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
脑出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疾病分类脑出血的分类决定了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分类方法较多,诊断疾病的时候需要考虑各种分类方法,明确疾病的性质。
脑出血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型。
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介绍如下:(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②丘脑出血: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
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脑出血

脑出血脑出血(ICH)又称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种。
非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脑内的血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
致死率较高。
脑出血的病因脑出血是由于在原有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变基础上,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
脑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其他原因所致,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梗死性出血。
绒癌脑转移或其他恶性肿瘤可破坏血管也可引起脑内出血可破入脑室。
脑出血病因详细解析:(一)常见致病疾病1.高血压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均可导致脑出血,约半数脑出血由高血压所致。
老年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抗高血压治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降低46%。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小动脉病变,如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脂质透明变性和微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
另外,高血压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缺氧和坏死、血栓形成,斑点状出血及脑水肿,出血可融合成片状,这可能是高血压脑病引起出血的机制。
解剖因素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也起作用:脑动脉壁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随年龄增长,深穿支动脉变得弯曲,呈螺旋状,易受高血压的冲击,成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尤其是豆纹动脉。
2.脑淀粉样血管病(CAA)CAA是一种不伴全身血管淀粉样变的脑血管病,脑出血是CAA最常伴随的表现。
淀粉样物质沉积在大脑皮质、软脑膜小或中动脉的中层和外膜,损害血管,引起基膜变厚、血管腔狭窄、内弹力膜破碎,导致纤维素样坏死和微动脉瘤形成,易于出血。
估计大于60岁的脑出血病人中,15%由CAA引起,大于70岁的脑叶出血50%由CAA引起,在伴有阿尔茨海默病和Down综合征的老年人中,CAA引起的脑出血更常见。
(Moyamoya)、夹层动脉瘤等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医学】脑出血

(2)丘脑出血:
表现为突发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甚至偏盲等内囊性三偏症状;可有特征 性眼征,如视障碍或凝视鼻尖、眼球偏 斜或分离性斜视、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 应性小瞳孔等;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 出血波及下丘脑或破入第三脑室则出现 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去皮层强直等。 如为小量出血或出血局限于丘脑内侧则 症状较轻。
docin/sundae_meng
五、辅助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脑脊液检查
docin/sundae_meng
CT检查
发病后CT即可显示新鲜血肿, 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 边界清楚,可以或者不伴有血肿 周围脑水肿表现。
docin/sundae_meng
docin/sundae_meng
病理
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明显, 较大血肿可引起脑组织和脑室移位、 变形和脑疝形成。幕上半球出血, 血肿向下挤压丘脑下部和脑干,使 之移位、变形、和继发出血,常出 现小脑幕疝;丘脑下部和幕上脑干 等中线结构下移形成中心疝 ,
docin/sundae_meng
病因
(2)其他: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病,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 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夹层动脉 瘤、原发行或转移性肿瘤、梗死 后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docin/sundae_meng
2发病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长期高血压可促使 深穿支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发生 微小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升高, 导致微小动脉瘤或小阻力动脉脂质 透明样变性节段破裂是脑出血的原 因。然而,许多病人无高血压病史 而发生脑出血,提示急性高血压, 血压突然升高也可引起脑出血。
脑出血

.
不同部位出血时的临床表现 1、基底节区出血
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70%。其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 血部位,约占60%,丘脑出血约占10%,尾状核出血少见。
壳核出血
主要是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引起
出血量大时:常向内波及内囊,出现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优势半球出现失语;
出血量小时:仅表现对侧轻偏瘫或失语。
.
MRI检查 1.超急性期(< 24h)血肿最初为与全血相似的红 细胞悬液,此后红细胞凝聚,形成血块,继之血块 收缩。最初红细胞内主要含氧合血红蛋白,为非磁 性物质,无质子弛豫增强作用,也无T2弛豫增强作 用。在T1加权像上血肿可能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在T2加权像上成等信号或信号略不均匀。 2.急性期(1一7d)此时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主要 为去氧血红蛋白,为顺磁性物质,引起T2弛豫 增强,造成T2弛豫时间明显缩短,而T1弛豫时间无 变化,在T1加权像上仍为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成 低信号。
脑桥出血
大量出血(>5ml)时,血肿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 盖部,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 视麻痹、四肢瘫痪、去脑强直发作,呕吐咖啡色胃 内容物、中枢性高热等,常在48h内死亡。
出血量少时,意识清楚,病变同侧周围性面、展 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可有侧视麻痹等。
.
4、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最常见的出血动脉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
.
【治疗】
其他脱水药物: 甘油果糖,β-七叶皂甙钠等。 脱水作用温和,没有反跳现象,适用于肾功不全患者。
β-七叶皂甙钠尚有显著的抗炎、抗渗出和消除肿胀作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虽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同时容易引 起感染、血糖升高及诱发应激性溃疡等。故多数学者认为脑 出血时不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脑出血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出血量分级标准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出血量的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脑出血的出血量分级标准是根据出血
量的大小来进行分类的。
常见的分级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小出血量,一般指出血量较小,仅影响局部脑组织,临床症
状相对轻微。
2. 中等出血量,出血量适中,可能会对周围脑组织产生一定的
影响,患者的症状相对较为严重。
3. 大出血量,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对大片脑组织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症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分级标准,如采用CT影像来评估出血量
的大小,根据出血灶的直径和体积来进行分级。
不同的医疗机构和
学术团体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具体的分级标准还需结合临床
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总的来说,脑出血的出血量分级标准是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脑出血,这些知识需知道

