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的近义词
高中近义词辨析

高中近义词辨析
1.权利与权力:权利通常指个人或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而权力则指个
人或组织所具有的强制力量或控制能力。
2.遏制与遏止:遏制是指通过控制或限制来阻止某种行为或趋势的发展,而
遏止则是指完全停止或终止某种行为或趋势。
3.缔造与创立:缔造通常指创建或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或政权,而创立则是指
创建或建立一个新的组织、机构或事业。
4.敦促与督促:敦促通常指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强烈建议或催促某人做某事,
而督促则是指监督或检查某人或某事,以确保其按计划进行。
5.诽谤与诬蔑:诽谤是指无根据地指责或诋毁他人,而诬蔑则是指故意歪曲
事实或捏造谎言来诽谤他人。
阻挡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阻挡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接触过近义词和反义词,那么关于阻挡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阻挡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阻挡的近义词遏制:制止;控制:~对方的攻势ㄧ~不住的激情。
遏制制止:阻止:制止不良行为。
制止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大声说话~别人学习ㄧ这妨碍妨害:有害于:吸烟~健康ㄧ雨水过多,会~大豆生长。
妨害阻碍:1.阻力,障碍。
如: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起阻碍阻碍阻止:1.阻拦制止。
阻止中断:计算机执行某程序时,发生了紧急事件或有特殊请求,中断阻拦:1.阻挡﹔阻止。
阻拦阻挠:阻止;暗中破坏,使不顺利或不成功:百般阻挠|敢有阻挠波折:波浪起伏。
比喻事情发展中的曲折变化:公司扭亏为盈波折抵抗:抗拒;抗击:抵抗日军侵略。
抵抗抵制:阻止,不让侵入: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抵制禁止:不许可:厂房重地,~吸烟ㄧ~车辆通行。
禁止拦截:中途阻挡,不让通过:~洪水ㄧ~歹徒。
拦截劝阻:1.亦作"劝沮"。
2.鼓励和禁止。
3.以劝阻劝止:1.犹劝阻。
劝止反对:不赞成;不同意:~侵略ㄧ~平均主义ㄧ有~的意见没反对障碍:①阻碍;不通畅:树林障碍了视野|队伍为大河所障碍障碍阻滞:1.阻碍滞留。
阻滞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荆棘窒碍:1.障碍;阻碍。
2.不明了;疑难。
3.执窒碍滞碍:1.阻碍;不通畅。
滞碍不容:1.不能容纳;不能宽容。
2.不允许。
3.不容谢绝:谢绝拦阻:阻挡。
拦阻阻难:①艰难险阻:屡经阻难。
②(-nàn)阻挠留难阻难阻截:1.拦截。
阻截阻挡的反义词放行:(岗哨、海关等)准许通过:免税~。
放行容许:1.允许,许可。
2.或许。
容许放开:1.弃置一边,舍弃。
2.解除某种束缚。
3放开让道:1.谦让之道。
2.让路。
让道阻挡的造句一、只要万众一心,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停止的近义词】

【停止的近义词】停止的近义词:遏制、截止、截至、休止、中断、终了、终止、住手、制止、间歇、冻结、静止、甘休、放任、收场、搁浅、中止、停顿、停留、停滞、松手、放弃、遏止、阻止、阻滞、罢休(1)遏制:制止;控制:遏制对方的攻势ㄧ遏制不住的激情。
(2)截止日期:停止:昨天截止报名。
(3)截至:(4)休止:1.停息,中止。
(5)中断:当计算机正在执行一个程序时,当出现紧急情况或特殊请求时,中央处理器暂停程序的执行,然后处理上述事件或请求,处理后再重新执行一个程序的过程。
(6)终了:1.完结;结束。
(7)终止:1.结束;停止。
(8)住手:1.停止手的动作;停止动手。
2.罢休。
(9)停止:停止:停止不良行为。
(10)间歇性:动作、变化等。
每隔一段时间停一会儿:心脏病患者经常会有间歇性脉搏。
(11)冻结:①液体遇冷凝结;使物体受冻凝结。
②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指人员、资金等):冻结存款。
③比喻暂不执行或发展:协议冻结ㄧ冻结双方关系。
(12)静止:物体不动:一切物体都在不断运动,它们的静止和平衡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13)甘休:情愿罢休;罢手:善罢甘休ㄧ试验不成功,决不甘休。
(14)放任:(15)收场:结束:戏演到十一点才收场|这件事看他怎么收场。
(16)搁浅:①(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②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谈判搁浅。
(17)中止:1.中途停止。
(18)停顿:停下来:这事已经停顿三个月了|这句唱腔中间有一个小停顿。
(19)停留:1。
意思是不要继续前进或者移动。
(20)停滞: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车辆受阻停滞|死水停滞。
(21)松手:1.放开手。
(22)放弃:丢掉(原有的权利、主张、意见等):放弃阵地ㄧ工作离不开,他只好放弃了这次进修的机会。
(23)停:使劲停:激流滚滚,势不可挡。
