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青海省十大气候事件
2009/2010年冬季青海省气候特点

。
、
.
9 -8 3 % .%
.
,
,
- 扎 t 4
、
。
全
照 时数 为 2 71 较 1 7 ~2 o 2. h 9 1 0 0年 平 均
,
.
图 2 1 6 /9 2 0 92 1 9 11 6  ̄2 0 /0 0年 冬季 青 海
图 3 16 / 9 11
f 下转 第 6 2页 )
.
站 月中水、 、 、 洪 尔 、 6 整’降化 扎兴 诺 、 木玉 :循尖 海 木格 其 无 树 全 省 月平 均 降水 量 为 1 ≤
。
月平 均 日照时 数为 2 0 2 o 1, b 较历 年 同期偏 少 1 4%
OT ̄ II I
¨~ O u 0年半 均值 偏少 近 7 % 0
一
61 —
@
工 交 O 作流
青海省气象部门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谢 丰 财
( 海省 气 象局 计 划 财 务 处 , 宁 青 西
8oo ) 1oi
加 强基 层 财务 管 理 。 用好 用 活各 项 资 金 , 充分 发 表 明 ,一些基 层单 位 的财务 制 度还存 在着 以下几 个 一 粗 规 很 挥 资金 的使 用效 益 , 面 提高 青海 省 气象 系 统财 务 方 面 的 问题 : 是 制度 建 设上 实 行 “ 线条 ” 划 , 全 管理水 平, 是气象 事业 发展 的重要保 障 。针对 目前青 概括 , 够 细致 ; 不 二是 财务 制度 监督 机制不 够健 全, 相 海气 象部 门基 层 财务 管理 工 作 中存 在 的问题 ,本 文 互牵 制 、相互 约束 和相 互监 督 的内部 控制机 制没 有 就如何 加 强气 象部 门基层 财务 管理 ,谈 一些 个 人 观 充分 发挥 作用 ; 是 制度 的执 行力 差 , 坚 持财 务制 三 不 点 和建议 。
2009年青海省气候公报

2009年青海省气候公报_12010-03-15 10:53:02摘要 2一基本气候概况 21 气温 22 降水 33 日照 5二气候条件对有关行业的影响评价 6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61.1 气候条件对春小麦的影响评价 71.2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的影响评价 81.3 气候条件对油菜的影响评价 92 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92.1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102.2 雪灾对牧业的影响 113 气候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114 气候条件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价 124.1 青海省年降水资源状况评估 124.2 黄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状况评估 124.3三江源地区年降水资源状况评估 134.4 青海湖流域年降水资源状况评估 145 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 156 气候条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评价 157 气候条件对旅游的影响评价 168 气候条件对能源的影响评价 179 气候条件对林业的影响评价 172009年十大气候事件 18摘要2009年度(2009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气温偏高,与2006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的第1位;降水偏多,列1961年以来降水量偏多第3位,接近2008年;日照偏少,列1961年以来日照时数偏少第2位,仅多于2008年。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全省气温异常偏高,春季透雨提前出现,春夏秋三季均出现连阴雨,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引发冰雹、雷电、洪涝灾害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春末、前冬都兰、玛多、久治等地出现中度雪灾等。
2009年全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
虽然干旱、连阴雨以及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气候条件总体上利于农业生产。
全省牧草年景以丰年为主,牧草产量较上年大幅增长,牲畜出栏率明显增加,畜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全省水资源属异常丰水年份,尤其是黄河上游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多,流域来水量偏丰,对农业、电力发展极为有利。
