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式溺爱
2014年河南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考情分析

2014年河南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考情分析一、专本硕考生必看申论考情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的申论科目一直是本硕类考生的必考科目,所以申论作为笔试科目也一直保留下来。
由于是执法类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与公务员考试类型相似,在试卷中申论也分为注意事项、给定材料、作答要求三个部分,注意事项这部分主要表明的是考生对于申论考试的试卷作答时间及相关规则的了解,不多赘述。
二、申论考情具体分析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试卷的作答也要遵循着吃透材料的原则,下面来分析一下政法干警申论试卷中给定材料的特点:(一)材料主题与时俱进申论考试一直比较侧重于考察考生的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考察都是基于考生在把握材料基础之上的考察,因此了解和审视材料的主题尤为重要,申论考试的主题主要贴近社会热点,如2013年吉林政法干警申论考察材料主题“城市病”,2013年辽宁政法干警申论材料考察主题“三农”等等。
综上,申论材料的主题命制几乎都是围绕当前我国“五位一体”建设方面的,因此考生要想把握好申论材料主题一定要多积累,多看新闻,同时多用理论政策来分析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
(二)题型数量和特点考生一定要在备考做题时就把握审题明确的原则,因为审题不清楚是导致考生在申论作答中丢分的重要原因,申论试卷的题型不会超出考察的五大基本题型,其中分别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文章写作”都是常规的题型,只要考生在复习时审题清楚,就会形成相应的作答思路,进而会在给定材料中找到相关作答要点,所以,考生在复习政法干警申论备考时一定要做大量练习,最好是针对性的专项练习,这样才能更大幅度地提高应对申论试卷的综合能力。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成功的道路有千千万,但是神圣职业的选择只有这一次,各位考生要拿出“亮剑”的精神,在考场上所向披靡,早日成“公”!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更多信息请关注:。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性侵儿童”天理不容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性侵儿童”天理不容2日众多媒体报道:由“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和团中央未来网联合主办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的《2013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性侵儿童的恶性案件在全国各地呈持续高发状态,2013年全年被媒体曝光的案件高达125起,平均3天就曝光一起。
其中,受害人群呈现逐渐低龄化趋势,尤其以8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
性侵儿童,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为法律所不容。
2013年以来,在人们身边,平均每3天就发生了一起,面对报告的这一统计数字,除了犯罪嫌疑人,相信少有人不会心颤,少有人不会发出“天理难容”的怒吼。
性侵儿童,不但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甚至会毁了他们的一生。
如何防范儿童被性侵,近年来包括全国两会委员代表在内的人不断呼吁,要切实加强对儿童的性教育。
比如在上述的这次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建议,应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让“安全教育第一课”作为小学新生入学第一课。
儿童安全教育,自然包含儿童防范被性侵的性教育。
而从现实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显示,仅17.58%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60.88%的孩子不知道何为性教育。
在“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114名教师中,45.13%的受访者称,从没有对学生开展过性教育。
在902名受访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仅占35.92%,没有的达64.08%。
防范被性侵,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确实很重要,事实上,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和开展。
比如对孩子说,自己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等等。
但显然,这仅是一种知识方面的传授与告知,对减少儿童被性侵现象发生的实际效果不大。
试想一下,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被性侵来袭的危险面前,对于各种各样的引诱乃至威胁,他们能有多大的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更何况,从媒体此前的诸多报道来看,性侵犯罪嫌疑人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熟人”,这就更降低了孩子的防范意识。
2014山东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热点:留守儿童

2014山东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热点:留守儿童【背景链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据福建省的一项调查,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1/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
另有报道,中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5%。
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
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2014政法干警重要申论热点:价值观扶起倒了的人心

