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改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_省略_特征_锆石U_Pb年龄及构造意义_樊帅权

第29卷 第5期2010年9月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ACTA PET ROLOGICA ET M INERALOGICAVol.29,No.5:467~478 Sep.,2010西藏改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樊帅权1,2,史仁灯1,丁 林1,刘德亮1,2,黄启帅1,2,王厚起1,2(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 要:西藏改则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斜长花岗岩组成。
其中斜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基性斜长石组成,SiO2含量较高,为72.18%~74.55%,M g#均值为42,Na2O含量为1.30%~3.13%, K2O含量很低,为0.26%~0.67%,Na2O/K2O变化范围为3.64~8.23。
斜长花岗岩和中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改则斜长花岗岩可能是由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且斜长花岗岩富集Sr、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 b、T a、T 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推测该斜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是SSZ型蛇绿岩的组成单元。
LA-ICPM 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9.8±1.9M a,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改则地区在早侏罗世发生了俯冲作用,该区的俯冲消减时间要早于西段的班公湖地区,晚于东段丁青地区。
关键词:斜长花岗岩;熔岩;蛇绿岩;锆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环境中图分类号:P588.12;P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524(2010)05-0467-12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zircon U-Pb age of the plagiogranitein Gaize ophiolite of central Tibet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FAN Shuai-quan12,SHI Ren-deng1,DING Lin1,LIU De-liang12,HUANG Qi-shuai12and WANG Hou-qi12(1.Key L aboratory of Co ntinental Collision and Plateau Uplift,I 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Beijing100085,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A bstract:Located in central Tibet,the Gaize ophiolite is a key element w ith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zone,mark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Lhasa and Qiang tang blocks.It is a tectonic mélange consisting of numerous blocks of mantle perido tite,mafic lavas,isotropic g abbro and plagiogranite,in w hich,the genesis and tecto nic setting of the plag iog ranite is important in discuss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zone.Based on detailed studies of field geological backg round and petrog raphical fea-tures,the authors selected some samples to analyze the w hole-rock content of m ajo r elements,trace element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determine the ages of zircons separated from the plagiog ranite by La-ICP-MS U-Pb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g iog ranite crops out as dy kes intruding into gabbro,basalt and basaltic an-desite with no thermal aureole along the boundary betw een the plagiogranite and associated lavas com prising basalt and basaltic andesite.The plagiogranite is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and plagioclase with g ranitice tex-收稿日期:2009-12-14;修订日期:2010-0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2056,406720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创新项目(07Va08100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1212010918013)作者简介:樊帅权(1985- ),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fanshuaiquan@;通讯作者:史仁灯,副研究员,从事地ture.The content of SiO2is high,varying in the range of72.18%~74.55%w ith the Mg#of42,and the con-tent of Na2O and K2O is1.30%~3.13%and0.26%~0.67%,respectively,with high Na2O/K2O ratios ranging from3.64to8.23.The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of the plagiograni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associated lavas with flat pattern and w eak negative anomaly of Eu(δEu N=0.82~0.95).La and Yb versus SiO2co rrelations of the plagiog ranite and associated lavas and iso tropic g abbro reveal that the plagiog ranite result-ed from the m agma remelting from the associated lavas.Like the associated lavas,the plagiog ranite rocks have island arc affinity with HFSE depletion and LILE(Sr,Rb)enrichment,and Nb,Ta and Ti neg ative anom alies in chondrite-normalized plots indicate that these rocks might have originated in the suprasubduction zone setting. Thus,the plagiogranite and the associated lavas are considered to be members of the SSZ-type ophiolite.The g rains of zircons separated from the plag iog ranite are about40~60μm in length,w ith no residual old nuclear and metamorphic edg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banded structure.The values of Th/U between0.32and1.38 (higher than0.1)suggest that they are magmatic zircons.The average age of zircons in the plag iog ranite is 189.8±1.9M a,suggesting that the plagiogranite w as fo rmed in early Jurassic.The evidenc e of geochemistry and U-Pb age supports the hypo thesis that the subduction occurred at the early Jurassic period in Gaize area w ith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suture zone,earlier than the subductio n in the Bangong Co area w ithin the w estern part of the suture w here the activity took place in mid-Jurassic time,but later than the subduction in the Ding qing area w ith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uture where the activity happened in late bined w ith previous studies,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Bangong Co-Nujiang Tethys subduction started from east to west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to Jurassic period.Key words:plagiogranite;lav a;ophiolite;zircon;Bangong Co-Nujiang suture;tectonic setting 蛇绿岩是一套可与大洋岩石圈对比的特殊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组合,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
