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合集下载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引言乘法应用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在购物时使用乘法计算总价,或是在旅行时使用乘法计算总里程数等等。

了解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乘法应用题例1. 购买水果小明想买5个橘子,每个橘子4元。

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我们可以使用乘法计算总价。

小明需要支付的金额为:5 × 4 = 20因此,小明需要支付20元。

例2. 旅行计算小红计划驾车去旅行,总共要行驶400公里。

她每个小时可以行驶80公里。

她需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旅行目的地?解答:我们可以使用乘法计算所需时间。

小红需要行驶的时间为:400 ÷ 80 = 5因此,小红需要行驶5个小时才能到达旅行目的地。

例3. 非整数乘法某地区每个家庭一年用电量4500千瓦时。

如果该地区有10000户家庭,一年的总用电量是多少?解答:我们需要进行非整数乘法。

该地区一年的总用电量为:4500 × 10000 = 45000,000 千瓦时因此,该地区一年的总用电量为45000,000千瓦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相等的关系。

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关系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小组有10名男生和15名女生,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值为2:3。

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关系计算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 总人数 ÷ (2+3) × 2= 25 ÷ 5 × 2= 10女生人数 = 总人数 ÷ (2+3) × 3= 25 ÷ 5 × 3= 15因此,男生人数为10人,女生人数为15人。

比率关系比率关系指的是两个量之间的比值的大小。

我们可以使用比率关系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物品原价为100元,现在打7.5折,折后售价为多少?解答:我们可以使用比率关系计算折后售价。

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20×405×3024×2012×542×1060×50200×30240÷2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二)学习新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板书课题)投影出示: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750×4=3000(米)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66×5=330(米)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18×3=54(千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240(千米)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 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路程:一共所走的路.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例题: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3×8=24(米)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240×5=1200(米)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450×12=5400(台)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2.填空.(投影)()×数量=总产量()×数量=总价速度×()=路程工效×工时=()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一共走了多少米?(2)每本《东方少年》5元,(),共用了多少元?(3)一台织布机,().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小资料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a·b=c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 个a的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通过反馈,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板书设计。

三级数学下册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人教(通用)

三级数学下册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课件 人教(通用)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Lo意re揉m i捏psu。m2d0ol2o1r s年it a5m月et1, 2co日ns星ect期etu三r a2di0p2is1ci/n5g/e1l2it.2F0u2s1ce/5id/1ur2n2a0b2la1n/d5it/,1e2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1:58:51 AM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1:58:51 AM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经典教案一(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

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

(题略)(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

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 3=24(分)=2角4分②篮球2个用:28 2=56(元)③鱼4千克用:3 4=12(元)答:(略)(4)提问: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

