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

旅游资源学旅游资源学是一门最近才出现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旅游资源利用的空间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以及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资源学》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和分析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状况,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一、旅游资源种类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决定景观质量和旅游价值的空气、水、山、河、湖、草地、海洋和林地等;人文资源是指决定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古迹、文物及文化风俗等。
二、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分析主要指研究某一旅游地、某一特定旅游资源及其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总量,包括资源质量、资源数量、资源布局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以及旅游资源如何发挥其作用和服务旅游功能。
三、旅游资源改造旅游资源改造是指通过合理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改造和完善旅游资源的构成,提高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增加旅游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护旅游环境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此外,旅游资源改造还可以通过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来提高旅游资源的空间可利用程度,扩大旅游资源的规模,拓宽旅游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四、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保护是指在旅游资源利用中积极有效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旅游资源的浪费与损害,保护和恢复旅游资源的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维护旅游参与者的安全。
为了做到这一点,应采取和实施有效的旅游立法、水土保持法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等。
五、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全面系统地评估,以便准确认识旅游资源的形式结构、质量状况和发展潜力,以及与旅游发展相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评价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资源评估和实施发展规划,以期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之,旅游资源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改造、保护和评价等方面,有助于研究者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旅游资源,更加合理地利用和发展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学复习资料

1.要素论:“三要素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旅游企业或旅游经营者“四要素论”: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这四个要素的基本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联作用及其运行规律。
“六大要素论”:旅游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组成的综合体。
2.“矛盾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整体论”:旅游活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现象总是以旅游现象的整体而不是以它的某一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3迁徙和旅行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行为”。
旅行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自由行为”。
4.旅行的含义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产生的前提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社会大分工。
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5.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新式旅行交通工具产生旅游者规模扩大旅游动机的产生6.托马斯·库克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第一次包价出国游最早的旅行支票第一次环球旅游总结:1841年,托马斯.库克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7.近代旅游的特点旅游和旅行的人数扩大交通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旅游空间扩展近代旅游开始成为一项经济活动旅游类型增多旅游胜地得到迅速开发和发展8.旅游与旅行的区别(1)目的不同。
单纯的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而旅行则是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
(2)离开时间不同。
旅游人们在完成目的地访问活动后,必须返回其原来的居住地;旅行则不一定。
(3)内容不同。
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
9.旅游概念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8.摩氏硬度计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12.沉积岩的构造: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业的开端(P25)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
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
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
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
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
《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旅游学概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第三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第四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第三节旅游者的类别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三节旅游资源的特点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五节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五章旅游业第一节旅游业概述第二节旅游业的产品第六章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第一节旅行社业第二节饭店与住宿业第三节旅游交通第四节旅游景区(点)第七章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第一节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第二节国家旅游组织第三节我国的旅游组织第四节国际旅游组织第八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第二节旅游市场细分第三节全球国际旅游市场状况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第九章旅游的影响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第二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第三节旅游的环境影响第四节可持续旅游发展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随着产品交换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之际,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产生。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人类最初的主动旅行外出,不是出于消遣性动机,而是出于现实的商贸目的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辟了旅行的通路”。
★考核知识点: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包括:(1)生活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4)运输条件的变化(蒸汽火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条件)。
06011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06011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1.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且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都统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但不包括就业移民的人。
3.1927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旅游组织是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陈光甫。
4.采取由政府机关、工作单位、工会和社会团体提供资助的办法,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度假,这便是所谓的社会旅游。
5.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随从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中的政治游说。
6.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7.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社会性。
8.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及第四大客源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
9.在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是评价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10.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
1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12.旅游动机是人们做出旅游决策并付诸实施时,对旅游效果产生的一种心理预期。
13.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14.直至198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才成为真正的企业。
15.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供需数量上的平衡。
16.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强,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无多大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体现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定向性利用交通为旅游者设计并串联若干旅游点和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旅游界称之为旅游路线。
17.微笑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面对面进行服务,体现了旅游服务的直接性。
18.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供需数量上的平衡。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汇总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社会效益评估?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就业环境的改善;
旅游规划与开发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2、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保证旅游均衡发展的需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3、政策保障体系的特点?
针对性;
时效性;
导向性;
综合性;
协调性。
4、建设财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适应了旅游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旅游企业融资环境;
旅游财经保障体系可培养旅游企业竞争力。
5、财经保障体系的特征和内容?
特征:
间接性;
时滞性。
内容:
财政保障;
金融保障。
6、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具备精深的业务经营才能;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
旅游技术服务人才的素质要求。
强烈的服务意识;
良好的个人修养;
熟练的服务技能。
7、建立环境生态保障体系的意义?
