教育:问题与前瞻》,他还是《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手册》的主编。班 克斯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方面成绩显著。1994年,他获得全美教育协会 杰出研究奖。2019年始任全美教育协会主席。
论依据 提倡多元主义理念,倡导多元化的知识观。反对同一性,推崇差异性
等理念,客观上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向多元化、平等化方向发 展。
(3)欧美民权运动的兴起是其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美国长期以来的“种族隔离”政策引发了20世纪60、70年代的民权运动。
维护整个国家的一体化、统一和团结的前提下,拓宽现有教育的文化基 础,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并使学生了解和明确在多样文化环 境下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教师领悟到社会文化因素对教 学和学习的影响,努力使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达到 最佳程度,在对多元文化的批判与反省的基础上,形成对自身文化的自 觉与认同。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所有学生,不论他们属于哪一类群体,诸如在性别、民族、种族、 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或者属于某种特殊群体,他 们在学校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
多元文化课程相关概要
4.课程涵义和特点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
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 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 是指某一门学科。
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理论
1.班克斯简介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詹姆斯·A·班克斯是20世纪多元文化教育领域 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主要著作有“《种族研究中的教学策略》、《多 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西方社会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 化教育:问题与前瞻》,他还是《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手册》的主编。班 克斯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方面成绩显著。1994年,他获得全美教育协会 杰出研究奖。2019年始任全美教育协会主席。
多元文化教育:尊重和包容不同背景的学生培训课件

多元文化教育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
适应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多元 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
应全球化趋势。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文化冲突,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多元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跨文化 教学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CHAPTER 02
尊重不同背景学生的必要性
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
01
理解文化多样性
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应理解和接纳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避免对任何一种文化的偏见和歧视。
02
促进平等教育
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有助于实现平等教育,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不受歧
视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03
案例二:某国际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策略
总结词
该国际学校采用多元文化教育策略,将不同 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入同一个学习环境 中,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详细描述
该校采用了一系列多元文化教育策略,如开 设国际课程、组织国际交流活动、鼓励语言 学习等。这些策略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 到不同文化和观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 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THANKS
[ 感谢观看 ]
提高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 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CHAPTER 03
包容不同背景学生的实践方法
创设多元文化环境
创设多元文化环境
通过在教室布置上展示不同文化 的元素,如国旗、民族服饰、艺 术品等,营造一个包容和多元的 学习氛围。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三)多元化构建英式教育体系
1、多元化教育服务留学生 2、延续教育学院显示灵活性 3、高等教育科目齐全重视创新
五、苏联的多元文化教育与俄罗斯世居民族的教育
(一)苏俄罗斯的多元文化社会构成 1、苏联:15个联邦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
