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6秋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来源:学优网1042944]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相识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觉及探讨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课时支配】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似乎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有机物,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呢?完成这项生理过程的场所是哪里?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日来共同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学问点。

进而绽开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细致默读课本P101--102页“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部分内容。

完成下列填空: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2.1648年,海尔蒙特(比利时)做了盆栽柳树称重试验,得出柳树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是从水中获得。

他没有相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加了有机物的形成。

3.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出名的试验,通过试验他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并没有发觉光的重要性。

4.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5.1785年,由于发觉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探讨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7.1845年,德国的梅耶依据能量转化与明确指出8.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他做了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胜利的证明9.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课件(共31张PPT)
1、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 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 含量将如何变化?
C3化合物减少 C5化合物增加
2、如果其它条件不变,突然停止光照,则植物叶片中的C5化合物含量会有什么变化?
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照、CO2、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6、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 2、合理密植 3、适当提高CO2浓度 4、适当提高温度 5、适当增加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6、适当增加矿质元素的含量
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 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还原 酶
C5

能量
ADP+Pi
糖类 (CH2O)
叶绿体基质
光反应
暗反应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O2


H2O
类囊体

[H] ATP


ADP+Pi

2C3
CO2
C5
叶绿体基质
糖类 (CH2O)
光合作用过程
H2O 水在光下分解 1/2O2

[H]
光能 叶绿体 中色素
ATP 供能

ADP+Pi
2C3
CO2
6A、TP光合作用中,不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的是
A、ATP的产生
B、氧气的产生
C、糖类的产生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生物 5.4.2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生物 5.4.2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化进行确定,速度变化不好确定时,可视为暂 时不变。
【例❷】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 正确的是( B )
栏 目 链 接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D.在无光条件下,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 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H2O而不是CO2
解析:恩格尔曼的实验能够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不能定量分析光合作
解析:图示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
所是叶绿体基质。 C3 生成 C6H12O6 需在多种酶的催化下, 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通过[H]的还原进行。若在最适温栏
目 度条件下,提高温度反而会降低酶的活性,会使反应减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弱。在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会因[H]和ATP的缺乏受到限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解析: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 空气;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
作用中产生淀粉;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证
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场所; 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 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相反则引起摄食。胃充胀时,将通过胃内释放的激素和所 支配神经,抑制摄食中枢或降低食欲。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环学
分析讲解
学生活动设计
【提问】
1.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ATP
2.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来自哪里?来自光合作用合成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投影】学习目标
【课题概述】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各种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并更新空气。此过程常常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是高考中的重点考察知识点。
两位科学家当然不会对这种方法视而不见,他们用这种方法进行了探究。大家讨论应怎样设计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那么,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能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吗?
9、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实验
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得到了卡尔文循环,其中包括的主要分阶段为:
叶绿体
引入正课
师生一实验设计中各个变量
那么,光是必要条件,光到那里去了呢?
5、1845年梅耶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这些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O2中能量很少,这些能量应该是存在于有机物中,这种有机物是什么?
6、1864年,萨克斯(德)的实验
黑暗处理→一半照光、一半遮光→酒精脱色→碘液显色(遮光处颜色没有变化,照光处变深蓝色。
CO2→C3化合物→糖类CO2→C3化合物→五碳化合物
抛开卡尔文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你能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吗?
经历了近20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科学发现是艰难的。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手段,不会有科学的发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优质课件: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共73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优质课件: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共73张PPT)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根据是否需要光,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 概括地分为 光反应 和 暗反应 两个阶段。 3、读懂教材103页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4、填表比较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O2+H2
O*
* ( CH O ) +O 2 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
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其体 内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的含量如何变化? C3 ↑ [H] ↓ 停止 光反应 还原 光照 停止 ATP↓ 受阻 C5 ↓
2C3 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 CO2的供 供氢 应后,其体内的 C 化合物和 C 化合物 5 3 CO2 [H] 的含量如何变化? 酶 供能 C↓ 5 C ATP 固定 3 CO2 ↓ ( CH O ) 停止 2 C5 ↑
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选材好。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设计妙。 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有光照和无 光照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
叶绿体的功能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
开始时 5年后 实验前后 的差值 柳树的 2.3kg 76.7kg +74.4kg 质量 干土的 90.8kg 90.7kg -0.1 kg 质量
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不是 来自于土壤,而是完全来源 于水。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 为只有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建造自身 的原料,而没有考虑植物能否从空气 中得到什么。
2.暗反应阶段 场所: 叶绿体的基质中 [H] 、ATP 条件: 多种酶、
CO2的固定:CO2+C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优秀课件(55张)(共5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优秀课件(55张)(共55张PPT)

