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徽农民收入的主成分分析
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实证分析

枣 庄 学 院 学 报
J O URN AL OF Z AO Z HUA NG UN I VE RS I T Y
Ap r . 2 01 4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 1 卷
第 2期
Vo 1 . 3 1 NO. 2
安徽 省农 村 居 民消 费 和 收 入 的 实证 分 析
胡海翔 , 朱聪
(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 院,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 摘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 三农 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 的重 中之重 , 其 中提高农 村居 民人 均收入 , 促进农 民消 费是备 受关
注的一件大事 . 以安徽省为例 , 基于 1 9 9 0—2 0 1 1年 的农村 居 民人均 生活 消费 支 出和人均 纯 收入 的数据 , 对其 进行 协 整、 误差修正 和格 兰杰因果检验等处理 , 得 出农村居 民人 均生活消费支 出和农村居 民人均纯 收入之 间存 在着长期稳 定 的关系 , 并 给出调整偏离长期均衡 的误差修 正项. 根 据结 论提出政府应该 大力 发展农村经 济 , 提 高农 民收入 , 扩大农 民 消费支 出, 反过来刺激经济快速稳定 的发展 . [ 关键词 ] 农村居 民消费 ; 纯收入 ; 实证分 析 [ 中图分类 号] F 3 2 3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7 0 7 7 ( 2 0 1 4 ) O 2— 0 0 9 7— 0 5
1 9 9 7 —2 0 0 8年 的 面 板 数 据 进 行 分 J o S = , 表 明 随 着 农 民收 入 结 构 的 改 变 , 工 资 性 收 入 对 消 费 的 影 响 日益 显 著 , 与 家 庭 经 营 性 收 入 一 并 成 为 农 村 居 民消 费 的双 动 力 [ 3 1 . 还有如 王鹏 , 杜 华 章 运 用 数 据 对 农 村 居 民收 入 和 消 费 的关 系 进 行 验 证 , 得 出 了 收入 和 消 费 之 间 确 实 是 存 在着均衡关系[ 4 , 5 1 . 还有一些学 者如宋 茂盛 , 刘卫 春等 从提 高农 民收入方 面人 手 , 提 出 了
安徽农民收入增长的回顾与思考

安徽农民收入增长的回顾与思考毛孟毓 孟昭杰 段明明(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合肥 230001)摘 要:对农村改革30年以来安徽农民收入的变动进行了回顾,对收入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高速增长;“锅底”现象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8)01-04-04 中国的农村改革,最初起始于1977年11月15日安徽省委出台的《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安徽六条》),迄今30年了。
《安徽六条》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序曲,肥西县山南公社和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的农业“大包干”启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也发源于安徽,“三大改革”对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了极大贡献。
“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结合30年来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农民住户调查资料,对在改革初期的安徽曾经有的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现象、以及后来沦为锅底现象的收入结构内在质的变动规律性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安徽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揭示安徽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
1 高速增长与沦为“锅底”现象1.1 增收的阶段性凸显政策的阶段性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1313元,提高到2006年的296911元,年均增长1214%,其中,最高年增长率为1979年5012%,最低年增长率为2003年的015%(除去了爆发特大洪水的1991年的-1713%)。
以增长速度为主要依据,我们将改革以来的安徽农民收入增长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1年,迅速增长期。
安徽农村率先推行以家庭承包责任制和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313元增加到24615元,年均增长2916%。
第二阶段,1982-1991年,稳步增长期。
家庭承包制改革对增产增收的影响减小,由第一产业拉动的农民收入增长开始减速。
安徽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安徽省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作者:杨申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2期【摘要】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本文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安徽省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并与兄弟省份作对比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择了跟农民收入有关的8个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并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一、前言通过对安徽省农村2002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揭示各类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及其原因,探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对策,为政府决策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通过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框架、思路及方法体系,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第二、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绝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如果农民的收入不能获得充分的保障和发展,消费需求就不能有很大的提升,这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形成较大的制约作用。