(24)阻止:1.阻拦制止。
(25)阻滞:1.阻碍滞留。
(26)罢休:。
近义词

近义词:遏止: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力行:努力实践。
厉行:严格实行。
予以:可以用在一般名词前,表示给予。
加以: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问题时只能用在动词前。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进而:表示在已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误解:理解得不正确;不正确的理解。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的]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有害于。
依然:依旧,仍旧。
已然:已经;已经这样。
品尝: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
品评:评论高下、优劣。
震慑:震动使害怕。
震撼:震动,摇撼。
提升:提高[职位、等级]。
攀升:[数量等]向上升。
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
遏止:极力阻止。
语意较“阻止”重。
而是:前面多与“不是”搭配。
还是:前面多与“不管是”、“不只是”、“不论是”等搭配。
企图:图谋,打算。
妄图:狂妄地谋划。
悠远: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
俭朴:俭省朴素,侧重俭省。
激愤:激动而愤怒。
激奋:激动,振奋。
既……又……:表示并列。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
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及其:中的“其”有指代的作用。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用于办事态度。
轻率:[做人]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怀疑[用于否定]以至:由于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具有某种充足的条件便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即要达到某种结果必须具备某种条件。
超越:超出,越过。
警醒:警戒醒悟。
惊醒:受惊动而醒来。
徘徊: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
徜徉:安逸自在地步行,据句意宜使用前者。
倾听:多指上对下。
聆听:多指下对上。
熏染:多指坏的。
熏陶:指好的。
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
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使困惑。
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近义词辨析知识详解

近义词辨析知识详解(一)近义词概念基本义相近,但在词义的侧重面、轻重、范围、色彩等方面有细微差别。
如:坚定—坚决、铲除—根除、诚恳—诚实。
(二)近义词辨析1.词义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诬蔑—诬陷抱怨—埋怨惭愧—羞愧①许多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致力于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的国防建设立了不朽的()。
[功绩/功勋]②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别人休息的。
[妨碍/妨害]2.词义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时代—时期风俗—风尚①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冰岛的经济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近日,冰岛政府向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
[边缘/边沿]②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语。
[包括/囊括]3.词义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就有所不同。
例如:遏制—遏止盈利—营利食言—失言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包含/包涵]②抵达北京的朝鲜代表团面对记者提问,参赛队员都选择了(),发言的只有代表团的官员。
[静默/沉默]4.搭配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例如:发扬—发挥爱护—爱戴改进—改善①生活中经历的许多事情会随着时间的()而淡忘,可深埋在我们心中的亲情却永远不会忘记。
[流失/流逝]②4月18日晚,一家药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有毒气体()事故。
已导致2人中毒死亡,10人遭受重伤。
