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1《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说课(5.22)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点
四、教学过程
设 置 情 境 互 动 探 究
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一 教学环节二 教学环节三 2014年德国 世界杯夺冠 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课堂小结
导入新课
2014年世界杯奖杯
德国队夺冠
教学环节一: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基本权力框架
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皇帝 帝国首相 联邦议会 帝国国会 行使立法权 397名民选议员 代议制民主
普选对德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由于帝国议会是普选产生的,它毕竟为资产阶 级和各种政治势力提供了合法活动的讲坛…… ——丁建弘《德国通史》 他们(指德国工人)给了世界各国同志一件 新的武器——最锐利武器中的一件武器,向他们 表明了应该怎样使用普选权。 ——恩格斯
教学方法
联系现实
激发兴趣
问题引导 化解难点 史料研习 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德意志的分裂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知道德意志的统一方式; 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理解德意志统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论从史出 的能力。 学生能感受国情特点对政治体制多样性的影 响,形成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理性认识,理 解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1.德意志统一的背景 2.德意志统一的方式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宪法》 2.德意志帝国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五、教学反思
合 作 探 究 学 习
问题化 情境化
思辨化
信 息 技 术 辅 助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小组合作 德意志帝国统治特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岳麓版必修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问题思考: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2、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建立①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背景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但是,会议(1814—1815年)根据“ ”原则所造成的局面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障碍。
b.人民渴望统一: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的主张。
c.统一的中坚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现: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统一;而其首相则制定了“ ”,积极推进德意志的统一。
B.统一过程: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的运筹下,先后发动三次,完成了统一。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ppt10(说课) 岳麓版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堂上要调动 学生参与讨论, 形成生动活泼 魏玛共和国、法西斯专政 的学习氛围, 1、魏玛共和国有哪些进步和 培养学生的发 缺陷? 散思维,开阔 解题思路,使 2、简述德意志统一到二战爆 发其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 学生形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三、 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的 发展与挫折:
说 学习 方 法的培养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 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 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在本课时,学生时而阅读思考,时而小组讨论 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 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 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 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说课:
民族国家的统 一之路
说 教 材
说 教 法
说 学 法
说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一、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确 立的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二、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的 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幻 灯 投 影
三、 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 的发展与挫折:魏玛共和国 、法西斯专政
1、本节课教学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 据,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贯穿于每个 教学环节,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历史教学观。
说
1.3 教学目标:
教
材
(1) 知识与能力: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内容。 ( 2 ) 过程与方法: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 布的特殊背景,认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 响,掌握透过事物的现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的能 力。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剖析德国法西斯 主义的历史根源,形成追求民主的价值观和热爱 和平的情感信念。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说课稿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我用这幅著名的油画《皇帝宣言》,展示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感受军人在德意志帝国的特殊地位,由此进入第二环节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这一目中主要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首先,通过分析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德意志帝国皇帝、首相、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的权力,并构建出德意志帝国权力框架示意图,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德意志帝国权力的最大拥有者是皇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德意志皇帝是否和封建皇帝的权力一样?可以看到,德意志皇帝虽然权力大,但必须在宪法的框架下去行使权力,这是君主立宪制,是人治到法治的进步。另一方面,帝国国会由民选产生,这正是代议制民主的典型特征。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德国代议制民主,我补充了两段材料,突出宪法有关普选权的规定,为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以及社会各阶层参与政治提供空间,帮助学生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民主进步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为教学重点。
2、难点: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特点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我都运用多样化的资料,设置不同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必修一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祖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产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国家强大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现状难点:“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媒体利用Powerpoint课件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突出主题,达到情感共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一、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流与合作创造必要的前提,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中的最后一课。
在本单元中,英、美、法、德四国政体演变的方向一致,但选择的形式不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
德意志由于其民族的传统及其统一的方式,使其后来的统治中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两个特点。
因此在本课知识的处理中,虽然本节课文没有涉及到法国的政治体制,但通过与法国总统制共和国的比较更能体现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的特点,所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并作为本课的重点,这也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的要求。
三、学生分析在学习了英、美、法三国的政治体制后,学生对什么是政治体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政治体制中各种权力的分配与制约,如何实现民主等内容也有比较好的理解,能较好地完成法、德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另外学生对德国人物印象最深的是希特勒,最想知道为什么希特勒会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
如果由学生讨论自己去探究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统一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记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总统制共和的异同,理解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不同及是否加入纳粹党等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意志统一方式和帝国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党上台原因的认识,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由于第三单元讲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而近代以来的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于宪法,所以确定《德意志帝国宪法》为本课的重点内容;“比较”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方法和能力要求,同时,要做到对历史现象(人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比较,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将德意志帝国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进行对比,认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实为本课的难点。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国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演变历程一、课程标准:1、知道《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度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1、在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代议制诞生过程中,民主与专制斗争异常激烈。
各国在确立过程中根据国情选择适合的政体。
19世纪中期,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德意志完成统一。
帝国建立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但由于普鲁士的传统,宪法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本节主要内容:本课分为三目。
第一目“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讲述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第二目“德意志帝国的统治”,讲述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目“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讲述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下,建立法西斯专政,表明德国民主进程还很艰巨。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历史的基本史实有了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停留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而高中历史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所以要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材料加强对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产生的背景。
(2)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内容,理解德意志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魏玛宪法》和法西斯专政,认识德国民主历程的曲折性。
(4)知识延伸:二战后对德国的民主化改造,德国对历史的反省,德国最终确立民主政治。
补充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分组讨论:将同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德意志帝国同英国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殊性及对德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 复习提问: • 1. 古罗马帝国曾经地跨哪几大洲?
