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萨尔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一颗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学案设计新人教版

18 一棵小桃树学习目标1.搜集与贾平凹相关的资料,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查字典解决课后读读写写的字音词义。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品析重点语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体会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感情,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字词注音。

伫.立( ) 孱.头( ) 马嵬.坡( )懊丧..( ) 执着.( ) 矜.持( )忏悔.( ) 一撂.( ) 幼稚.( )赤裸.( ) 恍.惚.( ) 涩.褪( )猥.琐( ) 颤.抖( ) 灼.灼其华(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忏悔:②伫立:③孱头:④矜持:⑤猥琐:⑥灼灼:⑦垂垂暮老:⑧祸不单行:⑨血气方刚:二、作家作品早知道1.《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的散文。

本文通过描写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并采用的手法,由及,表达了作者虽历经磨难,但坚信的坚定信念。

2.贾平凹,原名,当代(称谓)。

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1972年进入西北大学学习。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他曾多次荣获文学奖,如、等。

三、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概括小桃树的生长历程。

四、内容研读1.在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2.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小桃树?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3.文章除了我与小桃树外,还写了哪些人与物?有什么作用?五、赏析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①第2自然段。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②第8自然段。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③第13自然段。

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沉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一颗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1)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一颗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1)

18、《一颗小桃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积累文中的字词“忏悔、哆嗦、矜持、猥琐、渺小、颤抖、灼灼、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以及作者作品简介。

2、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3、感知课文内容,抓关键句段,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课堂自主学习等方法,学习字词知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着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念。

教学重点: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的线索教学方法:反复朗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和作品、写作背景。

2、梳理并学习文中字词知识。

忏悔、哆嗦、矜持、猥琐、渺小、颤抖、灼灼、血气方刚、祸不单行3、反复读课文,感受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4、完成《课时练》中“自主学习”的练习。

(二)导入新课: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

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三)预习检测:1、听写字词知识。

2、口头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写作背景——1976年。

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会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一颗小桃树》是一篇以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为线索的记叙文。它通过描述小桃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在实际中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主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面对困难的态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茁壮、庇护、期满”等,以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记叙文结构,包括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和逻辑关系。
-体会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作者使用的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感悟其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颗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颗小桃树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颗小桃树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颗小桃树教案18* 一棵小桃树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点)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细致描绘,及借所写之物表达理性、情志的写作方法。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对幸福的执着追求的道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评法。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

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又有着怎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2)理解词义①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矜持:拘谨,拘束。

③服侍:伺候,照料。

④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⑤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⑥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⑦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体态。

⑧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生,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一格。

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

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秦腔》等。

3.背景探寻整体感知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娇弱柔美。

服侍:伺候,照料。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恍然: 忽然醒悟的样子。

猥琐:(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含贬义。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赤裸: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祸不单行: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祸,灾难。

新课导入贾平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从小孤苦伶仃,生活贫苦,然而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

本文中的小桃树象征了什么?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本课文。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①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表现了它的弱小。

②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感悟精彩句子】赏析下列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这几句表明“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尽地描述了小桃树被无情的风雨肆意折磨过后的“可怜”相。

【探究写作技巧】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作者写这篇散文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倒叙写法,结构巧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

18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重点)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重难点)2. 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重难点)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导语设计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

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 认读理解文中(1)识记下列汉字。

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2)理解下列词语。

伫立孱踏青垂垂暮老楚楚2. 简介作者。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一颗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 一颗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聆听着细切的心语与倾诉,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心灵的搏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朵在冰天雪地的严冬中冻僵了的心灵之花的复苏与绽放。

它虽然不免让人感到几缕辛酸,但它同时却更多地让人感到惊喜与欣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这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如何呢?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伫(zhù) 嵬(wéi) 懊丧(ào sànɡ) 矜持(jīn chí)忏悔(chàn huǐ) 撂(liào) 褪(tuì)(2)词义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楚楚:软弱柔美。

2.作者名片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一颗小桃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一颗小桃树

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6、《一颗小桃树》(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过渡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过渡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编号:一、导语设计《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作者贾平凹想借一颗小桃树表达什么呢?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作家作品2、字音词义(PPT出示)师生活动:生展示预习成果并相互补充。

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勾画重点过渡句子,文章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耐人寻味第二部分(2—14段)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暗写作者本人的经历。

请把第二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生默读,勾画概括。

师提醒:第一层(第2段):眼前情景第二层(3--8段):插叙,回忆过去。

第三层(9--14段):眼前情景。

2、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四、探究主旨1、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一颗小桃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中的字词“忏悔、哆嗦、矜持、猥琐、渺小、颤抖、灼灼、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以及作者作品简介。

2、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3、感知课文内容,抓关键句段,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课堂自主学习等方法,学习字词知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着为理想而坚持不懈的信念。

教学重点:把握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的线索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和作品、写作背景。

2、梳理并学习文中字词知识。

忏悔、哆嗦、矜持、猥琐、渺小、颤抖、灼灼、血气方刚、祸不单行
3、反复读课文,感受小桃树的形象特点。

4、完成《课时练》中“自主学习”的练习。

(二)导入新课:
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

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
(三)预习检测:
1、听写字词知识。

2、口头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写作背景——1976年。

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四)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
1、请同学们用舒缓、深情的语调朗读全文,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在文中共有9次写道“我的小桃树”,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并圈划,边读边初步体会这其中包含的深情。

2、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小桃树是怎样的?
二、“后教”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
1、概括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内容?并依此梳理课文脉络。

课文主要写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 1 — 2段 ) 写眼前桃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 ( 3 — 8段 ) 对桃树的回忆。

第三部分 ( 9 — 13段 ) 接写眼前桃树的情景。

第四部分 ( 第14段 ) 希望中的桃树。

其中3——8段的内容是“插叙”。

2、说说小桃树的形象。

要求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3、小桃树和我有怎样的联系?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

说小桃树长的不是地方,就暗示作者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是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我国十年之
久的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的,这就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作者借一颗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三、“提升”环节:
梳理课文的线索。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

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遭受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

”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
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
环境经历现状
小桃树:(明线)角落里遭遇花苞欲绽
我:(暗线)偏僻小山村磨难安慰追求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