旅游对土地、水、大气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动植物资源及环境的影响;
旅游对自然、人文景观及环境的影响。
8、环境生态保障的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规范性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大众化原则;
环境生态保护强制性原则。
9、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
对水体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对大气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对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
旅游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下列活动属于旅游的是:()A、三峡大移民B、学者赴外地参加学术会议C、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D、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2、按旅游的活动内容分,下列哪种旅游不属于文化旅游:()A、丝绸之路B、北京胡同一日游C、登山旅游D、丽江古镇游3、1997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是:()A、旅游通过社会经济一体化,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途径。
B、旅游业,21世纪创造就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C、旅游:让世界受益D、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随从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中的:()A、帝王巡游B、政治游说C、学术考察D、士人漫游5、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
A、旅游设施B、旅游服务C、旅游交通D、旅游景区6、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
A、综合性B、普及性C、群众性D、社会性7、按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规定,国际旅游者不包括下列哪一类人员:()A、为工商业务而出国旅游的人B、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各国公务代表而出国的人C、在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学生D、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A、市场导向的原则B、独特性原则C、力求经济原则D、以人为本原则9、旅游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哪四个要素:()A、旅游者、购买力、购买欲望、购买权利B、旅游者、购买力、旅游景区、交通运输C、旅游者、购买欲望、旅游资源、购买权利D、购买力、购买权利、旅游景区、交通运输10、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旅游发展模式中的美国模式:()A、英国B、比利时C、日本D、意大利1.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C 中国国际旅行社D 中国旅游社2.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褶皱景观和节理断层:褶皱景观是指岩层在手水平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地壳的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本身固有的强度时,其连续完整性被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即节理断层构造。
3自然保护区: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資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惜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資源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4.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古人类文化遗址: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
6.旅游资源: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和将来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客体。
7.民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风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像,是区别不同民族或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
8.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9.旅游人文环境: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
10.旅游资源空间客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空间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二、简答题
1.简述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
答:(1)水体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
(2)水体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成要素;
(3)水体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康乐型自然旅游资源:
(4)水体対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2.生物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
生命性;季节性;多样性;脆弱性;再生性;观赏性;冶情性。
3.中西方园林有何区别?
中国园林是写意的山水园林.没有中轴线。
各种景物自由分布。
道路迂回曲折,树木、花卉以自然形态为主。
水景多样,溪、池、泉、瀑、潭无所不有。
西方园林属于写意的几何园林。
景物呈几何形规则分布、道路呈笔直的林荫道。
植物整形対称种植,花卉多栽种为图案花坛。
水景以喷泉为主,多配有雕塑,空间开阔,以大草坪铺展,一览无遗。
4.特种工艺品有哪些?
(1)雕刻工艺品
(2)金属工艺品
(3)刺绣工艺品
(4)染织工艺品
(5)漆器工艺品。
5.简述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独特性原則
(2)市场导向性原則
(3)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則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5)综合开发原则。
6.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特点:文学艺术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文学艺术与其他旅游資源相辅相成
文学艺术旅游的灵活性
主要类型:风景诗词;游记;神话传说;绘画;表演艺术。
7.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功能有哪些?
(1)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者活动中心;
(2)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保障中心;
(3)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交通枢纽;
(4)现代旅游城市是区域旅游业的基础。
8.旅游资源的审美意义是什么?
(1)摆脫烦恼,愉悦心情。
(2)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3)启迪灵感,培养创造力。
(4)美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9.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特征有哪些?
(1)不可再生性和绝对不可移植性。
(2)综合性。
(3)独特性与稀有性。
(4)时间性:再现不同时期的环境特点,记载地球的历史,保留时间的痕迹。
10.简要说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1)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2)加大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
(3)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与环保的法律体系。
(4)培养旅游资源保护的专门人才。
三、论述题
1.阐述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意义。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自然保护区是经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是一个法定的区城概念。
它是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帯的环境和生态系統、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线,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事业性的实体机构,而不是国家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管理区。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一是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
底”。
二是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自然保护区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护地区生态平衡。
四是保护区具有保护人类文化遗迹的重要功能。
五是自然保护区是进行有关自然科学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场地。
2.请论述中西方古典园林不同的特点及设计理念。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诗情画趣。
意境的蕴含。
西方园林的特点:讲究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具有明确对称的轴线。
讲究几何的形态。
追求形叙与写真。
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观,讲究和谐、含而不露。
在线条中崇尚曲线,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直线,只有曲线才能反映自然界中的不规则,以曲线为美。
(2)西方人信奉“天人对立,改造自然”的哲学观,在线条中
崇尚直线,视几何形的直线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