年度内全省各城镇旅游季节气候条件舒适宜人,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景区接待量比去年同期大大增长。
中国1998至2009间的大型自然灾害.doc

1998-2009中国自然灾害19981998年,我国频繁出现多种气象灾害,尤其是暴雨洪涝范围广、灾情重,是建国以来少有的重涝年份之一。
1998年,我国相继发生了3次大的自然灾害: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洪水,近海海域的赤潮和内蒙、新疆的沙尘暴。
状况气候变化 1998年,大部分地区雨量显著偏多,导致本年度洪涝灾害严重。
其中东北西部、淮河流域大部及江南大部雨量偏多2~5成,内蒙古东部、江西北部偏多达5成以上。
全国范围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一般偏高1~2℃,东北东部和内蒙古大部偏高达2℃以上;除东北北部、新疆大部、贵州大部等地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为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或次高值,1997/98年度冬季是自1987年度以来的连续第12个暖冬。
1998年内,只有3个台风在我国登陆,是建国以来登陆台风个数最少的年份之一,台风初始登陆时间也是最晚的。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雨水丰沛或适宜,干旱灾害轻,热量充足,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属一般年景。
自然灾害 98洪水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本年度暴雨洪涝出现范围广、洪水持续时间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沙尘暴 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7~19日,新疆的北疆及东疆、南疆的一部分地区发生了6级以上沙尘暴。
5月20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又遭到了第二次沙尘暴的袭击。
赤潮 1998年造成严重损害的赤潮灾害共有五起,涉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而且发现了新的赤潮生物种。
其中,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渤海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赤潮。
赤潮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环湖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

青 海 科 技
乞 壹亿 舌 治潮 环湖 匡 但 绵 天 乞住 事件的 影响 分衍
马晓虹 ,谢启 玉 ,严 玉霞
( 省海北 州气 象局 ,青海 青海
西海
800 ) 12 0
摘
要 :本文依据青海湖环湖地区的海晏 、刚察 、共和 、天峻四站 16 ~20 9 1 0 8年地面气象资料 ,分析 了气候变化
表 明I ,全球气 候变 暖使 得许 多地 区极端 天 气气 候事 I
件增 多 ,而有 的认为 ,很 多地 区对 于多种 极端 天 气气
候 事件 没有表 现 出明显 的增 多趋 势 ,有 的发 现西北 地 区极端 高温 事件发 生频 率虽 然变 化趋 势较 一致 ,但 显
著性 明显 不 同。
36 ( 晏 ) m 9. 海 0 m。气 候倾 向 率 除共 和 以 9 2 /O . mm l a 3
()雷暴 事件 :雷暴 日数 东部 多 于西部 ,刚察最 4
多 ,为 4 d a ;天峻最 少 ,为 4 d a ( 3 ) 7 ・ 1 ・ 图 d 。 () 大 雨 事 件 :大 雨 日数 出 现 最 多 的 地 区 是 刚 5
青 海 湖 位 于 青 海 省 的东 北 部 ,海 晏 、刚 察 、天 峻 、共 和等地处 于青 海 湖 的四周 ,对 环湖 区域 的气 候 变 化与极 端天 气气 候事件 研究 有很 好 的代 表性 。本 文 选 择 环 湖 区域 ( 晏 、刚 察 、天峻 、共 和 ) 16 ~ 海 91
等极端 天气 气候 事件发 生 的次数 、时问及 其 灾 害资料
作 为分 析 对象 。研 究 方法 运 用 E cl P S等分 析 工 xe、S S 具 以及线性 趋势 分析 、相关分 析等手 段 。
2009年青海省气候影响评价

省 0 4 0 格 秋季 , 全省气 温普 遍偏 高 , 部偏 高 幅度大 于北 玉 树接 近常 年外 , 内其余 地 区偏 多 2 %~ 3 %。 南
部 。 省气温 在一 .— . 全 38 88 ℃之 间 , 与历年 同期相 比, 除 尔 木 、 木 洪 、 柴 旦 、 令 哈 、 沱 河偏 多 最 为 明 诺 大 德 沱
均 气 温 为 34 ,高 出 17 - 2 0 .℃ 9 1 0 0年 气 候 平 均 值 多 4 %, 1 6 年 以来历史 第 4位 。 0 列 91
12 。 .℃
夏季. 全省大 部 分降水 偏 多 。与 历年 同期 相 比 ,
—
一
2
1
—
15 .
