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2.6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切削时间
刀具磨损过程
● 急剧磨损阶段 磨损带增加到一定宽度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急剧增高,刀具磨损速度增加很快 ,刀具迅速损坏甚至丧失切削能力。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6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 刀具磨损的机理 (原因) 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具有下列特点: (1)刀具与切屑、工件间的接触表面经常是新鲜表面。 (2)接触压力非常大,有时超过被切削材料的屈服强度。 (3)接触表面的温度很高,对于硬质合金刀具可达800~1000℃,对于高速钢刀 具可达800~600℃。 ● 磨粒磨损(硬质点划痕) —— 各种切速下均存在; —— 低速情况下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 ● 粘结磨损(冷焊黏结) —— 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亲和力大; —— 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硬度比小;
低速切削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磨损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6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2.相变磨损 刀具在较高速度切削时,由于切 削温度升高,使刀具材料产生相 变,硬度降低,若继续切削,会 引起前面塌陷和切削刃卷曲的 “塑性变形”
3.粘结磨损 刀具与切屑、工件间存在高温高压和强烈摩擦,达到原子间结合而产生粘结现 象,又称为冷焊。相对运动使粘接点破裂而被工件材料带走,造成粘结磨损。 在高速钢刀具的正常工作速度和硬质合金刀具偏低的工作速度下比较严重
况。
切削刃剥落 常发生在硬度高、脆性大的 陶瓷刀具上。并在压力和摩 擦力较大情况下易产生。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第二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6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热裂 由热循环使材料疲劳,或因间断 切削和切削液浇注不均匀使切削 温度骤变,易引起前、后刀面上 出现细微裂纹。
刀具磨损与刀 具寿命

各种刀具的寿命值参考下列原则来制订,例如: 1)简单刀具的制造成本低,故它的寿命较复杂刀具
的寿命可规定低些; 2)可转位刀具的切削刃转位迅速、更换刀片简便、
故刀具寿命可规定低些; 3)精加工刀具的寿命应制订得较高些; 4)自动线刀具、数控刀具应制订较高刀具寿命。
在生产中是根据切削条件和技术要求首先确定一个 合理的刀具寿命T值,然后以它为依据选择切削速度, 并计算切削效率和核算生产成本。
通常选择刀具合理寿命有两种方法:最高生产率寿命 和最低生产成本寿命。
(1)最高生产率寿命 (2)最低生产成本寿命
它是根据切削一个零件所花 费的时间最少或在单位时间内加 工出的零件最多而定的刀具寿命。
1)磨料磨损(又称机械磨损)——在工件材料中含有氧化物、碳 化物和氮化物等硬质点,在铸、锻工件表面上存在着硬夹杂物和在切屑、 加工表面上粘附着硬的积屑瘤残片,这些硬质点在切削时似同“磨粒” 对刀具表面产生摩擦和刻划作用致使刀面磨损。低速切削时是最主要的 磨损原因。
2)粘结磨损(亦称冷焊磨损)——切削区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强 烈的摩擦,切削温度也较高,在切屑、工件与刀具前、后面之间的吸附 膜被挤破,形成新的表面紧密接触,因而发生粘结(冷焊)现象。使刀 具表面局部强度较低的微粒材料被切屑带走或使得切削刃和前面产生小 块剥落。它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磨损。
(1)刀具磨损的原因(续)
3)扩散磨损——是由于在高温作用下,使工件与刀具材料中 合金元素相互扩散置换造成的。其结果是改变了原来刀具材料中 的化学成分的比值,降低了刀具的切削性能,加快了刀具的磨损, 因而降低了刀具的粘结强度和耐磨性。扩散磨损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磨损。
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

(2)粘结磨损
