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孔祥潭
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25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4)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5),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7)荷花是高洁的象征,人们喜欢以荷花的“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周敦颐《爱莲说》)(8)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 ,。
”(9)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的含义而出现误写。
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雁”常与思乡有关,如。
“燕”常与报春有关,如。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标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自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两年,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项活动。
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6分)“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翠绿色的操场。
广播里传来优美的《校园多美好》的音乐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sǒu,跟随着动感的音乐旋律,两两结对,翩翩起舞,有时像一只只蝴蝶,有时像一只只áo翔在天空的雏鹰。
放眼望去,操场似乎就是一个超级大舞台,同学们轻盈的舞步、、,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旋律翩翩抖sǒu áo翔(2)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内容。
(2分)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2分)A、由于各地、各学校的体育场地条件不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B、两年的“阳光体育”实施下来,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发现,运动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2023年文学_放风筝随笔

2023年放风筝随笔2023年放风筝随笔1有风筝挂出来卖了,忽然发现是春光明媚,春风浩荡了,又是一年放风筝的时节了。
走,到郊外放风筝去。
看风筝在天空飘荡,看麦苗在春风的怂恿下返青,看嫩绿的小草兴奋地钻出地面,你的心中也一定会春意盎然!放风筝的习俗很多地方都有,且由来已久。
清代戏曲家孔尚任作过这样的词: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
人们为什么喜欢放风筝,大概与人类想“飞”的理想有关。
传说南北朝时,就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往下跳而没有跌死;再就是放风筝有益健康。
宋人《续博物志》说,放风筝时,“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
《燕京岁时记》说,风筝“放之空中,能清目”。
《红楼梦》在描写林黛玉和姑娘们放风筝的情景时说,“放风筝是放晦气”,“林姑娘的病根都放出去了”。
小时候也放过风筝,但没条件买,自己动手扎。
一张八开的纸,四根细细的小麦秸杆就成。
大概因为是自己动手扎的,玩起来兴致特浓。
那时候买风筝放的人不多,卖的人也就生意清淡。
风筝没有当今华丽,品种也不多,但价格低廉,却还没几个去买。
在少年眼中的大人们会扎正经的风筝,骨架是有韧性的竹篾,上面糊的纸是旧报纸。
《扬州画舫录》说,有一种风筝“其声在弓,其力在尾。
大者方丈,尾长有至二三丈者,式多长方,呼为‘门板’”。
我的一位本家大大(伯伯)就扎这样的风筝,有米把高,上面驼两个大哨子,经风一吹,那悦耳的“嗡嗡嗡”的声音随着风势的强弱,像天庭之乐一样抑扬起伏。
天晚了也不收风筝,就让它这样在黑夜里“嗡嗡嗡”地斑斓着少年的梦。
也陪年少时的女儿放过风筝。
这时又没条件自己扎风筝了,而小城卖风筝的好像只周姓老者一人,卖单调的一种。
于是买了一只星期天陪女儿到对而的小山包上去放。
风筝放到天上去,女儿的心似乎也被放到天上去了。
从女儿的兴奋、激动中,我找回了我的年少时光。
去年夏秋时节路过潍坊,令我难忘的是,当我来到这个城市的中心广场时,夕阳把西天染得红彤彤的,一群银发老者正在这里放风筝。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9课《放风筝》教案

9 放风筝 教学内容:13个生字词、1篇课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回答练习中的问题。能用练习中的句式说、写句子。 3、能看课文插图说话,再写下来。 4、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自然段的意思,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发、演示法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会放风筝吗?你们放过风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放风筝》,板书课题: 9 放风筝
二、授新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思考。 (1)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课文中说“风筝真多啊”,那都有有些什么风筝呢? 2、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并划出来。 3、板书生字词 qínglǎng huǒ yīngwǔ hè zán 晴朗 一伙 鹦 鹉 仙鹤 咱们 zhóu zhuài wěn lù dàng wèi 线轴 拽着 稳当 骨碌碌 飘荡 蔚蓝色 4、教学生字词。 5、再读课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6、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7、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新词,讲词义。 2、识记生字新词。 3、读课文。 四、作业:抄写词语。 课后分析:本课词语意思浅显,通过观察、演示已经掌握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看(听)写词语,并讲讲词语的意思。 晴朗 一伙 鹦 鹉 仙鹤 咱们 线轴 拽着 稳当 骨碌碌 飘荡 蔚蓝色 二、授新 1、自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出来。 2、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提问:什么时间,天气怎么样,谁和谁来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2)看挂图,找出图中的“哥哥”和“我”。 (3)集体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讲读第二自然段 (1)集体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多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人多?他们在干什么?天空的风筝多吗?有哪些风筝?
三年级下侧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

三年级下侧语文课本第二单元作文放风筝那天下午,我和几个老伙计约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放风筝。
风筝是老张头亲手糊的,他年轻时是个风筝匠,手艺在十里八乡都响当当。
风筝上画的是个胖娃娃,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就喜庆。
我们几个老头子,年纪加起来快三百岁了,可放起风筝来,一个个跟孩子似的,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老李头的风筝飞得最高,他得意地冲我们喊:“瞧瞧,我这风筝,比你们的高一头!”老王头不服气,扯着线团子说:“你那是运气好,风正好朝你那边吹。
”说着,他用力一扯,风筝在空中打了个旋,险些栽下来。
我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心里乐开了花。
这风筝啊,不只是个玩意儿,它还连着我们的心呢。
年轻时,我们都是村里的风筝高手,每到春天,村头就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出来放风筝。
那时候的风筝,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比现在的花样多多了。
老张头突然叹了口气,说:“你们说,这风筝要是能飞到城里去,城里的孩子们会不会也喜欢?”老李头摇摇头,说:“城里哪有咱这儿宽敞,高楼大厦的,风筝都飞不起来。
”老王头接过话茬:“城里的孩子们,怕是连风筝都没见过。
他们整天对着电脑手机,哪有咱们这福气,能放风筝。
”我们几个老头子,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风筝在天上飞,我们在地上笑。
这日子,虽说简单,可也挺有滋味。
天色渐晚,风筝慢慢收了线,我们各自回家。
路上,老张头对我说:“老刘,你还记得那年咱们比赛放风筝,你差点把村长的帽子给吹跑了。
”我哈哈大笑,说:“那次可真是险,村长气得脸都绿了。
”我们说着笑着,走回了各自的家。
这风筝,不只是个玩意儿,它还连着我们的记忆,连着那些年的春光和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风筝
作者:天津市蓟州区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孔祥潭 指导教师:王玉香
“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这首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让我总是想到放风筝的快乐时光。
阳春三月,暖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星期天,丽丽、明明、东
东在鼓楼广场上放风筝,东东双手把风筝拿过头顶,目不转睛地看着风筝,
明明左手托着线右手拿着线轴,一边跑一边等着时机,一阵微风吹过,明明
大叫一声“放”,东东慢慢松手“小燕子”慢慢地飞上了天空。风筝越飞越
高,“小燕子”变成了小黑点。丽丽说:“你们快帮帮我,把我的风筝也放上
天空。”
天空成了风筝的舞台,各种各样的风筝多的数也数不清,有多脚的蜈蚣、
有可爱的金鱼、有凶猛的老鹰……五花八门的风筝把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彩。
无数的风筝,载着孩子们的梦想飞上了蓝天,飞向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