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作文题(含答案解析)
【语文】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Ⅰ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附作文范文)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
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 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 烤野味儿, 或者喝着 “火烤胸前暖, 风吹背后寒……
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
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 “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 “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 “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
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
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
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备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
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等省区使用)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 ( 此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3 题。
诸子之学,盛行于先秦,当时一大量富裕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景。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连绵于今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到现在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行是历史的承袭性以及思想的创建性和打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相同的品行。
这能够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过去经典作详细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件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波及对过去思想的回首、反省,既应掌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质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此中拥有创建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日的思虑供给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有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系看,“接着讲”靠近诸子之学所拥有的思想打破性的内在品行,它意味着持续诸子侧重思想创建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没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睁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详细睁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两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显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建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取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答案解析(参考)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答案解析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个儿的、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挑选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挑选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别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进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在品行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制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行。
这能够从“照着说”和“继续说”两个方面来明白。
普通而言,“照着说”要紧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讲了些啥,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制造性和生命力的容,从而为今天的考虑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说”相关的是“继续说”。
从思想的进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继续说”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在品行,它意味着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制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继续说”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继续说”并且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进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进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并且展现为世界文化进展过程中制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关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涵与新的形态。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

2018高考作文上海卷解析(带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限制性1.“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既是对话题“被需要”的解说和引导,也是对话题的限制,着力点在“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上。
2.“生活中”,指明选材的范围——源于生活。
不谈历史,只说现实。
3.“不仅”“也”揭示了“关注自身需要”和“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关系。
两者共存,是生活的常态。
4.在作文时,不能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这一句话,也就是要求写作时文中不能无“我”,重点写作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二、开放性1.文体的开放性。
“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思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通过叙事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说理来表达。
2.选材的开放性。
“生活中”,生活辽阔无边,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学生只要关注生活——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人的生活,写作的空间非常大。
解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被需要”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从自我中心走向服务他人。
上海的高考命题,关注了当下人们精神层面所产生的问题与价值观层面的树立。
由通常的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内心。
众所周知,关注自身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渴望被他人的需要,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才是潜在的力量,人性之光辉!写作本题,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被需要”含意: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因为,“渴望被需要”的欲望也不是人人相同的。