西藏休古嘎布蛇绿岩中辉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206Pb / 238U 年龄 M(a 1 l")
l22. 9 1 4. 5
ll6. 7 1 4. 0 ll6. 8 1 3. 8 l20. 6 1 5. 5 l25. 6 1 5. l l25. 6 1 4. 3 l23. l 1 4. l l20. 2 1 4. 8 l2l. 4 1 9. 2 l26. 0 1 l0. 0 l20. 0 1 4. 3 l26. 5 1 3. 8 l34. 5 1 6. l ll9. 9 1 5. 5 l24. 0 1 5. 3
测点
3 X269 - l . l 3 X269 - 2 . l 3 X269 - 3 . l 3 X269 - 4 . l 3 X269 - 5 . l 3 X269 - 6 . l 3 X269 - 7 . l 3 X269 - 8 . l
3 X269 . 9 3 X269 . l0 3 X269 . ll 3 X269 . l2 3 X269 . l3 3 X269 . l4 3 X269 . l5
第l期
韦振权等:西藏休古嘎布蛇绿岩中辉绿岩锆石 SHRIMP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95
图 3 辉绿岩样品 3X269 锆石的 CL 图像 Fig. 3 Cathode luminescence images of zircons from diabase sample 3X269
表 l 休古嘎布蛇绿岩中辉绿岩 SHRIMP 锆石 U - Pb 分析结果 Table l SHRIMP U - Pb zircon age data for the diabase in the Xiugugabu ophiolite
选出用于定年的锆石。分选过程详见参
考文 献 夏 斌 等( 夏 斌 等,2004 )。 将 具 有
西藏沙让斑岩钼矿床锆石SHRIMP定年和角闪石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沙让斑岩钼矿床锆石SHRIMP定年和角闪石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西藏沙让斑岩钼矿床位于西藏那曲地区,是中国南缘的一个大型钼矿床。
近年来,针对该矿床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包括SHRIMP定年和角闪石Ar-Ar定年研究。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介绍这些研究的结果及其地质意义。
一、SHRIMP定年SHRIMP(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离子微探测技术,能够在十微米级别上测定岩石中锆石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从而得到岩石的年龄信息。
针对沙让斑岩钼矿床,研究者使用SHRIMP技术对钼矿床中的锆石进行了定年研究,结果显示:1.1 沙让斑岩钼矿床的形成时间为1.8-1.6亿年前。
1.2 在该时期,西藏地区发生了特提斯洋的俯冲带形成和严重挤压的构造运动,同时地壳内部熔岩活动也非常活跃,形成了一系列斑岩体和矿床,沙让斑岩钼矿床就是其中之一。
1.3 该时期的沉积岩石中还发现了大量同龄的锆石,表明这一时期是整个西藏构造带的重要期间,地壳内部构造和岩浆活动十分剧烈。
二、角闪石Ar-Ar定年角闪石是一种亲石英的矿物,是测定矿物形成时间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针对沙让斑岩钼矿床,研究者使用角闪石Ar-Ar定年技术对钼矿床中的角闪石进行了定年研究,结果显示:2.1 沙让斑岩钼矿床的角闪石形成时间为1.6-1.57亿年前。
2.2 这一时期同样处于西藏地区特提斯洋俯冲带形成和构造运动活跃的时期,这些构造和岩浆活动对沙让斑岩钼矿床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3 此次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早期存在的角闪石,它们的形成时间和区域内其他矿床的形成时间非常接近,说明这些矿床可能存在紧密的物源关系。
以上是对沙让斑岩钼矿床SHRIMP定年和角闪石Ar-Ar定年研究结果的简要介绍。
这些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们为我们理解西藏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框架,同时也为找寻相似矿床奠定了基础。
西藏改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R b等大离子亲石元 素 , 亏损 N 、 、 i b TaT 等高场强元 素 , 有 岛弧型火 山岩 的特 点 , 具 推测该斜 长花 岗岩形成 于岛弧环 境 , s z型蛇绿岩的组成单元 。L IP 是 s A- MS法测得斜长花岗岩 中锆石 U_ b C P 加权平均年龄为 19 8 . , 明 8 . ±19Ma表 班公湖一 怒江缝合带改则地 区在早侏罗世发生 了俯 冲作用 , 该区的俯冲消减时 间要早于西段 的班公湖地 区, 晚于东段
F AN h a—u n ,S n d n S u iq a HIRe —e g ,DI NG n ,LI D —i g ,HUANG —h a a dW ANG uq Li U e l n a Qi u i n s Ho —i
( . yL brt yo o t et o io dPaeuUp f ntue f ie l euR sac , hn e a e f 1 Ke aoa r f ni na C ls na l a lt stt o bt Pa a eerh C ie dmyo o C n l li n t i ,I i T a n t s Ac Si c , eig10 8 , hn ; . aut i rt f hns a e i cs eig10 4 ,C i ) c n e B i 0 05 C i 2 Grd a Unv syo iee e s j n a e ei C Acdmyo S e e,B in 0 0 9 hn f c n j a
西藏吉定蛇绿岩中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第51卷第1期 2006年1月快讯西藏吉定蛇绿岩中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王冉①④夏斌①周国庆②张玉泉①杨之青③李文铅①韦栋梁①钟立峰①徐力峰①(①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②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210093;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E-mail:wangrangig@)摘要雅鲁藏布缝合带吉定蛇绿岩中的均质辉长岩与堆晶辉长岩呈过渡关系, 是研究区特提斯洋壳轴下岩浆房过程的产物. 对其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 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28±2 Ma(2σ, MSWD=0.71), 即辉长岩结晶年龄. 该结果代表了吉定地区特提斯洋海底扩张的时代, 与中段大竹卡洋盆形成时代一致, 但晚于东段和西段洋盆发育时代, 表明藏南日喀则地区洋盆时代相当, 而整个东特提斯洋盆发育消亡时代存在差异.关键词蛇绿岩SHRIMP U-Pb定年吉定西藏蛇绿岩作为构造侵位于大陆上的古大洋岩石圈残片, 其形成时代对于恢复古大洋形成演化史、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雅鲁藏布缝合带是横贯印度-欧亚板块的特提斯缝合带的东延, 该缝合带不同地段蛇绿岩岩石组合不同[1~5], 形成时代也有差异, 对此, 目前仅有少量精确时代报道, 如东段罗布莎蛇绿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77±31 Ma[6], 中段大竹卡蛇绿岩新报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6±1.5 Ma[7], 其它地段多依靠放射虫化石进行相对定年, 限制了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研究. 本文选择日喀则以西吉定蛇绿岩中的辉长岩, 应用SHRIMPⅡ锆石U-Pb法测定了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其结果对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吉定蛇绿岩出露于日喀则以西约55 km的萨迦县吉定镇也弄村一带, 属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段, 南邻三叠系复理石沉积, 北接日喀则弧前盆地-冈底斯岩浆弧, 并被第三系磨拉石砂砾岩不整合所覆盖, 由地幔橄榄岩、堆积杂岩、岩墙(床)群、枕状玄武岩和放射虫硅质岩组成(见图1), 其中堆积杂岩可分为底部临界带或过渡带、层状杂岩带和均质辉长岩[1], 为我国少数发育较完整的蛇绿岩剖面之一. 本文分析样品为均质辉长岩, 厚度约300~350 m, 与下部层状辉长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采样位置GPS经纬度为: 北纬29°07′53.0″, 东经88°23′55.2″(见图1). 镜下见辉长岩经压显定向构造, 中粒辉长结构, 虽有次闪石化, 有新鲜辉石残留; 斜长石帘石化、葡萄石化.蛇绿岩岩石组合多为基性-超基性岩, 锆石量少、粒小、分选困难, 为挑选到足量、大小合适、晶形良好的锆石, 将2 kg左右样品人工破碎至1 cm3、放入直径20 cm不锈钢钵中, 置于XZW100型振动磨样机(1.1/0.75KW)研磨3~5 s后过0.4 mm一次性孔径筛, 如此反复至样品均通过0.4 mm孔径筛, 经铝制淘沙盘淘洗富集重矿物, 后以磁选和电磁选获非电磁性矿物, 再行淘洗富集锆石, 最后在双目镜下手工挑选锆石, 整个分选流程使用装置可彻底清洗, 避免了混染.将待测锆石以环氧树脂固定, 抛光至暴露出锆石中心面, 用反光、透光及阴极发光(CL)照相,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Ⅱ型离子探针仪上完成U-Pb测年. 应用标准锆石TEM (417Ma)进行元素间的分馏校正, 并用标准锆石SL13 (572 Ma, U=238 µg/g)标定样品的U, Th及Pb含量[8]. 