2014政法干警重要申论热点:价值观扶起倒了的人心在政法干警考试中,考生们需要多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有一些热点问题是一直以来存在的,一直延续和变化的,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法治等等,随着经济发展,问题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但其实质没有改变,这就需要一方面多关注当前热点,更重要的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多看人民日报和新华网,特别是评论文章,逐渐建立分析热点,把握热点的能力。
但报纸的内容较杂乱,数量较多,不宜考生进行提取和梳理,为了增加考生复习效率,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就帮助大家收集整理了近期最新申论热点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申论热点之价值观扶起倒了的人心2月12日这天,宁波石碶街道后仓村附近,上演了一幕真人版的《扶不扶》。
45岁的郑女士在路边躺了半天,她多次向路人求救,不少人经过都是看了一眼,之后便匆匆离去。
这时,郑女士想起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于是她马上用宁波话喊:“我是本地人,是我自己摔倒的,谁帮帮我!”喊了足足20多分钟,但还是没有路人上前帮忙。
(2月14日现代金报)当“我是本地人,是我自己摔倒的,谁帮帮我!”的呼喊声一遍又一遍响起,怎么就唤不来路人的伸手一扶。
从何时开始,“伸手一扶”竟变得这般难?马年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中,一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传遍大江南北。
这句话之所以顷刻与人产生共鸣,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某些人的“人心倒了”。
比如“假摔倒真碰瓷”式的事件连番登场,越来越多的人因惧怕“碰瓷”而不对弱者施救,理性的选择“扶不起、躲得起”。
无论“假摔倒真碰瓷”,亦或“扶不起、躲得起”,皆暴露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骨子里的诚信、正义与善良在时间的磨灭下,刻下可有可无的印记,渐渐被摈弃,渐渐消失于心。
假如每个人正义之心、善良之心健在,每个人诚实守信,消失的就该是“假摔倒真碰瓷”和“扶不起、躲得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子勿溺爱 子堕莫弃绝

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在历年辽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考试题量都很大,两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考生做不完所有题目。
而对于申论而言,考生往往写不完作文。
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取得高分是考生最为关心的。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告诉考生如何利用有效的辽宁公务员解题技巧来获得高分。
想第一时间了解公职考试解析吗?请点击>>>辽宁公职辅导讲座资讯【导语】最近,一则《80岁老人被儿子打出门手指脚趾冻伤面临截肢》的新闻惊爆网络, 80岁老人赵俊廷有一儿一女,老伴去世多年,老人之前一直与女儿居住,去年女儿家出现一些变故,老人才搬了出来,独自居住在村里的一处闲置房屋。
每年老人的儿子都会回来向老人要钱,不给就闹,甚至之前就曾出现过一次由于老人没给钱而动手打了老人,这次更过分,直接在数九寒天的晚上在老人还穿着拖鞋的情况下直接将老人打出门,第二天下午,老人才被发现站在家附近的一个沟里,嘴冻歪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当天,老人手脚肿得不行,消肿后10根手指和10根脚趾就变成了黑色,皮肤已经坏死,据介绍,老人的冻伤已属第四度,这种情况必须把坏死的手指脚趾都截掉,否则感染加重,炎症也会蔓延,可能会引起败血症、骨髓炎等疾病。
目前,赵老先生的儿子已涉嫌虐待老人被拘留。
面对这件事我们除了瞠目结舌,更不得不问一句国人重视千年的孝道如今已沦丧何处?然而整件事情我们除了要感叹赵老先生儿子的失孝无德丧尽天良,更不得不说在整件事情中,赵老先生也要负一部分责任,42岁有了这个儿子,从此捧在掌心宠着,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最终不但伤害了自己,也让儿子走上了歧途甚至最终犯罪。
【背景链接】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中国的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不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但这话中的关于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却是不可忽视的,慈母多败儿,对于儿女的过分宠溺最后可能会间接害了孩子。
2014山东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

