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4.4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化工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介绍化工过程的四个基本类型:单元操作、单元过程、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1.3 化工工艺流程图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一个简单的化工工艺流程图1.4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强调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讨论环保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2.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流体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2.2 流体力学方程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解释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2.3 流体的流动讨论流体的层流和湍流流动分析流速、流量和流阻等概念2.4 泵与风机的原理及应用介绍泵和风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讨论泵和风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选择第三章:热力学基础3.1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热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如系统、状态、过程和能量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2 热力学方程介绍热力学方程,如状态方程、焓方程和熵方程分析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3.3 相平衡讨论相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图解释单组分系统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条件3.4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类型和方式,如导热、对流和辐射分析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第四章:化学平衡与反应工程4.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化学平衡常数和勒夏特列原理4.2 化学平衡的计算介绍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学平衡计算中的限制条件和优化问题4.3 反应动力学介绍反应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方程解释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4 反应器设计介绍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问题第五章:分离工程5.1 分离方法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和蒸馏5.2 过滤原理与设备介绍过滤原理和过滤介质的选择分析过滤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3 离心分离原理与设备解释离心力产生的原理和离心分离的适用范围讨论离心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4 蒸馏原理与设备介绍蒸馏原理和蒸馏塔的设计分析蒸馏操作的条件和蒸馏效率的优化第六章:膜分离技术6.1 膜分离原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膜的筛选作用和选择性分离机制6.2 膜材料的类型及选择讨论膜材料的种类,如聚合物膜、陶瓷膜和生物膜分析膜材料的选择依据和应用领域6.3 膜分离过程及设备介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析膜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6.4 膜污染与清洗讨论膜污染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介绍膜清洗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吸附工程7.1 吸附原理介绍吸附的概念和吸附等温线解释吸附剂的选择和吸附过程的类型7.2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分析吸附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影响因素讨论吸附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特点7.3 吸附塔的设计与操作介绍吸附塔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吸附塔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7.4 吸附应用实例探讨吸附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离子交换与电解8.1 离子交换原理介绍离子交换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和离子交换过程的类型8.2 离子交换设备及操作介绍离子交换设备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分析离子交换效率和优化问题8.3 电解原理与设备解释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类型讨论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8.4 电解应用实例探讨电解技术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热泵与制冷工程9.1 热泵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泵的概念和分类,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解释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9.2 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条件分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和优化问题9.3 制冷原理与设备解释制冷的概念和制冷循环的类型讨论制冷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9.4 制冷应用实例探讨制冷技术在空调、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10.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理解释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基本组成部分10.2 常用过程控制策略讨论常用的过程控制策略,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分析这些策略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10.3 过程优化方法介绍过程优化的基本方法和算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小肠曲线法解释这些方法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10.4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探讨实际化工过程中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其效果和经济效益第十一章: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11.1 过程强化的意义强调过程强化在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讨论过程强化的目标和方法11.2 反应工程强化技术介绍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微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动床反应器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方面的应用11.3 分离工程强化技术讨论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的应用11.4 能量工程强化技术介绍能量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热泵、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工过程中的节能与减排12.1 节能的意义与途径强调节能对于化工生产的重要性讨论节能的途径和方法,如过程优化、设备改进和能源管理12.2 减排的意义与途径强调减排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减排的途径和方法,如废物利用、污染物控制和清洁生产12.3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4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讨论国家和地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分析遵守这些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第十三章: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13.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介绍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风险13.2 安全技术与措施介绍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泄压装置、防火防爆设施和紧急停车系统分析这些技术和措施在防止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方面的作用13.3 职业健康与防护强调职业健康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讨论化工过程中职业病的类型和防护方法13.4 应急预案与救援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分析化工事故应急救援的方法和措施第十四章:化工企业的管理与组织14.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组织结构设计分析这些原理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和效果14.2 企业战略与规划强调企业战略和规划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企业战略的类型和制定方法14.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在提高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14.4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培训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员工培训的方法和内容第十五章: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展望15.1 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全球化工行业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讨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5.2 化工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强调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的方法和策略15.3 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介绍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分析低碳经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5.4 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推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3. 常见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的原理和应用4. 泵与风机、膜分离技术、吸附工程、离子交换与电解、热泵与制冷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设计5.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 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节能与减排的措施和技术7. 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管理与组织、行业的现状与展望难点:1. 流体力学方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2.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理解3. 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反应工程的优化4. 分离工程中膜污染和清洗的技术5. 吸附工程中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分析6. 离子交换与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7. 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和优化算法8. 化工过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9. 化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优化10. 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这些重点和难点涵盖了教案《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充分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

