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与中毒学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毒健康教育PPT课件

中毒应急处理
将中毒的药物、物质或标签保留供急救 人员参考
总结
总结
中毒是家庭和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健 康威胁 要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 来减少中毒的发生和危害
总结
宣传中毒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中毒的 认知和防范意识
谢谢您的观赏聆及预防措施 中毒应急处理 总结
引言
引言
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中毒事故时有 发生,给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课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毒原因 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公众对中毒 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常见中毒原因 及预防措施
常见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 - 了解食品安全标准,选择新鲜食材 - 做饭前仔细清洗食材,充分煮熟 - 储存食物时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
气体中毒: -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及时排除
有毒气体 - 使用燃气设备时要确保安全使
用和排气 - 避免长时间在容易积聚有毒气
体的地方停留
中毒应急处理
中毒应急处理
若出现中毒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将受害人移至 通风处
中毒应急处理
若中毒是因为误食或误吸,清 除口腔内的残留物 不要让中毒者吃或喝任何东西 ,以免加重病情
常见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药物中毒: - 遵医嘱使用药物,不随意
增减剂量 - 保持药物的正确储存和使
用方式 - 避免将药物放在儿童易接
触的地方
常见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化学品中毒: - 注意标签上的警示信息,正确使用
化学品 - 使用化学品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 避免在不通风的地方使用化学品
常见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毒 PPT课件

本次课主要内容
• 中毒与毒物定义
• 常见的毒物
• 毒物的分类 • 毒物的毒性 • 中毒的发生
• 毒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
• 中毒的症状 • 中毒的诊断与鉴定
– 农药 – 杀鼠药 – 酒精 – 医用合成药物 – 天然有毒植物和动物 – 一氧化碳 – 金属毒物与腐蚀性毒物 – 毒品及滥用物质
本节课主要名词
中毒量与致死量
• 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中毒量。 • 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致死量。 •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浓度称为中毒血浓度。 •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浓度称为致死血浓度。
– LD50 – LD100
• 由于个体差异,极小剂量的毒物反而可能引起某 些人很强的毒性反应,如可卡因、海洛因等具有 此种性质。
• 大学宿舍投毒事件
• 2013年4月15日,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出通报 :“该校在读的四川籍医科研究生黄洋终因多脏器 衰竭,离开人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 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该官微同时将头像 调至黑白,以示哀悼。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其寝室 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其室友林某有投毒 嫌疑。目前,嫌疑人林某已被判处死刑。
• 中毒量与致死量 • 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 常见的毒物
– 农药中毒 – 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 – 一氧化碳
概述
• 中毒是法医学实践
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拿破仑
– 冬季:CO中毒
– 夏季:食物中毒
– 日常:农药中毒
– 等等
• 许多自杀、他杀、
意外都与中毒有关。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亲欧),二恶英中毒
毒物的分类(4)
(四)临床分类法
1、工业性毒物 2、药物 3、鼠药 4、有毒动植物 5、变质食物
毒物与中毒ppt课件

毒物的毒性(3)
3.机体的某些病理反应。如最高无毒剂量 (highest non-toxic dose,HNTD) 是指毒物对动 物不造成血液性、化学性、临床或病理性改变的 最大剂量。最低毒性剂量 (LTD) 是指能使个别动 物发生轻微病理改变的最低毒物剂量,但两倍的 LTD 不致引起动物死亡。最高毒性剂量 (highest toxic dose,HTD) 是指能引起或诱发机体病理变 化的最高毒剂量,两倍的HTD可造成死亡。 毒性剂量单位通常用毒物的毫克数与动物体重 的千克数之比来表示,即mg/kg。其它动物如禽 类的LD50的意思是指毒物(mg)在饲料(kg)中的含 量。
三、中毒的常见病因(1)
可大体划分为动物暴露在自然条件下的中毒 和人为的中毒。 (一)自然因素。包括有毒矿物、有毒 植物和有毒昆虫引起的动物中毒病。 有毒矿物 ( 包括工业污染 ) :含氟的岩石 和土壤以及工业氟污染的水草是家畜氟病的 重要来源。井水含有过量的硝酸盐可引起动 物致死性中毒。土壤中存在对家畜无法利用 的矿物有时被植物吸收并蓄积,如“蓄硒植 物”可引起多种类型的硒中毒;牛放牧在含 钼高的草地发生钼中毒或“腹泻病”。这些 中毒病有明显的地区性。
中毒的常见病因(3)