关于脑出血,这些知识需知道近几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增,发病率更加年轻化,究其原因,这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日益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而导致脑血管患者的数量增多的现象,而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年轻的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逐步上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总称,包括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破裂、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引起的一系列脑部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今天我们就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详细的讲解。
1.脑出血疾病的定义出血性脑血管病在医学上也称之为脑溢血,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属于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发生原因大都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密切关系,所以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脑出血的症状。
当这些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处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过度、排便困难、剧烈咳嗽等状态下,容易使血压升高而引发脑出血疾病。
该病一旦发病,患者早期的死亡率是极高的,少数幸存下来的患者都会不同程度的留有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言语不清、意识模糊以及吞咽困难的情况。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2.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具体表现有一下几点,第一患者的血压突然间出现升高的现象;第二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头痛,同时有喷射性呕吐的情况;第三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甚至出现短暂的昏迷;第四,身体一侧肢体出现了无力、麻木,不听使唤,甚至感觉不到这侧肢体的存在;第五,突然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的现象;第五,患者眼部突然出现疼痛,导致视力模糊或是视物有重影,还有可能发生偏盲以及眼球活动障碍等情况。
3.脑出血的病因有哪些3.1有较长的吸烟史长期吸烟会引发动脉硬化,使血管缺乏弹性,变得十分脆弱。
脑出血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

脑出血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概述】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故称为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和破裂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故也称作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动脉炎、药物滥用,以及肿瘤和脑梗死为其他的脑内出血原因。
自发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壳核最多见,其次为丘脑、尾状核、半球白质、脑桥、小脑和脑室等。
【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1)急性起病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一般可于数小时内达高峰。
个别患者因继续出血和血肿扩大,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持续时间6~12小时。
2)除小量脑出血外,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3)头痛和呕吐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4)血压增高是脑出血常见的原因与伴发病。
血压增高和心跳及脉搏缓慢同时存在,往往是颅压增高的重要指征。
5)脑出血者可出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多为局灶性和继发性全身发作。
以脑叶出血和深部出血最多见。
2、局灶症状和体征:局灶症状与血肿的部位相关,但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不如神经影像结果。
1)壳核出血:常见,多为外侧豆纹动脉破裂所致。
血肿可局限于壳核本身,也可扩延累及周围脑组织。
血肿向内压迫内囊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急性期伴有两眼向病灶侧凝视,血肿位于优势半球可出现失语。
2)丘脑出血:若血肿较大,按血肿扩展的方向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向外扩张侵及内囊,向内破入脑室,向下侵及下丘脑和中脑背侧,以及向上扩张侵及顶叶白质,因而出现各自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但临床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多寡为序有:轻偏瘫或偏瘫、半身感觉缺失、上凝视麻痹、瞳孔异常(瞳孔缩小和对光反射消失)、失语、疾病感缺失、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与壳核出血同)、偏盲和缄默。
3)尾状核出血:多见于尾状核头部,易破入脑室,临床表现多为急性发病的头痛、呕吐、颈僵直等脑膜刺激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短暂性近记忆力障碍,临床上难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脑出血临床诊疗指南急诊

脑出血[概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是一种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
[临床表现]1.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2.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急性起病,一般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3.发病突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及意识障碍。
4.不同部位脑出血的特点⑴基底节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主要表现为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以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系统,出现血性脑脊液。
1)壳核出血:出现三偏体征,可出现双眼凝视病灶侧,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2)丘脑出血:上下肢瘫痪较均等,身感觉障碍突出,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
⑵脑叶出血1)额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对侧偏瘫及精神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运动性失语。
2)顶叶出血: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混合性失语。
3)颞叶出血: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为主的瘫痪,象限盲,颞叶癫痫,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或混合性失语。
4)枕叶出血:对侧同向性偏盲,多无肢体瘫痪。
⑶桥脑出血:大量出血患者于数秒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双侧针尖样瞳孔、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发作和呼吸障碍,通常在48小时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为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
⑷小脑出血:突发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
⑸原发性脑室出血:小量出血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体征,可完全康复,预后好。
大量出血起病急剧,迅速陷入昏迷,四肢弛缓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频繁呕吐,针尖样瞳孔,眼球分离斜视或浮动等。
5.首选CT检查,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中线移位、有无破入脑室,以便决定治疗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脑出血常见临床表现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出血的分类决定了患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预示着疾病的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多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介绍如下:
一、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
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
状核头出血等。
1、壳核(内囊)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
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
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
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
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
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2、丘脑出血: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
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
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
由
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
热等症状。
3、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
腔出血类似。
二、脑桥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
血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困难
等症状,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等,多数病
人在发病后不久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
脑桥出血因极为凶险,治疗率及治愈率均较低,属于一种危重的脑出
血
5、小脑出血: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针。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
发病后可出现小脑功能受损表现:眩晕、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频繁呕吐、后枕部剧
烈疼痛,一般不会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小脑出血量较大时刻出现脑桥受压
影响呼吸功能。
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后血肿可压迫
四脑室影响脑脊液循环,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脑积水,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6、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少见,多见周围部位出血破入脑室。
原发脑
室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如突发头痛、呕吐、颈强直等,大量出血可很
快进入昏迷症状。
7、额叶出血:可用前额疼痛、恶心呕吐、对侧偏瘫和精神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运
动性失语
8、顶叶出血:对侧感觉障碍,对侧下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可出现混合性失语
9、颞叶出血: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以上肢为主的瘫痪,对侧上象限盲,优势半球出血
可有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还可有精神症状
10枕叶出血:对侧同向性偏盲,可有一过性黑蒙和视物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