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

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

我们叫它单价。

(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

(板书:数量)。

“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4篇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二)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并能解答应用题和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难点: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工效、工时和工作总量三种数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口算卡片)20×40 5×30 24×20 12×542×10 60×50 200×30 240÷22复习上节课有关三量关系提问: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常用到哪几种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一例(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每张课桌45元,4张课桌多少元?)提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二)学习新课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还有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投影出示:例题1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多少米?750×4=3000(米)2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多少米?66×5=330(米)3一艘轮船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18×3=54(千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120×2=240(千米)以上四道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口述解题过程,老师板书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四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四个小题讲的是同一类事情,都是行车、走路的问题特点是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走多少路,所求问题都是求一共走多少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上每小题已知条件都是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速度,举出几例说明) 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速度(每分、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说明:根据物体实际运动的快慢,可以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还可以再让同学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下什么叫速度)提问:那么题目中4分、5分、3时、2时又叫做什么呢?(回答是时间)(板书)再问: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也就是题目中的问题)3000米、330米、54千米、240千米表示的是什么呢?(回答是共走的路程)老师归纳:我们把一共走的路叫路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速度和路程都用米、千米等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想一想速度和路程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速度: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路程:一共所走的路根据上面的四个算式,分别指出速度、时间、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然后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式,编一道应用题,再请其他同学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师:我们掌握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下面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例题:1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布多少米?3×8=24(米)2修路队每天修路240米,5天修路多少米?240×5=1200(米)3某机床厂每月生产机床450台,一年生产机床多少台?450×12=5400(台)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小题,讲的是哪方面的事情?(生产、工作的事情)说出各小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已知每小时、每天、每月干多少活)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每小时、每天或每月的产量多少叫做工作效率,简称工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一些与工作效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工效”的概念每分、每时、每天、每月……生产的数量叫工效那么8小时、5天、1年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时间”)师:对,我们把它叫工时老师指每题的结果,问:24米,1200米,5400台表示什么?(共完成的数量)师:我们把一共完成的数量叫做工作总量请你用一个关系式概括出工效、工时、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板书: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请你编一道已知工效和工时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编的题,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三)巩固反馈关于乘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好1、把已知条件和可以求出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出示投影)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同学回答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工作总量已知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出总产量已知工效和工时可以求出总价已知单产量和数量可以求出路程2、填空(投影)( )×数量=总产量( )×数量=总价速度×( )=路程工效×工时=( )3、先补充已知条件,再解答要求:先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应补充什么条件?(1)李刚每小时能走4500米,( ),一共走了多少米?(2)每本《东方少年》5元,( ),共用了多少元?(3)一台织布机,( )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4)每棵苹果树收苹果45千克,( ),一共收苹果多少千克?下面的练习由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只列式,然后互相交换检查4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式(1)每包毛巾有24条,50包共有毛巾多少条?(2)学校买了360张课桌,每张课桌48元,一共花了多少元?(3)挖一条水渠,每天挖280米,20天挖了多少米?(4)一列火车每小时行140千米,8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业:看书第27,28页第29页第8题小资料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c是多少?即a·b=c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求b个相同加数a的和;二是求已知数a的b 倍是多少,实际上也是求b个a的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例3,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和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行程问题和工作问题,学生是接触过,会解答简单的题目,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系统建立这些概念速度、时间、路程及工效、工时、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加以整理概括,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运用术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环境,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大量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与几何知识的结合
总结词
乘法与几何知识的结合,通常用于解决 涉及面积、体积或角度的问题。
VS
详细描述
在解决涉及面积、体积或角度的问题时, 有时需要将乘法与几何知识结合使用。例 如,计算矩形的面积时,需要将长和宽相 乘;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需要将底面积 与高相乘。通过结合乘法和几何知识,可 以更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总结词
价格与数量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表示商品的单价 与购买数量的关系。
详细描述
价格是指商品的单价,通常表示为每单位的价格;数量是指购 买或拥有的商品数量。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为:总价 = 价格 × 数量。这个公式用于计算购买一定数量商品 所需的总金额。
工作量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复杂乘法应用题
总结词
复杂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分析多个数量关系,并运用乘法原理进行计 算。
详细描述
复杂乘法应用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数量的组合和计算,例如“一个书包50元,一 个铅笔盒10元,小明买了3个书包和2个铅笔盒,一共需要多少钱?”这类问题 需要先分析各个数量的关系,再运用理面积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通常用反应 物或产物的浓度变化来衡量,这些浓 度的变化常常需要用乘法来计算。
在地理学中,计算不同地区的面积常 常需要用到乘法。例如,矩形的面积 等于长乘以宽。
生物繁殖
在生物学中,生物繁殖的数量常常需 要用乘法来计算。例如,一个细菌每 20分钟繁殖一代,那么经过一小时, 细菌的数量将增加64倍。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购物
在购物时,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例如,购买多个相同商品时,总价等于单价乘 以数量。
时间管理
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例如,完成一项工作需要 先做A任务,再做B任务,那么总时间就是A任务的时间乘以B任务的时间。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1. 乘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涉及到多个数值之间的乘法关系。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 单位间的乘法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示例:问题1: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每小时的速度是12千米。

如果他每天骑行3个小时,那么他每天骑行的总距离是多少?解答1:小明每小时骑行12千米,所以他每小时骑行的距离乘以骑行的时间即可得到总距离。

计算如下:距离 = 速度 × 时间 = 12千米/小时 × 3小时 = 36千米所以小明每天骑行的总距离是36千米。

问题2:小红买了一张电影票,票价为35元。

她一共买了4张票,那么她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2:小红每张票花费35元,所以她一共花费的金额等于票价乘以购买的票数。

计算如下:花费 = 票价 × 票数 = 35元/张 × 4张 = 140元所以小红一共花了140元。

1.2 数量关系中的乘法应用题除了计算单个单位的乘法应用题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涉及多个物体数量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示例:问题3:一个小组有6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3个水果,那么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解答3: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3个水果,所以小组中的学生数可以乘以每个学生拥有的水果数来计算总数。

计算如下:总数 = 学生数 × 每个学生拥有的水果数 = 6个学生 × 3个水果 = 18个水果所以这个小组一共有18个水果。

问题4:某商店目前有5个苹果、3个橙子和2个香蕉,这些水果一共多少个?解答4:商店中的水果数量可以通过将每种水果的数量相加来计算。

计算如下:总数 = 苹果数 + 橙子数 + 香蕉数 = 5个苹果 + 3个橙子 + 2个香蕉 = 10个水果所以商店一共有10个水果。

2. 常见的数量关系除了乘法应用题,还存在许多其他常见的数量关系问题,不涉及乘法运算,但是同样需要我们掌握数量关系的概念。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乘法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
铅笔每支5角,买3支用: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5 × 3 = 15(角) 15角=1元5角 70 × 2 = 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 × 4 = 36(元)
每件商品的价钱
买了多少
一共用了多少钱
单价
×
数量 = 总价
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9 × 8 = 72(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 × 5 = 80(个)
工效 ×
时间
=
工作总量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2004.02
25 × 3 = 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 × 4 = 600(千克)
单产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量
= 总产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
750 × 4 = 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行: 66 × 5 = 330(米)
速度 ×
时间
=
路程
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9米,8小时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xx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

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 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 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

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总价()数量=总产量
2。

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以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1。

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

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