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锁大全(附图)

中国古锁大全(附图)

中国古锁大全(组图)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中国锁具发展历史

中国锁具发展历史

东琳五金官方网站:中国锁具发展历史总所周知的锁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并且是文明(民俗)物,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

中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

中国的锁具最初形式,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宝贵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别的绳结。

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

这就是中国锁具的雏形。

锁,顾名思义是需要开启的,是忠实的保卫者,也是现代家庭装潢中必不可少的商品。

以前在居室中它在美观上的作用是微不敷道的,也没惹起利用者过多的注意。

随着社会的不停发展,人们对装饰的美观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人们对锁的功能、格局、外观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我们晓得的早期的挂锁、弹子门锁(司别令锁),发展到如今高科技领域的插卡编码锁、磁卡锁、电子暗码锁、IC卡锁、电脑联网锁,尖端领域的指纹锁等等。

中国古代锁具不仅历史悠久,品种众多,制造精巧,并且有着富厚的文明内涵。

与现代锁具比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点:中国传统锁具源远流长,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历史,并且品种众多,藏量富厚,文明秘闻极端深厚;现代锁具在我国发展的工夫,从1887年中国通商银行首次利用美国"耶鲁"牌弹子锁算起,至今还仅有100多年工夫。

中国传统锁具由于是手工艺制作,使工艺的创造力得到充实发扬。

历代艺人在工艺上不停创新,技能精湛,样式富厚。

从我珍藏的数百把各民族利用的锁具实物和图片资料中,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种别分,有广锁、花旗锁、刑事锁、首饰锁等;按情势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暗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直开锁、横开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看,有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

2024孔明锁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2024孔明锁的设计与制作教案

孔明锁的设计与制作教案目录•孔明锁简介与历史背景•孔明锁基本原理与结构特点•创意设计思维培养与实践指导•手工制作技巧培训与操作演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升策略•成果展示评价及反馈机制建立01孔明锁简介与历史背景孔明锁,又称鲁班锁、八卦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智力玩具。

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与诸葛亮有关蕴含古代智慧相传孔明锁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

孔明锁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30201孔明锁起源及传说古代智慧玩具代表古代儿童启蒙教具在古代,孔明锁常被用作儿童启蒙教具,通过解锁过程锻炼儿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智力挑战与娱乐孔明锁不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智力挑战。

解锁过程需要耐心、细心和智力,因此深受各年龄层人群的喜爱。

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孔明锁在传承古代智慧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各种材质、形状和难度的孔明锁。

1 2 3孔明锁的设计原理蕴含了古代八卦玄学的哲学思想,通过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达到平衡与和谐。

体现古代哲学思想孔明锁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民间手工艺,通过锯、凿、削、磨等工序,制作出精巧耐玩的孔明锁。

传承民间手工艺学习和传承孔明锁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02孔明锁基本原理与结构特点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榫卯定义榫卯结构有很多种类,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等,孔明锁中主要运用了槽口榫和燕尾榫。

榫卯种类榫卯结构使得孔明锁的各个部分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易松散,同时也方便拆卸和组装。

榫卯作用榫卯结构原理介绍十二根孔明锁由十二根木条组成,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技巧和耐心才能拆解和组装。

六根孔明锁这是最常见的孔明锁款式,由六根木条组成,其结构稳定,拆解和组装都有一定的难度。

锁的发展历史

锁的发展历史

班级:工设132学号:201300603059锁的发展历史锁是与人类私有制同时诞生的。

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那是在我国的母系社会晚期(相当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开始有了私有财产(少量)积累。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人类开始了对锁具的探索。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以后随看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又创造了铜锁、铁锁、银锁、玉锁等不同质材、不同形状的锁,工艺技巧越来越高。

我国锁的蕴藏量也是居世界首位的。

我国历代锁具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丰富多姿的;从新石器时代的木锁到夏商时期的铁锁;从春秋战国的金属锁到秦汉时期的铁制三簧锁;从北魏的青铜锁到唐代的鱼锁和鎏金锁;从宋代的方身锁到明清时期的暗门锁、密码锁以及各种文字和动物锁,都显示了我国锁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少数民族的锁,如撒拉族的四方横开锁、纳西族方形铜锁和彝族的原始木锁等等,更是独特。

这是一片锁的海洋,也是一个浩瀚的学问之海。

锁按旧的传统分类,有广锁、花旗锁、刑事锁、首饰锁四大类,称为锁中的“四大金刚”。

现在看,这个分类面太狭了。

也有从用途分,可以分成生活用锁、建筑用锁、军事用锁、交通用锁、仓库用锁、刑罚用锁,以及民俗用锁等等。

它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社会的所有领域。

《礼记·月令》载,在周代,盂冬之月,都要“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龠”。

这里说的是修好城墙,用锁钥管好国门。

因此,锁具用处大的锁住国门,小的锁住库门、场门、家门,直至锁住箱笼、抽屉……锁是人民必需的物质用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关木仓锁和钥匙的文字记载。

早期的木质锁结构简单、形体笨重,多采用竹杆之类作钥匙,容易开启。

春秋战国时期,经公输班(即鲁班)改进后,保密性得到增强,并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

