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调整部位及参数要求

合集下载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调整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调整
1、割台高度的调整 2、摘辊间隙的调整 3、切草刀间隙的调整 4、安全离合器的调整 5、传动链轮张紧度的调整 6、拨禾链条张紧度的调整 7、升运器输送链条松紧度的调整 8、切碎机传送三角胶带的调整 9、切碎机地轮位置的调整
1、割台高度的调整
由于玉米种植品种不一,玉米 结穗高度不一致,在作业时必 须对割台高度进行调整。
摘辊间隙的调整方法是:改变外 摘穗辊前端轴承座的位置,即可 改变摘辊之间的间隙。顺时针旋 转调整杆,摘穗辊的间隙就增大, 反之则减小。
2、摘辊间隙的调整
两摘辊工作间隙的正确与否,对 于减少损失、降低功耗、防止堵 塞关系极大。
摘穗辊间隙是指摘穗辊工作段凸 筋与另一根摘穗辊的外圆之间的 间隙。此间隙以茎秆直径的30% 到50%为好。
割台高度是根据玉米结穗高度 进行的,结穗高度较高时,适 当提高割台高度,可增加生产 率。反之玉米结穗高度较低时, 降低割台,可减少损失率。
调整方法是:①旋转升降丝杠 便可调节割台高度。②在升降 轨道内侧涂上润滑油,可使割 台在下调时能靠自重下降。如 果不能靠自重下降,也可敲击 升降架下部,经振动便能降落。
玉米联合收获机通常分为背负式和自走式两 种,在结构原理、使用调整等方面大同小异。 下面我就以4YW-2型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为例,重点讲解一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调整:
二 、调整的具体内容
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由割台、升运器、集穗箱、秸秆切碎 机、升降悬挂装置等五部分组成,它们的使用调整我从以下 九个方面进行讲解:
3、切草刀间隙的调整
为防止摘穗辊被茎秆和杂草 缠绕,在摘穗辊的工作段和 拉茎段的外缘装有切草刀, 刀与摘穗辊的间隙为3— 5mm。此间隙过大过小, 都易使摘穗辊不能正常工作, 必须进行调整。

玉米联合收割机核心部件的调整与使用

玉米联合收割机核心部件的调整与使用

玉米联合收割机核心部件的调整与使用作者:张占胜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张占胜(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黑龙江牡丹江 157009)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已跃居粮食作物的前位,世界排名第二位。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江淮平原等地区。

因玉米产量高、价格高,本身具有食用、造乙醇、做饲料和制药等多种广泛用途,近几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迅猛提高,玉米联合收割机销量猛增。

农民迫切需要掌握机具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专业技能,尤其作业状态的核心部件的调整和使用。

1 玉米联合收获机核心部件的调整和使用1.1 玉米联合收获机割台部位核心部件调整(如图1所示)1、拨禾链2、扶禾器3、螺旋搅龙4、浮动被动链轮调节螺杆5、摘穗辊1.2 摘穗板间隙调整(如图2所示)摘穗板的作用是在拉茎过程中将玉米果穗卡住并摘下。