化工原理第4章小结

化工原理第4章小结

水平管束外的冷凝
r g h 0.725( 2 / 3 ) n d0 t
2 3
1 4
▴ 单根水平圆管与垂直圆管的表面传热系数之比
h水平 L 0.64 d h垂直 0

1/ 4
(4). 液体沸腾传热及其影响因素
1) 大容积饱和沸腾传热机理 ① 汽泡能够存在的条件: ② 汽泡产生的条件:
t h, w th hi Ai
tc,w b t h, w Am
tc , w tc 1 h0 A0
t c ,w
tc ho Ao
结论:壁温接近表面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3) 传热效率和传热单元数NTU h

(qm ,h cP ,h ) min (t h1 t h 2 ) t h1 t h 2 h max (qm ,h cP ,h ) min (t h1 tc1 ) t h1 tc1 若 h已知, 则可求得t h 2 .
4.3 对流传热
工程上,对流传热指流体和固体壁面间的传热过程 (1)分类 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2)热边界层 圆管内 (3)牛顿冷却定律 近壁处,流体温度显著变化的区域。
t,max
1 d 2
t hA t 1 hA
或:q ht
4.4 表面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 (1)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
Nu 0.027Re0.8 Pr0.33 ( /w )0.14
近似取: 流体被加热: ( w ) 0.14 1.05
流体被冷却: ( w ) 0.14 0.95
适用条件: Re 10000
0.7 Pr 167
l / d 60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pdf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pdf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pdf第一章:化工原理基础化工原理是化工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本章将针对化工原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1.1 化工过程基本概念化工过程是指将原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分离、精制等一系列工艺操作,转化成符合特定需求的产品的过程。

化工过程一般包括原料处理、反应、分离、精制和产品收率等环节。

1.2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熵增原理等内容。

在化工过程中,热力学原理对于理解和分析热力学系统的能量变化、效率提高和过程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物质平衡原理物质平衡是指在化工过程中,针对物质流量、组分和质量进行的平衡分析。

物质平衡原理是化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了化工过程中原料转化成产品,各种物质在环境中传输和转化的基本规律。

1.4 动量平衡原理在流体力学和传递过程中,动量平衡原理是通过对流体流动、传输和转动的分析,确定系统内部及其与外界的动量交换关系。

动量平衡原理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管道流体、设备运转和动力传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5 质量平衡原理质量平衡原理是指在化工过程中,对于物质的组分、浓度、流量等进行质量平衡的原理分析。

质量平衡原理是化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对于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和过程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6 界面传递原理界面传递原理是指在化工过程中,各种界面过程发生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的基本规律。

界面传递原理的研究对于化工过程中的分离、精制、传质、传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化工反应原理化工反应原理是化工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特定产品的原理和规律。

本章将总结化工反应原理的基本知识。

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原有的化学键断裂再组合成新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各种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反应、配位反应、离子化合物的生成等。

化工原理:4.4 相际传质

化工原理:4.4  相际传质

N A K y ye y
4.4.1.2 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表达形式
相平衡方程 y mx a p Hc b
N A ky y yi
吸收传质速
kx xi x
率方程
K y y ye
Kx xe x
吸收或解吸 的总传质系

1 Ky 1 m
ky kx
Kx
1 1 1
ky m kx
A
ln
1
A
y1 mx2 y1 mx1
A
4.5.3 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
4.5.3.1 计算公式
全塔物料衡算式 Gy1 y2 Lx1 x2
相平衡方程式
ye f x
吸收过程基本方程式
G
H HOG NOG K y a
y1 dy y2 y ye
H
H OL
NOL
L Kxa
x1 dx x2 xe x
4.4.2.1 界面浓度的求取
y yi kx xi x k y

y yi kx
x xi
ky
(1)图解法
(2)解析法
界面浓度的求取
yi f xi 与上式联立求解。
4.4.2.2 吸收过程的阻力分析
1 1 m Ky ky kx
(1)气相阻力控制
1 ky
m , kx
Ky ky
传质阻力在两相中的分配
虑。
4.5.3.8 吸收剂再循环
对设计型问题,当y1, y2,x2,L/G 确定后 有物料衡算
x1
G L
y1 y2
x2
x1唯一确定,(不影响产品质量) 与循环量的大小无关,
若吸收剂循环量 Lr L
则塔内实际液气比为 L’/G=(1+)L/G上升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四节讲稿.ppt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四节讲稿.ppt