详细实验流程和原理见文献[9, 10]. 数据处理同文献[11, 12], 因蛇绿岩中辉长岩中锆石的U, Th和Pb含量较低, Th 和U的含量相当, 故以实测207Pb校正普通铅, 单个数据点的分析误差均为1σ, 采用206Pb/238U年龄, 其加权平均值为95%的置信度.分析锆石粒度变化于50~200 µm之间, 阴极发光照相显示锆石结构存在三种基本类型: 多数锆石具较好的晶形, 并显示岩浆结晶环带或条带结构(见图2中3.1, 7.1, 9.1, 11.1, 14.1和15.1); 部分锆石结构均一(图2中6.1和10.1), 结晶环境比较稳定; 少数锆石具晶核(图2中5.1), 对这种锆石, 选择测定代表辉长岩结晶时代的增生壳的年龄. 由测年结果(表1)快讯第51卷第1期 2006年1月图1 吉定蛇绿岩地质构造简图据文献[1]等资料改绘第51卷 第1期 2006年1月快 讯图2 吉定辉长岩代表性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可见U, Th 和Pb 含量均较低, 分别介于14~233, 5~273, 1.99~42.2 µg/g 之间, Th/U 介于0.29~1.21, 均大于0.1, 三种不同结构的锆石结晶时代相当, 说明 辉长岩形成时的岩浆热事件相对简单. 测点 5.1为138.5±9.6 Ma, 误差较大, 可能是其低U 含量(14 µg/g)造成的, 测点11.1的238U/206Pb 值偏高(53.51), 未作统计(见图3). 统计的13个测点206Pb/238U 年龄介于图3 吉定辉长岩锆石U-Pb 年龄的(a) Tera-Wasserburg 图解; (b) 统计直方图124.2~132.4Ma 之间, 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28±2 Ma(2σ, MSWD=0.71, 见图3), 即辉长岩结晶年龄. 蛇绿岩中辉长岩SHRIMP 锆石U-Pb 法是确定蛇绿岩形成年龄的优选方法之一[12], 一般代表了古洋盆的扩张时代. 本文分析的辉长岩属吉定蛇绿岩的表1 吉定蛇绿岩中辉长岩SHRIMP 锆石U-Pb 分析结果a)测点U/µg·g −1 Th/µg·g −1Th/U206Pb*/µg·g −1ƒ206/%238U/206Pb 误差(±1σ)207Pb/206Pb误差(±1σ)206Pb/238U年龄/Ma误差(±1σ)3X562-1.1 233 273 1.21 4.053.45 49.464.13 0.0612 3.74128.5 1.7 3X562-2.1 99 68 0.71 1.77 10.66 48.13 4.46 0.0791 5.13129.1 2.8 3X562-3.1 58 40 0.71 1.06 16.55 46.95 4.63 0.0973 6.09129.1 3.3 3X562-4.1 150 86 0.59 2.623.98 49.294.21 0.0699 4.18127.5 2.03X562-5.1 14 5 0.34 0.323 42.2 37.39 7.58 0.2060 8.04138.5 9.6 3X562-6.1 42 12 0.29 0.809 13.17 44.83 4.78 0.1170 6.40131.7 3.8 3X562-7.1 50 31 0.63 0.958 9.49 45.03 4.80 0.1096 6.58132.4 3.9 3X562-8.1 64 46 0.74 1.17 6.83 46.88 4.58 0.0851 6.89131.4 3.2 3X562-9.1 61 42 0.72 1.12 8.55 47.28 2.43 0.1113 4.45124.4 3.1 3X562-10.1 58 39 0.69 1.08 5.95 47.00 2.12 0.0910 6.43128.5 2.9 3X562-11.1 97 59 0.63 1.58 3.39 53.51 1.93 0.0741 4.11115.5 2.3 3X562-12.1 76 63 0.85 1.45 5.9 46.11 2.79 0.1016 12.5129.2 4.2 3X562-13.1 71 52 0.75 1.28 2.36 48.88 2.19 0.0738 6.26126.4 2.8 3X562-14.1 35 19 0.55 0.653 4.44 47.33 2.49 0.0883 7.28128.1 3.4 3X562-15.1 130127 1.012.271.99 50.161.730.0676 6.13124.2 2.2a) ƒ206表示普通铅206Pb 占206Pb 的百分数, Pb*表示放射性成因铅; 标准校正值的误差为0.38%快讯第51卷第1期 2006年1月均质辉长岩单元, 与堆晶辉长岩呈过渡关系, 因此该辉长岩是研究区特提斯洋壳轴下岩浆房过程的产物, 定年结果代表了吉定地区特提斯洋海底扩张的时代, 表明于128 Ma该区发育了较成熟的洋盆, 其南侧的蛇绿混杂岩中镁铁质岩成分特点显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洋内岛弧环境[13]. 该结果与大竹卡蛇绿岩形成时代较一致, 大竹卡石英闪长岩的SHRIMP锆石U-Pb 年龄为126±1.5 Ma[7], 放射虫化石为晚巴雷姆期到晚阿普迪期[14], 大竹卡蛇绿岩形成于弧前环境[4,5]. 可见, 虽然日喀则地区不同蛇绿岩剖面层序不同, 产于不同构造环境, 但形成时代差异不大. 另外, 日喀则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底部角闪岩变质晕的时代为81 Ma, 为该蛇绿岩构造侵位时代[1], 据其上覆日喀则复理石群中的圆粒虫化石,日喀则蛇绿岩仰冲侵位可能发生在始新世[15]. 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罗布莎蛇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77±31 Ma[6]), 侵位于早白垩世[16], 属SSZ型[17]; 阿里拉昂错南的Yungbwa蛇绿岩玄武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47±25 Ma, 拉斑玄武质辉绿岩墙中镁角闪石的40Ar/39Ar年龄为152±33, 这两组年龄均被认为代表了Yungbwa蛇绿岩的形成时代[18], 该蛇绿岩可能属边缘小洋盆构造环境[2]. 以上年代学及地质构造等初步显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以不连续分布为特征, 不同地段蛇绿岩的岩石组合有一定差别; 构造环境各有不同, 但均属SSZ型; 中段日喀则地区洋盆时代相当, 但晚于东段和西段洋盆发育时代, 表明藏南特提斯洋盆发育消亡时代存在差异, 揭示东特提斯洋可能为同一构造域控制下的岛海格局, 类似于现在的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致谢研究过程中,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刘敦一和王彦斌研究员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西藏地质调查院夏代祥、蒋光武和胡敬仁高级工程师提供了部分野外地质资料, 简平教授和周美夫教授审阅了初稿, 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诚表谢意. 本文受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 KZCX2-SW-117-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0072022)资助.参考文献1 王希斌, 鲍佩声, 邓万明, 等. 西藏蛇绿岩(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 1~1372 夏斌, 王国庆, 钟富泰, 等. 喜马拉雅及邻区蛇绿岩和地体构造图及说明书.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4~263 张旗, 周国庆. 中国蛇绿岩.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82~924 Xia B, Yu, H X, Chen G W, et al.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Dagzhuka ophiolite in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Tibet. Geochemical Journal, 2003, 37: 311~3245 Xia B, Yu H X, Chen G W, et al. Geochemistry of basalts: Evi-dence for formation of Dazhu ophiolite, Tibet(China), in a su-pru-subduction zone environment. J geol Soc of India, 2003, 61: 7~156 周肃, 莫宣学, Mahoney J J, 等.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辉长辉绿岩Sm-Nd定年及Pb, Nd同位素特征. 科学通报, 2001, 46(16): 1387~1390[摘要][PDF]7 Malpas J, Zhou MeiFu, Robinson P T, et al. Geochemical and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and emplacement of the Yarlung Zangbo ophiolites, Southern Tibet. In: Dilek Y, Robinsin P T, eds. Ophiolites in Earth History.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 Publ, 2003, 218: 147~1648 Black L P, Kamo S L, Allen C M, et al. TEMORA1: A new zirconstandard for Phanerozoic U-Pb geochronology. Chemical Geology, 2003, 200(1-2): 155~170[DOI]9 Composton W, Williams I S, Meyer C. U-Pb geochronology ofzircons from lunar breccia 73217 using a sensitive high mass-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J G R, 1984, 89: 525~53410 宋彪, 张玉海, 刘敦一. 微区原位分析仪器SHRIMP的产生与锆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质谱学报, 2002, 23(1): 58~6211 Williams I S. U-Th-Pb geochronology by ion microprobe. In:Mckibben M A, Shanks W C, Ridley W I, eds. Applications of mi-cro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understanding mineralizing processes.Rev of Eco Geol, 1998. 