(二)人为因素。根据毒物的来源划分为工 业污染,农药,房舍和农场使用的其它物质, 不适当的使用药物或饲料添加剂以及劣质饲料 和饮水。 工业污染:在工业生产发达的地区,其附 近的水源和牧草最容易被工厂排出物所污染。 如砷、铅、汞、氟、钼等工业污染物常引起人 畜中毒。此外,由于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来 自煤气厂的酚类、制革厂的铬酸盐、啤酒厂的 酒精和电镀作业的氰化物等废物也能使家畜发 生中毒,甚至死亡。
毒物与中毒
毒物与中毒(2)
中毒健康宣教PPT课件

常见中毒物质及处理方法
常见中毒物质及处理方法
化学品中毒:常见化学品中毒包括农药 中毒、重金属中毒等,处理方法包括立 即就医、洗净皮肤、给予解毒药物等。 药物中毒:药物误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 致中毒,及时就医、依医嘱服药、注意 药物副作用等是预防药物中毒的方法。
常见中毒物质及处理方法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处理包括立即停 止进食、尽早就医、补充,提高公众对中 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减少中毒事 件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中毒健康宣教PPT课件
目录 引言 常见中毒症状 中毒的防范与处理 常见中毒物质及处理方法 中毒的预防宣教 总结
引言
引言
中毒的定义:中毒是指人或动植物接触 到有害物质后,引起身体功能紊乱或组 织器官损害的病理过程。 中毒的分类:根据中毒物质的来源和性 质,可以将中毒分为化学中毒、药物中 毒、食物中毒、工业中毒等类型。
引言
中毒的危害:中毒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后 果,包括急性中毒症状、长期慢性中毒 、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常见中毒症状
常见中毒症状
常见中毒症状:中毒症状因中毒物质和 中毒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呕 吐、腹泻、皮肤发痒等。
中毒的防范与处理
中毒的防范与处理
中毒的预防:了解潜在中毒风险、正确 使用化学品和药物、避免食物中毒等措 施可以有效预防中毒。 中毒的急救处理:在急救过程中,应尽 快移除中毒物质、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中毒的预防宣教
中毒的预防宣教
提高中毒意识:加强中毒相关知识的宣 传,提高公众对中毒的意识,以便更好 地预防和处理中毒事件。 宣传中毒预防措施:宣传中毒风险的知 识和中毒预防的措施,提供预防中毒的 实用建议。
第二章 化学毒物与中毒

三、中毒途径
皮肤刺激物
无机碱
碱 有机碱
碳酸铵(Ammonium Carbonate) 氨水(Ammonium Hydroxide) 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 氰氨化钙(Calcium Cyanamide) 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 氧化钙(Calcium Oxide) 碳酸钾(Potassium Carbonate) 氢氧化钾(Potassium Hydroxide) 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 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 引起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 瘤。这些肿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这些 物质以后许多年才表现出来,这一时 期被称为潜伏期,一般为4-40年。
▲致畸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 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 的前三个月,脑、心脏、胳膊和腿等重 要器官正在发育,从而导致胎儿畸形。
皮肤刺激物
溶剂
醇类(Alcohols) 烯丙醇(Allyl) 戊醇(Amyl) 丁醇(Buytl) 乙醇(Ethyl) 甲醇(Methyl) 丙醇(Propyl) 氯代烃(Chlorinated Petroleum)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氯仿(Chloroform) 二氯乙烯(Dichlorethylene) 氯乙醇(Ethylene chlorhydrin) 全氯乙烯(Perchlorethylene) 三氯乙烯(Trichlorethylene)
三、中毒途径
皮肤刺激物
金属盐类 三氧化二锑(Antimony trioxide)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 铬(Chromium ) 碱土金属铬酸盐(alkaline chromates) 氯化汞(Mercuric chloride) 氯化锌(Zinc chloride)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 坚持车间内清扫制度
➢ 按规定使用、维护、检修抽风排毒等职业卫生防 护设施
➢ 学习职业病预防知识,做好自我监护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3
❖ 定期健康监护
➢ 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血 铅和ZPP可作为筛选指标。
➢ 及时发现禁忌症:贫血、加强个人防护措 施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贵州铜仁工矿区的汞污染
土法炼汞的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饮水 0.0462mg/L
超标90多倍
多数居民属汞中毒、毒吸收,
仅17.1%属正常。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精选ppt
1
概念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 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的化学物质。
❖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 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 职 业 中 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 : 劳 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和 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精选ppt
40
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念
苯或其同系物 (如甲苯、二甲苯、酚)苯环上的氢 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或硝基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
