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一、教学思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穷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感染力。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感恩祖国,爱护传统文化。

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指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时值三秋,故名“中秋”。

蜜饯、糖果、瓜子、莲蓉饼、月饼以及桂花酒等传统节日食品成为中秋节最为重要的特色。

教学目标•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能够制作并品尝传统中秋食品。

教学内容•中秋节的由来和意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制作蛋黄酥及月饼;•中秋节赏月的文化内涵。

2.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俗称“过年”。

除夕夜是春节的最重要时刻之一,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敬神祭祖,燃放爆竹、放烟火等。

教学目标•了解春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能够制作传统春节年货。

教学内容•春节的由来和意义;•春节的传统食品;•制作汤圆和年糕;•放烟花爆竹和禁燃宣传。

3. 清明节清明节,也称踏青节、寒食节,是中华民族传統节日之一,是为了祭祀前人、表达思念之情、传递道德、弘扬民俗等等目的而广为传承。

人们到墓园扫墓,祭奠祖先。

教学目标•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家国情怀;•掌握清明节文化知识和扫墓礼仪。

教学内容•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扫墓礼仪;•优德母校植树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观看短片利用PPT或其他方式播放相关短片,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背景、由来、相关的食品及活动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化内涵和节日意义。

2. 游戏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激发他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参与热情。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 节( ) 端午节( ) 劳动节( ) 儿童节( )元宵节( ) 植树节( )国庆节( )中秋节( )圣诞节( ) 重阳节( ) 母亲 ( )清明节 ( ) 七夕节( )
3、和同桌交流交流,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中国的传统节日排队吗? 师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 形成,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 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到 不少的古诗词,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但对中华传统节日并不太 清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 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分小组进行。 春节 ——讲“年”的来历,习俗(拜年、放鞭炮、吃饺子、贴年画、贴 倒福、贴春联等。分享学生自己写的春联。)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猜灯谜等 清明节——清明的习俗(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诵读关于清明的相关诗词,文明扫墓等
端午节——讲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吃粽子、游百病、赛龙舟、挂菖蒲 艾叶等),展示学生包粽子的视频,快板表演赞扬屈原的歌谣。 七夕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习俗,诵读关于七夕的古诗等 中秋 节——配乐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俗(吃月饼、赏月、吃团 圆饭等)视频播放《吴刚伐桂》的故事。 重阳节——诵读《过故人庄》,讲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腊八节——讲腊八节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等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说课稿(Checkout time)-五年级英语下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说课稿(Checkout time)-五年级英语下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说课稿(Checkout time)教学背景本篇说课稿主要是面向五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备课译林版(三起)的教材,属于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该单元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进行设计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词汇及句型;3.学生了解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和活动。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获取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信息;2.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化比较,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情感目标1.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2.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3.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复盘学生所学过的关于节日的知识,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本次课将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Step 2:呈现通过PPT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几幅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比如春节的灯笼、端午节的粽子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Step 3:输入与输出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精美的动画短片、图片和相关的词汇与短语等方式进行知识输入。

2.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输出练习。

Step 4:学以致用学生分组研究并介绍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或者已经熟知的节日。

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编写一个海报或手抄报,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同时让学生使用英语和小组成员们讨论与节日有关的话题,增强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

Step 5:总结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化比较,了解以及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

《传统的节日》说课稿《传统的节日》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传统的节日》。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传统的节日》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第1部分。

它共有两方面的内容:春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绿色小卫士。

学会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环境,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本节课旨在帮助同学们树立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升喜欢自己班级的情感;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形成打扮教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知识目标】认识到教室是自我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初步了解教室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能科学、合理地装扮自己的教室,使教室有“家”的味道。

【难点】培养学生认同和喜爱自己的班级。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情景创设法。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SZ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SZ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SZ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

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节日文化内涵,能够描述各个节日的主要特点和习俗;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尊重和维护传统文化,树立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4.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素材收集: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以便于在课堂上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意义和习俗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为本节课的深入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25分钟)选取几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或重阳节等,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相关的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和节日文化内涵,同时指导学生描述各个节日的主要特点和习俗,展开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听说能力。