2014山东政法干警申论考试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背景链接】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标准表述】[深度分析]当前,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
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同时这些独守“空巢”的老人情感上更需要慰藉和体贴,而现实中子女等无法“常回家看看”的现实,却时常让这些独守“空巢”的老人感到无奈和困惑甚至是孤单和凄凉。
从这个意义上看,“常回家看看”入法对于提醒子女如何去关心和体贴自己的老年长辈而言,对于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履行赡养和关怀义务而言,必能起到积极的值得期待的效用。
但是另一方面,“回家看看”是属于道德和情感的范畴,并无可以衡量和评判的具体标准。
首先,子女不能“常回家看看”,除了个别人确实在因为赡养老人的公德和义务不到位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对象是情非得已,比如平时工作太忙,家庭琐事太多,时间确实难以挤出等等,虽然我们可以对这些行为进行批判甚至是不齿,但其中的无奈我们也更应该体谅。
而在这种情形下用法律去强制,那么实在难避法律绑架道德和强制道德履行之嫌。
其次,对于道德领域的内容而言,由于其内在性和行为自觉性、身心一致性等特点,强扭的瓜确实难以甘甜。
倘若果真是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强制子女回家,老人实际也很难从子女敷衍式的无奈回家中获得快乐。
[措施]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礼尚孝。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道不仅是传统道德行为的一条重要准则,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长盛不衰。
既然国家已启动立法程序,增设法律条款要求子女回家看望父母,我们就需跟进相关的政策“补白”法律。
第一,进一步践行和完善相关劳动休假、探亲假期的法律法规。
2014国考申论热点:留守儿童的愿望 知满天分享

我国有超过六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很多同龄的孩子,留守儿童承担了更多家庭的责任和生活的压力。
他们的梦想,更多的是对亲情、教育、未来的渴望。
他们的成长需要更好的呵护,他们的梦想需要更多阳光。
他们稚嫩柔弱的中国梦,更加需要聆听。
好想爸爸妈妈能多陪我一天我的家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爸爸妈妈常年在兰州、西安等地做小本生意,每隔三四个月才能回家看一次我和弟弟。
我们姐弟俩和70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有心脏病,不能太劳累,所以我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
每天早上5点半我就要起床,做好三个人的早饭,还得把中午的菜备好。
中午一放学,我就带着弟弟急忙往家赶,回家炒菜做饭收拾屋子,还得做作业,休息也就十几分钟时间,便又急急忙忙去学校上课。
晚上回家还是上述这些事,等到做完作业,差不多就11点了。
以前,看到一些同龄的孩子在家什么都不用做,还能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我就羡慕得不行。
我也很想爸爸妈妈能在身边,有时候实在累了也会在电话里跟妈妈哭诉、抱怨。
去年暑假,我和弟弟跟着爸爸妈妈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很苦很累。
我知道他们这样辛苦都是为了我们姐弟俩,我不能让他们远在外地还要担心我们的生活,所以现在在电话里我只报喜不报忧。
作为姐姐,我要坚强,要给弟弟做好表率。
现在我已经六年级,马上就要上初中了。
每个周末,我都要去补习英语,补习班很贵,半年就要700块钱。
我和弟弟为了省钱,每天都不坐公交车,半走半跑着回家。
我觉得补习班的钱必须花,只有提高学习成绩,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能够找一份坐在办公室里的工作,不用像爸爸妈妈一样四处奔波,不会让我的孩子再成为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在家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时光,我不用放学就急匆匆往家赶,有更多的时间跟同学玩、去学校图书室看书。
最重要的是我也可以赖在爸爸妈妈身边撒娇,过我这个年龄本该有的生活。
爸爸妈妈今年过完年就出门了,到现在一次家都没回,我真希望他们能够回来陪我们一天!当然,我更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在家附近找到工作,能够天天陪在我们身边!我的心事向谁诉?我叫罗娜娜,今年12岁,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八小学读四年级。
2014年河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式溺爱

