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杂诗二十首

合集下载

秦州杂诗其十三翻译及注释

秦州杂诗其十三翻译及注释

秦州杂诗其十三翻译及注释
秦州杂诗其十三翻译及注释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
杜甫〔唐代〕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说东柯谷那个地方,居住着几十户人家。

繁茂的藤条攀上门户,盖着屋瓦;清湛的溪水映着竹林,穿过白沙。

贫瘠的士地反倒适宜种粟,向阳的坡田可以种瓜。

一路上叮瞩船夫近则相告,唯恐错过了那世外桃花。

注释
东柯谷:《通志》载,东柯谷在秦州东南五十里。

据今人李济阻考察,东柯谷“即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柳家河村,此地位于天水市东南七十里”。

杜甫之侄杜佐住东柯谷。

“船人”二句:可知杜甫曾乘船前往东柯谷,途中,意将其地视为陶潜所记之桃源胜地,盖欲卜居其处。

杜甫诗凤林戈未息译文

杜甫诗凤林戈未息译文

杜甫诗凤林戈未息译文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
唐·杜甫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字词解释:
凤林:《旧唐书·地理志》载,凤林县,属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东北)此时正遭吐蕃进犯。

鱼海:吐蕃境内地名,所在之处不详。

候火:烽火。

悬军:深入敌方的孤军。

幕井:军营的水井。

北庭:方镇名,属陇右道。

李嗣业曾破吐蕃建功,后为北庭节度使,在邺城战役中牺牲。

此句谓北庭无将。

故老:作者自称。

飞将:汉将李广镇守右北平郡,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

筑坛:《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为汉王时曾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参考翻译:
凤林一帯干戈未息,通向鱼海的道路总是艰难。

云峰之上常有烽火报警,孤军深入难免幕井枯干。

狂风摇撼着西域,寒月映照着北庭。

老夫思念李广那样的勇将,朝廷何时才能考虑拜将筑坛?。

杜甫在南郭寺的诗美景

杜甫在南郭寺的诗美景

杜甫在南郭寺的诗美景
杜甫在南郭寺留下的诗是《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描述了南郭寺的美景。

诗中写道:“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这首诗中,杜甫以南郭寺的山头和水泉为背景,描绘了寺庙的古老树木和清澈的溪流,以及秋天花朵在险峻的石头下绽放,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寺庙的钟楼上。

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使人感到宁静和庄重。

此外,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身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南郭寺的美景,也反映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

多年之后,天水电视台的电视片《风雪南郭寺》对杜甫的南郭寺之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将南郭寺的美景和杜甫的诗歌相结合,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南郭寺的魅力。

如今,南郭寺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其美景和历史文化。

关于蚯蚓歌声的诗句

关于蚯蚓歌声的诗句

关于蚯蚓歌声的诗句
1.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2.蛟龙失水等蚯蚓,鳞角虽有辱在泥。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见寄》3.蚯蚓结来成百合,海羊斗处即蜗牛。

——胡俨《戏作次药名十首·其六》4.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

——卢仝《夏夜闻蚯蚓吟》
5.别有鼓吹喧渡口,不教蚯蚓叠阳关。

——徐渭《蛙声》
6.佛法须偿蚯蚓债,帝魂化作杜鹃啼。

——刘克庄《饮中题一首》
7.蚯蚓缩未动,虾蟆僵如痴。

——方回《修石山》
8.龙蛰虎潜断吟啸,坐令蚯蚓鸣惊雷。

——曾国藩《憩红诗课戏题一待于后》9.回顾平生吟,真咽蚯蚓窍。

——高启《答衍师见赠》
10.盆内土须蚯蚓粪,相宜盖为按阴阳。

——贾似道《促织歌》
11.蚯蚓在堂鱼在阈,儿童捕鱼不知戚。

——彭汝砺《暴雨》。

秦州杂诗其一

秦州杂诗其一

秦州杂诗其一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杜甫〔唐代〕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译文:
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写大自然的诗歌

杜甫写大自然的诗歌

杜甫写大自然的诗歌1. 《绝句》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春夜喜雨》(虽然未直接列出全诗,但杜甫的这首描写春雨的诗广为人知)诗句节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望岳》诗句节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秦州杂诗二十首》(节选)《秦杂·十三》:“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5. 《山寺》诗句:“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6. 《登高》诗句节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 《春望》诗句节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诗句节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0. 《旅夜书怀》诗句节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1. 《春水生二绝》(其一)诗句:“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12. 《绝句二首》(其一)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秦州杂诗》其一诗歌鉴赏

《秦州杂诗》其一诗歌鉴赏

《秦州杂诗》其一诗歌鉴赏
《秦州杂诗》其一诗歌鉴赏
秦州杂诗
其一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赏析】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

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

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

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此即“因人作远游”。

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
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

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描写秋天草的诗句 古诗

描写秋天草的诗句 古诗

以下是一些描写秋天草的诗句,以及对应的诗人和出处: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

- "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这两句诗出自张泌的作品。

-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夜意》中的一句。

- "西宫南内多秋草",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 "草露滴秋根",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日暮》一诗中的描绘。

- "秋尽江南草未凋",这句诗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 "草露秋已白",这是宋朝诗人陆游在《夜意》中的句子。

- "养草秋亦衰",这也是宋朝诗人陆游在《杂兴》中的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州杂诗
古秦州的天水,自古以来就是达官名流光顾驻足之地.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发动叛乱,一度攻入唐朝首都长安。

唐玄宗逃难奔蜀,太子李亨乘机在灵武继位,名号肃宗,自此,拉开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为了扎稳脚根,把住权位,肃宗极力排斥玄宗旧臣,宰相房成为首革之人,被罢去相位,同党受株连,京师大云寺主持赞公和杜甫均为房至交,因而皆受牵连。

赞公被贬,只身西去秦州,杜甫出走华州司功参军之任。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走向衰败,经济遭到破坏,政治日趋黑暗,再加关中大旱,兵灾天荒,饥民饿殍遍地。

目睹眼前的惨景,想想自己身处逆境,还要背负繁重的文书差役。

杜甫自感实在难以支撑下去,决意弃职远行。

到哪里去好呢?
东边仍有战事不能去,北上则不言谈,南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唯有西边的秦州暂时相安无事,且有自己的从侄杜佐和至交赞公和尚都在那里,自然成为杜甫远游的目的地。

公元759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携眷西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秦州。

起初杜甫全家住在秦州城里。

在秦州的日子里,杜甫游历古刹名寺,走亲串友,访谈作诗。

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石窟寺……无一不成为其踏访之处,且留下了千古绝唱。

杜甫将这一切用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留给后人,这就是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在秦州的前后共三个月中,诗人共写出了近百首诗作,这些诗与杜圣杜甫都使天水蒙上了一层神
秘的文化色彩。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峰火,心折此淹留。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
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之三: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杜甫秦州杂诗之四: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

万方同一概,吾道竞何之。

杜甫秦州杂诗之五: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连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

杜甫秦州杂诗之六: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沦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林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戌,恨解邺城围。

杜甫秦州杂诗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杜甫秦州杂诗之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杜甫秦州杂诗之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从篁低地碧,高柳半天表。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垌。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
云气接崑崙,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月,使节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静,正闭小蓬门。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听鼓鞞。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俛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三: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今不见,神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五:
未暇泛沦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六:东柯谷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不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秦州杂诗之二十: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亦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秦州杂诗二十首
唐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