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后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囊 。使髋 关 节后 脱位 , 露 出小转 子 , 暴 标记 出股骨 颈
截骨 线并 截 骨 , 除 股 骨 头 。用 髋 臼牵 开 器 暴露 髋 移
Hale Waihona Puke 臼, 使用 刮勺 刮 除髋 臼内剩 余 的关 节 软 骨 。切 口较
小, 选用 合适 的 专用 扩髓 器 较 为方 便 。股 骨 颈残 端 的处 理采 取 患 肢 内旋 位 屈 膝 9 。 同 时 沿 股 骨 使 其 0, 后 脱 位方 向用 力 , 使股 骨 颈残 端露 出切 口外 , 按标 再 准步 骤处 理股 骨 颈残 端 。植人 人 工关 节假 体 、 复位 。 假 体 安装 、 位后 , 复 检查 关 节活 动 范 围及 双 下肢 长度 无 异 常后 , 以大 量生 理盐 水 冲洗 伤 口, 除细 小骨 予 去 碎 片和骨水 泥 , 止血 , 在下肢处 于旋转 中立 和 内收 1。 5
~
工全 髋关 节 置换 术 , 效果 良好 , 告如 下 。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本 组 1 3例 , 机 分 为 2组 。治疗 组 5 1 随 3例 ( 6 5 髋 )男 3 , 4例 , 1 女 9例 。 年 龄 3 ~ 8 5 7岁 , 均 6 平 1
中图分 类号 : 616 R 8.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0 9 1420)2 07 2 10 —89 (08 1—0 6—0
传 统 的人 工 全髋 关 节 置 换 术 历 经 数 十 年 的发
展, 已经成 为一 种 比较 成熟 的技 术 , 手术 也 朝着 更 可
7 在大 粗 隆顶 点 的远 端 , O 在 近 端 。逐 层 依 次 0 3 切开 , 潜行 分 离 阔筋膜 约 5~ 1 0mm, 以扩大 暴露 范
再谈全髋置换置换术中后外侧小切口的应用

了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通过对职业暴露的防护培训,使医务人员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在操作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或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减少HIV暴露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护技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1]韦桂兰.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162[2]吴尊友,柔克明,崔海霞.HIV/AIDS在中国的流行:历史、现有政策和对未来的挑战[J].艾滋病的教育与预防,2004,16(增刊A):7-17[3]辛梅平,林瑞生,王君.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17[责任编辑:李勇收稿日期:2010-09-01]再谈全髋置换置换术中后外侧小切口的应用苑成,邓江,黄文良,董志军,佘荣峰(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贵州遵义563000)[摘要]目的回顾总结我院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总结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间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53例。
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65.0士10.4)min,手术切口长度为(8.14士0.2)cm,引流量(222.1士160.1)mL。
术后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髋关节Me rled’Aubigne评分5.5。
结论在充分熟练掌握常规手术的基础上,术者与助手紧密配合只有切实领会小切口置换要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68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715(2010)06-0584-02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而有效的解决髋部疾病方法经历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
