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第一课时导学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时第2~3页】
课题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课
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小数的意义”是通过实际操作,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是对小数意义理解的一次升华。
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也是以后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所以,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要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必须通过实际操作,借助直观模型,把一个正方形看作“1”,把“1”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1;把“1”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它的一百分之一,也就是0.01,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在练习中通过在直线图上表示十进分数和小数的问题,进一步沟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正确读写小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2. 培养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
3.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投影仪、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引出小数的概念。
2. 讲解小数的意义:讲解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例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
3.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题1:3.2 + 1.5解:3.2 + 1.5 = 4.7例题2:4.8 2.1解:4.8 2.1 = 2.74. 练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5. 实际问题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问题1:一件衣服原价32元,打八折后是多少元?解:32 0.8 = 25.6 元问题2:小明有2.5元,他买了一支铅笔1.2元,他还剩下多少元?解:2.5 1.2 = 1.3 元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a. 5.6 + 2.3b. 7.8 3.1c. 4.5 + 1.22. 作业答案:(1)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参考

小数的意义
把1平均分成10分,其中的一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
把1平均分成100分,其中的一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
把1平均分成1000分,其中的一份是1/1000,也可以表示为0.001
……Biblioteka 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参考
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时间:年月日
主备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
课题
小数的意义(一)
授课教师:
学习
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巩固应用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学习
环节
学习过程
教师札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
(一) 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2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小数的意义(一)》(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小数的意义(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定义和意义2. 小数的读写方法3. 小数的计算方法4. 小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2. 教学难点:小数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小数的定义和意义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小数与整数的关系。
3.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规则。
4. 讲解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方法。
5. 小数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小数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小数知识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和演示小数的计算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补充和说明:小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进行小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小数点的对齐:在进行小数加减运算时,需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产生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
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
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教材通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一讲 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2)(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5)每千克巧克力是30元8角,是()元.
跟踪训练5
69克=()千克5元6角7分=()元
5平方分米=()平方米1千克500克=()克
1米70厘米=()米8千克10克=()千克
1.02千米=()米0.3元=()角
0.4小时=()分2米45厘米=()米
62千克27克=()千克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小数的(),这叫做小数的().
(4) 米=()米 元=()元
千米=()千米
(5)706厘米=()米27角=()元
500.4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370克=()千克85克=()千克
750千克=()吨0.95吨=()千克
2.07吨=()千克4米23厘米=()米
6.7( )8.20. 09() 0.17.4 ()7.14
四、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0.5 0.51 0.501 0.511
五、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42.1950.4930.3347.298(精确到百分位)
六、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52厘米=()分米6吨45千克=()吨
8千克10克=()千克36分米=()米
4、在3.2,3.02,3.202中最小的是()
A、3.02B、3.2C、3.202
四、单位换算
2.1元=()元()分3.08千米=()米
8米6厘米=()厘米260平方米=()公顷
五、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六、按排列下面各数:
0.76、0.067、0.706、0.076、0.67、0.607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
(一)》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一)》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比较和大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丰富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读写、比较大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2.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比较。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读写方法。
2.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Flash等。
2.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
3.学习单:自主学习任务单、小组合作任务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在此过程中,注意结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小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师可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小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意义(一)》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认识小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认识小数现实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十进分数与
小数的互化。
2.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安排:
课前
1.回顾:像3.15,0.50,1.06……这样的数,都是()。
3.15读作: 0.50读作: 1.06读作:
2.口算。
1.8+3.3= 1-0.2= 6.5-5.4= 50-18.6=
3.4+1.5= 9.8+
4.6= 12.5-7.4= 70+17.5=
课中
活动一:自主探究
1.1角是1元的(),可以写成()元,1分是1元的(),可以
写成()元,所以1.11元=()+(),所以1.11元是()元()角()分。
2.1分米是1米的(),可以写成()米,1厘米是1米的(),
可以写成()米,所以1.11米=()+()+(),所以1.11米是()米()分米()厘米。
活动二:
1.
活动三: 想一想,填一填。
(1)把 “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59份是( ), 也可以表示为( )。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四人小组交流)
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 )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是( )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 )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 )小数。
课后:
活动一(★)
1. 填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 )分米,用分数表示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 )米,平均分成100份,用分数表示每份长( )米,用小数表示( )米。
2.把下列分数改成小数或者小数改成分数。
10024元=( )元 0.08米=( )米 104
=( ) 0.023=( ) 3、找规律填空
(1)0.001,0.01,0.1,( ),10。
(2)0.1,0.2,0.3,0.5,0.8,( ),2.1。
(3)0.1,0.3,0.5,0.7,( )。
活动二:(★★) 1.在数线图上表示出下列各数。
310 0.6 1.5 2.55 910
(2)把一个正方形纸片看成“1”,平均分
成100份,其中的1份表示( ),也可
以表示为( )。
其中的23份表示( ),
也可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