7: 1~3512 简平, 刘敦一, 张旗, 等.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U-Pb 测年. 地学前缘, 2003, 10(4): 439~45613 Dupuisa C, Hébert R, Dubois-Côtéa V, et 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mafic rocks from mélange and flysch units adjacent to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southern Tibet. Chemical Ge-ology, 2005, 214: 287~308[DOI]14 Zizbrev S V, Aitchison J C, Abrajevitch A V, et al. Precise radio-larian age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ophiolite generat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Dazhuqu terrane, Yarlung-Tsangpo suture zone, Tibet. J Geol Soc Lond, 2003, 160: 591~59915 邓万明, Pearce J A. 拉萨至格尔木(1985) 和拉萨至加德曼都(1986) 的蛇绿岩. 见: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218~24116 王国庆, 夏斌.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7, 11(4): 349~36217 Zhou M F, Robinson P T, Malpas J, et al. Podiform chromitites inthe Luobusa ophiolite (South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melt-rock interaction and chromite segregation in the upper mantle. J Petrol, 1996, 37(1): 3~2118 Miller C, Thoni M, Frank W, et al. Geochemistry and tec-tonomagmatic affinity of the Yungbwa ophiolite, SW Tibet. Lithos, 2003, 66: 155~172[DOI](2005-06-29收稿, 2005-09-13接受)。
地质通报

2013年第32卷第2-3期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新疆塔里木北缘志留纪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泥盆纪二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新疆库鲁克塔格阿訇开里得南石炭纪花岗岩LA-ICP-MS 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冀东地区王寺峪条带状铁矿的形成时代及意义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弧-陆碰撞相关的早泥盆世长英质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证据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石炭纪早期的岩浆事件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与岩石组合证据内蒙古狼山西南地区枕状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意义西天山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北山造山带南缘柳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中蒙边界英巴地区元古宙杂岩的时代及其对南戈壁微陆块分布范围的限定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块中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块古元古代末期的岩浆记录—来自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证据松嫩地块东部新元古代东风山群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大兴安岭五一林场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中二叠世末—早三叠世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 年龄与地球化学的证据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二叠纪地层古地磁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大兴安岭中段玛尼吐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辽西医巫闾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与运动学涡度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北部下二叠统伊尔稀土组的沉积特征与盆地演化三塘湖与吐哈地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差异性及对博格达山隆升的约束北祁连—北山地区早白垩世盆地物源分析—来自古水流、砾石组分、砂岩组分和碎屑锆石年龄的证据甘肃酒泉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沟组沉积相特征与早白垩世盆地演化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沉积特征及盆地分析阴山—燕山地区大青山组/后城组/土城子组沉积物源与盆地演化大兴安岭北段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的主要基础地质成果与进展2013年第32卷第1期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研究现状青藏高原上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青藏高原中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青藏高原渐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青藏高原始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青藏高原古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青藏高原腹地班戈-双湖一带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及动力学机制西藏吉隆地区高喜马拉雅新近纪冷却剥露—来自裂变径迹年龄的证据青藏高原循化、临夏和贵德盆地新近纪沉积充填速率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速率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地层岩石磁学特征与环境演变青藏高原新近纪重大气候事件演化序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意义西藏西南部札达盆地新近纪的孢粉组合藏南吉隆盆地中新世—早更新世沉积演化西藏改则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康托组沉积相研究青藏高原及邻区层控型铅锌矿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第四纪钾盐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新疆西准噶尔北部谢米斯台山南坡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2012年第31卷第12期西天山科克苏河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年代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西天山尼勒克地区浅成花岗质侵入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中天山南缘那拉提碱性花岗岩岩石成因——来自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的证据中天山南缘那拉提构造带达格特闪长岩的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东昆仑东段杏树沟金矿(化)点的成矿特征及其围岩时代的确定东昆仑小南川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地层中富磁铁矿层的发现及意义西昆仑慕士塔格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青海中部昆南增生杂岩带变形分期及构造过程甘肃北山地区芨笈台子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甘肃北山地区牛圈子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甘肃北山地区辉铜山和账房山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甘肃新疆交界地区四顶黑山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新疆东准噶尔阿尕什敖包地区火山岩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新疆阿尔泰蒙库铁矿变粒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拉曼光谱特征新疆南部阿尔金东段喀腊大湾铁矿区火山岩成因研究地质矿产意义阿尔金地区首次发现了风成堆积——红粘土柴北缘锡铁山地区洋岛型火山岩的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新疆阿尔金南部迪木那里克铁矿赋矿地层特征及其形成时代2012年第31卷第11期扬子地块东南缘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进展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远景区预测与评价改造