传统的后外侧手术入路通常为18~25cm,尽管暴露充分,操作方便,手术视野良好,但也同时导致患者手术时间长,软组织损伤重,失血较多和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缺点。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 颈骨 折 ( re IV ) Ga nI 型 的早期 疗效 。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我 院 20 d I1 02年 1 0月- 20 年 1 月进 行单 侧人 工全 -08 O
髋关 节置 换术 的 8 例 资料 。平 均年龄 7 . 岁 , 切 口组 4 7 45 小 5例 , 标准 切 口组 4 例 。记 录患 者的 身高 、 2 年龄 、 体重 、 手术 时 间、 口长 度 、 中 出血量 、 后引 流量 、 用助行 器 时间 、 切 术 术 应 手术 前后 髋关 节 H r s a i 评分 。 结果 两 组 资料 患 r
者年 龄 、 术前 诊断及 髋 关节 Ha i评 分均 无显著 差异 。平 均体 重指数 小 切 口组小 于标准 切 口组 。其 余各 项指 标 小 rs r
切 口组均 优 于标准 切 口组 , 且具 有显 著性 差异 。 结 论 对 于技 术熟 练 的手术 者 , 并 经后 外侧 小切 口行 T A 治疗 老 H 年股 骨颈 移位 骨折 比后 外侧 标准 切 口术后 早期疗 效 优越 。 【 关键 词l小切 口; 全髋 关 节置换 术 ; 股骨颈 移 位骨 折 ; 年 老 【 中图分类 号】 6 34 R 8. 2 【 文献 标识 码J B
2 1 年 0 月 00 6 第 7卷 第 3期
文章编 号:w k 0 9 1 - 1 4 s g2 0 -] 8 0
后 外 侧 小 切 I 人 工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治 疗 老 年 股 骨 颈 骨 折 C 1
李海波 刘文全 陈运 庆 苟永胜
【 摘要l 目的 观 察对 比后 外侧 小切 口与 后外侧 标准 切 口人 工全髋 关节 置换 术 ( t i at o l t T A) t a hp r rpa y H 治疗 老年 ol h s.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 、 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的优 点 , 减少 有利于功能恢复 , 减少了并发症 的发生。
微创 外科
【 中幽分类号】 R 8. 61 6
[ 文献标识码】 A
Cl ia a pia o o a m o iid s al o tr ltr l p r a h i m ii- n i o ttl hp i cl p l t n n ci f df m l e p se oac a a p o c n n i cs n o a i i
围。 iia等对 比 M S DGo i I 组和传统手术组 。 I 组的 MS
切 口平均 1. 7 -3 ) ,传统组为 2 . 1. 7(3 1.c 1 . 0m O 2( 8 4~ 2. c [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 . 6) ” 0m 。 将皮下组织在浅
【 src] Obet e T nrd c u xe e c fcncla pi t n o oie ma ot o Abtat jci o it ue o repd ne o l i p l a o fa m d id s l ps r- v o i a ci f l e
fl w d— u o 2 ol e o p fr mo ts o y as N i e sse c o lc l o l ain h d c urd nh t 5 e r. et r y tmi n r o a c mpi t s a o c r wi i h c o e t n h
ltrl a p o c i mii iCso oa i e lc me t eh d F o Ma, 1 9 t r 0 6 7 aea p rah n — — n lln ttlh p rpa e n. t o s n — M rm r 9 9 o Ma ,2 0 , 6
改良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蒹
21年1 N 第2卷 第1期 0O O 3 o
熏
论著
甍
改 良外 侧 入 路 小 切 口人 工 全 髓 关 节置 换 术 的 临床 应 用 研 究
李 嗣 生 王 维 军 ( 讯作者 刘 法银 孙 军 张 子 峰 通 )
