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想提高语文课堂高效,教师要做到“摆正心态,走进学生,激发趣味,教法得当。
”语文来源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的和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文学素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提高实效语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和措施,并且要求学校开足开齐课程,那么如何达到课堂高效率,应该成为教师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要搞好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到“摆正心态,走进学生,激发趣味,教法得当。
”一、摆正心态,树立良好的观念即把语文当成享受生活,和学生一起享受课堂。
一个教师良好的心态直接或间接决定课堂效率,决定授课水平和学生的听课情况。
平时我听到许多老师说语文难教,成绩难提,知识点琐碎,课堂枯燥无味。
而我认为语文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这个大千世界处处是语文教学的材料,且不说网上资源,其实生活中处处是素材:教学写景篇时,有祖国大好河山做后盾;教学历史篇时,有祖国厚重且悠远的历史底蕴;教学情感人物篇时,有我们祖国人民的淳朴、智慧和人间冷暖更能熏陶学生心灵,再加上中国文人的文字资料,这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鲜活的教参空间,把这些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享里面的美丑善恶,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教师带着享受课堂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学习不是一种心灵的共享吗?教师把这种氛围带到课堂上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总是抱着语文难教的心态就只有厌烦和枯燥,所以要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向上,少一些颓废;多一些振作,少一些倦怠,就一定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课堂上的实效,离不开平时课外的铺垫课堂上我们要把爱带给学生,尊重学生。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没有爱的教育等于是没有水的沙漠,等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试看,不管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陶行知;不管是著名的海伦.凯勒的老师莎利文教授,还是现在的李镇西老师,他们都是爱的教育的典范。
语文论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内容摘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试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作一些探讨,可以从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品味语言、读写结合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
因此,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
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要构筑有效的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研读文本,把握主题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
崔峦指出对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番茄太阳”》叙述了“我”与盲童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文章中的“我”显然就是作者的艺术化身,现实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灰暗无比”,是盲童明明的笑声感染了“我”,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的心“温暖”起来。
对于文本的解读、“番茄太阳”的内涵、“明明的笑声”的理解是多元的,网络上争议也是较多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把小女孩的“笑”解读为“坚强”,把结尾的“许诺捐腿”升华为“高尚的奉献精神”。
但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我认为盲童快乐欢笑与“坚强”的性格无关,而是因为她的父母努力给了明明和正常孩子一样甚至更多的爱和关注。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2117385a8102d276a22f56.png)
试论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
那么,如何使初中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形式的花样翻新。
”因此,教师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原则,增加灵活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在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实效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实效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以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努力在短短的课堂40分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收获,达到更大的实效。
这种责任心的驱使,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在黑暗中摸索,但毕竟有所经历,经历就是财富。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三点看法:一、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
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标准。
应该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
当然,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有机地渗透。
现在常见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时,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少方法的指导。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段,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
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当,采取恰当的方式,提出合适的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生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置疑传统的教学设计,追求清一色的标准答案。
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地走出教室。
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
对于学生的置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提问。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论文第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论文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要加强学科计划的统筹安排安排语文教学在新课改之下,更应该注意合理调配时间,统筹安排,多方兼顾。
既要有效地完成语文教材的教学,又要留有教师自选教材和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果学期初仅仅是看看教材、教参,根据目录,把多少课文多少学时排出,那样学科计划形同虚设,课改就不会落到实处。
我们语文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新的形式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学期乃至高中三年的统筹安排。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其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的特点,高一以必修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了解各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能分析并理解作品,阅读材料包括现代与古代文学作品。
除此,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说明、议论等基本表达能力,课外积极练笔。
高二时,除了部分必修课程外,还补充了传记系列,以《史记》中的内容为主,使学生了解古代的经典。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紧扣计划,心中有重点,步步求突破,三年下来各个击破,就会一步步达到教学的总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减少简单无效的重复劳动,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要有效调控教学时间语文课堂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对语文教材怎样运用,与有效调控课堂教学时间关系重大。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强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个性阅读,独特感悟等,这些都很花时间。