[泄露/泄漏]5.词义色彩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要区分词语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例如:沟通—勾通果断—武断夺取—攫取①在日常生活中,用话语交流信息、()情感,从没像今天这样便捷。
[沟通/勾通]②万名干部“大走访”,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贯穿于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切实为群众()更多实惠。
高考语文50组易错易混近义词辨析

【导语】备考恰恰像马拉松赛跑⼀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才能称为胜利者,为了帮助⼤家坚持学习,⾼效备考,整理提供⾼考语⽂50组易错易混近义词辨析,快来看看吧! 1.爱好/嗜好 “嗜好”⼀般⽤作名词,“爱好”除作名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嗜好”是指特殊的爱好,常含有贬义,多指不良的爱好。
2.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宁静”重在平和,⼀般多指环境或⼼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氛。
“宁静”是⾼于“安静”的⼀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种⼼情上的安宁,是⼈们追求的不受外界⼲扰的有质量的⽣活境界。
⽽“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或吵闹。
3.黯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也⽤来指“⼼⾥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
“岸然”指“严肃的样⼦”。
4.把戏/伎俩 前者除“杂技”的意思外,多⽤来指花招,蒙蔽⼈的⼿法。
后者指不正当的⼿段(贬义重)。
5.轻率/草率 ⼆者都有随便的意思。
“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未经过慎重考虑。
如:他轻率地做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
“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如:他草率地安排了⼀下⼯作,就回家了。
6.流传/留传 “流传”多指事迹、作品、消息等传下来或传播开。
如:⼤禹治⽔的故事,⼀直流传到今天。
“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
如:祖辈留传下来的秘⽅。
7.颁布/公布 “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
“公布”指(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告,团体的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家知道。
8.截⽌/截⾄ “截⽌”指(到⼀定期限)停⽌,如“报名在昨天已截⽌”。
“截⾄”指截⽌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期截⾄下个⽉底”。
9.暴发/爆发 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如“暴发户”“⼭洪暴发”。
后者强调爆炸性,如“⽕⼭爆发”“爆发⾰命”“爆发⼒”。
遏制的近义词是什么

遏制的近义词是什么
遏制的意思是指阻止,禁绝。
如:王西彦《乡下朋友》:“心里简直汹涌起遏制不住的欢欣。
”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遏制的近义词,一起来看看吧!
遏制的近义词
遏止制止阻挡停止拦阻阻难禁止阻挠
遏制的反义词
无
遏制的造句
由于不可遏制的贪欲,他最终身败名裂。
对于抽烟,吸毒,喝酒我们要坚决遏制。
当今各国政府都在遏制通货膨胀,以期渡过金融危机。
坚决遏制,制止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打麻将方式;
对于小学初中生,应该要坚持遏制早恋行为。
农村要走上社会化主义,必须要坚持遏制不良偷盗作风。
美国三番五次的派飞机来中国边界骚扰,其遏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
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坚决遏制乱搭乱建;
美国妄想遏制中国的发展。
遏制的解释
制止。
王西彦《乡下朋友》:“心里简直汹涌起遏制不住的欢欣。
” 葛琴《罗警长》:“那些逼近来的人脸,是怎样的失去和善,完全是充满着不可遏制的愤怒。
”。
义近双音动词的语义认知与释义效度——以“遏制”“扼制”为例