• 2.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谁建立的? 为什么叫帝国?
• 3. 拿破仑的一生最后什么结局?
一.德国的统一
1. 维也纳会议:
(1)时间:1814-1815
(2)原则:正统
(3)结果:德国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各小邦实行君 主专制
维也纳会议
“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到18世 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296个邦国,1000多块 领地,各邦有自己的货币制度、自己的关税和各种 工商条例,各邦之间关卡林立。 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 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 他所运货物的价值。
威廉二世
三. 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 《魏玛宪法》 (1)时间:1919.8 (2)内容:a.立法权——国会 (参议院,众议院) b.总统 ——直接选举产生 c. 内阁 ——行政权,总理对总统 负责 (3)共和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评价:①人民有一定的民主自由了 ②没有摧毁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1832年读大学时, 在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纪 念日那天,他同一位美 国朋友莫特利用25瓶香 槟酒打赌:25年内德意 志必然统一。。。。。
俾斯麦(1815—1898) ---普鲁士首相
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
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
票所能解决的,而要
依靠“铁”和“血”
3.统一的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王朝战争:参与者都是王国或叫君
德 意 志 帝 国 宪 法
• 分析:有皇帝,有议会,表面上是君主立宪 制度,实际上都是皇帝说了算,也就 是说实质是君主专制 2. 帝国建立的意义: 使德国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 3. 局限性: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1《民族国家的统一
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德意志的统一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记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理解德意志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分析王朝战争与德意志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的关系,认识德意志近代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德意志统一方式和帝国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特征的认识,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教学重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到19世纪初,德意志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封建邦国林立,严重阻碍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
国家统一是当时德意志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讲授新课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指导学生掌握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局限性。
)长期以来德意志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的封建体制,但拿破仑被打败后,欧洲各国进行了维也纳会议,会议上法国代表、外长塔列朗提出了正统主义的原则,这个原则的精神就是:肯定法国革命前封建王朝为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状况。
德意志仍然是四分五裂的国家,这一状况严重阻碍着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实力雄厚的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1864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联合对丹麦作战,夺取了原隶属于丹麦王国的两个德意志邦。
在1866年又爆发了普奥战争。
普鲁士击败奥地利,确立了它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
战后,奥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联邦。
1867年,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北德意志同盟成立,它包括除南德4邦以外的21个邦和3个自由市。
北德意志同盟的成立,
意味着德意志统一已完成了大部分。
后来俾斯麦又引发了普法战争。
法国战败,不久南方诸邦与北德意志同盟合并。
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正式继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德意志的统一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德意志结
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扫清了障碍,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但由于统一是封建主自上而下领导进行的,因而
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如专制主义。
二、德意志帝国
(指导学生掌握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史实。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是德意志帝国的
统治特征。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出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指导学生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国会只是点缀。
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国家统一的完成,也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胜利。
统一过程中的每一个胜利成果,都
是普鲁士用武力争得的。
这一切都在显示统一帝国的建立,首先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德意志民族的贡献也首先在于它的武力。
长期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终于统一了,在这样的伟绩面前,带有军事色彩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赢得人们的信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914年,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战败,德意志帝国覆灭。
1919年8月,颁布“魏玛宪法”,成立“魏玛共和国”,但民主基础薄弱。
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了对德国战后的处理方案,割地、赔款以及军事上的限制,成为德意志人的耻辱。
战后德国经济一直萧条,1930-1933年期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经济的萧条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号,利用了德意志民族复仇情绪,大肆笼络、欺骗德国人民,赢得了1932年的国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组阁,夺取了全国政权,逐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三)巩固小结:在资本主义运动的大潮中,德意志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民族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统治。
但由于社会变革
是通过封建主自上而下领导进行的,因而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民主共和的基础异
常薄弱,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占据了社会政治的主导地位,所以德意志国家后来狂热地
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给包括德意志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四)课堂练习:《填充地图册》相关练习
(五)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练习》相关练习
板书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背景:封建割据阻碍德国发展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经过: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战争
影响:结束封建割据,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建立:1871年,凡尔赛宫
二、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
统治特征
军国主义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建立
法西斯专政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