•两侧的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才能提高K
值。
•污垢热阻为控制因素时,则必须设法减慢污垢形成速率或及
时清除污垢。
2020/12/9
例:有一列管换热器,由φ25×2.5的钢管组成。CO2在管内 流动,冷却水在管外流动。已知管外的α1=2500W/m2·K,管 内的α2= 50W/m2·K 。 (1)试求传热系数K; (2)若α1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与前相同,求传热系数增大 的百分率; (3)若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与(1)相同,求传热系数增 大的百分率。
——换热器的热量衡算式
若换热器中的两流体的比热不随温度而变或可取平均温度
下的比热时 Q Whcph T1 T2 Wccpct2 t1
2020/12/9
若换热器中热流体有相变化,例如饱和蒸汽冷凝,冷凝 液在饱和温度下离开。
Q Wh r Wcc pc t2 t1
若冷凝液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离开换热器
依据:总传热速率方程和热量恒算
2020/12/9
一、热量衡算
热量衡算是反映两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
对于间壁式换热器,假设换热器绝热良好,热损失可忽略 则在单位时间内的换热器中的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
收的热量。即:Q Wh Hh1 Hh2 Wc Hc1 Hc2
应用: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量
K 0 dm i di
或K
1
1 bd0 d0
0 dm idi
同理:
——基于外表面积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1 Ki 1 bd0 d0
i dm 0di
Km
dm
1 b
di
idi 0d0
2020/12/9
3、污垢热阻
在计算传热系数K值时,污垢热阻一般不可忽视,污垢热 阻的大小与流体的性质、流速、温度、设备结构以及运行时 间等因素有关。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能量转化、传质现象、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化工基本概念与物质的物理性质1.1化学工程与化学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2化工过程及其特点1.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密度、比重、相对密度-物质的表观密度、气体密度-物质的粘度、表面张力、折射率-物质的热容、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物质的流变性质第二章:能量转化与传递2.1能量的基本概念2.2热力学第一定律2.3热力学第二定律2.4热力学第三定律2.5热力学循环第三章:物质的传递过程3.1传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2质量传递平衡方程3.3传质速率和传质通量3.4界面传质-液-气界面传质-液-液界面传质-固-液界面传质-固-气界面传质3.5传质过程中的最速传质与弛豫时间第四章:化工流体的流动4.1流体的基本性质4.2流体的流动类别4.3流体的流动方程-流体的质量守恒方程-流体的动量守恒方程-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4.4流体内运动的基本规律-斯托克斯定律-流体的相对运动-流体的运动粘度4.5流体的管道流动-管道内的雷诺数-管道的流动阻力第五章:多元物系中物质的平衡与分离5.1多元物系基本概念5.2雾滴定律5.3吸附平衡5.4蒸汽液平衡5.5溶液中的平衡情况5.6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平衡第六章:化学反应与反应工程6.1化学反应动力学6.2化学平衡6.3化学反应速率6.4反应器的基本类型-批次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均质反应器-非均质反应器6.5反应器的设计与操作以上是化工原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物理性质、能量转化、传质现象、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及传热设备

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及传热设备
优点:传热速度较快,适用范围广,热量的综合利 用和回收便利。
缺点:造价高,流动阻力大,动力消耗大。
典型设备: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
适用范围:不许直接混合的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
1 —外壳 2—管束 3、4—接管 5—封头 6—管板 7—挡板
套管式换热器 1—内管 2—外管
3、蓄热式换热器
一个物性参数,越大,导热性能越好。导热性能的大小与物
质的组成、结构、温度及压强等有关。
物质的导热系数通常由实验测定。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数 值差别极大,一般而言,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次之, 而气体最小。工程上常见物质的导热系数可从有关手册中查 得,本教材附录亦有部分摘录。
气体的导热系数
与液体和固体相比,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对 导热不利,但却有利于保温和绝热。
流体无相变时:α =f(u,l,μ,λ,ρ,Cp,βgΔt)
8个变量通过因次分析得到如下等关系式:
l
K
lu
a
Cp
f
l
3
2 gt 2
h
Nu l :努塞尔准数 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准 数
Re lu :雷诺准数 表示流动状态对 的影响
Pr Cp :普兰特准数 表示流体的物性对 的影响
的导热面积A成正比。
Q=-λAdt/dx
λ--导热系数,W/m·K 或W/m·℃ dt/dx—温度梯度,负值(温度降低的方向)
Q—热流量,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4.2.3 导热系数
QAd dxtAQ dtdqt
dx dx
上式即为导热系数的定义式。其表明导热系数在数值上 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流密度。它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的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Q ──热冷流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W; cph,cpc ──热冷流体的比热容, J/(kg. ℃) ;
h1,h2 ──冷流体的进出口焓,J/kg;
H1,H2 ──热流体的进出口焓, J/kg 。
相变时
若热流体为饱和蒸汽,当冷凝时有相的变化,但是冷 凝液在饱和温度下离开换热器。冷流体无相变化。
Q Wh rh Wc c pc t 2 t1
A
2)较大温差记为t1,较小温差记为t2; 3)当t1/t2<2,则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
t m (t1 t 2 ) / 2
4)当t1=t2
t m t1=t 2
2、错流、折流时的 t m
t m t m
'
t ' m :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f ( P, R, 流型)
t 对流
(1)管外对流
dQo o dAo (T Tw )
(2)管壁热传导
dQ壁
(3)管内对流