三
5 — 3
@ 青 气 海象
3
O
2
O
1
0 0
■
0 O
乏悍 《 候连
图 2 16 - 2 0 9 1 0 9年青海 省年 降水量 距平百 分率变 化 ( ) 2 0 左 及 0 9年 降水量 空 间分布 ( ) 右
以来 的第 1位 ( 1 ) 图 左 。
夏 季 ,全 省 气 温 普 遍 偏 高 。全 省 气 温 在 51 .— 2 .℃之 间 , 01 与历 年 同期 相 比 , 除西 宁偏 低 O3 _℃外 ,
11 冬 、 、 、 四季气 温 持续 走高 .. 2 春 夏 秋
2 0 /0 9年 冬 季 , 温 全 省均 偏 高 , 高 幅度 省 内其余 地 区偏 高 04 18 其 中柴 达木 盆地 大 部 、 0 82 0 气 偏 .~ .℃,
湟源 、 沱河 、 沱 曲麻莱 、 玉树 、 勒 、 托 清水 河 、 杂多 偏 高 1 . 全 省年 平 均气 温偏 高 , 高 幅度 南部 大 于北 部 幅度达 30 .1 1 偏 .℃以上 ( 附图 1 。全 省平 均气 温一 .℃, ) 7 O 高 20 0 9年 全 省年 平均 气 温 在一 .~ . C 间 ( 1 出 1 7 - 2 0 40 97 之  ̄ 图 9 1 0 0年 气候 平 均 值 23c, 16 .c 列 9 1年 以来 右) ,除西 宁 接 近常 年 外 ,省 内其余 地 区偏 高 07 同期历 史第 2位 。 .~ 22 , 中青 南 大部 及 湟 源 、 和 、 . 其 ℃ 共 大柴 旦 偏 高 幅 度 春季 , 全省 气温 普遍 偏 高 05 2OC, . . 除东 部 农业 ~  ̄ 均在 1 ℃以上 ( 图 1 , 源 、 连 、 德 、 沁 、 . 5 附 )湟 祁 贵 玛 达 区 、 南 、 海 刚察 正 常 略高外 , 内其余 地 区偏 高 明显 , 省 日、 树 、 谦 、 水 河 、 麻莱 及杂 多 l 玉 囊 清 曲 O站 突 破 其 中清 水河 偏高 幅度 最 大 , 20 附 图 1 。 省春 达 . ℃( )全 16 9 1年 以 来 历 史 最 高 极 值 。 全 省 年 平 均 气 温 为 季 平均 气 温 为 47 ,较 17 - 2 0 .℃ 9 1 0 0年 气 候 平 均值 36C, 常 年偏 高 1 ℃ , 2 0 . 较 c . 4 与 0 6年并 列 为 1 6 9 1年 偏 高 13 二偏 高 幅度列 1 6 年 以来 历史 第 2位 。 _c , I 91
青海气候以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

青海气候以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高原的一部分,因此其气候受到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主要影响。
在青海,干旱是其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本文中,将介绍青海气候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
一、青海气候特点青海气候受到高原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干燥:由于地处内陆高原,缺乏海洋影响,青海气候极其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低,且年降水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这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干燥,水资源匮乏,限制了农业和人类生活发展。
2. 寒冷:由于高原地理条件,青海冬季长、夏季短,气温较低。
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且海拔较高的山区寒冷程度更甚。
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提出了挑战。
3. 昼夜温差大:青海气候昼夜温差大是由于高原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造成的。
白天阳光辐射强烈,气温较高,而夜晚由于高原地形的影响,热量散失较快,导致气温骤降。
昼夜温差大不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也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产生影响。
二、影响因素青海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海拔高度、云量、气流等。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因素:1. 地理位置: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处于亚洲腹地,远离海洋。
这使得青海在季风和连续水汽输送方面受到限制,导致其干旱气候的形成。
2. 地形:青海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脉、盆地等。
其中,高原地形是青海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原地貌导致气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同时也妨碍了水汽的输送,加剧了干旱程度。
3. 海拔高度:青海地势较高,平均海拔约2800米。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和寒冷。