摘穗板间隙应调整至所收玉米果穗平均直径的2/3左右。

调整时应注意左右摘穗板对称于两拉茎辊之间。

调整摘穗板间隙,是通过摘穗板上的长圆孔实现的。

首先要将其固定螺栓松开,再左、右对称移动摘穗板到所需间隙,然后紧固螺栓。

摘穗板前部间隙应比后部间隙大3mm。

此间隙过小会使摘下果穗中混杂有许多茎叶和断茎杆易造成堵塞:间隙过大会使果穗卡住,损伤籽粒。

1.3 拉茎辊与清草刀间隙调整(如图2所示)清草刀通过上侧长圆孔调整,调整摘辊间隙,调整清草刀棱边与摘穗辊凸筋之间间隙为1~1.5mm。

否则就易出现拉茎辊缠草。

清草刀调整完后,必须拧紧紧固螺栓。

1.4 拨禾链调整(如图3所示)1、张紧弹簧2、浮动被动链轮调节螺杆3、摘穗板4、摘穗辊总成5、拨禾链在摘穗部装上装有两条专用鸭嘴耳相错1/2节距的拨禾链。

其作用首先将扶持玉米茎杆向后移动,然后将摘下的果穗输送到螺旋搅龙。

调整浮动被动链轮调节螺杆,使张紧弹簧压缩为20~25mm,即可实现拨禾链张紧度的调整。

调整完成时注意拧紧锁紧螺母。

1.5 摘穗辊间隙的调整(如图4、5所示)目前市场普遍采用纵向板式摘穗器(俗称摘穗辊)和纵卧扭穗辊(俗称扭穗辊)两种方式,但调整方法是一样的。

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位调整措施

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位调整措施

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位调整措施摘要从拨禾轮、切割器、割台搅龙、倾斜输送器、脱粒装置、清选装置、复脱器等方面总结了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位的调整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位;调整联合收割机是能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分离、清选等作业的机器;它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缩短收割时间,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减少因天气因素造成的损失。

在抢收、抢种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以鼓励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因此联合收割机也得到迅速发展。

联合收割机在工作中由于磨损、松动、变形等因素造成各部位发生变化,影响作业质量,甚至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及时调整[1-2]。

1 拨禾轮1.1 拨禾轮高低的调整机手通过操纵手柄来调整拨禾轮的高度,太高会造成籽粒损失,太低会造成拨禾轮翻草现象,一般拨禾轮应拨在割茬以上下2/3处高度,可把作物平稳地推向割台搅龙。

1.2 拨禾轮转速的调整拨禾轮的转速应根据主机的行走速度来调整,行走速度越快拨禾轮转速也越快,反之越慢。

拨禾轮转速太快会造成割台损失增加,太慢会造成喂入量不均匀。

拨禾轮转速的调整是通过拨禾轮左侧的无级变速手柄来完成的,顺时针转动手柄,转速升高;反之,转速降低。

1.3 拨禾轮的前后调整通过拨禾轮两端轴承座在支臂上的位置改变来调整,拨禾轮与切割器、割台搅龙距离应大于20 mm,一般在20~30 mm,太前会造成收割作物时堆积,太后会增加籽粒损失。

1.4 拨禾弹齿的调整弹齿下垂的角度是通过调整板与升降固定板上螺栓与螺孔相对位置的改变来调整的,收割直立作物时弹齿应垂向下,收割倒伏作物和稀疏的作物时弹齿应向后倾斜,当收割高秆稠密作物时,弹齿应向前偏转。

2 切割器2.1 割刀重合度的调整动刀片处两端极限位置时,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重合,其偏差不大于5 mm,其调整方法是将摆环箱的摆臂处于相应的极限位置,通过调整刀头与弹片之间的位置来保证重合度。

联合收割机调整与正确使用

联合收割机调整与正确使用

N o n g j i y u w e i x i u随着联合收割机的投入使用,大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科技水平的不足,经常性导致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不当,减少了其作业强度。

一、联合收割机的准备调整1、看零部件(1)检查联合收割机行走系统,包括:转向系统、变速箱、轮胎等。

按照技术要求严格检查调整。

轮胎气压、磨损情况。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

(2)检查所有紧固件(螺栓、螺母、顶丝等)的紧固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紧固,缺损的应补充齐全。

(3)检查测试电气系统,确保导线完好,连接牢固。

对于老化线路一律进行更换。

(4)检查所有零部件的完好性,如发现损坏、变形的应及时更换新部件,注意发现不明显的损坏和隐患。

2、看密封性(1)为防止收割机作业时跑粮、漏粮,应认真检查密封性接口处。

包括:割台倾斜喂入室与脱谷滚筒凹板过渡板结合处;滚筒凹板间隙检视孔处;抖动板(阶梯板)两侧密封袋与侧壁结合处;清粮筛框两侧密封带与侧壁结合处;籽粒、杂余搅龙壳与底活门贴合处;复脱器盖与壳贴合处;升运器上盖、底盖、门与壳贴合处;卸辆搅龙与粮箱结合处。

(2)检查所有液压系统油管接头牢固严密、不漏油。

检查液压油油量在合理范围内。

3、看机油(1)检查发动机机油状态,定时更换标准润滑油。

检查发动机冷却液,及时补充。

在发动机额定转速情况下,检查、核定脱粒滚筒、逐镐器、杂余搅龙、颗粒搅龙、清洗风扇等主要工作部件的转速,必须在标准范围内,决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2)按收割机的润滑图进行润滑。