在民间,木锁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

汉代时期三簧锁的出现实现了锁的飞跃,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

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安全性能、保密性较木质锁前进了一大步,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有广`锁之称。

中国古代“锁”的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锁”的文化研究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中国古代“锁”的文化研究
———————————————————————————————— 作者:
———————————————————————————————— 日期:
中国古代的“锁”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龙凤呈祥广锁
这把龙凤呈祥广锁是本馆珍藏的体积最大的广锁之一。长度达到了32厘米,重量2500克。图中蓝色椭圆标出的是一把用于对比的小号广锁。通过比较,大家可以对这个锁的大小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此锁不仅体积巨大,而且雕花精美,难得一见。其钥匙也巨大,甚至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挂在裤腰上固然不可行,要携带,恐怕警察会当作管制刀具了!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趋势(两篇)

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趋势(两篇)

引言概述:门锁作为人们居住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形式多样。

中国门锁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一、门锁发展的历史回顾:1. 古代门锁的简介:介绍古代门锁的起源、材料、结构及其功能特点等。

2. 中国门锁的早期发展阶段:揭示中国门锁在早期的发展情况,并提及其与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联。

3. 近现代门锁的技术革新:探讨近现代门锁在材料、制造工艺、功能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科技进步对门锁行业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门锁行业的现状分析:1. 市场概况:分析中国门锁市场的规模、增长趋势及竞争格局。

2. 产品特点分析:探讨中国门锁产品的特点、创新点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3. 品牌竞争力分析:评估中国门锁品牌的竞争力,包括品质、设计、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4. 产业链分析:分析门锁产业链的发展状况,探讨各环节的发展趋势与合作模式。

5. 市场发展预测: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对中国门锁行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提出战略建议。

三、中国门锁发展的推动因素:1. 政策支持:介绍政府对门锁行业的支持政策,包括行业标准、质量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2. 人口结构变化:分析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门锁需求的影响,如老龄化、城市化趋势等。

3. 住房改革与消费升级:探讨住房改革和居民消费升级对门锁行业的影响,如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智能化需求的增加等。

4. 技术创新驱动:分析科技创新对门锁行业的推动作用,包括智能化、生物识别技术、远程控制等方面。

5.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驱动:研究国内外市场对门锁的需求情况,以及中国门锁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四、中国门锁行业的发展挑战:1. 市场竞争加剧:分析门锁行业竞争对手的变化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2. 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讨论门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3. 技术瓶颈与创新能力:探讨门锁行业技术瓶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挑战,如何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

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趋势

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趋势

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趋势一、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我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原始时期的“觿”锁,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东汉已普遍生产及使用金属锁。

锁具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而且是文化风俗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门锁也不断在更新进步。

1.草绳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用绳索把门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就是最早的锁具雏形,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叫“觿”的工具才能挑开,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2.门闩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在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早期创造了装在竹、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门闩,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为“世界第一锁”。

后木匠祖师鲁班对其进行改进,装上机关,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锁。

3.金属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20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智能锁是未来锁具的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IC卡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一系列智能锁。

国内的锁具市场早已脱离了“铁将军”时代,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与日俱增,锁具的使用方式日新月异,人们在追求锁具安全性的同时亦关注其便捷性、先进性及时尚性等诸多元素,锁也开始了新的历程。

1.智能锁的介绍智能锁的智能之处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兴起和智能锁及智能五金的发展共同会把锁具及五金应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出现了声控锁、红外线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密码锁等一系列智能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与安全性。

锁具发展史——精选推荐

锁具发展史——精选推荐

锁具发展史00000018世纪初由英国人D.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

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

19世纪中叶,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1848年,美国人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

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

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

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

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锁的历史《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

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比如宋代县令判人有罪会说:"来啊,锁上。

"用的就是一种木质枷锁,下为两块可以卡住的木板,上为一种铁环链。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

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

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形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的发展历史
草绳
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用绳索把门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就是最早的锁具雏形。

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叫“觿”的工具才能挑开,“觿”就是最早的钥匙。

门闩
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闩,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

后木匠祖师鲁班在其进行改进,装上机关,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锁。

三簧锁
汉代出现铜质簧片结构锁,俗称三簧锁或簧片锁,利用两三片板状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

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安全性能、保密性较木质锁前进了一大步,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有广锁之称。

叶片锁
公元18世纪,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出凸轮转片锁,锁内金属叶片利用弹簧控制转动,钥匙插入锁内必须先转动叶片接触到锁舌缺口才开启。

叶片锁的钥匙造型美观大方,被公认为锁和钥匙的标志,许多国家把它制成大型的金钥匙,赠送给友邦、贵宾,象征尊敬、和平和友谊。

套筒转心锁
1874年英国布拉默发明的套筒转芯锁在锁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性,区别于仅用钥匙去驱动锁栓的费耗人力的古典开锁传动方式,套筒转心锁将锁定机构可以置入一个体积不大的套筒之中,通过转芯作为中介,传动小钥匙对于锁栓的控制。

其套筒转芯结构也为锁具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

弹子锁
1848年,美国人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人类从此进入现代锁时代,该锁通过对弹子的组合排列,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变化达到百万种,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与安全性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

智能锁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一系列智能锁。

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与安全性,代表了锁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