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 城市规划-嘉善城市双修统稿-同济-2017

合集下载

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获奖项目名单一等奖(29项)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3.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发展规划实践—北区详细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首钢筑境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戈建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4.广州总体城市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6.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镇和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7.京津冀城乡规划(2015-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设计研究院、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设计与实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秦巴山脉绿色城乡空间建设战略研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1.广州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2015-2020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2.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3.鼓浪屿申遗整治提升系列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等奖(87项)1.高铁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地区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首例示范项目:武汉市东湖绿道一期实施 规划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3.上海市桃浦科技智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广州市站城协同立体都市一体化设计及TOD综合开发规划(2017-202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5.北京市水生态环境用水配置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市水文总站6.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城市景观提升工程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示范段详细规划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市众家设计有限公司8.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更新提升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9.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天津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苏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及专题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2.深圳市前海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OM Asia Limited13.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4.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4.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战略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15.北京中心城高度控制规划方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成都市中心城区工业历史保护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7.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8.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21.成都市小街区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2.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及“十三五”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3.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及县城综合规划设计与实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4.乌镇镇概念性总体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5.上海杨树浦路综合改造专项规划及街道设计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26.超(特)大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和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研究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北京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28.贵州省黔东南州巴拉河综合规划(2016-2030)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9.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上海虹桥商务区(G1MH-00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功能区申昆路片区局部调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7.广州市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18.曲阜“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9.亲情养老社区规划设计标准体系研究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重庆市合川区草花街社区城市修补行动规划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1.常州市城市设计评估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22.厦门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管理以及实施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3.广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及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4.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25.青岛国际邮轮港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OMA Asia (Hong Kong) Limited26.蚌埠市总体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7.重庆市主城区产城融合研究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28.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30)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29.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渝东北城镇群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1.贵安新区中心区中央活力区及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区城市设计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32.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同规划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3.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地下空间竖向设计及建设规划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35.西藏自治区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6.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工程—景观工程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37.伊犁州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8.《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编制及应用研究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9.神木县历史风貌保护规划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0.宝安107时尚商务带立体空间规划公开竞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MLA+ B.V.、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1.北京市西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0)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2.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新模式研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3.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特色风貌体系研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4.天津市传统街区有机更新行动规划研究——以小白楼五号地为例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愿景城市开发与设计策划有限公司45.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6.深圳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47.海口市“多规合一”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8.皖北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49.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0.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51.北京城市就业中心演变及职住关系研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52.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云南省设计院集团53.汉口原租界风貌区蔡锷路片保护性详细规划——公共利益导向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精细化设计及管控研究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市规划研究院54.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2014-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大学、深圳市世联土地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公众力商务咨询有限公司55.合肥市瑶海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6.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57.绍兴水城概念性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58.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宁市城乡规划局、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9.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机场线西延北新桥站设计优化及综合利用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61.成都市网络城市规划研究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城市设计中心62.苏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63.北京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指南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4.杭州市钱江新城扩容区(四七堡单元)城市设计深化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5.东营市东城核心区风貌特色城市设计(控制性)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营市规划研究中心66.北京市中心城区(城六区)城市道路规划实施目标、路径、政策及2020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7.株洲湘江东岸整体建设工程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洲市规划设计院68.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城市设计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9.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70.北京市物流专项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1.基于陆海统筹的深圳市海洋生态空间规划——深圳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 2025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72.江苏省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导则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3.沈阳市“一河两岸”品质提升规划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4.义乌市总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5.眉山市岷东新区水系专项规划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6.杭州梦想小镇概念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7.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战略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8.重庆巴南区花溪街道滨江重要地段城市设计重庆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筑恒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9.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80.成都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1.温岭东部新区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2.济南保泉生态控制线划定与管控规划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83.甘肃省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城市设计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4.浙江省城镇防涝规划标准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5.象山县主城区品质提升行动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6.重庆市江北区唐桂新城城市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7.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三等奖(174项)1.云南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奎—独—乌”区域城镇协调发展规划(2015-203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莎车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4.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估研究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实施评估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7.石家庄市东南片区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南宁市民族大道修复整治规划及实施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9.普洱市思茅老街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0.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佛山市禅城区梁园及周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2.皖南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3.武汉市城市住区规划研究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14.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5.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总体规划(2015-2025)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武汉光谷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地面及地下)——小街坊密路网法定化的系统实践武汉市规划研究院17.中东铁路建筑群(黑龙江段)总体保护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8.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安阳市规划设计院19.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2016年修订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20.江苏美丽宜居城乡建设规划(2015-2020)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所21.云南会泽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与建筑整治研究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2.存量发展时期深圳规划国土管理制度改革系列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23.北京市长城保护规划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24.杭钢集团半山钢铁基地工业遗存(遗产)保护规划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5.“驸马巷—龙窝巷—上坂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苏城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6.苏州相城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7.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8.武汉市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编制审批体系与实施管理办法研究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9.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体系和技术方法研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0.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1.东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32.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武汉市规划研究院、Arep ville33.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4.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5.宁波市中心城建设强度分区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6.华侨城总部城区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37.南京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38.宿迁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9.北京中心城控规管理转型及实施单元划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40.基于全域空间管制的北京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地格规划顾问有限公司41.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2013-2030)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2.蒙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3.望城滨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及总体城市设计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44.厦门市思明区参与式规划共同缔造工作坊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建筑学院45.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6.浙江省四大都市区规划纲要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7.西安市地铁沿线交通组织及土地综合利用规划(4、5、6线及临潼市域线)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8.北京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衔接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49.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永和二村美丽家园社区更新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0.北京市规划实施单元运作机制及管理办法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51.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52.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如意湖周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2013-2030)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54.赤峰市域城乡统筹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5.福州市多规合一规划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56.甘肃省正宁县多规合一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6-2030)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7.武汉市两江四岸地区旅游空间发展与行动规划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荷兰NITA设计集团58.上海社区发展试点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9.金华市城市天际线及通风廊道研究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金华市规划局60.从遗产保护走向城市文化环境的整体创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实践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1.杜陵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2017-2035)西安西大城乡规划与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IICC-X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62.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大理白族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3.总体规划改革工作指南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64.南京河西新城区南部地区(MCe040)控制性详细规划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65.南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6.长沙湘江北段古镇群概念规划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67.集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安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院68.生根发芽——北京历史街区公众参与及社区营造探索实践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9.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城市更新总体评估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0.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与审批制度优化研究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71.南京市强度分区规划可行性研究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72.莆田市控规单元划分专项规划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73.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昆山市为例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4.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75.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湖里片)空间发展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6.基于新型数据的城市发展指数动态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珠海市城乡规划编审与信息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77.前山片区所在新镇组团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8.恩施市五峰山片区综合整治规划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恩施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9.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80.佛山市禅城区石湾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1.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82.盘锦地方大学修建性详细规划沈阳新建大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83.武汉城市圈禁限建区空间管控规划研究武汉市规划研究院84.广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85.张江南区功能提升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双修_精品文档