3. 感性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5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制作手工、品尝食品等方式来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介绍端午节,并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端午节龙舟赛比赛的录像,还可结合手工活动来制作粽子、课堂点心等。

4.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35分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的的需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堂比赛等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对古老传统文化的爱与尊重,提升学生吸收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的能力。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表达对此次学习的感受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发展的思考,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和插图,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向家长传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中 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 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节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通过对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编排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节日的时间顺序展开,逐步深入地介绍每个节日的特点。

同时,教材还配有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描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但在信息筛选和整合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主要习俗。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促进文化自信的树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信息,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

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精选6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腊八粥》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其次篇精读课文。

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

本课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呈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着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异,对话贯穿全文,呈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迷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一般百姓生活的酷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如同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溢了生活的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改变,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暖和。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八儿的心理改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相识,我主要采纳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章描写中蕴含的浓浓真情。

而老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以《老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连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老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国标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来历、故事传说等相关知识。

2、通过感受过节的欢快和喜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3
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由传统节日衍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初步理解节日的含义,初步接触由传统节日衍生的传统文化,传统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东西,国家今年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这四个传统节日列为了法定国假日。

可是生活中很多孩子并不清楚这些节日所蕴涵的民风民俗。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一、引入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因此本堂课我就用春节来引入课题。

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我首先以一张热烈的红红火火的贴福照片激起学生对中国最大传统节日春节的感受。

互相说说对春节的印象和体验,但孩子的表述一般比较零散,往往只触及某个细节,不可能比较系统、到位,为了较规范的学会认识传统节日的方法,借助引入动画《春节的由来》,使学生对春节的由来、传统民风民俗有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传统节日比较有章法的认知,也为教学本课揭开了
话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同时借助开篇春节的认识,也引导好孩子认识民俗节日的思路,那就是既要了解它的内涵(由来\传说\寓意),也要充分感知人们的庆祝活动以及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为孩子们自我探索其他节日铺垫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新知
(一) 认识传统节日
学生往往对传统节日认识不太清晰,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设计了两个游戏。

一是节日的归类:将节日的名称分别移入“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两个灯笼中,如果归类错误将弹出。

通过这个小游戏便于学生区分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知晓我国特有的几个重大传统节日。

二是通过连线游戏为传统节日找到正确的日期,明确节日的具体时刻。

其中侧重介绍中国农历节气对节日的重要意义。

(二) 感受传统节日
在感受传统节日这一教学重要环节上,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节日的直观感受。

为同学建立了资料库,以魔盒的形式组建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四个重大节日的图片、历史故事、传说等资料。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按个人喜好探索4个节日的由来、民风民俗。

以此增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比如:端午节,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找到过端午节我们吃的食品是粽子,亲手包一包,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并能了解到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当学生通过分组活动交流,形成一定认识后,利用我的资源库,向全班同学介绍各自对某个节日的认识,从发散到集中,不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侧重学生交流展示的能力。

借助学生活动和展示交流,将民俗节日认知上的难点化成同学们熟悉的场景,把孩子们不易认同和意会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品性化成可以感受和触摸的实际体验,通过呈现各种民俗民风的直观图片,即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特有的节日文化,活动,饮食特色,也让学生在各类不同传统节日文化中体会我们丰富多彩的
人文追求、社会意义……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可、了解、感悟,进而激发同学们强烈的参与感,自觉爱护自己的节日。

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的目标。

(三) 保护发扬传统节日
当学生已经对中国传统节日充满兴趣时,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质疑辨析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端午节被韩国夺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自觉意识到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在群情激奋中,让学生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金点子,比如:申报世界遗产、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过好节日。

三、课堂总结与延伸
最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从保护和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延伸到保护和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身边做起,重视我们苏州的山塘、吴方言、古平江。

从而将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文化的珍惜和爱护,树立孩子们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懂得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