【 摘要1目的 : 讨 改 良外侧 入路 小切 口人 _ 全 髋 关 节置 换 术 的 适 应 证 、 探 T - 可行 性 、 术要 点 及 临床 初 步 结果 , 今 后 的 临 床 工 作提 供依 据 。方 法 : 技 为 20 0 3年 1 0月至 2 0 年 5月, 用 改 良外侧 八路 小切 口人 工全 髋 关节 置换 术 治疗髋 关 节疾病 患者 2 09 采 6例 2 6髋 , 同期采 用 常规 外侧 入路 行人 工 全髋 关节 置换 术 2 例 2 髋 。对 两 组病例 的 切 口长度 、 术时 间 、 中 出血量 、 1 1 手 术 术后 引流量 、 血率 、 用 助步 器 的时 间 、 输 使 并发 症 、 体位 置 、 假 术后 Ha r r s髋评分 进 i 行 分析 。结果 : 后 随访 时 间 9个 月至 3年 , 均 为 1 . 术 平 7 4个 月。 小切 口组 较 常规组 在切 口长度 、 中 出血量 、 术 术后 引流 量 、 血 率 、 用助 步 器的时 间等 输 使 方 面有优 势且 差 异显 著 ( P<O o ) 小切 口组 术后 早期 ( .5 。 术后 6 ) r s髋评分 较 常规 组 高, 能恢 复较 常 规组 快 。且 股 骨 Q 值 与 术后 Har 髋 评 周 Har i 功 rs i 分具 有 正相 关 关系 。两组 术后 早 期 X 线片 显 示假体 位 置好 , 无脱 位 、 髋 内或 外翻 。小切 口人 工全 髋 关节 置换 术组 无 并发 症 , 无 常规 人 工全 髋 关 节置 换 术组 术后 l 发 生深静 脉 血栓 形 成。结论 : 良外侧入 路 小切 口技 术可选 择 性 用 于部分 病 例 , 有创 伤 小 , 例 改 具 出血 少 , 口小且 不 影 响假 体 位 置 , 利 于 切 更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研究

MC ST参数 胃壁厚度( m) m
肿瘤直径(m) e
态标 记 , 在恶 性肿 瘤 患 者 中 , 表 达 与 瘤体 侵 袭 、 其 转 移 及预后 密 切相 关 ,T N可 抑制 癌 细胞 生 长 、 PE 转移
和 扩散 。本 研究对 胃癌 患者术 前 M C S T图像 分 析结 果 与术后 病 理 标 本 P E T N表 达 的关 系进 行 了探 讨 ,
灶 , 报道证 实 胃癌 患者 MS T结 果 与 术 后 病理 已有 C
分期 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 , 对癌组织浸润 、 淋巴结转 移及 预 后判 断提 供更 为客观 的多参 数评 价指标 。 [ 参考文献]
[ ]王刚 , 1 黎卫平 , 冯颖. 胃癌的 c T征象与 P N , D 4 6 达的相 C A C 4V 表 关性 研究 [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0 ,2 8 :9 015 . j. 2 4 1 ( ) 15 - 2 0 9 [ ]邢海林 , 军 , 2 唐俊 王培军. 胃癌螺旋 c 术前分期与 P E 、 O - T T N C X2 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 中国医学影像技 术 , 0 ,3 9 :39 J. 2 7 2 ( ) 15 - 0
PE T N阳性组 P E T N阴性组
P
结 果发 现 P E T N阳性 患 者 胃壁 厚 度 明 显 大 于 P E TN
2 . 6 ±8 7 1 9 6O . 0 9. 3±6 5 <0 0 .9 .5 6 O ±2. 0 5. 3±2 5 >0 0 .6 7 9 .9 .5 3 2 6/ 0 2 /4 2 3 1/9 7 3 4 /l 5 1 4 6/1 0 4 / 88 2/0 63 1/ 4 33 3/ 98 3 /1 7 0 1/ 9 82 1/4 3 3 1/6 1 3 2 /0 7 2 <0 0 .1 <0 0 .1 <0. 1 O <0. 1 0 <0. 01 <0. 01 >0. 5 0
改良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 图 分 类 号 】 R6 中 7 8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0 4 ( 0 90 () 0 2 -0 文 6 4 7 22 0 )2b一 0 7 1
全 髋 关 节 置 换术 在临 床 上 应 用 很 广 , 据 手 术 对 患者 创 伤 最 根 小原 则 , 院 自2 0 年 5 我 0 3 月至2 0年 5 , 0 8 月 采用 改 良髋 关 节 后外 侧 小 切 口行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4 例 ,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道 如 下 。 5 取 报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本 组4 例 , 中男 3 例 , l例 , 龄 5 ~8 岁 , 均 7 岁 , 5 其 5 女 0 年 8 7 平 2 肥 胖 1例 , 2 消瘦 1 例 , 般体 型2 例 , 3 一 0 股骨 颈 骨 折3 例 , 骨 头缺 血 性 8 股
选择 最佳 的手术入路 , 可减少术 中出血 , 以及术后脱位。 目前 行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的常 用切 口有 : 路 、 路 及 后 路 。 种 入 路 均 前 侧 各
有 优 缺 点 , 路 手 术 肌 肉 损伤 少 , 创 面大 、 血 多 、 露 不 佳 、 前 但 出 暴 扩 髓 困难 , 易造 成 股 骨假 体 前 倾 角 过 大 。 路 与 侧 路 均 有 不 同 程 又 后 度 的 损 伤 及切 断髋 关 节 处 的 主 要 肌 肉 : 中肌 、 大肌 等 。 者 采 臀 臀 笔 用 改 良 的髋 关 节后 外 侧 小 切 口 , 仅 可 减 少 出血 量 、 术 野 暴 露 不 手 充 分 , 不用 损 伤 臀 中肌 、 大肌 等 主 要 髋 关 节 肌 肉 。 切 口以股 且 臀 该 骨 大 粗 隆 顶 点 为 中 点 , 据 患 者 的 胖 瘦 情 况 选 择 切 口的长 度 , 根 该