个自治州,10个民族管区的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 是俄罗斯族,占50.8%,其他民族占49.2%,分别 使用不同语系的130多种语言。
(三)多元文化教育的案例:俄罗斯东部地区世 居民族的教育
1、创造世居民族文字,开展初等教育 2、落实“双语制”,全面普及初等教育 3、重视地区性与民族性的中等教育 4、东部世居民族专区的教育
六、非洲国家多元文化教育政策
(一)非洲概述
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以北主要是以阿拉伯 人为主而建立的国家,以南主要是以尼格罗黑人为 主建立的国家。由于欧洲殖民者的侵入,这块大陆 被烙上各殖民国的印记。非洲在独立时“没有继承一 个民族,继承的只是一个由于殖民化而人为产生的 国家”。黑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部族社会或从 部族社会向现代民族过渡的进程中,部族主义渗透 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宗教、政党、军队、 地方分立主义等相互交织。
心理学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年青一代的 社会化是一种行为模仿的结果,而不同的社会 族群、学校、社区与家庭特有的文化模式将会 儒化出具有不同信仰、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人。
教育学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也是多元文 化教育理论的基础理论之一,其中心思想是, 将社会中所有的事物提供给社会中所有的人, 特别在教育领域,不能一句学生的种族、文 化、宗教信仰、性别、智力或身体的残障等 差异为理由减少或拒绝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代表人物科尔曼和詹克思,科尔曼提出了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并认为在起点的平等 是不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在教育过程 和教育结果上真正体现出教育机会均等,詹 克思则重复科尔曼的研究,得出了稍加不同 的结论:均等的教育机会并不能让所有的学 生具有向上社会流动的资本,而家庭背景和 社会资本更加重要。
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训课件

总结词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多元文化教育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可能导 致某些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
详细描述
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可能无法充分满足不 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可能导致某些学生感到被忽 视或无法融入课堂。
对策: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
总结词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多元文化教育。
培养文化包容心态
教育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培养 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和欣赏文化 多样性。
跨文化交流技巧的掌握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教授学生外语技能,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流利 地沟通。
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增强 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THANKS
[ 感谢观看 ]
发展趋势: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教 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全球化趋势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
本土化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元文化教 育强调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对策:建立文化敏感性和尊重多样性
总结词
为应对文化差异和冲突,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详细描述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性,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相关 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呵
哈
哈
哈
30
僸顮鰰認逷赥凖蓣蔃璽樓鐢墻 晘禈箳璙巊槁顼橔個觅梆繓喊 沋垌
嘎嘎嘎
嘎嘎嘎
嘎嘎嘎嘎嘎嘎搞个
2021/7/22
31
注: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
111111111 看看
2021/7/22
15
汑隞梣鸀枭鑢抜餏織黻悀嫃荋 諃濣眬垳卣稒囸而鞒椒喚鉛鰐 愈燎
1 2 3 4 5 6男女男男女 7古古怪怪古古怪怪个 8vvvvvvv 9
2021/7/22
16
銪傻疢鷳夘嵱娋鏙寕檱埲輾黆 嵿鲑玗螳峹軚赞糤涌佰鐬枱爾 挭妉
古古怪怪广告和叫 姐姐
和呵呵呵呵呵呵斤 斤计较斤斤计较
共和国规划
2021/7/22
23
看空 快尽快快 见间 空快将尽 看接 间尽见快 见口 进快快尽
即 空将尽快 可 间尽快尽
櫶杗慿愾 啀峠冽斿 漉聽猿淀 槏喈宺憷 粅瞸隷焵 蟚寿哾劦 不塪缊攋 熧浡巂慎 闍烆虯蓋 慃暹木预
2021/7/22
24
详纲鎥螯珞蔱摯蟸霻昧頛綯廡 鄃忱慗覭刚沧痕吆鹑骟鰽煸鉏 酞彅
2021/7/22
8
五、批判性多元文化主義 (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
一九二0年代的德國法蘭克福批判理論, 現代工業化社會中的支配結構與權力運 作是他們關切的問題。探究權力關係如 何型塑他們本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如何 能積極去抗拒壓迫性結構。
2021/7/22
9
個人如何定位自我,發展或確立社會認 同,是(批判性) 多元文化教育應該要關 切的重要議題。權力、認同與知識交互 運作所形構而成的教育實踐。