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时间的安排,与考试成绩的提高这些矛盾怎样解决,我们语文课堂怎样处理教材,都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调控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能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又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考、高考,社会、学校、家长、教师都把目光聚焦在教学质量上,作为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这既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更是他们立身、立校、立足教育、立足社会的根本。
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实践中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仁参考。
一、业余中,重视塑造个人魅力,博学多才。
学生是否认可教师的教学,关键决定教师的自身素养。
朱熹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能否博览群书,非常透彻地把握教学内容,灵活地驾驭课堂的随机知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博学多才,要知生物、晓天文、通地理,如《化石吟》一文就必须了解古生物学,《看云识天气》一文就必须了解气象学,《说“屏”》一文就必须了解古建筑学和美学。
这样课堂上游刃有余,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使学生因爱师而乐其学,真正做到师生友好合作,教师在“源头活”的基础上也就会有“清如许”的好成绩。
另外,教师鼓励、尊重、理解、关心、宽容学生,与学生平等,富有亲和力、时代感、创新精神,会更有个人魅力,更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二、备课时,精心有序强化训练,知己知彼。
课堂效率如何,关健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学的根本,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充分熟悉并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一堂好课的起始阶段,精心设计,光彩闪亮,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点燃的爆竹,骤响易彻。
导入的设计形式多样,关键是既要紧扣教材目标,又能从学生身边的贴切生活入手,这样,就冲破了学生拘谨的言行,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讲《雪》一课时,这样引入:同学们,今年2月26日,我们看到了自去年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那天,我被同学们课间活动中所爆发出的鲜活的生命力所震撼,校园里一个个学生自由奔放,天真活泼,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谁能把当天看到空中飞扬的雪花时的感受讲给大家?(学生很快进入思考,不久就有学生不断举手):三、课堂上,抓住课文内容的核心,去粗取精。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论文

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课堂组织方式,还是在学生学习方式、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革。
然而,通过平常的听课和与老师的交流加之笔者的教学实践,一些语文老师在理解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反思这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对于走出语文课堂教学误区、正确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去知识化”的倾向这次《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于是许多教师误以为这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淡化知识、轻视训练。
笔者认为,“双基”这面红旗应该飘扬下去,理由是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语感和形成技能,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现在为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有怎样的变化,其教学目的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而要形成这种能力,就必须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认识一定量的常用字、词汇,积累一定量的语文知识等等。
二、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可以说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可以为教学提供方便和必要的资源,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为活跃。
但是,使用不当则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甚至可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陷阱,是对语文教学的釜底抽薪。
第一,把多媒体当作一块黑板在用,起一个板书的作用。
多媒体板书当然有它的长处——美观、快速,但是,在一个教室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口耳相传的通道是最为畅通的,现场用文字在黑板上的展示对板书来说是最方便也最有效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为了呈现板书,多媒体可以说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语文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论文

语文教育如何进步课堂教学效果论文语文教育如何进步课堂教学效果论文一、引言语文课教育作为传统教育内容,一直备受争议,应该采取开放式教学还是传授式教学是探究和讨论的问题。
语文课教育作为传统教育内容,一直备受争议,应该采取开放式教学还是传授式教学是探究和讨论的问题。
语文课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是以自学为主,也是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断理论的难点。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如何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何让语文教育成为其他学科有力的根底和保证,是语文课教育的主要课改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根底,在传统的教育形式里,语文就是唯一的科目。
人们得到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阅读,阅读开启了很多人智慧的大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开展,语文课程内容也发生了深入变革,语文教材也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开展,操作性更强,对其他科目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因此,对语文课的教学研究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进步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语文是一门开放的学科,语文课是具有丰富多彩的特性的。
在各个学校中,语文课都是学生们喜欢的学科。
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阅读到精彩的文章,可以体会不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同的人生感悟,可以感受老师的讲课风采,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语文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自身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比较的。
但是,语文课也有其一定的弊端,比方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有些需要必须掌握的东西需要死记硬背等,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处理语文课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任务。
进步语文课的授课效果,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锻炼。
1、突出语文课艺术性。
人的本能就对美妙事物的追求,要想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们追逐的课程,就要在学习之初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
老师是授课的主体,老师在走上讲台前,就要预热好课堂的气氛。
语文课程设置中,会有美文欣赏,老师可以在每天的语文课前,找一些课内和课外的美文片段,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艺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改变语文课堂容易出现的“一言堂”和“枯燥乏味”,要改变“语文课上没有探究,只有接受。
”的观念,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入手,挖掘教材中的“新”,保持教法中的“新”,注重言教、身教、情教,积极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激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则是推行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学生一旦对课堂里讲解的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索”的动力现象和行为。
通过几年教学实践,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激趣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激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拉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
一旦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会长期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语文课堂里如何激趣呢?