所以,安徽经济要获得长足发展,农民的收入问题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从这一层面上说,分析和研究当前安徽省农民收入水平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安徽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2012年农业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占到61.3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我们摘取2002~2012年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的有关数据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收入水平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农民人均收入总体上逐年在增加,但历年都低于全国同期指标的均水平,且差距在拉大,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可以从表1的具体数据得到说明。
从表1来看,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1808.75元,经过十年的发展,到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到3556.27元,增加了1747.52元,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在增加且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的经济学解释与实证分析

纯收 人 增 长速 度 波 动 性 更 大 从 1 9 9 6年 开 始 . 了 1 9 ~ 0 0 除 9820
进 行 了经 济 学的 分 析 与 实证 研 究 , 出 了一 些结 论 。 得 关 键 词 : 民收 入 农 经 济 学解 释 实证 分析
1 安 徽省 农 民收 入 现 状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徽 省 农 民收 人 有 所 增 长 , 表 现 安 并 出 了一 些 新 的 特征 我 们 摘 取 19 ~ 0 5年 安 徽 省 农 村 居 民收 9520 人 的 有 关 数 据 来进 行具 体 分 析 。 、
状 态 迈 进 。 此来 谋 求 利 润 的 最 大 化 。 以
对 于安 徽 农 民来 说 . 由于 其 收 人 来 源 主要 是农 业 收 人 和 工 资性 收 人 。而 带 来 这 两 项 收人 的资 源 和 要 素 主 要是 土地 和劳 动 力 . 们 来 分 析 下 目前 安 徽 省 农 民在 这 两 种 资 源 及 要 素 上 的配 我
2 安 徽 省 农 民 收 入 现 状特 征 的 经 济 学 解 释 和 实证 分 析 21 主要 生产 要 素 配 置 不 当 , 用 难 度 大 , 益低 , . 利 效 收入 少 。经
11 农 民人 均 纯收 入 总体 上 逐 年 在 增 加 . 历年 都 低 于 全 国 同 . 但 期 同指 标 的 平 均 水 平 , 差 距 在拉 大 。 19 且 9 5年 安 徽 省 农村 居 民 家 庭 人 均 纯 收 人 为 10 . 3 28 2元 。 到 2 0 年 .该 项 收 人 增 长 到 o5
安徽省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 朱亮
( 安徽 财经大学 安徽 省 2 3 3 0 0 0 ) 农 民收入水平基本上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致 。 【 摘要 】 我们 国家是一 个典型的农业型 国家, 农 民的收入 问题 始终 显示 , 是 关 系国计 民生 的大事。安徽 省作 为经济欠发达 的省份之一 , 农 二、 问题 分 析 村 人 口众 多、 农业 灾害频发 、 农 民 收 入 问题 一 直 是 党 和 政 府 关 心 ( 一) 城镇 化水平落后 。 的重点。拓 宽农 民增 收渠道 , 改善农民生活, 努 力实现居 民收入增 城镇 化进程缓慢 , 使农 村第二 、 三产 业的发展受 限 , 阻碍 了劳 长与 经济发展 同步 , 是我们 当前 面临的艰 巨任务 , 对 于安徽 省来 动力就业。 安徽省 4 6 . 5 %的城镇化率水平 , 仅仅达 到全 国四年前 的 远远落后 于其他省份 。加之乡镇企业发展落后 , 发展水平偏 讲, 更是迫在眉 睫。本文基 于安徽省农 民收入构成 的变化 , 分析农 情况 , 民收入 不高的原 因, 提 出了相应的提 高农民收入 的方法。
【 关键词 】 农 民收入 调整优化 教 育质量
低, 速度偏慢 , 新 兴行业 发展迟缓 , 经 济竞争力 不强 , 城镇化 的地 域差别明显 , 被其他省份大幅度领先 。 ( 二) 农业投入成本高昂, 农村市场化进程缓慢。 农 民种地成本一年高过一 年 , 主要 是因为农业 生产资料价格
高 昂, 增加 了农业 的投入成本 , 从而导致农 民收人的不稳定 。农村 农 民收入变动分析 地 区市 场化进程 较慢 , 农产 品销路受 限 , 大部分 的农 民认 为生产 近年来 , 安徽省 在促 进农村经济 的发 展方面实施 了一系列有 资料价格较高 , 种地投人成本增加 , 降低了农 民的实际收人水平 。 效 措施 , 已经小有成效 。从 2 0 1 4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我们可 ( 三) 农民受教育水 平普遍偏低 。 以看出 , 安 徽省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已经达到 了 5 2 0 3元 , 同比 农 民对教育文化 的投 入较 少 , 文化 素质低受教 育程度与个 人 增长 1 2 . 3 %。 在农村常住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 工 资性 收入 占据 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 比的。 数 据显示 , 2 0 1 3年前三季度 , 相 当部分 , 有 2 0 1 4元之多 , 比重 最大 , 同 比增长 1 8 . 7 %, 而经营性 安徽农村居 民人均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消费仅为 2 2 . 0元 , 与全 国水 收入也有 1 7 1 5元 , 同 比增 长 0 . 6 %, 财产性收入虽然 占总收入 的很 平相 比相差甚远 。正是农 村地 区对教育事业 的漠视 , 认为读 书无 小部分 , 只有 7 7元 , 但 是 同比增 长确实最快 的 , 达到 3 8 . 6 %之 多 , 用, 导致 当地农 民综合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转移性收入 1 3 9 7元 , 同 比增长 1 9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和进 步 ,农业 的科 学技 术含量也越 来越高 , ( 一) 农 民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农 民的科学知识和综合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农 民的文化素质普 随着时代的进步, 安徽省农民的收入结构有 了一定变 化 , 主要 遍 偏低 ,严重影响 了劳务输 出的质量 和农业劳动 生产 率的提高 , 包括 : 经营性 收入稳定增 加 , 工 资性 收入 占据重要地位 , 政策转 移 从 而导致农 民收入增长缓慢 。 