氨基或硝基化合物。主要代表为苯胺和硝基苯。
(二)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 按规定使用、维护、检修抽风排毒等职业卫生防 护设施
➢ 学习职业病预防知识,做好自我监护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3
❖ 定期健康监护
➢ 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血 铅和ZPP可作为筛选指标。
➢ 及时发现禁忌症:贫血、加强个人防护措 施
❖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的浓度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精选ppt
20
贵州铜仁工矿区的汞污染
土法炼汞的污染
粮食 0.484mg/kg (0.112—1.72) 为卫生标准24倍
蔬菜 0.486mg/kg
为卫生标准48.6倍
饮水 0.0462mg/L
超标90多倍
多数居民属汞中毒、毒吸收,
仅17.1%属正常。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精选ppt
1
概念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 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 的化学物质。
❖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 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 职 业 中 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 : 劳 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和 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精选ppt
40
五.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念
苯或其同系物 (如甲苯、二甲苯、酚)苯环上的氢 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或硝基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
氨基或硝基化合物。主要代表为苯胺和硝基苯。
(二)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中毒介绍PPT培训课件

药物过敏
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 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 、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 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由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恶 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由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引起的中毒,表 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
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安全问题。
普及农药使用知识和技能培训
推广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通过宣传册、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强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农 药使用安全。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及 支持治疗,如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 紊乱等。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中毒定义与分类
详细阐述了中毒的概念,包括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剂量与效应 关系等,并对中毒进行了分类。
中毒机制与临床表现
深入探讨了不同毒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的异同。
刺激性气体中毒
如氯气、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引起的 中毒,表现为眼痛、流泪、咳嗽等 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化学性肺炎、 肺水肿等。
03
急救措施与治疗方法急性Leabharlann 毒急救原则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将患者迅速带离中毒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毒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症状
毒物与职业中毒ppt课件

其吸收超过消除,使毒物或毒物的代谢 产物在体内的量逐渐积累增多,蓄积达 一定量则导致中毒。
功能蓄积:在体内检测不到毒物的
累积增多,但毒物多次接触造成的功能 损害却可积累起来而引起慢性中毒。
.
18
储(贮)存库 :有时毒物在其
它部位产生毒作用,而对蓄积部位相 对无害,此时蓄积部位称为储存库。 储存库释放出来的毒物,会引起中毒 的急性发作。
.
33
两名工人身着轻型防护服,迅速 将中毒的工人,抬离现场
.
穿戴重型防护服的工人,将
泄漏的钢瓶装入毒物存储桶
中,密闭。
34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2. 慢性中毒 尽早诊断处理,使用有关的特效解毒剂,
对症治疗,健康促进,安排合适的工作 或休息。
.
35
七、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1)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使用有毒物
2、呼吸系统
✓ a)上呼吸道炎 ✓ b)化学性肺炎 ✓ c)化学性肺水肿
.
28
3、血液系统
✓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等。
4、消化系统
✓ a)急性胃肠炎 ✓ b)腹绞痛 ✓ c)口腔征象 ✓ d)中毒性肝损害 ✓ e)其它
.
