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合集下载

分数的性质及意义

分数的性质及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 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约分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倍数。

3、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6、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五、通分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

“求一个数A是(占)另一个数B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办法:用一个数A除以另一个数B。

(A÷B=)。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和假分数)1、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的特征:真分数﹤1。

2、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1。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1)假分数的分子等于分母或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可以化成整数。

(2)假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可以化成带分数带分数的意义: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分数部分,中间加“又”字。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约分和通分。

还要注意:分母不变,分子扩大n倍,分数也跟着扩大n倍,分子缩小n倍,分数也跟着缩小n倍;如果是分子不变,分母扩大n倍,分数缩小n倍,分母缩小n倍,分数扩大n倍。

3、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也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约分:】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分数的意义两个正整数p 、q 相除,可以用分数(fraction )p q表示,即p ÷q=p q,其中p 为分子,q 为分母。

p q读作q 分之p 。

特别地,当q=1时,p q=p 。

二、分数的分类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proper fraction )。

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improper fraction )。

一个正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相加所成的数叫做带分数(mixed numbers )。

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例如:将5221化为带分数,52÷21=2……10,则5221=10221。

假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之后,刚好除尽没有余数,那么这时假分数就转换成了整数。

例如:287=4,99=1。

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例如:10221=221⨯21+10=5221。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一张涂色的纸,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34。

小明、小杰、小丽分别用这样的纸折成不同等分的图案,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呢?在这些大小相同、不同等分的纸中,涂色部 分分别占纸的几分之几?这些分数有什么 关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即36912481216===。

由分数34的分子、分母分别同乘以2、3、4可得分数68、912、1216;由分数1216、912、68的分子、分母分别除以4、3、2都可得分数34。

由上可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相等。

即a a k a nb b kb n⨯÷==⨯÷ (b ≠0,k ≠0,n ≠0)。

分子和分母互素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过程,称为约分(cancelling )。

将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小学总复习—代数篇第3节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学总复习—代数篇第3节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小学总复习—代数篇第3节分数的意义与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一群羊平均分成若干份,一群羊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A÷B=AB (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1】56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再加上 份,它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最小的合数。

【例2】把5米长的钢管截成每段长13米的几段,可以截成 段,每段占全长的 。

【例3】3 千克糖的15与1 千克的( )相同。

1.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

A.13B.35C.152.538的分数单位是 ,减去 个这样的单位等于最小的质数。

3.在15和35之间有( )个分数A.1B.2C.无数 4.5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和最小的质数相等。

5.把3米的绳子分成每段13米长,可以分( )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6.把长611米的钢管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7.判断:(1)一根绳子,用去它的25,一定还剩下35米。

( ) (2)7米的18。

与8米的17一样长。

( )(3)—堆沙重5吨,运走了35,还剩下245吨。

( )8.45与56这两个数中分数值比较大的是 ,分数单位比较小的是 。

9.一袋糖3 千克,把这袋糖平均分成5 份,其中的2 份是( )千克。

A.25千克 B.65千克 C.35千克1.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表示两个量的比值。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分数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和性质。

首先,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当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时,每个部分就可以表示为一个分数。

例如,如果一个披萨被分成8块,每块就可以表示为1/8、分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体的构成和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

其次,分数可以表示实数范围之间的关系。

实数是数轴上的点,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1/2表示一个实数比1小一半,而3/4表示一个实数比3小四分之三、分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和排序不同的实数。

此外,分数还可以表示百分比和比率。

百分比是将一个数表示为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比率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可以使用分数来表示比率。

分数在解决百分比和比率问题时非常有用。

除此之外,分数具有以下性质:1.分数是有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而分数正好满足这一定义。

因为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所以它是有理数。

2.分数可以用于加减乘除运算。

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我们需要先将分母相同或者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可以对分子进行相应的运算。

例如,对于1/3+1/4,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2,然后将分数转化为4/12和3/12,最后相加得7/123.分数可以化简。

当分子和分母有公因数时,分数可以化简为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是指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

例如,对于4/8,我们可以将其化简为1/2,因为4和8有最大公因数4总之,分数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性质。

它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实数范围之间的关系,百分比和比率。

此外,分数还具有有理数的特性,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可以化简为最简分数,并且可以转化为小数。

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在社会领域的 应用:政策制定、 决策分析与预测
分数在未来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分数作为评估学生 学习成果的重要指 标
分数在升学和就业 中的影响
分数在个性化教育 中的价值
分数在教育改革中 的意义和作用
汇报人:
分数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分数在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种数学符号,还代表着人类对 知识、智慧和美的追求。
象征意义:分数在文化中也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分数往往代表着成功、荣誉和成 就;在音乐中,分数则代表着节奏、旋律和和谐。
历史背景:分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分数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和意义。
假分数的定义:分子大于或等 于分母的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分子 与分母的大小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应用:在数 学、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
整数:没有小数点或分数部分的数, 如1、2、3等。
小数:表示小数点后有数字的数, 如0.5、0.8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 如1/2、2/3等。
分数的约分与通分是分数性质的重要应用,对于理解分数的概 念和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运算: 分母不变,分
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运算: 先通分,再按 照同分母分数 的加减法运算
进行。
分数加减法的 运算规则:分 子分母分别相 加减,结果化
简。
分数加减法运 算的注意事项: 注意符号、通 分和化简等细
分数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将 更加重要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分数是一个常见的数学概念,它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值关系。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分数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1.比值关系:分数表示两个数的比值关系,如1/2表示分子为1,分母为2,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占据整体的1/22.部分与整体: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分数部分。