粘结又称为冷焊,是指刀具与工件或切屑接触 到原子间距离时产生结合的现象。粘结磨损是指工 件或切屑的表面与刀具表面之间的粘结点因相对运 动,刀具一方的微粒被对方带走而造成的磨损。
各种刀具材料都会发生粘结磨损。在中、 高速切削下,当形成不稳定积屑瘤时,粘结磨损 最为严重;当刀具和工件材料的硬度比较小时, 由于相互间的亲和力较大,粘结磨损也较为严重; 当刀具表面的刃磨质量较差时,也会加剧粘结磨 损。
3.刀具磨损过程
如右图所示,刀 具的磨损过程可以分 为初期磨损阶段、正 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 损阶段。
(1)初期磨损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的磨损特点是:在开始磨损的 极短时间内,后刀面磨损量VB上升很快。初期磨 损阶段的后刀面磨损量VB一般为0.05~0.1mm, 其大小与刀具刃磨质量有关。
Hale Waihona Puke (2)正常磨损阶段(3)扩散磨损
扩散磨损是指由于在高温作用下,刀具与工件 接触面间分子活性较大,造成合金元素相互扩散置换, 使刀具材料的机械性能降低,再经摩擦作用而造成的 磨损。扩散磨损是一种化学性质的磨损。
扩散磨损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切削速度和切削温 度。切削速度和切削温度愈高,扩散磨损速度愈快。
(4)氧化磨损
氧化磨损是指在高温下,刀具表面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一层脆性氧化物,该氧化物被工件和 切屑带走而造成的磨损。氧化磨损也是一种化学 性质的磨损。在主、副切削刃工作的边界处与空 气接触,最容易发生氧化磨损。
正常磨损阶段的磨损特点是:磨损缓慢、均匀, 后刀面磨损量VB随切削时间延长近似成比例增加。
正常磨损阶段是刀具工作的有效阶段。曲线的 斜率代表了刀具正常工作时的磨损强度。磨损强度 是衡量刀具切削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与寿命预测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与寿命预测引言:机械加工过程中,刀具是至关重要的工具,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然而,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刀具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现象,导致加工质量下降和切削力增加。
因此,准确预测刀具的寿命,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和优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一、刀具磨损类型及原因刀具磨损主要分为磨耗、断裂和切削边脱落三种类型。
其中,磨耗是最常见的刀具磨损形式,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摩擦、热量和化学反应等因素。
例如,切削区的高温和高压会导致刀具表面发生氧化和软化,从而促使磨粒和切屑与刀具接触并磨损刀具。
此外,不合理的加工参数和材料硬度的不匹配也会导致磨损的加剧。
二、刀具寿命预测方法为了提前判断刀具的寿命,并及时更换,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刀具寿命预测:1. 经验方法经验方法基于加工经验和行业数据,根据刀具使用的时间和加工次数来推测寿命。
例如,在相同材料、相同刀具类型和相同切削参数下,先前加工相同工件所持续的时间可以作为预测刀具寿命的依据。
然而,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加工条件的差异会导致寿命的差异。
2.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方法基于刀具磨损的物理机制,将刀具磨损过程建模,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参数拟合。
例如,基于热力学和力学原理,可以建立刀具磨损与时间、切削力、温度等因素的关系模型。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刀具寿命,但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
3. 人工智能方法人工智能方法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模型,预测刀具的寿命。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刀具的振动、温度和功率等参数,结合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实现对刀具寿命的预测。