“怀才不遇”者们的需要欲望永远比“无所事事的自我满足”者们强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1·2·3)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 Word版全国卷含答案(一卷二卷三卷3套)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精校 Word版汇总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Ⅰ)Word版-------------- 201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Ⅰ)Word版答案-------- 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II)Word版--------------- 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II)Word版答案-------- 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Ⅲ)Word版-------------- 2018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Ⅲ)Word版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一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作文试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材料作文,能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科学角度,例如“科学让人发现真相”“科学出真知”等; 2.从人的认识角度,例如“眼见未必为实”等; 3.从材料自身的思辨角度,今年作文应抓住材料最后一段话,扣住“特殊的微观角度”、“光线的照射”、“缤纷的色彩”这些关键短语来思考,人拥有自己的特质并借助于外物才能获得自身的色彩,例如“发挥特长,铸就辉煌”、“借力条件,走向成功”、“‘特殊’成就‘缤纷’”等,这类立意使学生思考更全面,充分体现思辨能力。 4.“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从这个角度分析:实践是检验事实的重要依据。 5.“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可以得出:主观认识与客观真实的关系——主观认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表象的遮蔽了我们的认知。 6.“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可以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帮助取得成功等。 满分作文: 蝴蝶翅膀本无色 十年寒窗终圆满!小学、初中、高中,苦读了十二载的我,终于在春夏秋冬的洗礼中跨过这个人生最重要的台阶! 今天的考试作文给出的阅读素材不得不让我反思这12年苦读的历程。素材中说在一台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喜下,原本色彩斑斓的“花蝴蝶”翅膀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竟然失去了色彩,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在光线的照射下,蝴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才会呈缤纷的色彩。 而此时的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结果。顿感在大千世界里,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广阔,而我却是一只不会游泳小小的“旱鸭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 因为专心读书,我没有时间跨出家和学校之外的领地。每天从教室到家,再从家到教室的两点一线,拴住了我本该奔跑的双脚,无从体验喜马拉雅的高,天涯海角的远,大草原的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因为专心读书,我几乎我电视诀别,更不要说网络,外界信息被一摞摞厚厚的书本隔 绝,无从知晓这个城市或城市之外的精彩!更不知道有成龙的"Duang"、王思聪的狂,还有400条鲜活生命命殒长江上…… 我们即将步入大学殿堂,之前的苦读书得到的收获就是能上一所满意的大学!在老师的谆谆教导、父母的殷切期盼、自己的玩命努力中,12年的奋斗苦读终于换得众人的点“赞”! 而透过分数的背后,我们对这个社会又了解多少?对是非对错又能评判多少?对文明友善、诚信助人、向上公德我们又能做出多少?读书,让我们远离了电视。读书,更让我们陌生了网络。而这些,我们只能承认和面对,这些成长历程中极难豁免的缺失!没有了与社会的沟通,我们会变成一个木头人!爱国的情怀,爱家的情感,爱仁的情怀……所有的所有,都需要各方位云集的信息来给予!否则,就连蝴蝶的翅膀也会用色彩来把我们麻痹蒙骗我们! 走出小区,我想静静。小区《公告栏》内贴的一张只有寥寥几个文字的宣传单吸引的我的视线—— “办电信爱家套餐,百兆光纤免费用”! 我的视线仿佛穿过只言片语,渴望地双眼在无垠的知识疆土上飞速畅享,在肥硕的土壤里健康、快乐成长。 对于中学生而言,网络并不是像“狼来了”那么可怕,它是我们渴望知识、接触新鲜事物的一扇明亮的窗,那里是知识的海洋,那里是快乐的源泉。 于是,我决定跟爸妈好好谈谈,请他们为我装一条电信百兆光纤!通过它,我好看清蝴蝶的翅膀! 2.(北京)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 ②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③请以“圆”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写作提示: 微写作三个题目分别从名著阅读、社会现象和具有想象空间的物象设计情境命题,紧密贴合考生生活实际。专家称,“从熟悉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个章节或片断,对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做出劝说,以"圆"为题抒发感悟,这些题目容易激发写作兴趣,触发感受和思考。尤其是微写作第三题直接要求考生写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对于考生而言,意味着写作形式更灵活,表达更自由,利于文学性创作,利于有创意地表达,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满分作文: 3.(北京)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写作提示: 两道作文题各自独立、各有侧重。第一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侧重写人,写成记叙文;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热爱”侧重写物,可记叙,可议论,文体不限。“第一题引导考生和在校生学英雄、赞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二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每个作文题的命制都尽可能指向明确、简练清晰,而且每道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北京卷作文目的是加强想象能力的考查,一方面,青年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另一方面,想象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凭借想象力,人的思想才有无限广阔的活动空间,因而想象力又是创造力的基础。命题为想象力的驰骋提供舞台,既符合考查功能,切合教学期盼,更是适应了国家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一题要求考生选择一位中华英雄,叙述和他(她)一起生活一天的故事,考生不仅要通过多年积累在一定程度上熟悉英雄事迹,还要依据经验、通过想象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创造,这就为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满分作文: 4.(福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好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⑴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⑵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⑶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⑷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高考作文的话题是路,三条路有不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 满分作文: 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命题形式承袭2102、2103、2104的一贯风格,是“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型,即新材料作文。这是今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的三种命题方式之一。这有利于考生正确把握写作方向。材料从两种生活现象切入:一是对天气的了解,凭借目力观察,可以预测阴晴雨雪,但不能超越目力;透过电视等媒体,可以超越目力,但却少了观察的乐趣。二是对大自然的感受,直接与林间草木接触,可以感受自然之乐,却不尽能了解花木的名称习性;透过网络,可以轻易得到草木的知识,却没有了感受自然的乐趣。二者其实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材料最后的总结: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