型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以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为例雪峰山西侧震旦纪—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雪峰山西侧地区构造形变与油气圈闭雪峰山西侧深部构造的特征——来自大地电磁测深(MT)的新证据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油气成藏地质特征及破坏类型分析雪峰山西侧重点白云岩储层成岩、储集特征及质量影响因素雪峰山西侧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白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分布湘鄂西壶瓶山—走马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雪峰山西侧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贵州仁怀县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成藏条件及油气地质意义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灯影组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沉积环境黔北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2012年第31卷第10期河西走廊带与澳大利亚的亲缘性——来自牛首山中寒武统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内蒙古东部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地层格架与形成环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祁连造山带东端张家川地区长宁驿中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西秦岭北缘天水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藏北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孢粉化石Dicheiropollis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豫西南湍源银多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点)——来自地质、流体特征及锆石U-Pb年龄的证据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祥探9井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祥探8井华力西期风化壳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西部银额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内蒙古西部银额盆地及邻区二叠系隆林阶—冷坞阶层序地层格架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阿木山组的沉积特征和时代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乌兰敖包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沉积环境重矿物在沉积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为例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雅干地区二叠系哈尔苏海组沉积环境研究强烈风化作用对烃源岩评价指标的影响——以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为例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航磁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黑龙江东部林口地区下白垩统穆棱组砾岩的成因及其意义2012年第31卷第9期川西德格—巴塘一带的晚三叠世地层中国大地构造区划及若干问题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新疆北部大地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评述——兼论地质图在区域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动力学机制的新认识中国东部地区深部结构的层析成像基于DEM数据的构造地质图三维化的实现——以湖南省为例赣西北新元古代修水组和马涧桥组SHRIMP 锆石U-Pb年龄湘南地区寒武系沉积环境分析湘南地区奥陶系岩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分析赣西南下寒武统杂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地幔不同深度单斜辉石含水量的高压实验川西峨边地区金口河辉绿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Rodinia裂解的启示西秦岭徽县-成县早白垩世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页岩气藏地质学特征研究新进展——来自2011年AAPG年会的信息“三江”地区北段区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提取及其找矿意义东昆仑德尔尼铜矿喷流岩——铁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成矿意义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南秦岭地区花桥富碱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甘肃金川铜镍矿床Ⅰ矿区深边部地质-地电化学-地球物理多元信息成矿预测2012年第31卷第8期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2号孔(WFSD-2)岩性特征和断裂带的结构四川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特征--以汶山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WFSD-3)岩心为例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铁克里克地区博查特塔格组的组成和时代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指示西昆仑康西瓦断裂西段斜长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新疆和硕地区包尔图一带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限——来自辉绿岩和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的证据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地块东端变基性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中元古代陆块裂解的证据滇西高黎贡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赣南-粤北地区晚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广西桂林东部栗木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滇西北兰坪盆地北部上三叠统含盐层位的厘定及其意义云南沉积型磷矿成矿特征与资源潜力预测海相砂页岩型铜矿成矿模式与地质对比——以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阿富汗安纳克铜矿为例铁矿物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非洲与阿拉伯世界潜在的地质公园——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地质公园国际大会综述2012年第31卷第7期川西德格—巴塘一带的晚三叠世地层中国大地构造区划及若干问题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新疆北部大地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评述——兼论地质图在区域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动力学机制的新认识中国东部地区深部结构的层析成像基于DEM数据的构造地质图三维化的实现——以湖南省为例赣西北新元古代修水组和马涧桥组SHRIMP 锆石U-Pb年龄湘南地区寒武系沉积环境分析湘南地区奥陶系岩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分析赣西南下寒武统杂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地幔不同深度单斜辉石含水量的高压实验川西峨边地区金口河辉绿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Rodinia裂解的启示西秦岭徽县-成县早白垩世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页岩气藏地质学特征研究新进展——来自2011年AAPG年会的信息“三江”地区北段区域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提取及其找矿意义东昆仑德尔尼铜矿喷流岩——铁硅质岩的发现及其成矿意义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南秦岭地区花桥富碱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甘肃金川铜镍矿床Ⅰ矿区深边部地质-地电化学-地球物理多元信息成矿预测2012年第31卷第6期华北克拉通大青山地区古元古代晚期钾长伟晶岩脉SHRIMP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阿尔泰地区玛因鄂博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青藏高原羌塘中部蜈蚣山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黑云母40Ar-39Ar年龄西藏班戈地区青龙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青藏高原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构造组合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西秦岭造山带礼县地区中川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环境豫西西峡地区青岗坪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北祁连山扎麻什地区东沟蛇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藏南江孜地区早白垩世甲不拉组钙质超微化石的特征及其地层意义New