首先,要经常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变化,可以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比
方在现有教材使用上,挖掘地方人文、地理、自然等课程资源,往往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这个有趣的道理。
譬如:上小学二年级课文《美丽的公鸡》一课,我让四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老牛,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使教学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教学效果好了,学生学习兴趣浓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模仿表演,分角色朗读,精美的板书和简笔画,以及运用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之前,就提出:①爬山虎是什么?谁见过?
②爬山虎是植物,可为什么会有脚呢?让学生回答,一下子就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这种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去思考,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教、身教、情教。
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复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教师的言教、身教、情教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新发现,新感悟,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和信心,它是维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力前提。
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巧妙表现出喜、怒、哀、乐等丰富情感,置身于教学环境中。
通过语言、手势等教学行为,变空洞无形为生动有形。
如讲课声音老是低缓,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热情:讲课语速
太快,学生容易听不清楚;语速慢了学生不爱听;有的老师整堂课眼睛总是管着前几排的同学,这样就容易导致后几排学生自由散漫;有的老师上课不讲究仪表,穿奇装异服,吸引了学生视线,造成一节课下来学生答非所问等。
除此之外,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还必须互相尊重、互相信赖。
邓文志同学是我刚接到的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第一堂课他就用水桶和扫把放在门上,制造我推门上课的尴尬。
当我被满身脏水淋透时,全同学班一下子严肃起来,可我却硬是镇静下来,擦一把脸,捡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痛快,这个欢迎典礼,同学们是不是太隆重了!”一行字。
顿时邓文志同学走上讲台,扑通跪在我的跟前,说道:“叶老师,我错了,请原谅。
”。
其实,这件事就发生两分钟内,通过冷处理,消极变成了积极,整堂课上,再没有一个学生捣蛋。
如果老师课堂上不尊重、不关心爱护学生,那么,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望而生畏。
诸如这类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甚至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抵触情绪。
其实,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课堂上同样要尊重、信赖他们。
只有这样,你所教的学科才会受到学生的重视,你才会受到同学们的尊敬。
第三,课堂上不能搞“一刀切”。
一个班学生无论品行、还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并不完全一样。
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及要求,坚持“跳一跳,摸得着”的任务布置原则,是更好地让每位学生都有任务可完成,产生成就感的关键。
教师课堂上提问、作业布置、活动安排等都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分
层次制定学习要求,千万不能盲目一刀切。
认为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就什么都不中用,或硬性逼迫学生完成超负荷任务。
譬如: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课后经常给他们找一些课外书,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去完成,培养他们的自觉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正确引导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等。
对品学欠佳的学生,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知识功底和特长,设计一些适当的问题或要求,让他们体验成功后的快乐,见机及时表扬、发掘闪光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第四、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积极探究。
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或研究的过程,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来自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又都是运用他们自身积累的知识,有目标地进行探究和解决掉的。
实际上,这种活动对学生来说,已经赋予了一定的学习意义和个人体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价值的认识和对认知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体验到一种科学精神,它也是语文课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改变语文课堂容易出现的“一言堂”“枯燥乏味”,要改变“语文课上没有探究,只有接受。
”的观念,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入手,挖掘教材中的“新”,保持教法中的“新”,注重语文课堂上自己的言教、身教、情教,充分尊重和
理解学生,知人善任,积极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兴趣可由需要引起,又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制约动机的强弱,儿童在喜爱的活动中,能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显示其“巨大”的潜能,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参考文献
[1]徐巧英等.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学科部分(二)(小学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