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命题人:侯小斌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B.目眇眇兮愁予..(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纵目远望)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

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含答案.doc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

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李白理解明月。

他的眼睛洞察苍穹,他的思绪在历史的天空飘荡,他知道这轮明月从远古时代就照耀着苍穹,他更知道明月的心中装满了历史感慨。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这轮明月照耀过厮杀的战场、将军的铁衣,可是征战的英,这轮明月曾经看到过汉朝的昭君出塞,只有李白理解它心中的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解析:A项,“漂”应读piǎo,“刨”应读bào;B项,“吓”应读hè;C项,“哄”应读hònɡ。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析:C项,“因”,依据。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陈陈相因.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解析: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6单元+项脊轩志+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6单元+项脊轩志+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始.洞然 始:才 B .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C .大母过.余曰 过:看望 D .客逾庖而宴.宴:宴请【解析】 D 项,“宴”应为“吃饭”。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解析】 D 项,两个“凡”都是副词,“共”。

A 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B 项,副词,已而,然后/副词,已经。

C 项,介词,在/介词,和。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导学号:46162077】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 B 项,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A 、C 、D 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意为向下,朝西,亲手。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A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室仅方丈..C.往往..而是D.三五..之夜【解析】A项,“修葺”,古今义皆为修补。

B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C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D项,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今义: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答案】 A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解析】D项,只是一个问句,不是宾语前置。

【答案】 D[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训练包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习题训练包含答案

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内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⑹“赤,尔何如?”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⑻“点,尔何如?”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以:认为B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D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分析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比:及,到B .夫子哂.之 哂:嘲笑 C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D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有方向B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希:通“稀”,稀疏C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伤:妨D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做小相4.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病.偻,隆然伏行B .驼业.种树C .如会同,端章甫..D .浴乎沂,风.乎舞雩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0 含解析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0 含解析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垆.边(lú) 勾.当(ɡōu) 审时度.势(duó)不落窠.臼(kē) 皓.腕(hào) 切削.(xiāo)乘.便(chénɡ) 崭露.头角(lòu) 自怨自艾.(yì)媲.美(bǐ) 命运多舛.(chuǎn) 良莠.不齐(yǒu)【答案】“勾”应读ɡòu,“露”应读lù,“媲”应读p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垆边..人似月垆边:酒家B.皓腕凝.霜雪凝:聚集,凝聚C.未老莫.还乡莫:不要D.还乡须.断肠须:须要【解析】D项,“须”,应该,应当。

【答案】 D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且放白鹿青崖间B.春水碧于天C.戎马关山北D.而君幸于赵王【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中省略了一个“于”,“且放白鹿(于)青崖间”,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且于青崖间放白鹿”。

B项,状语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春水于天碧”。

C项,状语后置,句中省略了一个“于”,“戎马(于)关山北”,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关山北戎马”。

D项,被动句,“于”表被动。

【答案】 D4.句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菩萨蛮(其二)》]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2)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

(贺知章《咏柳》)(3)__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________________,天然去雕饰。

(李白《论诗》)(4)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 将进酒实战同步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 将进酒实战同步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生得意需尽欢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选C。

A.需—须;B.才—材;D.消—销。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生得意须.尽欢径须.沽取对君酌B.千金散尽还复.来山重水复.疑无路C.请君为.我倾耳听主人何为.言少钱D.将.进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解析:选A。

A项,须:副词,应该。

B项,复:副词,再/形容词,繁复。

C项,为:介词,给/介词,为。

D项,将:动词,请/动词,拿。

3.下列各组句子音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选D。

D项,烹羊宰牛/且/为乐。

4.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选C。

C项,为借代,其它的均为夸张。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8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本诗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用“天上来”的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水的宏大永恒,又用“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同时又用前者反衬后者,进一步突出人生的纤弱渺小。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2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2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栗.(lì)澹.(dàn)剡.(shàn)溪暝.(míng)B.屐.(jī) 渌.水(lù) 訇.(nōng) 天姥.(lǎo)C.霓.(ní) 扉.(fēi) 瀛.洲(yíng) 长嗟.(jiē)D.鸾.(luán) 悸.(jì) 青崖.(yá) 恍.(huǎng)然解析B.“訇”应读“hōng”,“姥”应读“mǔ”。

答案 B2.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解析B.颠—巅,栾—峦;C.瞑—暝;D.崔—摧。

答案 A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解析D.暝:天黑、夜晚。

答案 D4.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指如削葱根解析A、C、D三句为比喻。

答案 B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②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包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②①③D.④①③②⑤解析泰山观日;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衡山离洞庭湖不远;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项脊轩志+Word含答案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 .渗.(shèn)漉 栏楯.(dùn) 修葺.(qì) 垣.(yuán)墙 B .偃.(yàn)仰 老妪.(yù) 兀.(wù)坐 异爨.(cuàn) C .阖.(hé)门 象笏.(hù) 扃.(jiōnɡ)牖.(yǒu ) 长号.(háo) D .南阁.(ɡé)子 呱.(ɡuā)呱而泣 中闺.(ɡuī) 先妣.(bǐ) 【解析】 A .中“楯”读shǔn ;B .中“偃”读yǎn ;D .中“呱”读g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 65994445( C )A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顾.视无可置者顾.计不知所出耳 C .⎩⎪⎨⎪⎧又北向,不能得.日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蜀山兀.,阿房出 【解析】 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

A .方:①方圆,②当。

B .顾:①回头看,②不过,只是。

D .兀:①静止,②光秃。

3.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导学号 65994446( BC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妪,先.大母婢也 C .先.妣抚之甚厚 D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 A .时间在前,在……以前;B .C .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 .以……为先。

4.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447( D ) ①雨泽下.注 ②客逾庖而宴. 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④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⑥借书满.架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以致.其性焉尔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B .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C .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D .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解析】 名状/名动/形动/使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给下列两首诗选择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宋)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经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宋)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
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
月在浮云浅处明。

1.江上秋夜
2.秋晚悲怀
3.夜宿田家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