义近双音动词的语义认知与释义效度以 遏制 扼制 为例王㊀浩㊀㊀动词是语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格语法㊁配价语法㊁管辖约束理论以及我国语法学界的 三个平面 理论,对动词及其共现成分进行了研究㊂深入到动词义位内部的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探索:Jackendoff倡导概念语义学,莫斯科语义学派提出了 情景 的概念和 语义配价 的概念;Fillmore 提出了 场景 的概念和框架语义学㊂在国内,符淮青先生(1996)对动词义位的释义模式进行了深入㊁详尽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动词义位释义的构成模式;张雁(2004)划分出动词的六个范畴,又进而将每个范畴分成若干小类,提出了十五个和动作有关的概念成分;章宜华先生(2002)从 多维释义 的角度,认为一个动词义位完整的释义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释义的语法条件㊁概念特征和附加意义的注释;于屏方(2007)在动作义位的意义结构式中,概括出21个概念范畴,并认为这些概念范畴是动作义位释义的元语码㊂前贤时彦对动词的研究为动作义位系统性的词典描写拓宽了视野㊂一㊁问题的提出㊀㊀ 遏制 与 扼制 是两个音同义近的双音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释义如下:㊀㊀遏制èzhì㊀动制止;控制:~对方的攻势|~不住的激情㊂㊀㊀扼制èzhì㊀动抑制;控制:~心头的怒火|~通往内河的航道㊂㊀㊀从释义形式看,‘现汉“中两词的注释均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两两对释的形式,这在词典的释义体例中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从释义结果看,释词揭示了被释词的意义,释义是准确的㊂问题是,两词同音,在实际使用中容易造成困扰,而同义词或近义词两两对释的超浓缩性,掩盖了近义词之间细微的差别,致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使用者无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解读释义,也就是说,释义的效度大打折扣㊂对于这类音同义近双音词的释义,从语义认知的角度分析,可能会增进释义的效度㊂二㊁ 控制 类动词的语义范畴㊀㊀Lakoff和Johnson(1999)在语言认知研究中指出: 人类思维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客观世界通过人的感知体验进入思维和心智,从而被人认识,概念的形成是人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㊂ 国内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李红儒㊁孙赫杰(1999)认为: 就本质而言,词的意义就是人对非语言世界中的事物的认知结果,能指与所指各自都有自在性,二者因认知才结合起来,形成符号㊂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意象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定的概念,概念固化,语言符号便应运而生㊂可见,语词的产生及意义的形成与认知密切相关㊂共同的民族语言因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大致相同的语言认知方式,这时将会忽略认知的个人知识背景差异㊂㊀㊀认知语义学的一个主要观念是概念语义理论,即以词汇概念为出发点建立了基031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于概念结构的概念语义学㊂Jackendoff (1983,1987,1990)指出概念语义学的语义解释是以范畴化为理论模式,概念就是本体范畴㊂章宜华(2009)114也提到: 在概念化过程中,本体范畴涉及一定数目的普遍语义范畴㊂具体反映为一组概念元,包括事物㊁事件㊁状态㊁地点和路径等㊂人们可以利用有效的概念元来解释语词普遍的语义特征㊂ 动词本身也是人们认识的范畴化,不同的动词又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每一个类型下又有多种词项,每一个词项中又包含着这个范畴的特征概念㊂我们认为一个动词的概念结构主要有四个语义范畴:动作本身㊁动作主体㊁动作客体㊁动作路径/方式㊂㊀㊀ 遏制 与 扼制 属于 控制 类动词,动作主体通过用力改变动作客体之行动㊂其语义范畴如图1所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动作本身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动作客体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动作路径/方式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控制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人或事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事态)由有到无图1㊀㊀ 遏制 与 扼制 的语义结构可以分解为:控制+人或物+止㊂㊀㊀这样就形成了以 控制 类动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揭示了动词所蕴含的语义内容㊂而关于具体的区别语义特征,概念语义学利用语词的认知域或意象图式来描述㊂我们便可以利用运动形式㊁运动轨迹㊁运动变化㊁程度等认知因素对各个具体动词进行解释㊂具体到每一个动词,用哪些认知因素来描写,则需要看使用此语言的群体认识各类动作的角度和焦点,这要从汉民族古代文献及大量的训诂材料中寻找线索,使用核心特征揭示同类动词之间的细微差别㊂三、探寻认知因素的线索㊀㊀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生存的空间,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与外部世界沟通互动,对周围事物感知㊁识别㊁想象和记忆的关注点不同,表现出特定的认知域和意象图式㊂汉民族先民如何将同一范畴中的事件㊁动作放在一起,又如何区分有关联对象的认知因素?