性 收入 和财产性 收入 明显增加 。民以食 为天 , 国家越来越重视农 ( 四) 农村 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少 。 业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省 , 2 0 1 4年上半年农 民人均可 支配 近几年 , 中央财政 “ 三农 ” 支 出略 有下降 , 安徽 省“ 三农 ” 支 出更是 收入中 , 增幅较大 的是 工资性 、 财产性 和转移性收入 , 分别 同比增 少之又少 , 远在 1 0 %以下。银行机构考虑到农民偿还能力低下 , 故 长 1 8 . 7 %、 3 8 . 6 %和 1 9 %, 经营性收入增长仅 0 . 6 %, 增长缓慢 。 而对农村 放贷 比较严格 , 经 济投入力度 不够 , 农村 固定 资产投 资 根据 相关数 据显示 , 从 1 9 8 5年到 2 0 0 5年 , 农 民人 均工 资性 不足将 长期 影响农 民人均纯收入 的增长 。 收入 已经有 了明显增加 , 达到 1 0 1 0元 , 平均每 年增加 4 9 元, 年均 三、 增加农 民收入的对策 增长 1 8 . 2 %; 今 年上半年 , 安徽农民工资性收入 2 0 1 4元 , 始终保持 ( 一) 加快城镇化 进程 , 扩大农 民就业 。 稳 定增加 , 同 比增长 1 8 . 7 %, 随着工业化 、 城镇 化进程加快 和国家 加 快农 村城镇化建设 , 实现城乡经济共 同发 展, 为增加农 民收 惠农政策 的实施 , 农 民转移性 收入快速 增长 , 安徽 省上半年 人均 入开辟便捷之路 。安徽 省农 村剩余劳动力较 多, 农业 比重 大, 政府 转 移性 收入 1 3 9 7元 , 增 加 明显 , 达到 1 9 %; 人均财 产性 收人 虽然 应 出台一些政 策措施 , 帮助农 民就 业 , 逐步实 现劳动力 的 自由流 仅有 7 7元 , 在农 民收入构 成 中, 增长趋 势不容 小觑 , 增 幅最 大有 动 。根据各 市不 同的发展水平 , 选择 当地具有特 色和发展前 景的 3 8. 6% 。 ‘ 地 区、 有优势产业 的村庄 , 集 中社会各方 资金来重点 、 优先发 展这 ( 二) 农 民工 资性 收入 占据重要地位 。 些特 色地 区 , 发挥 中心辐 射作用 , 靠 产业 的聚集带动 小城镇 的发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变化与农民增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解

The analysis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residents
in Anhui Province
Li Xueling
Zhang Shanghao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Economic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lack of rural resid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ata of household sampling
investig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ntend to use Gini coefficient to count and
230009)
()
Abstract income inequality is so hot and hard that many scholars researched
this problem all the time, with the reform planning important role and economic
0.6
0.5
0.4
0.3
0.2
0.1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安徽省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转移性收入集中率
工资性收入集中率 财产性收入集中率
家庭经营收入集中率
从图 2 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分解出的四大块收入集中率对安徽农村 居民基尼系数的影响。工资性纯收入的集中率一直大于全年纯收入的基尼系数,而家庭经营 纯收入的集中率基本低于全年纯收入的基尼系数。转移性收入集中率和财产性收入集中率起 伏较大,基本上都高于全年纯收入的基尼系数,甚至在 2002 年集中率程度高过 0.5 的警戒
安徽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分析

安徽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分析作者:李范婷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22期摘要:本文选取安徽省所属的17个城市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来探讨安徽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
结论表明:各城市在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力三个方面表现各异。
关键词: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因子分析一、引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收入问题。
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它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于衡量区域农民收入差异问题方面,很多学者就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差异的原因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张平(1992)和魏后凯(1996)等人通过研究农村区域间家庭收入间的差距,发现非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二是丁静之(2001)和文兼武(1991)等人认为收入水平与资源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万广华(1998)和林毅夫(2000)等人认为影响农民收入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地区产业结构。
总体看来,以全国范围来考虑的较多,仅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较少,或者仅以某个因素来分析农民收入差异问题。
本文将以安徽省下属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安徽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问题。
