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下青少年观众收视倾向分析及破题对策

合集下载

电视节目观众收视习惯调查报告

电视节目观众收视习惯调查报告

电视节目观众收视习惯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偏好,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分发问卷,并收集观众们的意见和反馈。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广播电视机构提供参考,以便他们制作更符合观众需求的节目。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收视时间分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观众的电视收视时间的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观众们最喜欢在晚上20:00至22:00这个时间段观看电视节目,占比达到了40%。

其次是晚上18:00至20:00的时间段,占比约为30%。

白天和深夜时段的收视率较低,分别为15%和5%。

这说明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晚间是他们观看电视的主要时间段。

2. 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调查结果还显示了观众们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类型。

其中,电视剧是观众的首选,占比达到了35%。

综艺节目紧随其后,占比为30%。

其他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包括新闻时事、体育赛事、纪录片等,分别占比15%。

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一直以来都是观众们喜爱的节目类型。

3. 主要收视渠道在了解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后,我们对观众收视的主要渠道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观众收视的主要渠道是有线电视,而卫星电视以及网络平台的收视率分别为30%和20%。

有线电视一直以来都是观众们最常用的收视渠道,其丰富的频道和稳定的信号质量使其成为首选。

4. 广告对收视习惯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广告对观众收视习惯的影响。

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对电视节目中的广告不太感兴趣,超过60%的观众表示他们会选择切换频道或者暂停观看。

其余观众则表示他们会通过快进或者利用广告时间进行其他活动来应对广告的打扰。

这说明观众们对广告的兴趣较低,对电视节目的连贯观看更感兴趣。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电视观众们最喜欢在晚间20:00至22:00的时间段观看电视节目,因此在这个时段推出高质量、广受欢迎的节目将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青少年喜欢的电视剧类型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

青少年喜欢的电视剧类型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

青少年喜欢的电视剧类型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近年来,电视剧已经成为了青少年娱乐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然而,随着电视剧类型的多样化,不同的青少年对于喜欢的电视剧类型也有着不同的偏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电视剧观看习惯和喜好,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文将对这项调查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揭示青少年喜欢的电视剧类型的特点和趋势。

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1000名青少年,他们的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了对电视剧类型的喜好以及观看习惯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于电视剧类型的喜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青春偶像剧、校园剧、奇幻剧、悬疑剧和都市剧。

其中,青春偶像剧是最受欢迎的类型,占调查对象的45%。

这种电视剧以年轻演员为主角,以青春、友情、爱情为主题,情节轻松、欢快,符合青少年对于夸姣生活的憧憬。

校园剧以及奇幻剧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5%和20%,也是青少年较为喜欢的类型。

这两类电视剧能够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冒险。

悬疑剧和都市剧则分别占调查对象的5%和3%,相对较少。

这表明青少年对于悬疑和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兴趣较小。

其次,调查还发现了青少年对于电视剧观看习惯的一些特点。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每周会花费3至5个小时观看电视剧,而惟独少数青少年每周观看时间超过10个小时。

这表明青少年对于电视剧的观看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不会过度沉迷其中。

此外,调查还发现,青少年更倾向于在晚上观看电视剧,占比达到了70%。

这可能是因为晚上是他们放松和娱乐的时间段,也是与朋友们一起讨论和分享电视剧的好时机。

最后,调查还对青少年对于电视剧的评价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青少年对于电视剧的剧情和角色塑造最为关注,分别占调查对象的40%和30%。

这表明他们更注重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电视剧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

关于大学生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调查报告分析doc

关于大学生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调查报告分析doc

关于大学生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调查报告分析篇一:关于大学生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调查报告电视节目策划期末作业指导老师:陈立强新闻传播学院10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付筱瑞目录前言 (3)一、调查目的......................................................3 二、调查内容.................................................... ..4 三、调查对象......................................................4 四、调查方法......................................................4 五、调查问卷以及数据统计 (4)六、数据分析 (15)1、了解男女大学生观看电视节目的差异性…………………………………..16 2、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认知七、总结前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节目较之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但涌现出许多新兴的节目类型,而且原有的节目形态也随着电视观念的演变而焕然一新。

之后看电视,成为我国大部分人口最为普遍的消遣娱乐方式。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电视受众尤为庞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电视节目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呢?目前这一代大学生的成长,正是处于数字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齐头并进的特殊时代,大部分的大学生都经历了从使用电视媒介娱乐消遣到使用网络媒介工作学习的转变。

研究媒体的专家们表示,大多数人都依赖媒体来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calvert,1999).调查数据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里,美国互联网用户与非互联网用户之间的每周收视时间已经扩大到4.6个小时。