这种方法无需事先建立物理模型,适用于复杂的加工过程。
三、刀具寿命预测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刀具寿命预测技术面临着以下挑战:1. 数据获取问题刀具寿命预测需要大量的加工数据和历史数据来进行准确的预测,但在实际生产中,获取这些数据并不容易。
因此,如何有效地收集和管理加工数据是一个关键问题。
刀具磨损和使用寿命

刀具磨损和使用寿命Q:什么是刀具磨损?A:切削加工时,刀具一方面切下切屑,另一方面本身也要发生损坏。
刀具损坏到一定程度,就要换刀(或换新切削刃〉,否则无法进行正常切削,刀具损坏的形式有磨损和破损两类。
刀具磨损后,可明显地发现切削力增大,切削温度上升,切屑颜色改变,工艺系统产生振动,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加工精度降低,因此,刀具磨损和耐用度直接关系到切削加工的效率、质量和成本。
当使用一把新磨好的刀具进行切削时,随着切削的持续进行,刀具便逐渐磨损,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磨损加剧,切削能力显著降低,以致不再符合切削要求,这一现象称为刀具钝化,除磨损外,刀具钝化的方式还有卷刃和在不正常情况下发生的崩刀.钝化的刀具不宜继续使用,需要及时刃磨.在正常切削时,刀具钝化的主要原因是磨损。
刀具磨损决定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切削条件.不同刀具材料的磨损和破损有不同的特点.掌握刀具磨损和破损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可以正确选择刀具材料和切削条件,保证加工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Q:刀具磨损的原因?A: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与一般机械零件的磨损有显著的不同,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经常是活性很高的新鲜表面,不存在氧化膜等的污染。
②刀具的前面和后面与工件表面的接触压力非常大,有时甚至超过被切材料的屈服强度。
③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件接触面的温度很高。
硬质合金刀具加工钢料时其接触面的温度可达800〜100CTC;高速钢刀具加工钢料时其接触面的温度可达300〜600eC。
在上述特殊条件下,刀具正常磨损的原因主要是由机械、热和化学三种作用的综合结果,即由工件材料中硬质点的刻划作用产生的硬质点磨损、由压力和强烈摩擦产生的黏结磨损、由高温下产生的扩散磨损、由氧化作用等产生的化学磨损等几方面的综合作用。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或min)。
刀具寿命T与切削用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由下面的经验公式确定, 即
T
CT
11
1
vcm f n app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谢谢观看!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刀具磨损与刀具 寿命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1.1 刀具磨损的形式及原因
刀具磨损形式分为正常磨损和非正常磨损两种。 1.正常磨损 可分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及边界磨损三种形式。 2.非正常磨损 非正常磨损也称为破坏,如崩刃、裂纹、碎裂、卷刃等。
刀具的正常磨损
后刀面的磨损带
1.2 刀具的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加工条件不同,磨钝标准应有所变化。对于粗加工,为了充分 利用正常磨损阶段的磨损量,充分发挥刀具的切削性能,减少换刀 次数,使刀具的切削时间达到最大,磨钝标准应取较大值;对于精 加工,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其表面质量,磨钝标准应取较刀具耐用度,是指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到磨损
1.刀具的磨损过程 刀具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磨损阶段(OA段)、正
常磨损阶段(AB段)和急剧磨损阶段(BC段)。
刀具的磨损过程
2.刀具的磨钝标准 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再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