我们可以从汉民族古代文献㊁训诂注释㊁同源词系联中探寻,找到语词意义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形成的认知域之间的有效联系㊂㊀㊀(一)文献㊁训诂资料中蕴藏的线索㊀㊀1. 制 是 遏制 与 扼制 的共同语素, 制 在文献使用中与 断止 义相关㊂‘说文“: 制,裁也㊂从刀,从未㊂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㊂一曰止也㊂ 制 本指裁割㊁截断的意思,如‘淮南子㊃主术“ 贤主用人,犹巧工之制木也 , 制木 是裁截木料制作家具㊂裁断木料犹如裁制衣服,如‘诗经㊃豳风㊃东山“: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㊂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製 ,意义同于 裁 ,都是割断某物之义,如‘管子㊃地形“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尹知章注: 断也㊂ ‘广雅㊃释诂一“ 制,折也 ,王念孙疏证: 制狱,即折狱也㊂ 折狱 即是 断狱 ,断决狱讼,如‘墨子㊃尚贤中“: 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㊂ 断 止 二义又相因,连则续,断则止㊂可推 制 有 断而使止 之义㊂‘说文“用 一曰 收录了 止 义㊂‘广韵㊃祭韵“ 制,止也 ,如‘淮南子㊃修务训“ 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 ,高诱注: 制,禁也㊂ ‘黄帝内经㊃素问㊃至真要大论“ 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 ,王冰注: 制,谓制131义近双音动词的语义认知与释义效度㊀止㊂ 制 在文献使用中既注重截断的方式 量体而裁 ,也注重截断的动作 制作㊁规定 ,还注重截断的结果 禁止 ㊂到底哪一种意义凸显,要看具体的语境及与之组合的语素而定㊂㊀㊀2. 遏 在文献使用中为 止 义㊂‘说文“: 遏,微止也㊂ ‘尔雅㊃释诂“ 遏,止也 ,郭璞注: 以逆相止曰遏 ,郝懿行义疏: 遏,盖谓止之于微也㊂ 遏 本指阻止行进,后演变为阻止物的运动或事的发展㊂其一,它表示用强力去抑制,如‘周礼㊃秋官㊃禁杀戮“ 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 遏讼者,遏止欲讼者也㊂ ‘楚辞㊃天问“ 永遏在羽山 ,朱熹集注: 遏,犹禁止也 ,蒋骥注: 遏,禁绝也 ;其二,它的对象主要是事或物,如‘易㊃大有“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书㊃舜典“ 四海遏密八音 ,孔安国注: 遏,绝也 ,孔颖达疏: 遏,止绝之义㊂ 遏 在文献使用中既注重 制止 的强力,更注重 制止 的结果,两者意义不分,一直蕴含在 遏 之中㊂㊀㊀3. 扼 ,‘说文“作 搹 ㊂ 搹,把也㊂搹或从戹 ,段玉裁注: ‘丧服“ 苴絰大搹 注曰:搹,扼也㊂中人之扼围九寸㊂此言中人满手把之㊂ ‘康熙字典“:亦同搤㊂ 可知 扼搤 同词异字㊂ 扼 本指手指收拢握物㊂其一,它强调由两侧逼近,即使力的方式和过程,段玉裁注 搤 曰: 搤其咽,炕其气,皆谓捉持之 , 搤其咽 是双手掐住咽喉,即两手向要害部位使力,控制住对方, 扼吭 也是掐其喉,后引申为控制要害,扼制要冲之义,‘汴都赋“ 扼襟控咽 ,比喻据守险要之地,即在要害部位使力,形成压迫,控制对方的势力;其二,它一定要带宾语,对宾语产生影响,即控制住某物或某种形势,如‘汉书㊃李陵传“ 力扼虎,射命中 ,班固‘西都赋“ 掎僄狡,扼猛噬 ㊂㊀㊀(二)同源词系联中蕴藏的线索㊀㊀1. 制 与 折㊁断㊁滞㊁辍 为一组同源词㊂它们上古音相同或声母端定旁纽㊁韵部元月对转㊂㊀㊀‘说文“: 折,断也㊂ 本指草木及草木制品的折断,如‘诗㊃齐风㊃东方未明“: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㊂ 后泛指细长之物的折断,如‘礼记㊃少仪“ 太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 ,郑玄注: 折,断分之也㊂ 其比喻用法,如 挫折 是行为的受阻而停止, 夭折 是生命的受阻而停止㊂㊀㊀‘说文“: 断,截也㊂ ‘释名㊃释言语“: 断,段也,分为异段也㊂ 本指截断,将物一分为二,如‘易㊃系辞上“: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㊂ 也用于生命的受阻而停止,如‘汉书㊃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幸臣有罪,大者立断 ,颜师古注: 断为斩也 ,斩首即生命停止㊂㊀㊀‘说文“: 滞,凝也㊂ 本指液体因自身黏稠或由于通道环境等而造成停止流动,如‘魏书㊃田畴传“: 时方夏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㊂ 后经常被广泛用于受阻止而不通畅,如‘周礼㊃地官㊃廛人“: 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㊂ 也用于比喻人性格㊁行事上固执,不知变通,如‘楚辞㊃渔父“: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㊂ 凝滞 ,即止而不动之义㊂㊀㊀‘说文“: 辍,车小缺复合者㊂ 段玉裁注: 凡言辍者㊁取小缺之意也㊂ 本指车出了小毛病又修好㊂车出了毛病即停止了运动,所以‘尔雅“释为: 辍,已也㊂ 辍 经常用作中止㊁停歇义,如‘论语㊃微子“ 櫌而不辍 ,何晏引郑玄曰: 辍,止也㊂ ㊀㊀2. 