选用规定油脂(一般选用ZG-3、ZG-2H号润滑油脂)。

按照润滑图依次加注,避免遗漏。

4、看灵敏性(1)是切割器安装和调整要准确并且灵活、完好、可靠。

检查割刀刀齿状态,要保持锋利,有断齿缺损的应及时更换。

(2)检查各主要调整机构的工作灵敏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包括:割台升降;检查拨禾轮高、低、前、后的调整范围和转速;滚筒间隙;链条、皮带的张紧度;清粮筛倾角、摆幅、鱼鳞片开度调整;清选风扇的风量、风向调整;各安全离合器超负荷切断转动的可靠性。

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台系统的使用及调整

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台系统的使用及调整

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台系统的使用及调整作者:周超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摘要介绍了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台系统的使用及调整方法,包括拨禾轮、切割器、喂入搅龙、倾斜输送器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台系统;使用方法;调整方法中图分类号 S2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78-01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割台系统用以切割作物,并将割下的作物输送到脱粒部分。

割台系统主要由拨禾轮、拨禾轮升降油缸、切割器、喂入搅龙、倾斜输送器(过桥)、摆环箱、割台体、割台升降油缸等组成。

割台的倾斜输送器后端铰接在板齿滚筒室两侧壁前端支座上,割台油缸控制割台的升降,以适应割茬高度和地隙要求。

现结合笔者多年农机理论教学和田间技术指导经验,把谷物联合收割机割台系统的使用及调整方法介绍给大家。

1 拨禾轮的使用及调整拨禾轮在收获时起到扶持或扶起(倒伏)作物的作用,并将作物拨向切割器支撑切割,同时将割下的作物拨向割台喂入搅龙,以利于作物喂入。

拨禾轮的调节有4个环节,分别为高低位置、前后位置、弹齿倾角、转速。

拨禾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拨禾轮放到最低和最后位置时,弹齿距喂入搅龙及护刃器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 mm。

1.1 拨禾轮高低位置的调整拨禾轮的高低位置由驾驶室内的拨禾轮升降手柄操纵控制。

一般直立作物和高杆作物及密度大的作物,以弹齿杆拨在作物2/3为宜。

收割倒伏作物时放至最低。

收割矮稀作物时,弹齿尽可能接近护刃器。

在收割实践中发现,在收割直立的小麦、水稻时弹齿杆拨在靠近麦穗或稻穗的下方,收割喂入的效果最好。

1.2 拨禾轮前后位置的调整移动拨禾轮轴承座在升降支臂上的位置,可调整拨禾轮的前后位置。

调整时先取下拨禾轮的传动三角带,再取下支臂上的固定插销,两侧同时移动拨禾轮。

调整合适后插入固定销,重新调整三角带的张紧度。

在收割直立作物时,将拨禾轮调整到拨禾轮梁垂线与护刃器前端200~300 mm的距离处;收割倒伏作物时,顺倒伏方向收割时拨禾轮尽可能前置,逆倒伏方向收割时拨禾轮应尽可能后置。

谷物联合收割机常用调整方法与保养

谷物联合收割机常用调整方法与保养

谷物联合收割机常用调整方法与保养作者:李德江来源:《山东农机化》 2017年第3期一、谷物联合收割机常用调整方法1.拨禾轮的调整。

(1)拨禾轮高低的调整。

在收割直立作物时,拨禾轮的弹齿或压板应作用在被割作物高度的2/3处为宜。

当收割高秆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高些;收割低矮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低些,但不能使拨禾轮碰到割刀或割台搅龙。

