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3篇知识整合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素材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收复新疆1.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2)支持者:英国、俄国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①时间:1895年②地点:日本马关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最新人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最新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e5c30e580216fc700afd9c.png)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2018.03.05)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018-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初中的历史知识比较零散,所以平时学生要养成归纳整理知识点的习惯,这样有利于中考的复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中考历史必背知识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农奴制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间:1861年。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或: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或:影响,或:如何评价这次改革):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19世纪50年代,日本遭遇了民族危机。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
7、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1868年8、明治维新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9、明治维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10、明治维新的作用(或:影响、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1、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或:19世纪60年代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或:俄国、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2、这两次改革的共同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2018.03.05)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018年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7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018中考历史复习: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历史复习:七年级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P3、P4图片、P6材料)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P8、P9图片、P11材料)1.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距今约6000年,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之一),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彩陶。
2.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距今约7000年,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农耕文化。
P12、P13、P15、P16图片和资料、P17材料)1.炎帝和黄帝:相传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1)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2)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文字。
(号称轩辕氏。
)(3)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禹: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通过推举的方式进行更替的,史称“禅让”。
3.大禹治水: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方法,把洪水(黄河)引入大海。
(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P23、P25图片和资料)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暴君。
汤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盘庚于公元前1300年将都城迁至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后人称商朝为殷朝。
2018年备战中考人教版历史系列——历史常考知识点整理

1924——1927年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的会议
遵义会议
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018年备战中考系列
——历史常考知识点整理
一、中外重大事件的标志
1、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
世界
近代
(1)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趣
(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
(3)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的事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标志着巴黎公社失败的事件
“五月流血周”
标志着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事件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福建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考点汇总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一、最早类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
(2)主要参加者:美国(罗斯福)、苏联(斯大林)、英国(丘吉尔)
(3)目的:为了进一步协调同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中国史
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
(2)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经过: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的陪同下到重庆谈判
(4)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第一届全国
政协
(1)时间、地点:1949年、北平
(2)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和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54年、北京
(2)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5)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中心议题(目的):协调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3)《九国公约》的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上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便利
(4)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9月
(2)参加者: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墨索里尼)
(3)内容:英、法、德、意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5)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确定了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
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万隆精神: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亚太经合
组织会议
(1)时间、地点:2001年10月、上海
(2)概况: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
世界史
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
(2)主要参加者: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
(3)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涉及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