钝标准。国际标准统一规定,以1/2背吃刀量处的后刀面上测定的 磨损量VB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刀具的磨损与刀具寿命

刀具的磨损与刀具寿命默克精密工具(常州)有限公司一、刀具磨损切削金属时,刀具一方面切下切屑,另一方面刀具本身也要发生损坏。
刀具损坏的形式主要有磨损和破损两类。
前者是连续的逐渐磨损,属正常磨损;后者包括脆性破损(如崩刃、碎断、剥落、裂纹破损等)和塑性破损两种,属非正常磨损。
刀具磨损后,使工件加工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并导致切削力加大、切削温度升高,甚至产生振动,不能继续正常切削。
因此,刀具磨损直接影响加工效率、质量和成本。
刀具正常磨损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前刀面磨损2.后刀面磨损3.边界磨损(前、后刀面同时磨损)从对温度的依赖程度来看,刀具正常磨损的原因主要是机械磨损和热、化学磨损。
机械磨损是由工件材料中硬质点的刻划作用引起的,热、化学磨损则是由粘结(刀具与工件材料接触到原子间距离时产生的结合现象)、扩散(刀具与工件两摩擦面的化学元素互相向对方扩散、腐蚀)等引起的。
(1)磨粒磨损在切削过程中,刀具上经常被一些硬质点刻出深浅不一的沟痕。
磨粒磨损对高速钢作用较明显。
(2)粘结磨损刀具与工件材料接触到原子间距离时产生的结合现象,称粘结。
粘结磨损就是由于接触面滑动在粘结处产生剪切破坏造成。
低、中速切削时,粘结磨损是硬质合金刀具的主要磨损原因。
(3)扩散磨损切削时在高温作用下,接触面间分子活动能量大,造成了合金元素相互扩散置换,使刀具材料机械性能降低,若再经摩擦作用,刀具容易被磨损。
扩散磨损是一种化学性质的磨损。
(4)相变磨损当刀具上最高温度超过材料相便温度时,刀具表面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如马氏体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使硬度下降,磨损加剧。
因此,工具钢刀具在高温时均用此类磨损。
(5)氧化磨损氧化磨损是一种化学性质的磨损。
刀具磨损是由机械摩擦和热效应两方面因素作用造成的。
1)在低、中速范围内磨粒磨损和粘结磨损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
通常拉削、铰孔和攻丝加工时的刀具磨损主要属于这类磨损。
2)在中等以上切削速度加工时,热效应使高速钢刀具产生相变磨损、使硬质合金刀具产生粘结、扩散和氧化磨损。
第六节 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讲解

T=CT/V1/m f1/m1 ap1/m2 =CT/Vx f yapz
式中 CT——刀具寿命系数,与工件材料、切削条件有关; x、y、z——指数,分别表示切削用量对刀具寿命T的影响, x>y>z.
切削用量对刀具寿命T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V → f → ap
五、刀具破损
刀具破损分为脆性破损和塑性破损。脆性破损又分为早期和后期两种。 早期脆性破损——切削刚开始或短时间切削后即发生破损,前后刀面尚未产生明显的磨损
通常,高速钢刀具主要磨损原因:硬质点磨损、粘接磨损。
三、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1、刀具的磨损过程 随着切削时间的延长,刀具的磨损将增加。根据切削试验,以切削时间和刀具后刀面
磨 损量VB(或前刀面月牙洼磨损深度KT)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可得刀具的磨损典型曲线,如 图所示。由图可知:刀具磨损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
⑴ 初期磨损阶段 这一阶段磨损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磨损较快。因为新刃磨的刀具刃口锋利 ,后刀面
与加工表面接触面积较小,压应力较大;且新刃磨刀具的后刀面存在粗糙不平之处及显微裂 纹等缺陷,所以这一阶段磨损速率较大。
这一阶段时间较短,磨损量通常为:0.05~0.1mm,其大小与刃磨质量有关。 ⑵ 正常磨损阶段
1、刀具寿命及刀具总寿命 刀具寿命:一把刀具由刃磨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称刀具寿 命。
刀具总寿命:一把新刀从第一次投入使用,直至这把刀完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 称刀具总寿命。
2、刀具寿命的经验公式(切削用量与刀具寿命的关系)
⑴ 切削速度与刀具寿命的关系
选定磨钝标准,固定其他切削条件,在常用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取不同的的速度进行