主要影响暗反应.
晚上适当降温.
t1 t2 t3 t4
外因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生产上的应用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 2.水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3.水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
CO2进入植物体
预防干旱 合理灌溉
120
100
D
80
B
60
40
20 A
0
5µã
7µã
一天光合C速率变化
E
9µã 11µã 13µã 15µã 17µã
色素吸收
③图中D是_A_T__P,在叶绿体中合成D所需的能量来自的__光__能__
④图中G_C_5_化__合__物_,F是_C_3_化__合__物___,J是__糖__类_________ ⑤图中的H表示_光__反_应___, H为I提供_[_H_]_和_A_T_P___
讨论:
条件变化时,各种物质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
A、光照过强,暗反应跟不上,前后脱节,影响整体效果
C
B、温度较高,提高了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消耗了较多的有机物
C、温度高,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影响了CO2原料的供应 D 、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植物缺水严重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外因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 N元素
酶、蛋白质、叶绿素、ATP 的组成成分、
外因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强度 CO2 吸收量
光饱和点
C
植物

0
呼吸速率
A
B 光补偿点
光照强度
在生产上的应用
1. 延长光合作用时 间
2.通过合理密植,增 加光合作用面积
3.温室大棚,使用无 色透明玻璃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生物 5.4.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生物 5.4.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内膜上不含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探究一 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吸收光谱。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
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
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栏
的色素。
(2)试剂及作用:
试剂名称 二氧化硅 碳酸钙 无水乙醇
作用 有利于绿叶的充分研磨和色素的释放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溶解色素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 研磨要迅速、充分:研磨充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 可提取较多的色素。 (2) 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含有较多的色素, 所以应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叶绿体中的基粒是由几个或几十个类囊体堆叠形成的结 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不仅分布在基粒上,而且还分布在叶 绿体基质中。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实验专项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材料和试剂: (1)材料: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这样的叶片含有很多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解析:叶绿素能吸收短波的蓝紫光和长波的红光,类胡 萝卜素主要吸收短波的蓝紫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跟踪训练 1.很多城市绿化地带安置了不少绿光照射灯,入夜把树木照 射得格外青翠,这是为了( A ) A.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温度