遏 与 喝㊁歇㊁竭 为一组同源词㊂它们上古声母是旁纽或准旁纽关系,韵部231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均为月韵㊂㊀㊀喝,上古多义㊂‘说文“: 喝,也㊂ 即 渴 字,是干渴的意思,人缺水欲饮,有身体接近水尽之意㊂‘说文通训定声“: 喝,音之歇也㊂ 又指声音嘶哑㊁噎塞,即声音的休止,如:‘论衡“ 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㊂‘集韵“: 喝,噎声㊂ 噎 指不能发声,即发声有噎止㊂而 喝 的 饮 义出现得很晚㊂㊀㊀‘说文“: 歇,息也㊂ 本指止息,如颜延之‘赠王太常“: 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㊂ ‘尔雅“: 歇,竭也㊂ 如‘左传㊃宣公十二年“ 得臣犹在,忧未歇也 ,杜预注: 歇,尽也㊂㊀㊀竭,从语词分化的角度看, 竭 是 渴 的分化字,如‘周礼㊃地官㊃草人“: 凡粪种,骍刚用牛,渴泽用鹿㊂ 可知 竭 最初用于表水的枯竭,如‘墨子㊃亲土“: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㊂ 又表力量的衰竭,如‘论语㊃学而“: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㊂ 后常用作止㊁尽义,如‘淮南子㊃原道训“: 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乏,凝竭而不流 ,王念孙杂志: 竭之言遏也 ;‘盐铁论㊃疾贪“: 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 ;‘礼记㊃大传“: 序以昭缪,别之以礼义,人道竭矣 ,郑玄注: 竭,尽也㊂ 使用时又常常与 尽 对举,如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苏轼‘赤壁赋“: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㊂ 文献用例中也可以看到先民认知中 塞止 义与 尽头 义的关联,如‘诗经㊃豳风㊃七月“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毛亨传: 穹,穷;窒,塞也㊂ 句中 穹 窒 同义, 穹 亦训 塞 ㊂ 穷 本有尽义,此句 尽 与 止 义相成㊂㊀㊀3. 扼 与 轭㊁隘㊁嗌 是一组同源词㊂它们上古音相同㊂㊀㊀‘说文“: 隘,陋也㊂ 段玉裁注: 陋者,阨陕者㊂ ‘玉篇“: 隘,急也,狭也㊂ 本指险要的通道,通常处在陡峭山谷的两个山峰之间,如‘蜀都赋“: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㊂ 后常指一种两侧逼迫㊁通道狭窄的地形,如‘诗㊃大雅㊃生民“: 诞置之隘巷,牛间腓字之㊂ 隘 做动词用是扼守要害㊁紧逼对方的意思,如‘战国策㊃楚策“: 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㊂ 今之 狭隘 指宽度小,后指心胸㊁气量㊁见识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㊂㊀㊀‘说文“: 轭,辕前也㊂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辕耑之槅皆名轭,以其下缺处为軥,所以扼制牛马领而称也㊂ 本指附于 衡 上,夹于马颈两侧,向马脖颈使力,压制马脱出车辕的一种工具,如‘周礼㊃冬官㊃考工记“ 辀人衡任 ,郑玄注: 衡任谓两轭之闲也 ,孔颖达疏 服马有二,一马有一轭,轭者,厄马领不得出也㊂㊀㊀‘说文“: 嗌,咽也㊂ 段玉裁注: 嗌者,扼也㊂扼要之处也㊂ ‘释名“: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㊂ 本指咽喉,食管气管处狭窄的通道㊂因为 咽喉 上连鼻腔口腔,下连气管食道,是一个十字口的交点,所以人们用扼守要到的关隘比喻它㊂ 嗌 是 隘 的分化词,它是通过比喻造词造出来的㊂㊀㊀从文献㊁训诂材料㊁同源系联中可知, 制 是 断止 义, 遏 是 用力使之止 义, 扼 是 由两侧逼近逐渐用力以控制对方 义㊂从认知因素的角度看, 遏 制 强调 控制 动作中的认知结果, 扼 强调的是 控制 动作中的认知过程㊂可以说, 遏制 与 扼制 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在控制的程度和方式上㊂四㊁ 遏制 与 扼制 释义的改善331义近双音动词的语义认知与释义效度㊀㊀㊀‘现汉“对字头 扼 的解释很好地体现了 扼 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发展方向:㊀㊀扼㊀①动用力掐住:~杀|~住喉咙㊂②把守;控制:~守|~制㊂㊀㊀第一个发展方向即义项①, 扼 的对象是具体事物,体现了两手逐渐使力的过程;第二个发展方向即义项②, 扼 的对象是要道或抽象事物,脱离了 手 作为动作主体的特征,但不再体现 扼 的 逐渐施加压力 的核心意义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词义内涵不再清楚,从而致使 扼 的核心词义特征完全丧失?