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口在 髋关节置换术 中的应 用。方 法:02 2 0
出血 2 0~ 5 m , 后 出血 1 0— 0 ml 0 3 0 l术 5 40 。
部分近侧股方 肌 , 沿梨状肌上缘切 开关节
囊 。显露股 骨颈 及部 分股 骨 头部 。保 留 10~15 r 的股 骨矩 , 股 骨颈 相应 截 . .e a 作 骨, 去除股骨头 。用 3枚 4 0斯 氏针钉于 . 髋 臼外缘各 13弧度并 于皮肤处 折弯 , / 以 起髋 臼拉钩作用 。显露好术野后 , 少量清 理髋 臼盂唇和关节囊 , 以不妨碍人 工髋 臼
20 02年 4月 ~ 0 8年 6月 采 用 改 良 20 髋 关节 外 侧 小 切 口进 行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4 6
跛行 , 至洗脚 、 甚 穿袜 子也有 困难 , 重影 严
响 生 活 的质 量 。
不同 , 其余 与传 统手术相 同。
术后 处 理 : 肢 置 于 轻度 外 展 中立 患 位, 术后 常规 使 用 低分 子肝 素 钠皮 下 注 射, 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麻 醉消退后进 行股 四头肌收 缩及 足踝 练 习 , 般 4 一 8小
外侧小切 口进行髋 关节置换术 中, 能够减
少创 伤 , 缩短 手 术 时 间 , 出血 少 , 者 易接 患
杯置人为 限。打磨髋 臼后放 源自人 工髋 臼 杯( 外展 4 。 前倾 2 。 。用髓 腔 锉扩 大 5, 0)
受, 手术切 实可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1 6周 , 结 果 显 示 患 者 在 4 ~ 6周 后 均 可 部 分 负 重 行 走 , 步态正常 ,按照 H a r r i 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平均得分为 9 5 分 , 功 能 优 良率 为 9 6 % 。 3讨 论 大量资料表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虽 已广泛 应用于股 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退化性关节炎等患 者,并且 已获得 满意的长期临床 效果 ,国内外报 道术后 1 O 年的优 良率达 9 0 % 以上 。但 由于伤 口较大 ,组织损伤亦大 , 术后 较 疼 痛 、住 院 时 间长 ,术 后 康 复 时 间长 ,给 患 者 带 来 诸 多不便,同时也还存在着许 多问题值 得进 一步研 究和探 讨。 这给骨科 医学提出了新 的挑 战,要求 继续革新 ,不 断创 新。 ( i )髋 关 节 后 外 侧 入 路 微 创 小 切 口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的 优 点 :快 速 地 恢 复 日常 生 活 功 能 ;病 人 对 术 后 疼 痛 的 减 轻 和 康 复情况很满 意;减少住 院时间。切 口小 ,美观 ;不增加 并 发症 发生 率的情况 下,减少 出血量 ;减少 了不必要的软组织 损伤 ;与常规置换手术相 比,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 以下 较为 肯定的优势 : 更少 的失血和肌 肉破坏 ,使术后髋关 节 更 稳 定 ,关 节 功 能 恢 复 得 更 好 ,更 少 的 术 后 疼 痛 ,降 低 了费 用 ,术后髋关节更稳定 ,感染率低 ,患者近期满意度高 。 ( 2 )体会 :术 中体位要 求严 格 ,术 中将术 肢放置于 中 立位 ,避免术肢 内收 、内旋 ;体表定位标志清楚,否则会 导 致切 口偏前 、 或偏后都不利于显露充分, 导致手术操作 困难 ; 以大转子为标 志,沿臀大肌纤维方向做 7 ~1 2 c m长的皮肤切
全髋关节置 换技术越 来越 臻于成熟,许多学者提倡微创 小切 口技术 来减 少手 术创 伤,使患者术后康复更快 ,也使患 者 更易于接 受手 术。本院 自 2 0 1 1 年 l 2月一2 O 1 4年 l 2月应 用 髋 部 后外 侧 小切 口对 4 0 例 患者 实 施 人 工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 观 察了该技 术的近期 临床疗效 ,疗 效满 意。现在汇报如 下。 1资料与方 法 (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4 O 例单髋 ,男 3 O例 ,女 1 0例 ; 年龄 4 5  ̄7 6岁 ( 平均 5 6 . 5岁 )。其 中股 骨 颈 头 下 型骨 折 2 O 例( 新鲜骨折 1 6 例 , 陈 旧 性骨 折 4例 ) ,股 骨 头 坏 死 2 0例 , 骨性 1 3例 , 创伤 性 关 节 炎 7例 。