我想,这个数据在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被电视抓住不能自己的他们到底有多少人还是电视节目的忠实观众。

青少年收视锐减原因及其对策

青少年收视锐减原因及其对策

童U 年第——期f Z;-皤视喊受众研窥青少年收视锐减原因及其对策曾文英(南方传媒集团潮州I广播电视台广东潮州521000)摘要:据C SM媒介研究2007—2011年全国样本市县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观众的收视逐年锐减,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安安稳稳地收看节目,其群体特征和视角变化与媒介接触多元化,电视主流媒体的效应在这一部分目标观众中不断削弱,因而必须提高青少年群体规模的注意力,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视收视市场日趋成熟,观众收视行为日渐明朗,收视规律凸现,大多目标群体尤其是中老年目标群体观众的收视时间趋于平稳,但是,这些年来,青少年目标群体观众收看电视时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如图)||n n们11驯f¨“|驯口2010q:f)f)7一二(111年不同年龄段观众人均收视时间数据来源:C SM媒介研究CSM媒介研究2007—2011年全国样本市县的收视调查显示:五年来,中年观众变化不大,老年观众成为收隶南如挫2013年第1期(总第101期)4岁青少年收视量逐年锐减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视的主要支撑群体,是我国当前电视观众的主力军;而15—24岁青少年目标群体收看电视的时间直线下降,从2007年的132分钟到2011年只有102分钟,成为各个年龄层面收视时间最短、收视滑坡最大的目标群体。

一、视角转移:青少年群体特征与媒介接艘多元化15—24岁的青少年,他们出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且伴随着电视机的日益普及,其童年时期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所打动,收看电视便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然而,这一特定的目标群体,在人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其生理性与社会性逐渐成熟,自身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日渐凸现,收视行为呈现出非稳定性。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再紧握着电视的遥控器:生态环境: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女子,集几辈人的期望所在。

在“望子成龙”、“望女咸凤”的家庭氛围下,中考、高考和就业压倒一切。

“网生代”的收视特征及节目对策

“网生代”的收视特征及节目对策

“网生代”的收视特征及节目对策与新媒体共同争夺的“网生代”受众,近年来在电视端收视明显下降,且收视多出现于非工作的闲暇时段,尽管在这些时段,受众拥有更多的可支配休闲时间,但他们更多的将其分配给新的娱乐方式和媒体形式,在传统电视端的消费量下降。

明确青少节目受众定位,凸显专业化与对象化特征。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展,近年来青少年的节目的创新中,专业化与对象化特征渐显,服务或锁定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等目标群体的新节目集中推出,受众边缘日渐清晰。

面对低年龄层的幼儿及儿童观众,节目更注重从萌娃的视角出发展现他们眼中的世界,或以更实用的信息为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

而对于青少年群体,节目创新更注重对于该群体成长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展示,以及对他们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和挑战。

小众专业节目突破窠臼,引发年轻群体追捧随着电视媒体对年轻收视群体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在一些传统观念中以中老年为主体的专业化节目创新中,通过对节目题材、形式等的大胆创新,使这些节目引发年轻群体关注,成为在电视和社交媒体上引发受众追捧的节目类型。

文化类节目和一些健康为主旨的电视节目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创新显得尤为突出。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综艺语态,推动“台网合作”发展作为与网络相伴相生的一代,能够接受、包容真正的多元文化,天然的网络亲和性使他们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对综艺节目青睐有加,热衷于在网络平台追看热播综艺。

针对这种现象,在综艺节目的制作、播出和推广上,电视媒体开始注重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其中,打破了不同平台之间的壁垒,强化电视媒体和网络平台间的共振效用和口碑传播,推动台网合作向双赢时代迈进。

电视平台通过网络延伸产业链,“视频剧”多终端产生竞合成长于数字化时代的“网生”受众,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漫画、网络小说、魔幻电影,仙侠电视剧,以及一切网络热门IP改编的作品。

在这样的浪潮之下,《花千骨》、《何以笙箫默》、《琅琊榜》、《芈月传》等多部拥有相当粉丝基础的网络IP热播荧屏,网台之间的IP剧共享,促成了年轻观众在二者之间的流转,也使2015年整个电视剧的观众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浅析青少年追星现象的现状及特点.五篇范文

浅析青少年追星现象的现状及特点.五篇范文

浅析青少年追星现象的现状及特点.五篇范文第一篇:浅析青少年追星现象的现状及特点.浅析青少年追星现象的现状及特点【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发达的时代,影视、传媒、网络尤为显彰。

“超女”现象作为社会环境、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一种正在发生的重要现象,与青少年有直接联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将有多方面的直接影响。