【金识源】2016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

【金识源】2016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图中Ⅰ的名称是: 光反应 Ⅱ总称为: 光合作用 。
,Ⅱ的名称是:暗反应
,Ⅰ+
2.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比较
一、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 读教材P101~P102内容,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分析普利斯特利实验有没有不足之 处?若有如何补充? 提示:有,缺少空白对照实验。应将点燃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 玻璃罩内,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和小鼠的生存状况。 (2)分析萨克斯实验中的变量、对照实验类型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提示:①自变量:光照;因变量:叶片颜色变化。②自身对照。③实 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还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鲁宾和卡门实验利用的是什么方法?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 是什么? 提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自变量是标记的物质,因变量是O2的放 射性。
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 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 则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在a中发生的过程称为________,在a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是 ________。 (3)在a中发生的能量转变是________。 (4)图乙中,从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5)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G点与F点相比,G点时叶绿体中[H]含量较________(选填“高”或 “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 必修1(人教版)
第 5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目标导航]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重点)。
知识梳理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历程 1.概念。 (1)主要场所:叶绿体。 (2)能量来源:光能。 (3)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 (4)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5)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 CO2 和 H2O,而产 物主要为有机物。(√)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2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和释放出的气体分别是 ( ) A.C6H12O6 和 CO2 B.淀粉和 H2 C.糖类和 O2 答案:C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 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C.类囊体的薄膜上 答案:C ) B.基质中 D.各部位上
典例研析 【典例 2】 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 A 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 ATP 中的化 学能 B.供给 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 CO2→C3→甲 C.结构 A 释放的 O2 可进入线粒体中 D.如果突然停止 CO2 的供应,短时间内 C3 的含量 将会增加
A.a、b 和 d C.c、d 和 e
B.a、c 和 e D.b、c 和 e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a 处黄白色,没有叶绿素,特别是没有叶绿素 a,不能进 行光合作用,b 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c、e 处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处有叶绿素和光,能进行 光合作用。 答案:B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卡尔文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a: O 2 b:[H] c:2C3 d:C5
(2)图示Ⅰ过程是光反应阶段。 ①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②条件:光、色素、酶等。 ③物质变化:将水分解为氧气和[H],将 ADP 和 Pi 合成 ATP。
4. 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产物是糖类等物质。 5.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 (1)14CO2―→14C3―→(14CH2O);
18 (2)H2 O―→18O2。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光能―→ATP 中活跃的化 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物质 变化
相互 联系
光反应产物[H]、ATP为暗反应提供还
原剂和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Pi为
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2.光照和 CO2 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 影响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 C3、C5、[H]、ATP 含量的变化可以采用如图分析:
(1)以上各物质的变化是相对含量的变化,不是合成 速率,且是在条件改变后的短时间内发生的。 (2)在以上各物质的含量变化中: C3 和 C5 含量的变化 是相反的,即 C3 增加,则 C5 减少;[H]和 ATP 的含量变 化是一致的,都增加,或都减少。
答案:D
(1)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光反应不能 进行时,暗反应也不能进行;暗反应被抑制时,光反应也 被抑制。 (2)叶绿体中的 ADP 和 ATP 移动的方向相反。 ①ADP 的移动方向: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②ATP 的移动方向: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3)分析光合作用过程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时,可通 过比较该物质的生成与消耗的相对速度变化进行确定, 速 度变化不好确定时,可视为暂时不变。
2.探究历程。
科学家
结论
普利斯特利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 植物体只有在阳光照射下 才能更新空气 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梅耶
萨克斯
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 生了淀粉 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 来自水 探明了 CO2 转化成有机物 的途径, 这一途径称为卡尔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论:
(2)实验分析:设置了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标记物质
18 (H18 O 和 C O2),因变量是 O2 的放射性。 2
典例研析 【典例 1】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 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48 h 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 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 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 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2.鲁宾和卡门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第一组 和第二组有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 3.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有哪些?
归纳提升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蜡烛:不易熄灭 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 小鼠:不易窒息死亡
(2)实验分析。 ①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应将点燃 的蜡烛和小鼠分别单独置于玻璃罩内,作为空白对照。 ②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 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③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植物更 新气体的成分。
2.萨克斯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碘蒸气 一半曝光 ――→ 变蓝 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 一半遮光碘蒸气 ――→ 不变蓝 (2)实验分析。 ①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因变量是叶片 颜色变化。
②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消耗掉,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③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 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网络构建】
填充:①水的光解 ④三 + O2 碳化合物的还原
②ATP 的合成
③CO2 的固定
光能 ⑤CO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2O――――→(CH2O) 叶绿体
【必背语句】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光能 2.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CO2+H2O――――→ (CH2O) 叶绿体 + O2 。 3.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物是 O2、[H]和 ATP。
即时演练 1.鲁宾和卡门用 H18 2 O 和 CO2 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 用实验,下列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A.释放的氧气全是 O2 B.释放的氧气一部分是 O2,一部分是 18O2 C.释放的氧气全是 18O2 D.释放的氧气大部分是 O2,少部分是 18O2 )
18 解析: 鲁宾和卡门用 H2 O 和 CO2 作为原料进行光合
解析: 普利斯特利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而并不 明确其成分,直到后来人们才认识到植物可以吸收 CO2 而放出 O2。 答案:A
要点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
1.暗反应必须在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吗? 2 .为什么暗反应不能较长时间地在黑暗条件下进 行? 3.不给小球藻提供 CO2,只给予光照,小球藻能独 立地进行光反应吗?为什么?
④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CH2O)中 稳定的化学能。
预习反馈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有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不同部位进行。(√) (3)光反应和暗反应必须都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 (× ) (4)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来自于 CO2 和 H2O 中的“O”。 (× )
4.炎热的夏季,成团的水绵为什么漂浮到水面上? 5.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标出各元素的去向。 6.结合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分析,若突然停止光照 或停止 CO2 供应,叶绿体中 C3 和 C5 相对含量发生怎样 的变化?
归纳提升 1.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场所 光反应(准备阶段)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上 光、色素、酶、水、 ADP、Pi 暗反应(完成阶段) 叶绿体的基质中 多种酶、[H]、ATP、 CO2、C5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储存在 ATP 中的化学能。
(3)图示Ⅱ过程是暗反应阶段。 ①场所: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酶、[H]、ATP。 ③物质变化。 酶 a.CO2 的固定:C5+CO2――→2C3。 酶 b.C3 的还原:C3+[H]――→(CH2O)+C5 ATP 酶 c.ATP――→ADP+Pi。
解析:结构 A 代表基粒,进行光反应,发生的能量 变化为光能转变为 ATP 中的化学能,A 项正确;
暗反应中 CO2 与 C5 生成 C3,C3 被还原成甲,因此 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 CO2→C3→甲, B 项正确; 光反应产 生的 O2 可被线粒体利用, C 项正确; 在光合作用中, CO2 首先和 C5 生成 C3,如果突然停止 CO2 的供应,则 C3 的 生成量减少,而其消耗量不变,因此短时间内 C3 的含量 将会减少,D 项错误。
作用实验,其目的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 O2 的来 源, 通过放射性检测, 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全部来源于水。 答案:C
2.下列不符合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是(
)
A.普利斯特利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 CO2,释放 O2 B.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 恩格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 的氧气来自水
即时演练 3.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 C3 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 吸收等 解析:光反应产生的 ATP 只用于暗反应,呼吸作用 产生的 ATP 才能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生命活动。
D.脂肪和 CO2
4.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因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 供了( ) B.ATP、[H] D.ATP、H2
A.光、氢 C.ATP、O2 答案:B
要点一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萨克斯实验中,实验前先要把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什么?遮光组和曝光组哪一组为实 验组?哪一组为对照组?此实验除了能证明光合作用的 产物有淀粉外,还能说明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