perleidid fishe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strata of Y unnan Province辽宁西部及邻区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进展西藏尼玛北部新生代盆地沉积记录及控盆机理月海盆地线性构造展布及其成因分析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谢尔塔拉铁锌矿床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黄土覆盖区金矿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以豫西申家窑金矿邻区为例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泥火山喷发物中沥青脉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陕北黄土崩塌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改进White方法的地下水蒸散发研究关注地质分析文献,了解分析技术发展——地质分析技术应用类评述论文评介2012年第31卷第5期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木化石新资料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哈里努登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地区新太古代TTG成因分析:洋壳玄武岩不同深度下熔融的产物藏东察雅县察拉地区中生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构造环境新疆哈巴河地区托库孜巴依金矿区两类含矿脉岩LA-ICP-MS 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赣南龙南地区余田群玄武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滇西梁河—潞西地区新生代英安岩的源区及成因——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俄罗斯远东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其地质意义灾变事件地层斜坡滑塌(带)堆积的特征——以滇西保山地区上三叠统南梳坝组为例潮汐沉积韵律计算新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江油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白云岩为例青海化隆地区拉水峡铜镍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扬子地块西北缘震旦系灯影组铅锌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乌拉根铅锌矿床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秦岭成矿带Pb、Zn化探异常与铅锌矿常无对应关系的原因应用二维经验模分解(BEMD)法提取滇东Pt、Pd元素地球化学异常SD法在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资源量估算中的应用滇东南丘北地区大铁铝土矿工艺矿物学特征2012年第31卷第4期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龄研究的新进展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齐古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果干加年山—荣玛乡一带石炭纪—二叠纪古生物研究新进展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中部发现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西藏仲巴地区早古生代鹦鹉螺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走滑断裂型地震诱发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差异深部岩浆流动形成的岩石的特征及其与糜棱岩、片麻岩的比较——以华北北缘古生代晚期大光顶岩体为例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帕米尔式”铁矿床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黔北—渝南地区中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和铝土矿成矿效应河南嵩县庙岭金矿地质特征与钾长石40Ar/39Ar定年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的选择pH对长江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Pb释放行为的影响水稻土中重金属元素Cd、Pb的竞争吸附——以长株潭地区水稻土为例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地下水中B元素不确定度的评定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地下水中Ag元素不确定度的评定对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地下水中挥发酚不确定度的评定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的地下水中Tl元素不确定度的评定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比色法测定的地下水中硫化物不确定度的评定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进展评述2012年第31卷第2-3期泛亚铁路云南大理至瑞丽沿线基础地质综合调查研究成果专辑序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沿线主要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特征泛亚铁路滇西大理至瑞丽段基础地质综合调查进展滇西道街盆地上新世怒江埋藏砾石层、堰塞湖沉积的发现及其磁性地层学利用新近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计算滇西高原的隆升幅度滇西腾冲地区龙川江河谷上新世火山岩SHRIMP 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滇西高黎贡山南段奥陶纪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滇西腾冲地块东南缘高黎贡山群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滇西高黎贡山南段公养河群变质基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滇西龙陵地区勐冒奥陶纪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环境滇西腾冲地区勐连花岗岩体南段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滇西龙陵-瑞丽断裂带早白垩世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滇西施甸地区二叠纪卧牛寺组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发现滇西施甸地区晚泛非运动的地层学和岩石学响应滇西保山地块中部寒武纪双地麦群的特征及其时代重新厘定滇西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地温场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典型隧道断面形态对拟建滇西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滇西怒江河谷潞江段泥石流灾害时空发育特征基于模糊数学法评价滇西保山地区麻榔河泥石流沟的危险性层次分析法在滇西怒江河谷潞江盆地段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滇西大理至瑞丽铁路沿线岩石力学参数的测定及其意义滇西怒江河谷潞江段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滇西芒市盆地芒棒组软岩的水文、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芒究煤矿为例氡气测量与CSAMT 联合探测地下地质构造——以滇西潞西地区帕连、法帕剖面探测为例滇西大理至瑞丽铁路龙陵段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规律滇西潞西盆地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新疆-甘肃-内蒙古衔接区古生代构造背景与成矿的关系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黑云母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甘肃北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杂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南祁连裕龙沟岩体ID-TI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青海西部祁漫塔格山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 