⑶ 关于磨钝标准的几点说明 ① 手册中的磨钝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实际加工条件灵活应用。 a) 粗加工时,VB值可取偏大值,VB=0.6mm; 精加工时, VB值应取偏小值,VB=0.1mm; b) 加工工艺系统刚性差时,为避免在磨钝标准内产生振动,VB值应取小值。 c) 加工难加工材料时, VB值应取偏小; d) 加工大型工件,为避免中途换刀, VB值可取偏大值,此时通常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刀具磨损及使用寿命
破损 (突发的破坏,随机的)
刀具失效形式:磨损 (正常工作时逐渐产生的损耗)
一、刀具的磨损形式 (一)前刀面磨损
切塑性材料,v 和ac较大时,
在前刀面上形成月牙洼磨损, 以最大深度KT 表示
(二)后刀面磨损
切铸铁或v 和ac较小切塑性
材料时,主要发生这种磨损。
后刀面磨损带不均匀,刀尖部分磨损严重,最大值为VC;
粗车碳素钢0.6~0.8 粗车合金钢0.4~0.5 粗车铸铁0.8~1.2 精车碳钢0.1~0.3
系统刚性大、HSS , VB值较大; 系统刚性小、Y合金,VB值较小
பைடு நூலகம்
3. 自动化精加工刀具,以径向磨损量NB作为磨钝标准
四、刀具使用寿命及其与切削用量的关系 (一)刀具使用寿命T
刀具刃磨后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
刀具总使用寿命:刀具从开始使用到报废为止的总切削时间。
刀具总使用寿命=刀具使用寿命×刃磨次数
(二)刀具使用寿命与切削速度的关系
工件、刀具材料和刀具几何形状确定后,v 对T 影响最大。
通过实验得经验公式:
v T m =C0
指数m 表示v 对 T 的影响程度,Y合金 , m =0.2~0.4 ; HSS , m = 0.1~0.125。m 越小,则v 对 T 的影响越大。 系数C0 ,与刀具、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有关。
v f
由上式看出,切削用量↑, T ↓,其中速度v 对T 影响最大, 进给量f 次之,背吃刀量ap影响最小,与对温度θ影响一致。
3. 急剧磨损阶段
切削力、温度急升,刀 具磨损加剧,之前换刀
(二)刀具磨损标准
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后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 称为磨钝标准。 1. 小厂、有经验工人根据一些现象来判断刀具是否磨钝; 2. ISO标准规定以1/2 ap处的VB值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磨钝标准的具体数值是不同的。
(三)刀具使用寿命与切削用量的关系
经过实验得类似关系式:
f T n =C1 ap T p =C2
综合可得到切削用量与刀具使用寿命的关系式: CT T = 1/m 1/p
v
f 1/n ap
CT
令x =1/m,y =1/n,z =1/p,则 T=
v x f y apz
CT
2.25 a 0.75 p
用YT5车削σb=0.637GPa碳钢时, T= 5
中间部位磨损较均匀,平均磨损宽度以VB表示;边界处 磨损严重,以VN表示。
(三)边界磨损
切钢料时,主刃、副刃与工件待加工表面或已加工表面接 触处磨出沟纹,称为边界磨损。边界处的加工硬化层、硬
质点、较大的应力梯度和温度梯度所造成。
二、刀具磨损的原因
(一)磨料磨损
切屑或工件表面上的硬质点(碳化物、氧化物等)对 刀具表面刻划作用造成的机械磨损。 低速切削时,磨料磨损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HSS刀)。
(四)化学磨损
一定温度下,刀材与空气中的氧、切削液中的硫、氯起 化学作用,生成较软的化合物,造成刀具磨损。 化学磨损是边界磨损原因之一;主要发生在较高速切削 条件下。
(五)热电磨损
切削区高温,在刀工间产生热电势加快扩散加剧刀具磨损。
三、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一)刀具磨损过程
1. 初期磨损阶段 与刀具刃磨质量有关 2. 正常磨损阶段 VB与切削时间近似正比 斜率表示磨损强度
(二)粘结磨损
刀具与切屑、工件间存在高温高压和强烈摩擦,达到原 子间结合而产生粘结现象,又称为冷焊。相对运动使粘 接点破裂而被工件材料带走,造成粘结磨损。 中速切削形成不稳定积屑瘤时,磨损严重;刀工材料硬
度比小亲合力大时磨损严重;刀具刃磨质量差磨损严重。
(三)扩散磨损
刀具与切屑、工件接触处由于高温作用,双方化学元素 在固态下互相扩散,使刀材成分、结构改变造成磨损。 切削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刀工材料亲合力越大扩散越快; 高速切削时扩散磨损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