术 前 H a r r i s评 分平 均 4 0 分 ,术后 H a r r i S评分平均 9 5 分。 ( 2 )术 前 准备 :术 前 拍 摄 骨 盆 正 位 和 患 髋 侧 位 X线 片 ; 用模板在 X线片上测量预计植入假体 的大小 、颈 的长短及股 骨矩截骨 的部位 。术前牵引,对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患者可 以 降低术 中难度 。 术前完 善各 项常规检 查, 积极治疗 内科疾患, 发现 问题及时纠正 , 降低手 术风 险,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3 ) 手术方法 : 术前 3 0 — 1 2 0分钟 内常规应用抗菌药物 ,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 入路。患者 取侧卧位 ,患侧在上 ,患膝 屈 以大 转子后缘 为标 志,沿臀大 肌 纤 维 方 向做 7 ~1 2 c m长 的皮 肤 切 口 ,切 口长 度 的 2 / 3 位 于 大转子顶点 的近侧 ,1 / 3在远侧 。切开 阔筋膜显露臀大肌并 钝性分离 ;暴露大转子后缘 ,以及 梨状 窝,切 断梨状肌 、上 下孑 子 肌 附着 点,不切断股方肌 ,不切开臀大肌腱性部分 ;将 阔筋膜张肌和臀 中肌分别 向前后牵开显露髋关节囊 ;十字切 开关节囊 ,显露股骨头、股骨颈、小转 子;根据术前测量和 计划 ,用摆锯行股骨颈截骨。截骨 前测量肢体 的长度 ,并做 好标记 ;之后 的手术操作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相 同。 ( 4 )术后处理术 后患肢置于外 展中立位 ,穿丁字鞋 以 防止术肢外旋 。常规 使用低 分子肝 素抗凝 7天,防止肺栓塞 或深静脉血栓 ,术后应用抗生素 7 2小 时,术后 2 4 — 7 2 h拔 出 引流管 ;鼓励 患者尽早行股四头肌 主动舒缩运动 。根据患者 疼痛情况 ,术后 3 ~1 4 d后开始扶拐下地行走 , 3周后逐渐弃 拐 、行 走 。 2结果 切 口长 度 在 7 ~1 2 c m( 平均 9 a m ) ;手 术 时 间 1 2 0 m i n  ̄ 1 5 0 m i n( 平均 1 3 5 m i n ) ; 术 中伤 口出血量在 2 0 0 m l  ̄8 0 0 m l ( 平 均 4 0 0 m 1 );术后 引流 时间 7 2 h ,引流量 2 0 0 m l  ̄5 0 0 m l( 平 均3 0 0 m 1 );术后开始下地活动 时间 3 ~1 4 d( 平均 7 d );术 后平均输血量 4 0 0 m l 。切 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未发现心肺疾 病或髋关节脱位 、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全 身、局部 并发症 。复 查 x线片均示假体位置 良好 。所有病例 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临 床医 学
髋川 自治县人 民医院,贵州 遵义 5 6 3 4 0 0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髋 关 节后 外 侧 小切 口在 人 工 全 髋 关 节置 换 术 中应 用 的近 期 I 隘床 疗 效 。 方 法 :2 0 1 1 年 1 2月一 2 0 1 4年 1 2月 , 采 用髋 部 后 外 侧 小切 口对 4 O 例 患者 进 行人 工 髋 关 节 置 换 术 :统 计 分 析 手 术 时 间、术 中 出血 量 、术后 伤 口引 流量 、下 地 活 动 时 间 、髋 部 疼 痛 评 估 等 。结 果 :切 口长 度 在 7 —1 O c m( 平均 8 . 5 c m ):手术时间 1 2 0 m i n 一1 5 0 m i n ( 平均 1 3 5 m i n ) :术 中伤 口 出血 量在 1 O O ml 一5 O O m I( 平均 2 5 0 mI ) :术 后 引流 时 间 4 8 h ,引 流量 1 O O m l 一3 0 0 m I( 平均 1 5 0 m I );术 后 开 始 下地 活动 时 间 3 —1 4 d ( 平均 7 d ): H a r r i s评 分 :术 前 平均 4 0分 ,术 后 平 均 9 5分 。结论 :应 用髋 部 后 外 侧 入 路 微 创 小切 口进 行 全 髋 关 节置 换 术 , 有 创 伤 小、 康 复快 、 髋 部 稳 定 性 好 、 患 者 对 于 手 术 更 易接 受 等 优 点 。该 方 式 只 是 适 用于 常 规 全 髋 关 节 ( 股 骨 头 坏 死 、 股 骨 颈 骨折等 )的初次置换术 ,不适于特殊髋关节 ( 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 关 键 词 :人 工 关 节 :置 换 :髋 关节 :髋 关节 后 外 侧 小 切 口 中图分 类号 :R 6 8 7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1 3 - 0 2 6 6 .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