二、模型建立衡量农民收入区域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引入以下变量:x1:农机总动力(万千瓦时);X2: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X3: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值(%);X4:林牧渔业总产值与种植业总产值比值(%)X5:农村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
以安徽省17个城市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参考安徽统计年鉴2007年,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整合,得到如表1:(一)求解标准化指标变量的相关矩阵从表2中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观察到,变量之间具有不完全相关性,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二)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从而确定成分的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安徽农民收入的主成分分析
【摘要】分析了影响安徽农民人均收入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对安徽农民收入的贡献度。
研究发现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需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致力于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第一产业的发展来推动第三产业以及加快城市化进程。
而且,城乡储蓄的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主要是通过定义农民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以及城乡储蓄水平等作为自变量X,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研究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徽;农民收入;主成分回归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超过70%,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都可以说是制约或者促进安徽省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很多学者对于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
许洪(2010)托达罗模型分析得出增加安徽省农民收入的措施主要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的教育投资,发展小城镇,增加对农村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朱海涛,熊健认为制约安徽农民收入增收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种粮成本较高,农产品价格低,体系不健全;而本篇文章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安徽省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选出了一些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的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这种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式对安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能够深度发掘一些对安徽省发展以及提高安徽农民收入的相关建议,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一、安徽省农民收入回归模型
1.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本文的各指标原始数据均来自安徽统计局编写的《安徽省统计年鉴》。
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选取了从2000年到2012年的相关数据,设安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被解释变量(Y),解释变量分别为安徽第一产业人均GDP(X1),安徽第三产业人均GDP(X2),农业从业人口数(X3),城乡储蓄存款(X4),城市化水平(X5),安徽股票发行与筹资状况(X6),各种价格总指数(X7)。
2.研究的方法
在上述的模型中,由于这些自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不能简单的将他们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剔除由于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本文将采取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变量间的回归。
3.做重叠散点图
用Eviews3.1做因变量Y和自变量X1X6的散点图,结果表明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6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4.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Y=14399.47+1.154X1+1.186X2+2.43X3+3.51X4+55.80X50.0004X6+15.26X7。
通过Eview软件分析后的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99,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程度很理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方程的F检验通过,说明整个方程是显著的。
但是,由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X1,X4,X5偏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多重共线性诊断中多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10,说明方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5.相关分析以及共线性检验
对因变量以及所有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自变量的相关性都很强,所以,可以建立因变量与众多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具有合理性。
由于自变量的个数太多,而且由相关系数矩阵表也可以看出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这样在建立模型时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共线性。
