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回忆杂交水稻研究缘起

合集下载

描写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研究杂交水稻的作文

描写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研究杂交水稻的作文

描写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研究杂交水稻的作文《袁隆平爷爷坚持不懈研究杂交水稻》篇一在世界的东方,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农业的浩瀚星空中闪耀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我常常在想,袁隆平爷爷最初踏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道路的时候,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也许他就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探险家,看到了一片荒芜的土地,却坚定地相信这片土地下隐藏着巨大的宝藏。

那时候的他,可能就只是一个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这个梦想看起来有点疯狂,要让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嘿,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呢!袁隆平爷爷一头扎进了那片稻田里,像个痴迷的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

我仿佛能看到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在绿油油的稻田里弯着腰,仔细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

那稻田里的水稻啊,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

夏天的时候,太阳像个大火球,烤得大地都快冒烟了。

袁爷爷在稻田里,汗水不停地从他的额头流下来,那汗水滴在稻叶上,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可是他好像根本感觉不到热似的,依旧专注地干着自己的事儿。

在研究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就像爬山,刚翻过一个山头,又出现一个更高的山峰。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难,放弃算了。

但袁爷爷可不是那种轻易说放弃的人。

他就像一头倔强的老黄牛,认准了这条道就一直走下去。

有次我看纪录片,讲到袁爷爷的研究遇到了瓶颈,当时好多人都不看好他。

我心里就想,这可咋整啊?要是我,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

可是袁爷爷呢,他就这么默默地坚持着,不断地做实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可能也会沮丧吧,我觉得他肯定有过那种觉得前路一片黑暗的时候。

但是,他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始终没有熄灭自己心中的那团火。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袁爷爷终于成功了。

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就像一群听话的士兵,产量节节攀升。

这时候,那些曾经不看好他的人,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袁爷爷的成功,可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荣耀啊,那是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份珍贵礼物。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
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袁隆平,是中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故事令人感动,也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就饱经艰辛。

然而,他对农业的热爱却从未减少。

在读大学期间,他立志要为中国农业做出贡献。

毕业后,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科研之路。

袁隆平在水稻育种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深知杂交水稻对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然而,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科研经费有限,实验条件简陋,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

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不断进行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袁隆平终于研发出了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大大缓解了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


的坚持和努力,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的一张名片,袁隆平也因此
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农业领域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故事激励着
我们,让我们明白只要肩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就能创造出更
多的奇迹。

袁隆平的故事,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中国农业的未来。

他的杂交水稻成为了中国农业的一项伟大发明,也成为了中国人民
勤劳智慧的结晶。

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这位伟
大的科学家,也让我们明白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篇1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讨论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进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

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

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

袁隆平发明水稻的故事主要内容袁隆平的故事概括为幼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长大后以农报国,在西南农学院任职,于1975年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技术,并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

一、幼时逃难生活袁隆平于1930年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重庆求学时,经历了大轰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因此,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

二、西南农大教书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

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三、发现特殊水稻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

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四、引入野生稻1970年夏,袁隆平从云南引进野生稻,拟在靖县做杂交,后因没有进行短光照处理而未成功。

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

五、发明杂交水稻袁隆平在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六、研究转基因水稻2010年3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

在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七、研究水稻突破性技术2017年9月,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

《袁隆平的“寻梦园”》阅读答案篇一:袁隆平的寻梦园学案袁隆平的寻梦园学案一.文本导入中国古代有众所周知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国际上把中国的杂交水稻当作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二.背景介绍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公斤,1998年达到450公斤,增长了3.2倍.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地里种的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他们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从1976年到1999年累计增产水稻3.5亿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累计增收3500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3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连获三个国际性的大奖:①.1985年10月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②.1987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③.1988年3月英国皇家让克奖。

2001年他又荣获中国国家首届科学技术进步奖.三.文本学习1.重点字词睿(ruì)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或结合。

憧憬(chōng jǐng):向往、神往古稀之年:古人把70岁称为古稀之年,源于杜甫的《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九十耄耋。

2.人物性格袁隆平说:“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他的痴的事例。

并谈谈我们大家对他的痴的理解。

事例:在他刚刚开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14000个稻穗。

3.袁隆平的梦有哪些?4.4.文中“美丽”一词多次出现,他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5.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越的“杂交水稻之父”,竟然和“美丽”有那么多直接的联系.这句话中的美丽指的是什么?6.“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句中的淳美境界指的是什么?7.怎样理解“寻梦园”?8.文本介绍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报道更详细生动的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新闻体裁,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按照报道的内容来分通讯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故事等几种.9.文章的特色:1.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2.数据确凿,真实可信;3.中心明确,详略得当;4.语言准确而包涵感情.10.引号的应用: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地方;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篇二: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袁隆平的“寻梦园”》练习鄂教版袁隆平的“寻梦园”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一、字音及词义:精干:精明强干。

袁隆平的生平与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袁隆平的生平与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袁隆平的生平与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袁隆平,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先驱,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开创了杂交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生平经历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中国湖南省汉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青少年时期,他克服了诸多家庭经济困难,努力学习,通过勤工俭学进入湖南农业大学攻读农学专业。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担任助教,并开始进行对水稻的研究。

由于当时水稻病害问题严重,袁隆平决心投身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希望通过研发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二、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袁隆平取得了许多杂交水稻研究的重要突破。

他首先成功研发了“单交杂交水稻”,并引进国内外的高产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理想的杂交后代。

这一研究成果使得中国水稻产量大幅提高,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奠定了基础。

随后,袁隆平又开展了“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

他通过创新杂交模式和制种技术,大大提高了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这种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推广应用,还在一些亚洲国家得到应用,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供应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袁隆平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优质性状改良和抗病虫害研究。

他逐渐解决了水稻矮秧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问题,并成功研发了多个高产、抗病虫害、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

三、袁隆平精神的影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农业领域,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袁隆平的精神也深深感染和影响着人们。

他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彰显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为人民、为国家矢志奉献的楷模。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也为中国农民提供了一条富裕之路。

通过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技术,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结语袁隆平的生平和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使命与担当。

他在农业领域的突出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农业,也对全球的粮食安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精选9篇】如何准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快来看看吧。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袁隆平的故事试验逃过劫难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

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

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

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

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

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开放的科研从这年10月,袁隆平他们开始到气候炎热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袁隆平回忆杂交水稻研究缘起
作者:袁隆平
来源:《百姓生活》2017年第06期
饿殍的震撼
在1960年前后,我们国家有3年自然灾害加上人祸,闹大饥荒。

当时吃不饱饭,那真难受啊,也有饿死了人的!我至少亲眼看见5个人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的是路有饿殍!那种凄惨的场景对我有很大的刺激,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深深感受到了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什么都谈不上,什么事情都干不成!這对我触动很大,心灵受
到震撼!
身处困难时期,大家成天都想能好好吃饭,能吃饱饭。

饿急了,有什么东西就吃什么东西,草根、树皮都吃。

为了填肚子,那个时候搞什么增粮法——双蒸饭,就是把饭蒸两次,本来二两米蒸一碗饭,就蒸到一碗半那么大。

有些还放了苏打,米饭就发了,像发馒头那样发很大。

但实际上干物质只有那么多,吃了很快就消化掉了,照样饿,而且饿得更快。

有时候用米糠来替代,不仅越吃越饿,而且解不出大便。

那时候在农村实习,吃不饱就双腿松软无力,出现水肿。

生产队一口大锅,七、八十人吃的菜,就放一小杯的油涂一下,然后把红薯藤、老茎杆煮一大锅来吃。

那个时期,饥饿难受的滋味到现在回想起来,仍是不堪回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