还是人们虽然已经不明确词义的内涵,但在使用中仍遵循了核心词义特征的制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对 扼制 的解释稍有不同:㊀㊀扼制㊀动极力抑制或控制▷~感情|~咽喉要道㊂㊀㊀ 极力 修饰语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控制的过程,但还是不够清晰㊂㊀㊀笔者又考察了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㊁北京语言大学BBC语料库㊁国家语委语料库以及人民网㊁百度网上的大量语料,发现 遏制 的对象多指不正当行为㊁犯罪㊁战争㊁腐败㊁环境危机㊁走私㊁资金跨国流动㊁恶意经营㊁台独㊁恐怖主义㊁超期羁押㊁疫情等,因为都是负面的对象,所以强调制止的结果㊂这些遏制的对象是贬义的,是主体渴望被控制住的,希望得到绝对的制止,多与 坚决 有效 连用㊂如果不是贬义色彩的,多用 遏制 的否定形式,如:反对遏制科学的宗教神学㊁摆脱了遏制劳动积极性㊂㊀㊀ 扼制 的对象也多是贬义的,但让人感到可恶的程度较 遏制 的对象轻㊂如经济过度膨胀㊁生态破坏㊁ 假劣 蔓延㊁效益下降趋势㊁发展的瓶颈㊁滑坡势头㊁投资风险等,句中表达的意义主要不是制止的结果,而是不断施压的方式,以及事态逐渐变小以致逐渐消失的动态过程㊂如:㊀㊀(1)吴克利认为,票贩子是一个社会问题,要扼制或彻底根除,单靠警方打击还远远不够,这需要综合治理,清除其生存的土壤㊂(‘人民日报“1996年)㊀㊀(2)美联储先前为扼制经济过旺的 火势 而提息6次,现在以减息改善经济颓势大有回旋余地㊂(‘人民日报“2000年)㊀㊀例(1)中 扼制 和 彻底根除 一起使用,这里的扼制是不断加强对票贩子问题的打击力度,致使票贩子的情况逐渐减少㊂ 彻底根除 才是解决的结果㊂例(2)中美联储希望扼制经济过旺的火势,共提息6次㊂这两个例子都准确体现了 扼制 主要突出不断施加压力,逼迫不希望出现的事态逐渐改观㊂㊀㊀由以上分析可知, 遏 和 制 都是 止 义,是并列式合成词,强调制止的结果㊂而 扼 是 制 的方式, 扼制 为偏正式合成词,强调制止的过程㊂㊀㊀其语法关系如图2所示:㊀㊀㊀㊀㊀㊀遏制 ㊀㊀㊀㊀遏+㊀㊀㊀㊀制㊀㊀㊀㊀㊀联㊀㊀合㊀㊀㊀㊀㊀㊀扼制 ㊀㊀㊀㊀扼+㊀㊀㊀㊀制㊀㊀㊀㊀㊀偏㊀㊀正图2㊀㊀其语义结构可分解为:㊀㊀遏制:控制+事态+止(控制住,使不再继续)㊀㊀扼制:(逐渐施加压力)控制+事态(逐渐减弱)+逐渐趋向止㊀㊀从契合语法关系和语义结构分解的角度看, 扼制 遏制 的释义最好均采用定义式释义方式,突出各自的词义特征㊂具体释义如下:㊀㊀遏制èzhì㊀动坚决地制止;有效地控制431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住而不再继续:~对方的攻势|~通货膨胀㊀㊀扼制èzhì㊀动逐渐施加压力,迫使事态减弱从而逐步得到控制:~心头的怒火|~事态的发展㊂㊀㊀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分析动词词义的认知模式,进而描写动词语义结构的内部要素,将笼统的词义分化为一个个更小的㊁所指更明确的㊁相互关联的语义单位,这样可能会更清晰地找到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㊂参考文献㊀㊀1.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73-87.㊀㊀2.李红儒,孙赫杰.认知链条上词的意义与指称对象.外语学刊,1999(1).㊀㊀3.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㊀㊀4.刘钧杰.同源字典补.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㊀㊀5.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㊀㊀6.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72-181.㊀㊀7.张雁.近代汉语复合动词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㊀㊀8.章宜华.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㊀㊀9.章宜华.语义㊃认知㊃释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㊀㊀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㊀㊀11.Fillmore C J,Johnson C R,Miriam R L. Background to FrameNe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03(3).㊀㊀12.Jackendoff R.Semantics and Cognition.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1983.㊀㊀13.Jackendoff R.Consciousness and the Com-putational Mind.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1987.㊀㊀14.Jackeudoff R.Semantic Structure.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1990.㊀㊀koff G,Johnson M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s to Western Thought.New York Basic Books,1999.