3.精确度:分数可以表示大于整数、小于整数和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增加了计量的精确度。

二、分数的性质1.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分子表示分数中有多少份,分母表示被分成了几等份。

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子是整数,分母是正整数:分子是整数,分母是正整数是分数的约定性质。

分母是正整数是因为被分成几份不能是0或负数。

3.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相等性、比较性、大小性及其相反数性质。

4.分数的相等性:分数A/B和分数C/D相等(A、B、C、D为整数,B 和D不为零,A/B=C/D)的条件是AD=BC。

5.分数的比较性:对于任意两个正分数A/B和C/D(A、B、C、D为整数,B和D不为零),有A/B>C/D当且仅当AD>BC。

6.分数的大小性:正整数的分数越大,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小;反之,正整数的分数越小,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大。

7.分数的相反数:正分数A/B和负分数-A/B的大小关系是-A/B>A/B。

三、分数的简化和增补1.分数的简化:把一个分数化为最简形式,即分子和分母没有公约数,这时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例如,8/12可以简化为2/32.分数的增补:根据相等性原理,可以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同一个非零整数,得到与原分数值相等的另一个分数。

这个过程叫做增补分数。

例如,1/2和2/4是相等的分数,2/4是1/2的增补分数。

四、分数的运算1.分数的加法:两个分数相加时,首先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分母,然后分别乘以相应的倍数,将两个分数转化为相同整体的等份,然后将分子相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性质:
1.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

读作几分之几。

2.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

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3.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

4.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会变化。

因此,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

利用此性质,可进行约分与通分。

5.一个分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循环小数,像π等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可能用分数代替的。

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看作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这样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

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
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

3、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4、当分母为100的特殊情况时,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如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分数与除法
一、概述:本节教学课本第65-66例1、例2.在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再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5)这几组都表示四分之一,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交流,汇报。)
小结:由此我们得到,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叫单位“1”(板书)
追问:还有哪些可以看作为单位“1”?
6)那每幅图涂色部分表示了四分之一,剩下的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引导观察回答)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真正的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这一份就是 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 块)怎样看出来的?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应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一个物体、那些整体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同时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数相关概念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2)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过程,体验知识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思想情感。
7)你能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表示什么吗?那像这样的分数你能说多少个?
8)那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能说说什么叫分数吗?(指名说,并板书课题)同桌再相互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表示什么。(集体交流)
2、分数单位的含义
1)自学课本62页明确分数单位的含义。观察分数,问:分母4、12…表示什么,分子1、3…表示什么?(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并板书)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线
4 ……分母(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
六、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线
4……分母(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
2)并结合刚才的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强调: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3)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课本63页1---3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2)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3)掌握分数的读、写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2)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2)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 4 )巩固理解
1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 (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抽象概括,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运用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几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分数我们以前学过,还记得吗?能说几个分数吗?关于分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什么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总结,概括.并在屏幕出示分数的产生的必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教学分数四分之一的含义。
1)、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四分之一
3)、学生汇报。(板书: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个物体)
4)、出示一组香蕉、面包,提问:怎样表示它的四分之一?
学生汇报。
反问:每份是两个面包,为什么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强调:两个面包表示4份中的一份,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在练习设计上还是体现“数学源与生活,回归生活”这一理念,请第一小组的两个同学站起来,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他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同样是两个人,为什么一会儿是2/13,一会儿是2/53?(巩固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
上完这节课经过专家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确本节课的以下几个不足:1、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目标不太明确、没有给出讨论的要求、以及怎样分小组,这些都应在活动之前组织的。2、学生进行汇报时,我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担心时间不够替为代之。3、在时间安排上还是不够合理,练习较少,没有体现数学课的精讲多练。4、细节上还需完美,可能也是紧张,把:如果我们在分东西时不能得到整数就用分数来表示,说成了:同学们分东西能不能得到整数?还有在板书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分数时没有写单位二字,从以上看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很匮乏,需要不断地锻炼,提高。
(一)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理解书本的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把学习材料平均分,自己得到分数,并说明每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而且,这种感知是对分数意义的本质的、整体的感知,而非割裂的、支离破碎的。在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数概念。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只是打下了基础。(2)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3)由于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掌握知识地方法也有很大联系,教学中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该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靠理解掌握知识。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
老师: 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 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 块,就是 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 ,就是 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投影出示)引导先找出单位“1”,再看平均分成了几分,然后确定直线上这一点用几分之几表示。
3、拓展:选择一组的两个同学,提问:这2个同学是全组的几分之几?是全班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7、8题。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主干,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改年的引申,约分和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沟通了分数和小数在形式上的联系。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上显现出了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