(2)拨禾轮前后的调整。

拨禾轮往前调,拨禾作用增强,铺放作用减弱;往后调,作用相反。

+般要求拨禾轮在不与割台搅龙相碰的条件下,使拨禾轮轴位于割刀的稍前方。

当其调到最后位置时,要求拨禾轮弹齿与割台搅龙间距不小于20mm。

(3)拨禾轮弹齿倾角的调整。

当收获直立或轻微倒伏作物时,拨禾轮弹齿一般垂直向下或向前呈150左右,以减少弹齿对作物穗头的打击,降低割台损失。

当收割倒伏作物时,拨禾轮弹齿应向后倾斜“150-300”,以增强扶起作物的能力。

(4)拨禾轮转速的调整。

收割一般作物,拨禾轮的圆周速度与机器的前进速度相当;收割植株高、密度大的作物,拨禾轮圆周速度应略小于机器的前进速度,以减少拨禾轮的打击;收割低矮、稀疏的作物,拨禾轮的圆周速度应稍快于机器的前进速度,减少已割作物在割台台面上的堆积。

2.脱粒装置的调整。

影响脱粒分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滚筒转速、切流凹板正反面的安装、脱粒间隙等。

(1)滚筒转速调整。

轴流滚筒有两种转速,机械在出厂时+般设为高转速。

对特殊作物可将中间轴和轴流滚筒皮带轮对换,实现低速。

(2)切流滚筒、切流凹版的调整。

切流凹板有两面,面带齿,另面光滑。

收获小麦时用光面作为工作面,收水稻时用带齿面作为工作面。

齿面有两排齿或四排齿,视脱粒难易程度而定,在确保脱粒质量前提下采用较少齿排为宜,以降低能耗和破碎率。

(3)脱粒间隙调整。

一般要求是在脱净的前提下,尽量使脱粒间隙大些。

在收获成熟度和潮湿度正常的麦类作物时,凹板人口处的间隙为16mm左右,出口处的间隙为6mm左右。

一种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组成和调整

一种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组成和调整

一种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组成和调整摘要: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是收获小麦和收获水稻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阐述了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组成和调整方法,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是收储小麦和水稻的主要农机具,它具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的特点,适用于成熟期籽粒含水量12%~20%(小麦)、15%~28%(水稻),草谷比0.6%~1.2%(小麦)、1.0%~2.4%(水稻)的小麦和水稻,能一次完成收割、脱谷、液压卸粮等功能。

1 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组成主要由割台、输送槽、脱粒清选机构、液压升降操纵、行走系统等五大部件所组成[1]。

2 全喂入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当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时,分禾器将割区内外作物分开,拨禾轮把进入左、右分禾器间的作物拨向切割器,割刀切断作物茎杆;被割下的作物在自重、收割机前进速度和拨禾轮的配合作用下,倒向割台,通过割台搅龙的螺旋叶片将作物送到割台左侧输送槽入口处,由割台搅龙的伸缩杆将作物拨入输送槽口,经输送链耙齿的作用,作物进入脱粒滚筒。

进入脱粒滚筒的作物,在钉齿、滚筒盖和导草板配合作用下,作圆周和轴向运动。

从滚筒前端移向滚筒后端。

作物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钉齿的多次打击、梳刷,在凹板筛上反复揉搓而脱粒,谷粒通过凹板筛孔落下,掉落在振动筛面上,经风扇气流风选穿过筛孔,落进水平搅龙,再经水平搅龙和升运搅龙的旋转将籽粒送入粮箱。

杂余由二次搅龙送入复脱滚筒再散落到振动筛面后重新筛选,杂物被风扇气流吹出机外。

粗的茎杆沿脱粒滚筒移到后侧,在滚筒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抛出脱粒机,经过切碎器被切碎。

完成了收割、输送、分离、清选和碎草的联合收割作业的全部过程。

3 主要部件的使用和调整3.1割台割台是收割机作业时切割作物的部件,主要由割台、搅龙、割台传动机构、切碎器、机架、左右分禾器和拨禾轮等部件组成。

3.1.1分禾器左分禾器和右分禾器,分别固定在割台机架左、右两侧。

春雨4YZ-4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部位的调整方法及安全作业

春雨4YZ-4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部位的调整方法及安全作业

春雨4YZ-4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部位的调整方法及安全作业玉米收获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各部间隙都会改变,因此要根据收获机各部使用时间和维护保养的要求,及时地进行检查调整和维护保养。

现以春雨4YZ-4型玉米收获机为例,说明其主要部位的调整。

1主传动离合器的调整主传动离合器的作用是:通过对联组带6HB2565的张紧或分离,从而实现整机工作部件的动力结合或断开。

为了能实现联组带6HB2565与带轮脱离,需保证大护圈内侧与主离合被动带轮和联组带6HB2565外侧的间隙为x=(3+1)mm,小护圈与发动机动力输出带轮和联组带6HB2565外侧的间隙为y=(5+3)mm。