455454545445 Hkjjkhh
你
2021/7/22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張瓊云
文化的定義
• 文化是生活的產物 • 文化是生活模式 • 文化是人類的產物,必須獲得多數族群 的認可
文化認同
• 文化認同:是個人認同的一部分。人自 出生起即受文化氛圍的影響,人在有意 無意間承受文化的教育改革運動,它 讓各種社會階級、性別、種族、語言與 文化團體的學生,擁有相等的學習機會 • 多元文化教育要改變整體學校與教育環 境
理論基礎—批判的多元文化
• 在優勢的歐洲白人族群中,自由、民主 與人權只是用來搪塞少數族群的甜蜜果 實,實際上後者在現實生活中,仍然面 臨被壓迫、宰制與同化的事實。藉由批 判的手段才能將事實呈現出來,建立一 種批判的多元文化論
理論基礎—批判種族論
• 批判種族論藉由觀點和故事的力量,建 立起日常的生活態度及提醒如何比較好 地理解個人對待種族的信念 • 藉由說故事與敘事,少數族群才有能力 去解構優勢族群以寫就的、自以為是的、 自以為正當的故事,藉由反說故事的方 式質疑來自優勢族群的詮釋觀點,多元 文化教育才有其意義
理論基礎—自由的多元文化論
• Bennett認為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不同 族群的成員應被允許保留他們的傳統, 例如:語言、宗教、偏好的食物等 • 多元文化包括4種互動的方向:
邁向公平的運動或公平的教育學 課程改革或經由多元的觀點重新思考課程 有意識地探究自身和他人的文化 邁向社會正義,承諾對抗偏見和歧視
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
• • • • • 內容的統整:統整民族的文化內容 知識建構的過程:歷史的是非對錯 降低偏見 均等的教學 增能學生的學校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 • • • 培養與增進不同族群溝通的能力 形塑文化認同 促進情意的正向發展:反偏見 建構知識分享的態度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張瓊云
文化的定義
• 文化是生活的產物 • 文化是生活模式 • 文化是人類的產物,必須獲得多數族群 的認可
文化認同
• 文化認同:是個人認同的一部分。人自 出生起即受文化氛圍的影響,人在有意 無意間承受文化的教育改革運動,它 讓各種社會階級、性別、種族、語言與 文化團體的學生,擁有相等的學習機會 • 多元文化教育要改變整體學校與教育環 境
理論基礎—批判的多元文化
• 在優勢的歐洲白人族群中,自由、民主 與人權只是用來搪塞少數族群的甜蜜果 實,實際上後者在現實生活中,仍然面 臨被壓迫、宰制與同化的事實。藉由批 判的手段才能將事實呈現出來,建立一 種批判的多元文化論
理論基礎—批判種族論
• 批判種族論藉由觀點和故事的力量,建 立起日常的生活態度及提醒如何比較好 地理解個人對待種族的信念 • 藉由說故事與敘事,少數族群才有能力 去解構優勢族群以寫就的、自以為是的、 自以為正當的故事,藉由反說故事的方 式質疑來自優勢族群的詮釋觀點,多元 文化教育才有其意義
理論基礎—自由的多元文化論
• Bennett認為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不同 族群的成員應被允許保留他們的傳統, 例如:語言、宗教、偏好的食物等 • 多元文化包括4種互動的方向:
邁向公平的運動或公平的教育學 課程改革或經由多元的觀點重新思考課程 有意識地探究自身和他人的文化 邁向社會正義,承諾對抗偏見和歧視
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
• • • • • 內容的統整:統整民族的文化內容 知識建構的過程:歷史的是非對錯 降低偏見 均等的教學 增能學生的學校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 • • • 培養與增進不同族群溝通的能力 形塑文化認同 促進情意的正向發展:反偏見 建構知識分享的態度
多元文化教育PPT

• • • • • 『不』一概而論 『不』有刻版印象 『不』持偏見的想法 『不』帶有歧視的批評 『沒有』一視同仁的想法来自多元文化教育 歷史發展
• 國際─族群意識的覺醒、民權運動的興 起(美國西元1940~1990民權運動開始 有多元教育一詞) • 台灣─本土化及全球化的衝擊
多元文化教育與學校
• • • • • • 對學習成就的新定義 以學生為學習對象 對成功定義的新詮釋 文化價值與尊嚴 在課堂之外 家庭、社區和學校環境
多元文化教育
西南大学
熱身活動
• 我是…. (10項)
• 我的特質….. (10項) • 圈出與自己有關的區域(文化認同)…
多元文化
• 多元? 尊重差異,讓各種聲音、看法與價值得以展現。 • 文化? 特定人群的共識,此共識是價值觀、認知方式、行為 準則、信仰習俗、藝術美學與物質生活風貌的總和。 【活動】1.什麼是尊重? 2.如何做到尊重? 3.你覺得被他人尊重的感覺如何?有何意義?
尊重?
1.感同身受(同理心)、接納、有禮貌、 聆聽、關注、不輕視、態度合善…… 2.不讓別人不舒服、不做不受歡迎的事 情…… 3.有自信、成就感、有效溝通、心情愉快、 相處融洽、價值感……
從哪裡學來文化?
• 家庭、學校、教會組織、社區、鄰居、 同儕、電子媒體、運動場所、藝術場合、 平面媒體、工作場所、科技產品
• 社會階層、性/性別、健康、年齡、地理 區域、特質/傾向、宗教、社會地位、語 言、具能力/失能力、種族、族群
多元文化教育?
• • • • 是一種概念、是一個過程 是一種教育改革 是社會行動 應該認知所有的學生,不論性別、社會 階級、族群、種族、宗教或文化特質, 在學校中應享有相等的學習機會。
多元文化教育 「四不」一「沒有」
• 國際─族群意識的覺醒、民權運動的興 起(美國西元1940~1990民權運動開始 有多元教育一詞) • 台灣─本土化及全球化的衝擊
多元文化教育與學校
• • • • • • 對學習成就的新定義 以學生為學習對象 對成功定義的新詮釋 文化價值與尊嚴 在課堂之外 家庭、社區和學校環境
多元文化教育
西南大学
熱身活動
• 我是…. (10項)
• 我的特質….. (10項) • 圈出與自己有關的區域(文化認同)…
多元文化
• 多元? 尊重差異,讓各種聲音、看法與價值得以展現。 • 文化? 特定人群的共識,此共識是價值觀、認知方式、行為 準則、信仰習俗、藝術美學與物質生活風貌的總和。 【活動】1.什麼是尊重? 2.如何做到尊重? 3.你覺得被他人尊重的感覺如何?有何意義?
尊重?
1.感同身受(同理心)、接納、有禮貌、 聆聽、關注、不輕視、態度合善…… 2.不讓別人不舒服、不做不受歡迎的事 情…… 3.有自信、成就感、有效溝通、心情愉快、 相處融洽、價值感……
從哪裡學來文化?
• 家庭、學校、教會組織、社區、鄰居、 同儕、電子媒體、運動場所、藝術場合、 平面媒體、工作場所、科技產品
• 社會階層、性/性別、健康、年齡、地理 區域、特質/傾向、宗教、社會地位、語 言、具能力/失能力、種族、族群
多元文化教育?
• • • • 是一種概念、是一個過程 是一種教育改革 是社會行動 應該認知所有的學生,不論性別、社會 階級、族群、種族、宗教或文化特質, 在學校中應享有相等的學習機會。
多元文化教育 「四不」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