因此,“超女”现象对解读青少年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就青少年“追星”的现状特点、根本原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对青少年“追星”现象提出个人观点。

【关键词】:青少年超女追星明星现状对策超级女声,家喻户晓, 是2004年由中国湖南卫视与上海天娱传媒联合打造的一个新锐品牌,一个“大型无门槛音乐选秀活动”。

该活动以一种不分唱法,不论外型,不问地域的互动性,参与性超强的“海选”为主要特征,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均可报名参加。

通过层层淘汰选拔,带给广大电视观众无尽快乐享受,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2005年8月以来,轰轰烈烈的第二届超级女声创下了中国传媒史上的一大奇迹。

有统计显示,2005年超级女声的收视人群高达几亿,参与报名的人数多达10余万,参与投票的群众多达数百万。

仅在总决赛的当晚,观众的手机短信投票支持率就已超过一千万条。

而在随后的一系列有关“超女”的全国巡回演唱会更是吸引了大批的“超女”迷的狂热关注。

对于“超级女声”引发的如此高的群众参与性,流行范围的广泛性,在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意义,并且凭借它巨大的影响力已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超女”现象。

一、青少年“追星”的现状及特点(一)“追星”形式的多元化偶像,作为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伴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所崇拜的对象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这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的巨变。

当下的中国,人们对偶像的理解早已经历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过程,崇拜对象也涉及各个行业、阶层,其中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追星族”更是对偶像崇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电视行业观众收视习惯调研报告

电视行业观众收视习惯调研报告

电视行业观众收视习惯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电视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观众收视习惯的演变趋势,本次调研旨在分析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观看时间、观看设备以及对广告的态度。

一、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观众在选择电视节目时越来越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质量。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观看具有故事性和情感共鸣的电视剧,而只有30%的受访者更偏好综艺节目。

此外,许多观众对纪录片、细节拍摄和独立电影等非主流电视节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二、观众的观看时间调研数据显示,观众的观看时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常在晚上7点到10点这个时段收看电视节目,而25%的人则喜欢在下午2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进行观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近三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在白天和晚上之间切换观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正在逐渐形成。

三、观众的观看设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更倾向于使用移动设备。

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观看电视节目,而只有30%的人会使用传统的电视机。

然而,虽然移动设备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但大多数观众仍然会在家中的大屏幕电视上欣赏电视节目。

四、观众对广告的态度广告作为电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70%的受访者对电视广告感到厌烦,更愿意通过跳过或者快进的方式规避广告。

然而,也有约30%的观众表示他们会主动关注某些创意新颖、内容质量高的广告。

因此,电视广告的创意和质量对于观众的接受程度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观众的收视习惯正处于不断演变的阶段。

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高,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将更受观众欢迎。

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大的观看方便性。

然而,广告问题依然是电视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只有提供高质量、具有创意的广告,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电视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推动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_网生代_的收视特征及节目对策

_网生代_的收视特征及节目对策

户外休闲减少,家庭受身体状况影响
图 3 2014-2015 年 4-24 岁观众全天收视走势(71 城市)
数据来源 :CSM 媒介研究 图 4 2013-2015 年不同人生阶段观众每日收视时长变化(分钟,71 城市)
数据来源 :CSM 媒介研究
“网生代”来了,电视准备好了吗? 封面话题
达到这一时期的巅峰,而随着毕业和工作的临近,其收视时长迅速 回落。(见图 5)
(四)青年早期 :19-24 岁 这一阶段的青年生活的中
心定位于大学学习及对未来工 作的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休 闲就随之消失,休闲只是变换 了它的取向和场景,以适应生 活中新的位置和目标,中学时 代的户外休闲在这一阶段开始 向户内娱乐和交往过渡,家庭 通常是休闲活动的基础,以往 的作息时间及业余交往都会做 出很大的调整。因此,这一阶 段重新回归家庭的青年家庭休 闲时间增多,重新将电视收视 作为日常休闲的一个稳定而持 久的内容,并坚持下去,其电 视的消费量虽然较前一时期没 有增长,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 内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从到达 率和实际收视时间来看,处于 大学阶段的青年,其收视时长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界定 以及我国国情,本文研究的“网 生 代 ” 涵 盖 了 当 前 的 90 后、 00 后,在收视数据中我们使用 年 龄 在 4-24 岁 的 受 众 作 为 代 表。他们的成长与手机和网络
. 20 视听界 2016. 5月刊
普及同步,在中国改革开放和 市 场 化 转 型 的 过 程 中, 不 仅 仅 受 到 信 息 社 会 的 影 响, 还 不 可 避免地带有全球化和消费主义 的烙印。本文对他们在多种媒 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的电视收 视特征以及节目收视特点进行 分析, 并 对 以“ 网 生 代 ” 为 目标收视群体的节目编播提 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当下青少年观众收视倾向分析及破题对策
作者:诸亦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4期
摘要:青少年是人群中很特别的一个群体,他们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是伴随着电视成长起来的一代,对电视有着天然感情。