高山地区还经常出现大风、雨雪和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
三、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青海干旱气候对该地区的生态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生态影响:干旱气候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导致植被稀疏,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现象普遍。
这对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挑战,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维持和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201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2010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1、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刷新气象记录一条鱼被卡在干涸的池塘硬泥里。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旬,云贵川桂高温少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0%至80%,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农业生产受灾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2010年8月8日,受灾群众在甘肃舟曲县城搜寻幸存者。
当年8月7日20时至24时,甘肃省甘南州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8月8日,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县城,并截断河流形成堰塞湖,造成1500多人死亡,200多人失踪。
3、新疆北部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雪灾2010年1月初,强降雪导致布尔津县交通中断。
当年1月上中旬,阿勒泰、塔城、富蕴等气象观测站日降雪量屡破当地1月日最大降雪量极值,阿勒泰、富蕴等地最大雪深突破冬季历史极值。
新疆北部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雪灾。
4、14次强降雨轮袭南方汛情严重2010年6月20日,江西余江县一位市民在深及胸口的洪水中撑伞前行。
当年5至7月,我国南方共出现1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广西、浙江、安徽等地,长江上游干流、赣江、信江、抚河、渠江发生洪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较重。
5、东北华北冬春持续低温40年罕见2010年1月6日凌晨,北京西城区大院胡同的夏奶奶和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从布满冰花的窗玻璃里向外看。
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持续低温灾害。
京津冀地区和东北三省平均气温分别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和次低值。
6、海南出现近50年同期罕见强降雨2010年10月,三亚一位市民在水中行走。
当年10月1日至19日,海南平均降水量达1060.1毫米,平均暴雨日数为6.6天,均是常年同期的5倍以上,且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
强降水导致多个县市出现严重内涝。
1986—2015年青海省暴雪气候特征分析

1986—2015年青海省暴雪气候特征分析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部,是一个高原地区,气候类型以高寒干旱气候为主。
在1986年至2015年期间,青海省发生了多次暴雪天气事件。
本文将从降雪强度、影响范围、季节特点和气温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暴雪事件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1986年至2015年期间,青海省发生了多次暴雪事件,其中以海西州、黄南州、玉树
州等地频繁发生暴雪。
这些地区的海拔较高,气温偏低,是暴雪发生的适宜环境。
暴雪的
降雪强度较大,往往伴随着强风和寒冷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活、交通等带来了一定困
扰。
暴雪事件的影响范围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交通受到很大影响,路面
结冰、积雪等导致道路交通运行受阻。
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牲畜的生存问题。
暴雪对基础设施、电力系统等也会造成一定损失。
暴雪事件的季节特点主要表现在冬季和春季。
冬季是青海省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低,