城市双修_精品文档

城市再开发
我国很多旧城改造是再开发思路,出于经济目的,除了补偿原有设施及原住民外,还要有利可图,因此通常表现为拆矮建高,建筑容量会大大提高
城市再生
城市再生强调旧城原有物质环境的再利用,旧城原有功能的再提升和旧城原有社区的再发展。物质环境的再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旧城经济功能和社会机能的再生
城市双修
城市夜景照明
城市绿化景观
月川绿道项目
城市违章建设拆除
海坡村
进而,从三大修复任务和六大修补战役中,找到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作为第一批实施的重点项目
概念及内涵
政策背景
原因及意义
理念及策略
实际案例
结语
抱坡岭山体修复工程
抱坡岭位于城市门户地区
山体安全、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涵盖景观工程、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结构工程的综合性工作
挖山开路
洱海填湖建别墅
中兴天津生态城
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
投资驱动
创新驱动
转变观念
景观思维所代表的工业文明:崇尚科学、技术、理性,征服自然;追求效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城市求大、建筑求高、道路求宽、环境求新
生态思维所代表的生态文明:崇尚和谐、可持续;追求人性化、特色化;关注文化、生态、情感、认同、归属感
城市化50%以前,以城市扩张和新城建设为主,城市发展是粗放型的
城市化50%以后,以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并重,且随时间推移,旧城更新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以环境品质优化为主
上海马勒别墅
高低搭配
城市风貌
美国佛罗里达滨海镇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色彩管理
从粗放到精细
从机械到人文
机械化的城市景观
人文乌镇
从破坏到修复
疏通水系,调蓄雨洪

嘉善县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文本

嘉善县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文本

嘉善县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3)第二章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3)第三章交通需求预测 (4)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6)第六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6)第七章停车系统规划 (8)第八章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8)第九章货运交通及物流园区规划 (9)第十章交通管理策略与措施 (9)第十一章近期综合交通改善规划 (10)第十二章附则 (10)附录 (11)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嘉善正处于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城市空间和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势,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编制本次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本规划的适用范围:嘉善县中心城区。

东到外环路、南到沪杭高速、西至苏通高速、北至茜泾塘,总面积约147.01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第4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4《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 15-87《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8-2020)》《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嘉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嘉善交通物流发展规划(2011-2020)》《嘉善县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10-2020)》《嘉善县港口规划》2009《嘉善县内河航道与港口规划》2009《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09《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嘉善县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07关于县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善政发【2012】26号)《嘉善县绿道网规划(2011-2020)》各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嘉善县统计年鉴》(2006-2011)交通局、交警大队等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第5条规划主要内容规划主要内容由专项规划与专题研究两部分组成。