本文旨在通过对12-18周岁的青少年受众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研究,从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收视现状总结出近年来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电视节目策划上的几点破题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收视倾向;节目策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一、青少年的定义的概念分析
人类个体的一生要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几个发展阶段,青少年期就是人生发展的从幼稚到成熟、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

青少年期既是以时间术语对生命某种特殊存在形式的描述,也是生命历程在时间上的一个特殊分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青少年是指10-19岁的人生阶段。

[1]我国的发展心理学界尤其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2005)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

虽然界定青少年的标准多样,但大多起止时间比较接近。

笔者在走访中学的过程中,接触的大多为12-18的中学生,因此在本文中涉及到的调查样本中的青少年均指12-18岁的男女。

二、青少年观众的收视现状
1、青少年观众的收视时长分析
通过CSM媒介研究对于2007年-2011年全国样本市县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在2007年至2011年的这5年间,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最长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他年龄层的群体5年内收视时间基本呈现稳定趋势,而15-24周岁的青少年观众收视时长呈逐年锐减趋势。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12岁-18岁的青少年大多处于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课业的繁重、升学的压力、家长的管束使得青少年观众没有很多业余时间去收看电视。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现如今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媒体就是互联网,而且90%以上的青少年在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在每日一小时以上,更有被采访青少年表示他们更倾向于在互联网
上收看电视节目。

大部分青少年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观众更多地可以选择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收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

加之如今许多电视节目都与互联网的视频网站形成合作关系,例如东方卫视与腾讯视频的合作,以及湖南卫视各类节目都驻入其自家视频网站“芒果TV”等,网络的普及使得青少年观众收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更加随意方便,这是相对于传统电视而言的一大优势,也是电视收视时长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青少年热爱收看电视节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平时繁重的功课与作业量使得他们追求一种放松与娱乐状态,收看节目更加容易给人制造快乐与缤纷的视觉体验,弥补中学生平时着力于学习而带来的单调体验。

2、最受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分析
据笔者对6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有70%的青少年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真人秀节目,在亲子类、竞技类、婚恋类、音乐类的真人秀节目中,喜爱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最多,而音乐类真人秀的人数其次。

以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为例,轻松、有趣是该节目一大特点,而明星褪去光环参加游戏,通过努力来赢得游戏的胜利,甚至在节目中“出糗”,这些能拉近观众与电视机上的明星的心理距离,感受到相对真实的明星生活,满足中学生的猎奇心理。

同时每期请来的具有话题性的嘉宾也能避免青少年受众对常驻嘉宾的视觉疲劳,让每期请来客串节目嘉宾保持神秘感和惊喜,吸引受众继续关注该档节目。

三、对青少年节目策划的破题对策
1、调整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和内容设置
要根据青少年的现有特点进行节目设置分析,在平台的选择与时间的设置上把握受众收视习惯。

国内电视节目的传播要根据电视节目的特征选定播放平台。

首先要对电视剧做出年龄的定位,对电视剧目标收视群体的社会阶层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这些特点而选择播放平台异。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青少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也应结合节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网络播放平台。

2、完善电视节目管理体制
分级制度在我国还没有良好的实施条件,但是作为电视台,应该做好传播者的“把关人”角色,在电视节目中杜绝一些涉黄涉暴的情节出现,净化电视节目内容,不仅是给青少年,给所有受众都要带去一个干净、和谐的收看环境。

对于某些拥有限制型画面与剧情的电视节目,也应该在节目中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甚至在节目播出前要标明此节目不适合身心尚未健全的青少年观众收看,这样在无形中也向青少年观众传递出了社会上对这一事件的态度,有利于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青少年受众作为电视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身心没有健全的发育完成,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较为具有盲从的心理,若缺乏正确引导,极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净化电视节目的内容是广电总局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如今,“三网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不可逆的大趋势,电视台不仅要在电视节目内容上下足功夫,积极创新,努力做到“内容为王”,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平台融合的策略,以期电视能在互联网时代找到自己生存的一片土壤。

在关注自身生存的同时也要肩负社会责任感,关注青少年观众的身心健康成长,甄选出适合青少年收看的电视节目。

注释:
[1]彭永梅:《青春期常见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