降雪频繁。
这个时候发生的暴雪较为常见,且破坏性较大。
而春季是青海省气温回升的时候,暴雪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减弱。
不过,春季的暴雪仍然会给农牧民带来一定影响,比如
牧草和饲料的收割。
暴雪事件还对气温产生了一定影响。
暴雪过程中,由于降雪和云层的遮蔽作用,可以
起到一定的保暖效应,使得气温相对升高。
当暴雪结束后,地表的积雪会反射太阳辐射,
导致地表气温迅速下降。
夜间天气晴朗时,也会出现较低的气温。
暴雪天气过后,气温的
变化是不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乏 信 蒙志
2 0 年 青 海 省 + 大 气 候 事 件 09
21 0 0年 2月 1 1日,青 海 省气 象局 召开 新 闻发 海北 及海 西东 部相 继遭 受 1 8起 冰雹灾 害 , 作物 大 农
牲 走 布会 , 布 2 0 公 0 9年 十 大气 候 事 件 , 中年平 均 气 月 4日 其 海 泽库 等 地 的冰雹灾 害造成 平历 史 最高记 录 、 降水 大部 偏 多, 日照 时数 为 次 至 7日 , 南 大部及 都 兰 、 年 年 少年 等气候 事件人选 十 大事件 。 l2月湟 源出现 大风灾 害 、
7 一 2
1、 0全省气温异常偏高 , 年值突破历史极值
20 0 9年 1月 至 2月 、 、 4月 6月全 省气 温 异 常偏
程 降水量 接近历年 5月 平均值 。9月 份全 省 3 个 台 3 高, 多站 平均 气温 突破 历史 极值 , 尤其 是 2月份偏 高 站 出现秋 季连 阴雨 天气 , 中柴达 木盆 地大 部 、 部 最 为 明显 , 其 东 不但 农 业 区东部 、 门源 1 站 月 平 均气 温 1 农业 区东 部 等地偏 多 1 至 3 . 。春 、 倍 03倍 秋季 连 阴 突破历 史 极值 , 而且 全省 月平 均气 温也 创历史 新高 。 雨较历 史 同期相 比 , 但 过程 降水量 大 , 不 而且 影响 范 全 省年 平 均气 温与 2 0 0 6年并列 历史 最高 。湟 源 清
围广 , 度强 。 强
水 河等 1 0站年 平均 气温 突破历 史 同期 极值 。 f 自: 引 西海都 市报 2 1 — 2 1) 0 0 0 — 2
5 夏 、 季全 省大部 冰雹灾 害频 发 、 秋
20 0 9年 6月 至 9月 , 海省 海 东 、 南 、 南 、 青 黄 海
一
76月 至 9月全省 发生多起 雷 电灾害 、
20 0 9年 6月 至 9月 ,全 省 共 发 生 9起 雷 电灾
20 0 9年 1 至 4月 , 内大 部地 区降水 量 持续 害 , 分 通信 设备 受损 。89月 同仁 、 隆 出现 持续 月 省 部 、 化
偏少 、 气温 异常偏 高 , 空气 干燥 , 土壤 失墒 严重 , 部 强 降水 ,引发局 地 山体滑 坡 。受持 续强 降水影 响 , 东 9
风 过程持 续 8小 时以上 , 源县部 分房 屋 、 木被 吹 毁林 淤地 、 湟 树 冲走 牲 畜 , 坏水 利设 施 、 毁 民房等 , 造成 不
倒, 直接经 济损失 近 8 元 。 万
同程度 的经 济损失 。
2 1月至 4月 高 温少 雨 天气 致海 东 、海 南 局部 、
干旱
20 0 9年 2月 1 9日湟 源县 出现大 风 天气 ,瞬 间
7 0 0多公 顷农 作物受 灾 、4 4 40 3 9 3多公 顷草场受 损。
6汛期 局地 强降水 频繁 引发洪 涝灾 害 、
20 0 9年 7月 至 9月 , 全省 大 部发 生 多起 强降 水
最 大 风 速 高达 每 秒 2 . , 9 7米 突破 历 史 极值 , 次 大 引 发 的洪 涝灾 害 , 这 由于 降水 强 度 大 、 时段 集 中, 水 洪
物 的生长 发育极 为有利 。
水 量偏 多 4倍 至 2 9倍 , 中玛 多 、 沁 日最 大 降雪 其 玛
量创 历史 新高 。由于 降雪后 温度较 低 . 雪持续 时间 积
4春、 、 、 夏 秋三 季均 出现连 阴雨 天气
20 0 9年 春 、 、 夏 秋季 三 季均 出 现连 阴雨 天 气 , 在 较长 , 门源 出现轻度 雪灾 , 兰 、 多 、 都 玛 久治 出现 中度
3 4月末 海东 、 , 海北 出现第 一场 透雨
20 0 9年 4月 2 日至 3 日, 省大 部地 区 出现 9 0 全
9春 末 、 冬青 南牧 区等地 出现雪灾 、 前
20 0 9年 5月 2 3日至 6月 1日,称 多 出现 持续
雨雪 天 气过 程 , 乐都 、 宁等 7站 出现 第一 场 透 雨 , 降温降雪 天气 。1 月 中旬 全省 出现两 次大范 围降雪 西 1 出现 日期 较常 年偏 早, 效缓 解 了前 期旱 情 , 有 对农 作 天气过程 , 多 、 玛 玛沁 、 门源 、 兰 、 南 、 治过 程降 都 河 久
农 业 区 的乐 都 、 平安 、 助 、 隆于 4月 出现 轻 度 干 月 1 互 化 3日、4 日同仁 、化 隆 分 别 出 现 大 面积 山体 滑 1 旱 , 和县 到 6月发 展 为 中度 干旱 , 当地农 牧业 生 坡 。 同仁 山体 滑坡 面宽 度约 2至 3公 里 、土 方量 近 共 给 产带 来不利 影响 。 5 0万方 , 0 水利 、 电力 、 交通 等设施 不 同程 度受损 。
历史 同期 实属少 见 , 给青 海省农 牧业 生 产 、 通等 行 雪灾 , 中玛 多 积雪 持 续 4 交 其 2天 , 1 至 2月 2 8日才 完 业 带来 不 利影 响 。5月 , 青海 省农 业 区大 部 、 北 等 全 融 化 。 海 地的2 5个 台站 出现春 季连 阴雨 , 中大柴旦 过 程 降 其 水 量为 历年 5月平 均 降水量 的 2 ,湟源 等地 的过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