嘉善城市新区南区文本(简本)

嘉善城市新区南区文本(简本)

嘉善城市新区南区(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为了加强对规划地段的规划管理,协调规划地段与整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促进规划地段的合理开发与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1.2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起善江公路,西至城西大道,南临沪杭高铁,北至白水塘,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1.37平方公里。

涉及JS-ZX-C1-30、JS-ZX-C1-31、JS-ZX-C1-33三个控规编制单元。

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均应符合本规划及现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与技术标准,服从规划管理。

规划期内若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须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进行,并按规划程序重新报批。

第1.3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2)技术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年版)《嘉善县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8)《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人民防空设施编制标准》(2010)《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导则》(3)相关规划《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嘉善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嘉善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嘉善县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嘉善县中心城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2008-2020)》《嘉善县控规编制单元划分规划》《嘉善县城市新区(南区)概念性规划》其它部门相关规划第1.4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图集、说明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规划图集用图纸表达规划设计内容,说明为文本的说明材料。

第1.5条本规划对地段内的土地使用性质、土地开发强度、道路交通、绿化等制定了控制指标,规划中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嘉善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嘉善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嘉善县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嘉善县城的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嘉善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

临时建设、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嘉善县域内其他建制镇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凡在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内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本规定执行。

各项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嘉善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表2-1的规定执行。

-1-凡表2-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块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表2-1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执行。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2—1注:空格表示不允许设置;√为允许设置;○为有条件允许设置,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相关规定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六条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建设项目用地界限时,可将相邻的城市规划道路、绿地、高压供电走廊、河道控制地带等规划用地同时划入建设项目用地拆迁范围。

对应设置防护地带的建设项目,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将防护地带一并划入建设项目用地范围。

第七条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二类建设区,即旧区和新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旧区范围见附录一,旧区以外的地区为新区。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八条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基于文化诉求的城市双修路径——嘉善县城的城市空间双修规划实践

基于文化诉求的城市双修路径——嘉善县城的城市空间双修规划实践

态文 明,彳了利于提 升城 市经 济,促进 产业 转 型 ,实现 但不 可 见 。
“全 省乃至长 三 角地 f)(科 学发 展 的示 范 ”。
五 是 全域 旅 游 的 推进 。去年 ,嘉 善 被 评为 全域 2.3 文化 资源 分析
旅 游 试 点县 ,这 对整 个县 域 的旅 游风 貌 提 出丫新 的
二 是 弥 补 城 市 发 展 短 板 。通 过 城 市 双 修 ,弥
经 济发 展 ,着 眼于 解 决 当前 城 市发 展而 临 的一系列 补过去城 市快速发展阶段中,在生态环境 、城市景
问题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 、提 观 、基 础设 施 、公 共 服务 等 方而 存在 的一些 欠账 ,
62
一 址 实 中央 城 市 一r作 系 列 精 神 通 过 落 实 理 ,实现 城市管理 由粗放 型的二维管理 向精细化
的三 维 竹治 转变 。
部 分文 物 古 迹 隐藏 在居 住 Ⅸ 、学 校 内部 如慈 山 、
四是科学示范点的建设。科学示范点的建设, 金氏后厅、嘉 善城址 ,均隐藏于居住 区或单位内。
要 求 嘉 善 在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社 会 、生 态 文 H』J建 目前 尚存 的 20处 历 史 遗 迹 中,有 20%属 于私 人 所
设等 方 而走 出新路 予。通 过 城 市双 修 ,推 进 社会 生 有 ,文 化 共 享 性 羞 ,人 文 感 知 不 佳 。文 物 迹 可 闻

1 概念及背景
“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大力开展生 态
修复 ,让城 市再现 绿水青 山”“一个尊 重、五个 统
1.1 城市双修的概念与理念
筹”等城市工作会议提 出的要求 ,推动我县科学发

关于浙江嘉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浙江嘉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浙江嘉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浙江嘉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情况考察报告一、引言嘉善县是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三角区域,是长江三角洲腹地的沿海县城。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嘉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也逐渐展开。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这一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进展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

二、规划设计1. 规划目标嘉善高铁新城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建设高铁新城,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市形象。

该规划以高铁站为核心,以商业、产业、文化创意以及旅游等为支撑,形成一个综合性、现代化、生态友好的新城区。

2. 规划布局嘉善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按照"一中心、六区"的布局规划,核心区为高铁站周边一公里范围,包括商业区、文化创意区和高端住宅区;六个区域分别是科技创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能源产业区、文化旅游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活服务区。

3. 设施建设高铁新城规划中,除了高铁站和相关站前广场、过街天桥、售票处等基础设施外,还包括了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公寓、别墅、学校、医院、体育馆、公园等配套设施。