b
dAm (Tw t w )
dQi i dAi (t w-t )
dQ dQo dQ壁 dQi
对于稳定传热
T Tw Tw t w t w t T t dQ 1 b 1 1 b 1 o dAo dAm i dAi o dAo dAm i dAi
T t dQ 1 KdA
1 1 b 1 KdA o dAo dAm i dAi
式中 K——总传热系数,W/(m2· K)。
讨论:
1.当传热面为平面时,dA=dAo=dAi=dAm
1 1 b 1 K o i
2.以外表面为基准(dA=dA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传热过程的计算4.4.1 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速率4.4.2 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间的关系4.4.3 传热平均温度差4.4.4 壁温的计算4.4.5 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4.4.6 传热计算示例返回1返回24.4.1 总传热系数和总传热速率方程dAt 2G 1,T 1G 2,t 1T 2返回3•热流体固体壁面一侧•固体壁面一侧另一侧•固体壁面另一侧冷流体对流3Q 热传导2Q 对流1Q )(t T KdA dQ −=t wT w对流对流导热冷流体热流体TQ返回4(3)管内对流)(111w T T dA dQ −=α)(2w w m t T dA bdQ −=λ)(223t t dA dQ w -α=(1)管外对流(2)管壁热传导对于稳定传热321dQ dQ dQ dQ ===返回5221122111111dA dA b dA tT dA t t dA b t T dA T T dQ m w m w w w αλααλα++−=−=−=−=∴2211111dA dA b dA KdA m αλα++=式中K——总传热系数,W/(m 2·K)。

KdAt T dQ 1−=返回6讨论:1.当传热面为平面时,dA=dA 1=dA 2=dA m21111αλα++=b K 2.以外表面为基准(dA=dA 1):212111111dA dA dA dA b K m αλα++=212111111d d d d b K dlA m αλαπ++==返回7式中K 1——以换热管的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d m ——换热管的对数平均直径。

2121ln/)(d d d d d m−=以壁表面为基准:221212111αλα++=m d d b d d K 2211111d d b d d K mm m αλα++=以内表面为基准:221<d d 近似用平壁计算返回83.1/K 值的物理意义总热阻总推动力=−=−=KdAt T t T KdA dQ 1)()(内侧的热阻壁阻外侧的热阻总热阻212111111d d d d b K m αλα++=返回9二、总传热速率方程)(t T KdA dQ −=∫∫∆=QAm dAt K dQ 0m t KA Q ∆=式中K——平均总传热系数;∆t m ——平均温度差。

——总传热速率方程(1)求K 平均值。

(2)热量衡算式与传热速率方程间的关系。

(3)∆t m 的求解。

返回10三、污垢热阻212212111111d d d d R d d b R K m αλα++++=式中R 1、R 2——传热面两侧的污垢热阻,m 2·K/W 。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4.4.2 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间的关系热流体 G1, T1,cp1,H1t2 h2冷流体 G2, t2,cp2,h1T2 H2无热损 失:11Q吸 = Q放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无相变时 热量衡 算:Q = G1c p1 (T1 − T2 ) = G2 c p 2 (t 2 − t1 ) Q = G1 (H1 − H 2 ) = G2 (h2 − h1 )式中Q ──热冷流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J/s; G1,G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p1,cp2 ──热冷流体的比热容, J/(s. ℃) ; h1,h2 ──冷流体的进出口焓,J/kg; H1,H2 ──热流体的进出口焓, J/kg 。

12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相变时 热量衡算:Q = G1r = G2 c p 2 (t 2 − t1 )Q = G1 r + c p1 (Ts − T2 ) = G2 c p 2 (t 2 − t1 )[]式中 r ──热流体的汽化潜热,kJ/kg;TS ──热流体的饱和温度,℃。