为验证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统计分析对因变量与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原始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合适的。
6.主成分分析
是一种通过降低维度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它可以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新的互相无关的少数综合指标.避免了预测方法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且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影响因素的大部分信息。
主成分就是将解释变量转化为互不相关的能反映原始变量绝大部分信息的新变量,这些新变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解释变量的综合影响,这些新的变量称为若干个主成分。
然后,将这些主成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再根据主成分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得原回归模型的估计方程。
这样,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解决了原始的多重共线性的同时也保持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从表中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5.73,能够解释总变异的81.83%;第二主成分的特征根为0.801,解释了总变异的11.44%;而且,前两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3.27%,说明前两个主成分已经反映原来九个指标93.27%的信息,因此确定选择前两个主成分建立模型。
主成分分析将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原始变量转换成不相关的综合变量,这些综合变量基本上包含了原始指标的全部信息。
但是,这里仅将可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生影响的变量进行分析,下面将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来探讨这些主成分是否都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产生影响。
提取的前两个主成分与表达式分别为:F1=0.411ZX1+0.405ZX2+0.407ZX3+0.409ZX4+0.399ZX5+0.359ZX6+0.214ZX7;F2=0.122ZX10.172ZX28.57ZX30.179ZX4+7.5ZX5+5.7ZX6+0.956ZX7。
其中,ZXi (i=l,2,3,4,5,6,7)为i相应的标准化变量。
用ZY表示标准化后的因变
量,以ZY为因变量,Fl、F2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为:ZY=0.102+0.472F10.042F2。
由回归结果可知,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96,说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非常好,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
能通过F检验与t检验,说明模型设定有意义。
(7)求解标准化自变量回归模型中的系数。
为了得到用标准化自变量表示的回归方程,由前两个主成分的系数向量组成的矩阵和主成分回归系数向量估计量,得到:ZY=0.102+0.199ZX1+0.198ZX2+1.96ZX3+0.2ZX4+1.88ZX5+1.67ZX6+0.06ZX7。
二、结果分析和政策建议
由方程(1)可知,安徽第一产业人均GDP(X1),安徽第三产业人均GDP (X2),农业从业人口数(X3),城乡储蓄存款(X4),城市化水平(X5),安徽股票发行与筹资状况(X6),各种价格总指数(X7)均对农民收入都是起正向作用,安徽第一产业人均GDP每增加1%农民收入增长0.199%;安徽第三产业人均GDP每增加1%则农民的纯收入增加0.198%;安徽农业人口数每增加1%就会使得农民的纯收入增加 1.96%;城乡储蓄存款每增加1%农民的纯收入会增加0.2%;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每增加1%会使得农民的纯收入增加1.88%;安徽股票的发行与筹资状况每增加1%会促进安徽农民收入增加1.67%,各种价格的指数上涨1%也会是农民的纯收入上涨0.06%;
分析结果说明,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城市化水平,物价的指数以及农村的从业人口数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一结果提醒我们,现阶段应努力加快第一产业发展。
同时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提高就业率,特别是对农村人口就业率的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致力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同时以第一产业来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率。
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农用实用知识、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等。
而且从模型中可以看到.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很大。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进入初中期以后.农村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从而使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了主要通过农村人口减少来增加收入的阶段。
可见,加快农村城镇化.放宽城市的农民准入条件,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就业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工回流创业等应该成为城市化.以及农民增收的关键。
让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成为工人、商人、企业家,农民的收入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庞浩.计量经济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3]赵卫亚.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
[4]史高见,陈绍磊.湖南贫困县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5]易丹辉.教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