2014年河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式溺爱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长缺乏教育方面的指导,总有父母恨不得天天什么都不干跟在孩子身边鞍前马后,所以导致太多太多的孩子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下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专家就中国式溺爱这一热点做深入探讨。
【背景链接】26岁已婚女每天让母亲帮穿袜子,吃完父母做好的早饭后她仍由妈妈陪着到家门口车站,母亲目送她上公交车后才离开。
母亲陪85后已婚儿子应聘,并主动替儿子回答面试官问题,结果被拒。
近日这样几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围观,网友纷纷吐槽“中国式溺爱”,不少网友也表示不要让爱成为伤害。
【标准表述】因过度溺爱而发生的荒唐闹剧和事件比比皆是。
从现实中分析,中国式溺爱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父教长期缺位,母亲凡事包揽,导致家庭功能失衡,孩子极易和母亲建立深度依恋关系,成人后也很难心理断奶,很多“妈宝男”便是最好证明。
据一项调查显示,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过度母爱严重将挤压父教空间,男人丧失话语权和自尊感。
第二,父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成口头禅,无底线满足孩子的诉求,有种不差钱的态度,觉得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牺牲,其实这是一种捆绑和剥夺,大批生活低能儿由此批量生产。
第三,国内的家庭教育大都高举权威、听话的牌子,没有自由选择和民主交流的空间,无论是报兴趣班,还是升学、求职和择偶选择,孩子必须服从大人的安排和摆布,这样的教育势必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成长历程中孩子心中累积着不满、愤怒、自卑、胆怯等负面情绪,缺乏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融入社会时极易产生强烈挫败感,对事业和婚姻带去双重冲击。
[措施]培养子女独立自强的能力,要从小做起:第一,平等而不放任。
从小就不给儿童独特的家庭地位。
儿童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但该管则管,决不护短、放任,教育儿童明辨是非。
如果处处庇护,娇宠、姑息、迁就,反而会使儿童变得骄横任性,不求进取。
第二,父母应从自身开始改进,善于向他们的诉求说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式溺爱
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也可能是家长缺乏教育方面的指导,总有父母恨不得
天天什么都不干跟在孩子身边鞍前马后,所以导致太多太多的孩子没有独立生
存的能力,以下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专家就中国式溺爱这一热点做深入探讨。
【背景链接】
26岁已婚女每天让母亲帮穿袜子,吃完父母做好的早饭后她仍由妈妈陪着到家
门口车站,母亲目送她上公交车后才离开。
母亲陪85后已婚儿子应聘,并主动替儿子回答面试官问题,结果被拒。
近日这样几则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围观,网友纷纷吐槽“中国式溺爱”,不少网
友也表示不要让爱成为伤害。
【标准表述】
因过度溺爱而发生的荒唐闹剧和事件比比皆是。
从现实中分析,中国式溺爱产
生的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父教长期缺位,母亲凡事包揽,导致家庭功能失衡,孩子极易和母亲建
立深度依恋关系,成人后也很难心理断奶,很多“妈宝男”便是最好证明。
据
一项调查显示,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过度母爱严重将挤压父教空间,男人丧失话语权和自尊感。
第二,父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成口头禅,无底线满足孩子的诉求,有种不
差钱的态度,觉得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牺牲,其实这是一种捆绑和剥夺,大
批生活低能儿由此批量生产。
第三,国内的家庭教育大都高举权威、听话的牌子,没有自由选择和民主交流
的空间,无论是报兴趣班,还是升学、求职和择偶选择,孩子必须服从大人的
安排和摆布,这样的教育势必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成长历程中孩子心中累
积着不满、愤怒、自卑、胆怯等负面情绪,缺乏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融入社
会时极易产生强烈挫败感,对事业和婚姻带去双重冲击。
[措施]
培养子女独立自强的能力,要从小做起:
第一,平等而不放任。
从小就不给儿童独特的家庭地位。
儿童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但该管则管,决不护短、放任,教育儿童明辨是非。
如果处处庇护,娇宠、姑息、迁就,反而会使儿童变得骄横任性,不求进取。
第二,父母应从自身开始改进,善于向他们的诉求说不。
一味超前满足儿童的需求,在他还不需要时,你就预先准备好,甚至对一些不
合理的要求你也有求必应,那是非常错误的。
在满足儿童需求方面,尤其是物
质上的,要让他知道一切来之不易,这样他才会珍惜。
在面对宝宝不合理要求
时决不能轻易妥协,更不能意见不一,否则儿童会以此“要挟”,抓住你们情
感上的弱点。
第三,培养孩子在挫折面前的防御能力和免疫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对父母而言,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放手”去爱。
“放手”并不是不管不顾,
而是要恰当地处理好“喂奶”和“断奶”的节奏与关系。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克服孩子的依赖心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强化孩子的劳动习惯,鼓励孩子
的独立决策,这些都构成了“放手”去爱的基本路径。
“自己的事自己做”,
这既是个体融入环境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个体在人群中识别自我、发
现主体性的心理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