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化学
化学 选修3课后习题讲解学习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6s B.2d C.3f D.7p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N B.M C.L 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K+1s22s22p63s23p6B.F 1s22s22p5C.S2-1s22s22p63s23p4D.Ar 1s22s22p63s23p65.下列各图中哪一个是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6.以下电子排布式是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A.1s12s1 ()B.1s22s12p1()C.1s22s22p63s2()D. 1s22s22p63p1 ()7.按构造原理写出第9、17、35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它们核外电子分别有几层?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多少?8.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钠和硫,按构造原理写出它们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并预言它们的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相同,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3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5.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什么不同的特征?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有何不同?6.有人把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ⅠA移至ⅦA,怎样从电子排布和化合价理解这种做法?7.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给出具体例子对这种变化进行陈述。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一、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问题都涉及化学平衡的理念,基于此,研究这类问题,我们要从平衡的角度出发,运用化学平衡的观念分析问题。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而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等都是可逆反应,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都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些平衡可看作化学平衡中的一种特例(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因此它们有化学平衡的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
1.弱电解质的电离(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1)弱电解质的电离:CH3COOHCH3COO—+H+。
(2)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H3COOH)=[c(H+)·c(CH3COO—)]/c(CH3COOH)。
注意: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不随参与电离平衡的分子和各离子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K电离表达式中的各浓度指平衡时的浓度。
通常都用在25℃的电离常数来讨论室温下各种弱电解质溶液的平衡状态。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它的每一步电离都有相应的.电离常数,通常用K1、K2、K3等表示,其大小关系为K1>K2>K3,一般都要相差104~105倍。
(3)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①共性特点:动(动态平衡)、定(各微粒的含量保持不变)、等(电离的速率等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②个性特点:电离过程吸热;电离程度较小。
(4)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①浓度: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增大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②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增大;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质分子的电离程度减小。
注意:区分电离平衡移动与电离程度变化的关系,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而电离程度是一个相对值,即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也不一定增大。
初三化学第三章

+1
+2
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因此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原子一般(不是所有)由核内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这三种例粒子7构成的。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弄核清电物 荷质数的(组原下成子列元核素所关或带于原的子正原团电子荷数与)离= 质子子数之=间核外的电区子数别,叙述正确的是()
(2)分子的性质 ①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 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着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空隙越大;压强越大,空隙越小。
例2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操作或现象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物体的热胀冷缩 湿衣服晾干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特性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分子是运动的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明确组成物质的分子的化学符号
例6 已知一个二氧化硫(SO2)分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三氧化硫 (SO3)分子的质量为m Kg(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 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 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6m/(m-n) B、16n/(m-n) C、16n/(n-m) D、32n/(m-n)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
原子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 ②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不可再分,不
能变成其他微粒 分子
(3)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例4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大小不同 B 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 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 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 第2章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

锥形
sp 杂化和 sp2 杂化这两种形式中,原子还有未参与杂化的 p 轨道,可用于形成 π 键,而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σ 键或 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指出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可能采取的杂化轨道类 型,并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1)BeCl2:__________ (2)PCl3:__________ (3)BCl3:____________ (4)CS2:__________ (5)SCl2:____________
4.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甲醛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 列 是 对 甲 醛 分 子 中 碳 氧 键 的 判 断 , 其 中 正 确 的 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 键 ④π 键 ⑤σ 键和 π 键
(3)sp3 杂化 sp3 杂化轨道是由一个__s____轨道和三个_____p____轨道杂 化 而 得 , 杂 化 轨 道 间 的 夹 角 为 __1_0_9_°__2_8_′_ , 立 体 构 型 为 _正__四__面__体___形,如 CH4 分子。
(1)在形成多原子分子时,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上的某些能量 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 程,叫做轨道的杂化。双原子分子中,不存在杂化过程。 (2)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ns,np)。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二、复习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二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分区 (1)周期表中的元素可根据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特征划分为 如下图所示的 5 个区。
①s 区元素:最外层只有 1~2 个 s 电子,价电子分布在 s 轨道上,价电子构型为 ns1~2,包括ⅠA 族、ⅡA 族的所有元素。
②p 区元素:最外层除有两个 s 电子外,还有 1~6 个 p 电 子(He 无 p 电子),价电子构型为 ns2np1~6,包括ⅢA→ⅦA 族和 零族的所有元素。
a.元素的分区规律:按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的能 级分区,如 s 区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 ns 能级上,d 区、ds 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后排布在n-1d 能级上。
b.s 区、p 区均为主族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且除 H 外,非 金属元素均位于 p 区。
c.应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不能根据最外层电 子排布判断元素的分区。p 区中,He 的外围电子排布1s2较特 殊。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通过碱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对比进一步认识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含义。
2.通过元素周期表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族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通过“螺壳上的螺旋”体会周期表中各区、各周期、各 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①原子序数-稀有气体原子序数(相近且小)=元素所在的 纵行数。第 1、2 纵行为ⅠA、ⅡA 族,第 3~7 纵行为ⅢB~ⅦB 族,第 8~10 纵行为Ⅷ族,第 11、12 纵行为ⅠB、ⅡB 族,第 13~17 纵行为ⅢA~ⅦA 族,第 18 纵行为 0 族。而该元素的周 期数=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数+1。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是高中化学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实验技术等内容。
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答案: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生命的基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包括碳元素的存在、共价键的形成、多样性和复杂性等。
3. 什么是有机官能团?答案:有机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化学性质的基团,如羟基、羰基、羧基等。
4. 什么是同分异构体?答案:同分异构体是指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有所差异。
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 请解释亲核试剂和电子亲和试剂的概念。
答案:亲核试剂是指具有富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提供亲核电子对参与反应。
电子亲和试剂是指具有亏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接受亲核电子对参与反应。
2. 请解释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概念。
答案:亲核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原子或官能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两个原子或官能团通过共轭体系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3. 请解释亲电试剂和亲电反应的概念。
答案:亲电试剂是指具有亏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接受亲电子对参与反应。
亲电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原子或官能团接受亲电试剂的亲电子对的反应。
第三章:有机化学实验技术1. 请解释蒸馏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纯化有机化合物。
2. 请解释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萃取是利用溶剂的亲和性差异将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提取和分离有机化合物。
3. 请解释干燥剂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干燥剂是一种能够吸附水分的物质,它在实验中常用于去除有机溶剂中的水分,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二、复习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2(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 (4d)>E(5s)、E(5d)>E(6s)、E(6d)>E(7s)、E (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H3BO3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的原因:H3BO3分 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加热后,破坏了H3BO3分子间 氢键,使得H3BO3与H2O形成氢键增大了在水中的溶 解性。(与苯酚相似)
• 2.对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间氢键,所以熔沸点高, 又因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 邻羟基苯甲醛存在分子内氢键,所以熔沸点低,又 因难于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 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稳定性是化学性质与键能有关,稳定性NH3》PH3(非金 属性)
• 熔沸点是物理性质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沸点NH3》PH3 • 4.沸点CH3COOH高于CH3CH2OH,因为乙酸形成的氢键数目
多
• 5.水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