29
5、泌尿系统
✓ 中毒性肾病
✓ 泌尿系统肿瘤
6、循环系统
.
14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 职业中毒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 消化道进入体内。
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 经门脉肝脏再入大循环,有的毒物如氰 化物,在口腔内即可经粘膜吸收。
.
15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
(一)分布 毒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是不均匀、有选
功能蓄积:在体内检测不到毒物的
累积增多,但毒物多次接触造成的功能 损害却可积累起来而引起慢性中毒。
.
18
储(贮)存库 :有时毒物在其
它部位产生毒作用,而对蓄积部位相 对无害,此时蓄积部位称为储存库。 储存库释放出来的毒物,会引起中毒 的急性发作。
.
33
两名工人身着轻型防护服,迅速 将中毒的工人,抬离现场
.
穿戴重型防护服的工人,将
泄漏的钢瓶装入毒物存储桶
中,密闭。
34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
2. 慢性中毒 尽早诊断处理,使用有关的特效解毒剂,
对症治疗,健康促进,安排合适的工作 或休息。
.
35
七、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1)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使用有毒物
2、呼吸系统
✓ a)上呼吸道炎 ✓ b)化学性肺炎 ✓ c)化学性肺水肿
.
28
3、血液系统
✓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等。
4、消化系统
✓ a)急性胃肠炎 ✓ b)腹绞痛 ✓ c)口腔征象 ✓ d)中毒性肝损害 ✓ e)其它
.
29
5、泌尿系统
✓ 中毒性肾病
✓ 泌尿系统肿瘤
6、循环系统
.
14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 职业中毒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 消化道进入体内。
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 经门脉肝脏再入大循环,有的毒物如氰 化物,在口腔内即可经粘膜吸收。
.
15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
(一)分布 毒物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是不均匀、有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 毒物与中毒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
毒物概念 毒物(Poisons)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 剂量给予时,能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 并导致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和形态结构 发生损害性变化的化学物。
•毒物的分类: 1、腐蚀性毒物 2、金属毒物 3、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 4、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5、农药 6、杀鼠剂 7、有毒动、植物 8、细菌和真菌性毒素
毒物的中毒量、致死量和致死血浓度 中毒量:指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最 小剂量。 致死量: 中毒血浓度:使机体中毒时毒物在血液中的 最小浓度。
致死血浓度:
LD50、LD100
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转化 1. 吸收:
有多种途布:毒物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3. 代谢
•中毒的概念
毒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体 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中毒类别 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毒物的毒性
反映毒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毒物本身的因素:剂量、理化状态、毒物 间的相互作用、性状变化等 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体重、健康、营 养、过敏性、习惯性和成瘾性、 体内蓄积
毒物目前缺乏适当的检测方法
4)仪器分析
•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 1. 阳性和强阳性一般可肯定中都存在
2. 弱阳性结果可考虑:
毒物可能为治疗用的药物 毒物可能是在生活、工作中接触到的 毒物可能是机体的正常所含有的成分 毒物可能为组织腐败产生的。
3.阴性结果可考虑: 检材搜集不及时 检材保存不当
毒物的中毒量小、代谢消除速度快
毒物不稳定而分解消失
四、尸体检查 衣着、尸表、尸体解剖、组织 学检查
五、检材采取、保存和送检 采取检材:要及时、准确;合适并有足够; 要全面 检材保存:应分别盛装于不同容器,不要混
装;及时冷藏 保存,勿加防腐
剂。
检材送检:要严密封签,及时送检。
六、 毒物分析
任务:
1)证明检材中是否有毒
2)毒物种类
3)组织和体液中毒物的量
场所:主要是肝脏
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4. 排泄