年龄内蒙古北山地区小狐狸山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LA-ICP-MS锆石U-Pb年龄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钦州湾-杭州湾构造结合带(南段)地质演化和找矿方向第七届(2012)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2012年第31卷第01期蛇绿岩研究的最新进展首编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地质图(1∶50万)及其说明韧性剪切带的剪切作用类型和韧性减薄量青海省格尔木市小南川地区昆南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环境西藏冈底斯北缘尼玛地区帮勒村一带寒武纪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浙江诸暨地区石角-璜山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超镁铁质球状岩成因的启示广西钦州地区那丽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地球化学基线成都经济区农业土壤Cd元素的解吸动力学2011年第30卷第12期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概况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构造轮廓和地层格架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岩性和分布特征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烃类气体组分的特征和成因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体组分的气相色谱法测定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激光拉曼光谱特征祁连山冻土区DK-1钻孔天然气水合物测井响应特征和评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2钻孔微生物群落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浅表地球化学特征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试验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煤田煤层气有利区块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艺与应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特征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分布区预测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研究新进展——第七届爱丁堡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特邀报告综述阿尔金山东段大平沟地区褶皱构造的特征及其成因青海黄河源盆地早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东昆仑山西段铁矿成矿机制和找矿模型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重力场与断裂构造的特征201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CSTPCD地质科学、地球科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排序表(前40名)2011年《地质通报》第30卷第1~12期总目次2011年第30卷第11期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试验井中侏罗统的沉积学特征东昆仑造山带多期隆升历史的地质热年代学证据浙江诸暨地区陈蔡群加里东期变质年龄的确认及其地质意义巨大华夏龙依据恐龙化石恢复印度板块的运行轨迹。
西藏弄如日金矿床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弄如日金矿床侵入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西藏弄如日金矿床是中国西藏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金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位于喜马拉雅祁连造山带埃达克岩带内,由于长期的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发育了丰富的区域成矿作用。
研究表明,该矿床是一种典型的侵入岩型矿床,其床岩主要为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对西藏弄如日金矿床侵入岩锆石 SHRIMP U-Pb 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一、锆石 SHRIMP U-Pb 年龄采用锆石 SHRIMP 方法,对矿床侵入岩中的锆石进行了 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锆石的年龄分布在 63~58 Ma 之间,主峰年龄为 60 Ma,年龄较为一致。
根据锆石年龄分析,可以判定弄如日矿床形成时间在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早期间,与该区域的大量花岗岩侵入年龄相当,多数花岗岩岩浆的形成时期正处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早期,从而说明该矿床的形成与大规模花岗岩岩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地球化学特征矿床侵入岩化学组成特点为富硅、富铝、富碱、亏损钙质幔源(A-type 火山岩)。
与其他侵入岩相比,高 Na2O 和低 K2O 为其特征,Sr/Y 和[(La/Yb)N]值比较大,ε Nd(t) = -9.01~-8.73, TDMC(1)为1.41~1.88 Ga,表明矿床侵入岩来自怀特夫亚洲洋裂谷西缘的地幔源区。
在铜、金、钼等金属元素富集方面,样品均较为突出,其中 Cu、Mo、Au、Ag 元素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化元素,并伴生有 Pb、Zn、Sb、Bi 等元素。
三、综合分析结合以上两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西藏弄如日金矿床侵入岩形成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早期,与该地区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有着密切关系;矿床侵入岩属于A-type 火山岩,富硅、富铝、富碱、亏损钙质幔源;矿床存在着铜、金、钼等金属元素富集,其中 Cu、Mo、Au、Ag 元素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化元素,并伴生有 Pb、Zn、Sb、Bi 等元素。
中国东南部余江基性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键词】 锆 石 S I P 关 HR MP U— b年龄 ; 江 基 性 岩 ; 余 岩石 圈伸 展 ; 国 东 南部 中
中 图 分 类 号 :5 7 P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6 7 ( 0 0 0 —0 4 —0 10— 8221)2 05 5
等 多金 属 矿 床口 。近 十 年 来 通 过 对 花 岗 质 岩 的构 ]
李 瑞 玲 , 李 真 真
( 国地 质调 查局发展 研 究 中心 , 京 1 0 3 ) 中 北 0 0 7
【 摘 要 】 中国 东 南部 是 我 国 重要 的 中 生代 花 岗质 岩 石 和 钨 锡 多金 属 矿 床 集 中发 育 的 地
区 , 区基 性 侵 入 岩 体 或 岩 墙 是 研 究 岩 石 圈 伸 展 的 时 限 和 机 制 的 理 想 对 象之 一 。研 究 以 该
的基性 岩体 或岩 墙_ , 6 基性 岩 体或 岩墙 是 制约 岩 石 ]
收 稿 日期 : 0 9 0 3 ; 改 回 日期 : 0 0 3 2 2 0 —1 — 0 2 1 —0 — 2 基金项目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准 号 : 0 0 0 1 批 4421) 作 者 简介 : 瑞 玲 , , 5岁 , 研 究 员 ( 士 ) 地 球 化 学专 业 , 究 方 向 : 石 地 球 化 学 和 环 境 地球 化 学 . — i l g @ s h . o 李 女 3 副 博 , 研 岩 E mal r z o u c m :l
性 岩体 或岩 墙 的综 合 研究 , 国东 南 部 晚 中生 代 处 中 于岩 石 圈伸 展 背 景 的认 识 得 到 了 大 多 数 学 者 的认
可 , 对 岩 石 圈 伸 展 的 时 限 和 机 制 存 在 较 大 的 争 但 议 l 。已有 的资料 分 析 表 明 , 5 j 中国 东南 部 发 育 大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t
图
1
东巧 及邻 区 蛇绿岩分 布略 图 (据 叶培盛 等
.
,
2004 )
1
.
;1
984
;
王
。
希斌 等
,
1987)
,
尚缺 乏 精 确 同位 素定 年
,
F ig
1
Ske
t c
n
h
m
a
p
o
a n
f d is d it
is h e
s
t
r
ib u t io
n
o
f
o
p h io l it
e s
in
数据来制 约
,
通常由 l
~
3
个单元组 成 东巧东 山
,
、
、
一
带蛇绿 岩主要
一
镜 状 狭 长 带 状 楔 状 展 布 其 北 侧 紧邻 羌 塘 地 块 南
、
,
由 方 辉 橄 榄 岩 辉 长 岩 玄 武 岩 等 组 成 ;东 风 矿 区
、
侧和 江 错 蓬错 纳木措等蛇绿 岩残 片
、 、
一
起 衔 接拉 萨
、
带 蛇 绿 岩 主 要 由变 质 的 方 辉 橄 榄 岩 纯 橄 岩 等 组 成
,
1993 )
。
,
被 下 白垩 统 不 整 合 覆 盖 ( 王 希 斌 等
,
1987 )
注 :本 文 为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编 号
40 534 0 19
}
) 资助 的成 果
。
。
收 稿 日期
:
20 0 7 10 15
— 一
;
改 回 日期 年生
。
:
2008 0 1 05
— —
关键 词
:
锆石
S H R IM P
定 年 ;辉 长 岩 ;东 巧 蛇 绿 岩 ;西 藏
西 藏东 巧 蛇 绿 岩 位 于 班 公 湖 怒 江 缝 合带 的 中
一
段 从上 世纪
,
50
年代寻 找铬铁矿开 始 前人 已对该
, ,
地 区 蛇绿 岩做过 许 多研 究工 作 包 括 岩石 构造 特 征
(邓 万 明 19 84
本文在前人研 究基 础 上 对东巧 蛇绿
S H R IM P
Do
g q ia
r
o
a
dj
e
a c e n t
a r e a s
岩 中辉 长 岩 进 行 了锆 石
Ⅱ定 年
( a ft e
。
Y
;2
一
e
P
e
n
g
t
一
a
1
.