联组带松紧的调整是通过调节主离合器拉杆长短来实现的。

护圈与联组带间隙的调整是通过加减垫片来实现的。

通过以上的调整,这一定的间隙是保证分离时皮带能从带轮槽中脱开。

2剥皮机的调整(1)风机风量的调整风机风量大小的调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

一是松开皮带轮六只紧固螺栓,加、减垫片改变皮带轮直径大小来进行。

二是松开风机调风板,上、下移动调风板改变进风量。

(2)剥皮机压制器的调整压制器的作用是把果穗压向剥皮辊轴,增加玉米穗与剥皮辊之间的摩擦力,以改善果穗在剥皮部件工作表面上的分布,并将果穗向剥皮流程方向推进,从而可提高剥皮装置的生产率和剥净率。

通过调节位于压制器部件上的浮动压簧,可以调节压制器的下压力。

调整时,旋松螺母间隙变小,压力变大,旋紧螺母间隙变大,压力变小。

此调节应合适,过大则提高剥叶质量,但易啃伤果穗,过小则影响剥叶质量。

一般情况下,保证浮动压制器叶轮上的橡胶叶片与剥皮辊之间的间隙在27 mm左右为宜。

(3)摆动轴承座及剥皮辊间隙调整为了使剥皮部件能正常工作,达到较为理想的剥皮效果,最重要的问题是保证每一个辊轴副及固定辊轴与摆动辊轴相互压紧,但也不易过紧,过紧则胶辊磨损加快,过松则使剥叶效果变差。

(4)剥皮机安全离合器的调整剥皮机动力输入端装有过载保护的安全离合器,机器出厂时已调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调整部位及参数要求
一、谷物联合收割机技术参数
二、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调整部位及参数要求
1 割台部分
1)调整拨禾轮,一般弹齿管拔在作物2/3高度处为宜
2)动刀片处于两端极限位置时,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应重合,偏差≤5mm
3) 动刀片和压刃器工作面之间间隙范围在0.1mm-0.5mm之间
4)喂入搅龙叶片与割台底板之间的间隙一般为15mm-20mm
5) 伸缩扒指与割台底板之间的间隙一般为10mm-15mm
6)调整过桥链耙耙齿与过桥底板间隙为10mm,用手提链耙中部,提起高度在20mm-35mm之间
2 脱谷清选部分
1)轴流滚筒活动栅格凹板出口间隙可调整为5mm、10mm、15mm、20mm四档位,手柄越靠后,间隙越大,调整后滚筒应转动自如,凹板左右间隙应保持一致,其偏差≤1.5mm
2) 筛片开度调整原则:上筛前段开度在1/3-2/3之间,后段开度略大于前
段;下筛较上筛后段开度小些,在保证复脱器不堵塞的情况下,尾筛则尽可能开度大些
3 动力传动部分
1)当主离合结合时,调整压簧长度为37mm,护圈与联组带间隙7-10mm,托板与联组带间隙10-15mm
2)当卸粮离合结合时,调整压簧长度为37mm,护圈与C2490皮带间隙7-10mm
3)两组无级变速皮带HK2700和HK3410在125N的压力下挠度为16-24mm
4 底盘部分及其它
1)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在20-30mm之间;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在
10-15mm之间,两侧制动夹盘的自由间隙保持在0.5-1mm之间
2)保证转向轮前束值为8mm-12mm
3)同一回路中带轮轮槽对称中心面(对于无级变速轮,动轮应处于对称中
心面位置)位置度偏差不大于中心距的0.3%(一般短中心距允许偏差2mm-3mm,中心距长的允许偏差3mm-4mm)
4)同一传动回路中,链轮应在同一平面内,其轮齿对称中心面位置度偏差
不大于中心距的0.2%(一般短中心距允许偏差1.2mm-2mm,中心距较长的允许偏差1.8mm-2.5mm)
5)调整链条张紧度时,把改锥插在链条滚子之间向链的运动方向扳动,链
节左右能转过10°-20°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