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__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地理编写人: 张月兰审稿人:崔桂芳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建立在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基础上,对其中的交通运输布局等有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学会分析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

(3)了解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的特征和功能,以便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4)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青藏铁路资料和上网查询与本地区相关的新建交通线资料,学会分析影响具体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2)以上海港为例,了解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3)总结分析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重大交通工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家乡交通网络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关注身边问题、学以致用、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因素。

2、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

尤其是我们地处农村,又不靠海,所以学生对港口及航空港所需的区位条件比较陌生,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综合分析法,对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2、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

3、探究法进行采用区域交通布局设计。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最基本的、历史最悠久的、地域性最强的联系方式?——交通运输。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 1.结合实例,认识和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点,学会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地理实践力)
与 区 域 发 展 的 关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对区域发
系。
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任务设定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城市交通布局有哪些种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4.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5.扬州兴盛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始凿于元朝,明清两代运河繁荣时期,济宁成 为全国漕河管理中心,被称为“运河之都”。但由于黄河改道,造成 河道淤积等原因,如今只有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可以通航。
问题 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明清时期,济宁市兴盛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提示: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全国主要的航运通道,沿线人流、物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_延__伸__方__向_。 (2)运输方式的_发__展__变__化_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 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__择__性__,扩大了地区 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速记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等。结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时间、物品性质、重量、 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同 时也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 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10章第1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第10章第1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案

第1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技巧。

2.掌握并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和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布局特点。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和某交通线分布图,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建设意义。

2.人地协调观:通过对交通运输区位条件分析,理解交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促进人地协调发展。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运输方式主要特点铁路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航空优点速度快,效率高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管道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是什么?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技巧点拨] __合理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①运送什么?②运到哪里?③数量多少?④运费多少?⑤需要多久?⑥货物性质怎样?⑦线路可行吗?二、交通运输布局1.什么是交通运输网?如何分类?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因素。

3.建设南昆铁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意义是什么?(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特别提醒]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的建设和发展虽然都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因素的障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1.读四种运输方式与运距、运费相关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最佳运输方式运距<80 km时选择_________________运输;运距80~550 km时选择__________________运输;运距>550 km时选择_____________运输;运距长,贵重急需,体积、重量小,采用______________运输。

2021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乙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21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乙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乙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4题;共44分)1.2014年我国某科技公司在新疆建立了研发基地,研制适用于大规模棉花生产的无人机。

为推广产品,该公司先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服务,后以极低的价格出租无人机,最后才销售无人机,同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无人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改变了新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吸引该科技公司入驻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政策C.技术D.市场(2)该科技公司提供无人机服务、租赁,同时对棉农进行培训,直接目的是()A.增强竞争力B.培育市场C.提升服务水平D.提高效益(3)无人机的使用主要可以帮助棉农提高棉花的()A.产量B.质量C.利润D.价格2.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

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3.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图1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2)该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4.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及苔藓地⽊组成,⽊多数灌⽊为极地特有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PPT幻灯片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PPT幻灯片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对沿线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 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即 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 经济区域。
交通运输与经济带
经济带可分为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等类型。 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 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河型经济带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 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长江经济带。 沿路型经济带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 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 复合型经济带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 输网络。
CONTENTS
沿海型经济带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如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城市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湖南省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右图是“株洲市略图”。
交通运输
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课标呈现]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运输方式的改变,使区域之问联系速度的加快。可以大
区域或城市的辐射范围。促进了都市连编带的形成。交通线 和站点的变化,改变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进而促进新的区 域间合作形式。
学习目标
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 件;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沿路型经济带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如陇海—兰新经济带。

地理课件(新教材湘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章课时5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地理课件(新教材湘教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四章课时5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2345
2.中尼铁路部分路段拟采用齿轨铁路替代密集环线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强列车的爬坡能力
②提高列车运输的安全性能
③缩短两地之间的运输距离
④减少沿线的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5
西藏海拔4 000米以上,结合材料“中尼铁路连接了西藏和加德满都(海拔约1 400米)” 可知,两地相对高度较大,坡度大,采用齿轨铁 路替代密集环线可增强列车的爬坡能力,①正确; 通过齿轨咬合带动列车运行,可提高列车运输的安全性 能,②正确; 两地的运输距离由线路决定,采用齿轨铁路不能缩短两地之间的运输距离,③错误; 不论采用齿轨铁路还是密集环线均需要修建铁路,且线路没有缩短,并不能减少 对沿线的生态破坏,④错误。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 物品价值、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具体如图所示: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 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因此交通运输方式 的选择除了上述要求外,还应考虑运输起 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 间环节,避免重复运输。
三、交通运输布局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为 线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另 一方面稠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可加强区域间联系,加快客货 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 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 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
真题研析
(202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 航线、机场、运力是构成航空运输布局的三大因素。为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 场附近沿起降航线划定一定的空间区域,限制地物高度。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该市 主城区西南方向约16 km处 ,毗邻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机场吞吐量居我国 中西部第一 ,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解密09 交通运输布局和区域发展(学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解密09 交通运输布局和区域发展(学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课件+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原因分析
【归纳一下】影响客运和货运的因素:
【真题再现】(2020 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1.阅读图文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 口味清香。玉米油生产流程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 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 40%,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 率为 90%。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 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 市场的 50%。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 和鄂尔多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 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下图),将 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液体货 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3)推测并解释将毛油由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指出使用集装 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8 分)
5.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 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 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 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6.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 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案例情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 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尝试解答]: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区域交通的建设会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探究影响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_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案)

4_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案)

2.对比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比较项目运输方式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3.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4.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线路的方法(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主要从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考虑:①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舒适度等方面考虑,远距离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乘轮船。

②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比较笨重的货物且运输距离长的,宜采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2)交通线路的选择①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和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也是运输工具。

②合理航海线的确定:在世界主要的航海线中,要明确从某地到另一地点最短线路应经过的海峡、运河等,其中要重点关注经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好望角等地的航线。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的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1)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促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1)经济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稀疏,质量较低。

(2)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密集,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