•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自杀
他杀
意外中毒 药物滥用 环境污染
中毒的诊断与鉴定
一、情况调查
1. 事件发生的过程 2. 中毒表现 3. 中毒者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中毒与 进食的关系、家庭使用毒物的情况、工作 环境等。 4. 治疗和抢救的经过
二、怀疑中毒时医生的责任
内容:从生物检材中分离、定性和定量检测
毒物
毒物分析的检材
分为两类:
体外检材:未经人体消化吸收的检验材料
体外检材检出的药毒物一般不能作为鉴定中 毒的直接证据。
体内检材:取自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
毒物分析方法
1. 按分析目的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方法类别: 1)形态学方法 2)毒理学方法 * 毒性试验 * 毒效试验 3) 理化分析法
1. 迅速判断是否为中毒
2. 确定和实施抢救治疗措施
3. 适时采集并保存病人洗胃液、血液、尿等材 料,以供必要时检验。 4. 如有死亡发生,应全力配合警察、法医的调 查工作,全面提供救治过程中的有关药物清单、 治疗方案、检查手段、病历等材料。
三、中毒症状分析 有些毒物中毒会表现出特殊的中毒症状, 有利于临床中毒诊断和提供毒物分析的线索。 有些毒物中毒症状与某些疾病相似,须 进行鉴别。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
毒物概念 毒物(Poisons)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 剂量给予时,能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 并导致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和形态结构 发生损害性变化的化学物。
•毒物的分类: 1、腐蚀性毒物 2、金属毒物 3、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 4、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5、农药 6、杀鼠剂 7、有毒动、植物 8、细菌和真菌性毒素
毒物的中毒量、致死量和致死血浓度 中毒量:指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最 小剂量。 致死量: 中毒血浓度:使机体中毒时毒物在血液中的 最小浓度。
致死血浓度:
LD50、LD100
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转化 1. 吸收:
有多种途布:毒物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3. 代谢
•中毒的概念
毒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体 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中毒类别 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毒物的毒性
反映毒物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毒物本身的因素:剂量、理化状态、毒物 间的相互作用、性状变化等 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体重、健康、营 养、过敏性、习惯性和成瘾性、 体内蓄积
毒物目前缺乏适当的检测方法
4)仪器分析
•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 1. 阳性和强阳性一般可肯定中都存在
2. 弱阳性结果可考虑:
毒物可能为治疗用的药物 毒物可能是在生活、工作中接触到的 毒物可能是机体的正常所含有的成分 毒物可能为组织腐败产生的。
3.阴性结果可考虑: 检材搜集不及时 检材保存不当
毒物的中毒量小、代谢消除速度快
毒物不稳定而分解消失
四、尸体检查 衣着、尸表、尸体解剖、组织 学检查
五、检材采取、保存和送检 采取检材:要及时、准确;合适并有足够; 要全面 检材保存:应分别盛装于不同容器,不要混
装;及时冷藏 保存,勿加防腐
剂。
检材送检:要严密封签,及时送检。
六、 毒物分析
任务:
1)证明检材中是否有毒
2)毒物种类
3)组织和体液中毒物的量
场所:主要是肝脏
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4. 排泄
•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自杀
他杀
意外中毒 药物滥用 环境污染
中毒的诊断与鉴定
一、情况调查
1. 事件发生的过程 2. 中毒表现 3. 中毒者的一般情况、健康状况、中毒与 进食的关系、家庭使用毒物的情况、工作 环境等。 4. 治疗和抢救的经过
二、怀疑中毒时医生的责任
内容:从生物检材中分离、定性和定量检测
毒物
毒物分析的检材
分为两类:
体外检材:未经人体消化吸收的检验材料
体外检材检出的药毒物一般不能作为鉴定中 毒的直接证据。
体内检材:取自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
毒物分析方法
1. 按分析目的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方法类别: 1)形态学方法 2)毒理学方法 * 毒性试验 * 毒效试验 3) 理化分析法
1. 迅速判断是否为中毒
2. 确定和实施抢救治疗措施
3. 适时采集并保存病人洗胃液、血液、尿等材 料,以供必要时检验。 4. 如有死亡发生,应全力配合警察、法医的调 查工作,全面提供救治过程中的有关药物清单、 治疗方案、检查手段、病历等材料。
三、中毒症状分析 有些毒物中毒会表现出特殊的中毒症状, 有利于临床中毒诊断和提供毒物分析的线索。 有些毒物中毒症状与某些疾病相似,须 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