(河北师范大学㊀石家庄㊀050024)(责任编辑㊀刘㊀博)531义近双音动词的语义认知与释义效度㊀dialects are diverse.The rich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documents written by Western missionaries are of great value in this field.In the future,more documents are expected to be collated and utilized,and more studies to be done in research topics,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Keywords:Western missionaries,Chinese dialects documents,dialect history,review of the literatureThe Function of Discourse Marker zhende(真的) i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Liu ChenyangAbstract:This article finds that when zhende(真的) is located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phrases with two pauses in its front and back and when it is used to highlight the speaker s subjective affirmation on the stance of both participants,it can be used as a discourse marker. The basic function of zhende is to strengthen the authenticity and certainty of affirming the speaker s stance,and,at the same time,to derive an interactive function that emphasizes the focus of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sation organization. zhende has undergone a subjectivisation process from confirming objective facts to confirming subjective stances,in which the syntactic position and 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factors have both promoted this process. Keywords:discourse marker, zhende ,subjectivisation,intersubjectivitySemantic Cognition and Definition Validity of Synonymous Disyllabified Verbs:the Case of ezhi(遏制) and ezhi(扼制)Wang HaoAbstract:The accuracy and clarity of interpretation are always the core issues of lexicography.If two near-synonyms are interpreted in pairs,the definition validity will be reduced.This article, taking the two near-synonymy verbs ezhi (遏制)and ezhi (扼制)as examples,attempts to establish the semantic cognitive model of near-synonymic verbs and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ir meanings through semantic cognitive analysis,in an effort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of near-synonyms meanings accurately.Keywords:near-synonymic verbs,semantic cognition,definition validity, ezhi (遏制), ezhi (扼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遏制的近义词
遏制
【读音】:[è zhì]
【释义】:制止。
【近义词】:拦阻
遏制造句
她竭力遏制自己,不打哆嗦。
这就遏制了金融部门的发展。
我们遏制了某些投资。
天花终于遏制住了。
威洛比爵士拼命遏制自己身体的跳动。
他遏制住怒火。
他在遏制或者好象在遏制那升起的怒火。
这改善了冷怠速运转和遏制了发动机停车的趋势。
从而也遏制了曼虎蒂护士向心醉神迷的境界发展。
意识形态越出界限,避开遏制,蔑视宽容或和解。
近义词造句
裘丽姑妈不得不再来拦阻。
他并没有试图拦阻她。
车库工人沉着脸,但并未拦阻他们。
哨卡拦阻他们,盘问他们,放他们通行。
飞机降落时的拦阻办法,至少可以说变化很大。
他要拦阻我女儿们进城,我叫我的小女儿在家陪伴他。
她打定主意要走进门来,一眼看见玛丽做出拦阻的姿势。
他不再想挽救他,不打算再拦阻对他施用更严酷的刑罚了。
“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亲爱的?”他问道,轻轻地拦阻着她。
中国数百人拦阻两条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