传热计算的出发点和核心:Q = KA∆t m = G1c p1 (T1 − T2 ) = G2 c p 2 (t 2 − t1 )13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4.4.3. 传热平均温度差一、恒温传热∆t = T − t = ∆t m二、变温传热 ∆tm与流体流向有关逆流14并流错流折流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1、逆流和并流时的∆tmT1 t2 T2T1 t2 t T2 t1 A T1 T2 t2 t1T1 t1 t1 T2 t2t逆流15并流A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以逆流为例推导 ∆ t m 假设:1)定态传热、定态流动,G1、 G2一定 2)cp1、cp2为常数,为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 3)K沿管长不变化。

4)热损失忽略不计。

∆t1 − ∆t 2 ∆t m = ∆t1 ln ∆t 216∆t1 =T 1−t 2∆t 2 = T2 − t1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T1 ∆t1 t t2 dt dA t t1 dT T T2 ∆t2A17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1)也适用于并流T1∆t1T2 ∆t2 t2 t1 A∆t1 =T 1−t1∆t 2 = T2 − t 218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2)较大温差记为∆t1,较小温差记为∆t2; 3)当∆t1/∆t2<2,则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t m = (∆t1 + ∆t 2 ) / 24)当∆t1=∆t2∆t m = ∆t1=∆t 219返回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电子课件2、错流、折流时的 ∆t m∆t m = ϕ∆t m'∆t'm: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ϕ = f ( P, R, 流型)热流体温降 T1 − T2 R= = 冷流体温升 t 2 − t1t 2 − t1 冷流体温升 P= = 两流体初温差 T1 − t120返回返回21 4.4.4 壁温的计算稳态传热221111A t t A b t T A T T t KA Q w m W w W m αλα−=−=−=∆=11A Q T T W α−=m W W A bQ T t λ−=22A Q t t W α+=1.λ大,即b/λA m 小,热阻小,t W =T W返回2221αα>>)()(t T T T W W −<<−T W 接近于T ,即α大热阻小侧流体的温度。

3.两侧有污垢2221111)1(1)1(A R t t A b t T A R T T t KA Q w m W w W m +−=−=+−=∆=αλα2.当t W =T W ,得2211/1/1A A t T T T W W αα=−−返回23一、传热效率maxQ Q 最大可能传热速率实际传热速率传热效率=ε最大可能传热速率:换热器中可能发生最大温差变化的传热速率。

理论上最大的温差:11t T −4.4.5 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返回24热容流量:m s c p由热量衡算得最小值流体可获得较大的温度变化最小值流体:热容流量最小的流体为最小值流体。

)()(12222111t t c m T T c m Q p s p s −=−=min1s1)(m p s p c m c =∴当1121111121111)()(t T T T t T c m T T c m p s p s −−=−−=ε返回25min2s2)(m p s p c m c =当1112112212222)()(t T t t t T c m t t c m p s p s −−=−−=ε二、传热单元数dA t T K dt c m dT c m dQ p s p s )(2211−==−=返回26∫=∫−A p s T T c m KdA t T dT 01121传热单元数:11211p s m c m KA t T T NTU =∆−=传热单元数的意义:热流体温度的变化相当于平均温度差的倍数。

22122p s m c m KA t t t NTU =∆−=同理:返回27三、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的关系根据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导出:min1s1)(m p s p c m c =2211R1C p s p s c m c m =111p s c m KA NTU =11211t T T T −−=ε逆流:并流:)]1(exp[)]1(exp[1111111R R R C NTU C C NTU −−−−=ε11111)]1(exp[1R R C C NTU ++−−=ε返回28逆流:并流:)]1(exp[)]1(exp[1222222R R R C NTU C C NTU −−−−=ε22221)]1(exp[1R R C C NTU ++−−=εmin2s2)(m p s p c m c =1122R2C p s p s c m c m =222p s c m KA NTU =11122t T t t −−=ε绘图⇒=),(Ri i i C NTU f ε4.4.6 传热计算示例例题:用120°C的饱和水蒸汽将流量为36m3/h的某稀溶液在双管程列管换热器中从温度为80°C上升到95°C,每程有直径为Φ25×2.5mm管子30根,且以管外表面积为基准K=2800 W/m2.°C,蒸汽侧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可忽略不计。

求:(1)换热器所需的管长;(2)操作一年后,由于污垢积累,溶液侧的污垢系数增加了0.00009m2.°C/W,若维持溶液原流量及进口温度,其出口温度为多少?若又保证溶液原出口温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定性说明)溶液的ρ=1000kg/m3;cp=4.2kJ/kg. °C。

返回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