,
2004 )
一
1
板块缝 合线
一
逆 冲断 裂
2
一
;3
蛇 绿 岩 片 ;4
3
一
采样 点
h io lit
1
S H R IM P
定年及 其地 质意义
529
定年样 品
10 K
m
采 自东 巧 区 以 西 沿 道 路 约
和图
2)
,
(图 3)
;
根 据锆 石 成 因类 型 确 定 测 点 位 置 ( 避 开 裂
,
G ;
ir
a r
de
,
a u
e
t
a
1
、
.
,
1984
;G
ir
a r
de
o
a u
e t
a
1 1
.
,
1985 1982
r e
;
王 永
锋等
,
200 5 )
;G
形成环 境 (G
a r
p
e
l
e
t
;
,
a
.
,
;
汤 耀庆等
a
1984
ir
de
a u
e t
a
1
u
.
,
1984
a
A 1 le g
1997 1983
e t
1
.
斌 夏
1) 2)
¨
,
徐 峰 力
h 约
,
振 韦 权
,
h ∞
,
玉 张 泉
;
¨
,
王冉
h 孙
,
李 峰 建
,
h ∞
,
王彦 斌
,
,
。’
中 国科 学 院广 州 地 球 化 学 研 究所 边 缘海 地 质重 点 实验 室 广 州 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北京
,
,
5 10 64 0
10 0 0 39
3)
北 京 离 子 探 针 中心 北 京
,
10 0 0 3 7
内 容 提 要 :东 巧 蛇 绿 岩 位 于 分 割 羌 塘 地 块 和 拉 萨 地 块 的 班 公 湖
怒 江 缝 合 带 中段 是 该 带 最 著 名 的 产 铬 铁 矿
,
。
床 的蛇绿 岩残 片之
U Pb
—
一
。
该 蛇 绿 岩 遭 受构 造 肢 解 恢 复后 的蛇 绿 岩 剖 面 各 岩 石 单元 齐全
责 任 编 辑 :郝 梓 国
,
。
作者 简介 夏斌
:
,
男
,
1959
博士 研 究员 博士 生 导师
,
构造地质学专业
。
E
m
a
il
:
x
ia b in
@
g ig
.
a c
.
c D
_
。
重庆维普
第
4
期
夏 斌 等 : 西 藏 东 巧 蛇 绿 岩 中辉 长 岩 锆 石
X D Q2 9
兹格 唐错
一
;
地块北缘
一
。
东 巧 蛇 绿 岩 向北 东 可 与 安 多 多 普 尔 曲
、
带 蛇绿 岩 主 要 由变 质 方 辉 橄 榄 岩 辉 石
、
带 的 蛇 绿 岩 相 连 ;向 南 东 则 与 懂 错 那 曲 等 地 的 蛇
一
橄榄 岩和斜长 透 辉 岩组 成 ( 叶培盛 等
一
,
2004 )
。
蛇绿 其上
e s ;
1
地 质简况
东 巧 蛇绿 岩 主要 分布于 东巧 东 山 东风 铁矿 ( 含
、
1
s u
t u r e
o
f p la
t e s ;
t
hr
u s t ;
s
he
n
e t
o
f
o
p
4
-
s a m
p lin g p o s it io
铬铁矿 体 ) 及 兹 格 塘 错 等地 呈
,
、
N W W
SE E
向透
绿 岩连 为
,
体(图
1)
。
因构造 肢 解 破 坏 蛇 绿 岩 层
, ,
岩 大 多 构 造 侵 位 于 中侏 罗 统 下 侏 罗 统 木 嘎 岗 日群 复 理 石 建 造 中 ( 西 藏 自治 区 地 质 矿 产 局
,
序 不 全 各 岩 石 单元 出露 的完整 蛇 绿岩 剖 面 罕见 但
组 成 蛇 绿 岩 的岩石 各 单 元 均 有 所 出露 蛇 绿 岩 剖 面
,
1984
,
;王
希斌 等
,
19 8 7
;Z
ho
e t
1
.
;
叶培盛 等
2004 )
1987
;
和铬铁矿矿床地 质 (孙德恕
,
;王
希斌 等
,
鲍佩声等
,
,
1999 )
等
。
有关该
地 区 蛇 绿 岩 的形 成 时 代
目前 仅 根 据 地 层 接 触 关 系
g
r e
和 上 覆 硅 质 岩 中的放 射 虫 时 代 进 行 推 断 ( A ll e
, ,
本文应 用 S
H R I M P lI
锆石
法 对 东 巧 蛇 绿 岩 中堆 晶 辉 长 岩 进 行 了 测 年 获 得 辉 长 岩 年 龄 为
,
,
18 7
.
8 ± 3
.
7 M
a
。
该年 龄 代表 了东 巧 洋 盆 的
。
形 成 时 代 为 确定研 究 区 特 提斯 洋 盆 的古 构造 格 局 及 其发 育演 化 过 程 等提 供 了 重 要 的年代 学 制 约
重庆维普
第
2
8 2 0 0
卷
8
第 4 期 年 4 月
地
质
学
报
A C T A G E O L O G IC A S I N IC A
V
o
1 8。
.
N
o
.
A pr .
2 。。
:
西 藏 东 巧 蛇 绿 岩 中辉 长 岩 锆 石 S H
R IM P
定 年及 其地 质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