同时,规划中还注重生态保护和绿化覆盖,规划了湖泊、绿化带和景观走廊等。

三、建设进展1. 建设规模根据规划要求,嘉善高铁新城规划总投资约为500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的招标和开工建设。

一期工程主要包括高铁站、商业区和文化创意区的建设。

2. 建设进程据了解,嘉善高铁新城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经过两年的规划论证和准备工作,于2020年正式开始实施建设。

目前,高铁站的地基基本完成,主体结构正在进行中。

商业区和文化创意区的土地开发和前期工作也已经启动。

3. 投资情况嘉善高铁新城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主要由政府资金支持,同时吸引了来自内外的社会资本参与。

目前,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投资意向,总投资金额超过规划目标。

四、影响评估1. 经济影响嘉善高铁新城的建设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了外部投资和人才流入。

嘉善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嘉善县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嘉善县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嘉善县城的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嘉善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

临时建设、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嘉善县域内其他建制镇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凡在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内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本规定执行。

各项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嘉善县城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表2-1的规定执行。

-1-凡表2-1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块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表2-1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执行。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2—1注:空格表示不允许设置;√为允许设置;○为有条件允许设置,由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条件、相关规定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六条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建设项目用地界限时,可将相邻的城市规划道路、绿地、高压供电走廊、河道控制地带等规划用地同时划入建设项目用地拆迁范围。

对应设置防护地带的建设项目,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将防护地带一并划入建设项目用地范围。

第七条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二类建设区,即旧区和新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旧区范围见附录一,旧区以外的地区为新区。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八条嘉善县城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机恰当
0.5 双修契机
《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2016年10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 施方案》要求,全面实施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环境综 合整治行动,加快推进“两美”浙江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城镇环境 综合整治行动。
回归到一个问题,外围都整治好了,我们 的中心城区该怎么办呢?
-8-
编制 背景
时机恰当
0.5 双修契机
《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4月,嘉善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嘉善县十三五规划,特别提出对城市整体形象 的改造提升;对老城区老工业改造、城市公共设施设施完善、环境的综合改造、生 态绿化提升、棚户区改造等十大工程。
0工 作 背 景
-9-
编制 背景
掌握工具
城市设计师塑造和管控城镇风貌的重要工具,它对城市的自然格局、公 共空间以及建筑风貌等的提升及管控都能起到重要而又关键的作用,是双修 工作的有力工具。
针灸行动
1975年,巴塞罗那百废待兴,当时的对策是:借助城市设计,改善城市公 共空间和居住环境。400多处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提升,使城市焕发生机,迎来 发展新机遇。
1.“理”——双修基础现实
1.1 从片区发展定位理出本次认知重点 1.2 从文化特质看历史进程中的嘉善 1.3 从基本民生角度看现在的嘉善 1.4 从城市品质再看嘉善基础
2.“谋”——嘉善老城区“双修”工作创新
3.”营“——“城市修补、品质提升”策略
3.1 城市修补整体框架 3.2 城市功能修补——补出一片古城客厅 3.3 城市景观修补——补出一片美丽街景 3.4 城市交通修补——补出一个通畅网络 3.5 城市设施修补——修补一批公共设施
• 是城市发展模式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变 • 是城市规划工作方向朝向宜居城市建设的重大调整
0.1工作背景——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是中央基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0工 作 背 景
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 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 丽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长期城市 粗放建设和盲目扩张导致城市问题日益突出。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城市建筑贪大、媚洋、 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 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显 然,传统的城市发展和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城市发展亟待从外延粗放式发 展向内涵提质型发展转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是宜居城市的建设, 要求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 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 代化城市。
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是中央基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我国社 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城市发展 模式由量到质的重大转变,也是城市规划工作方向朝向宜居城市建设的重大 调整。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着眼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 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激发城市 活力,全面提高城市的综合吸引,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种存量建设方式对原有城市的改变程度
城市 重建
城市
再开
城市

更新
城市 复苏
城市 双修
城市
再生
0工 作 背 景
城市 双修
城市 复苏
城市 重建
存量 规划
城市 更新
城市 再生
城市 再开 发
城市双修
城市双修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针对追赶期野蛮生长、粗放开发、平庸空间提 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方式,对快速城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缺憾加以弥补,是内外兼 修,长远结合的一种治疗城市病的方式。
0工 作 背 景
?
-10-
1 . “理”
双修基础现实
-11-
编制 范围
确定规划编制空间范围
基于县域城镇整治、改造工作的基础,本次双修规划重点为扣除外围综合整治区域的嘉善中心城区范围。
1现 实 问 题
-12-
编制 范围
确定规划编制空间范围
p 县城空间拓展看城镇建设轨迹
从中心城区空间拓展来看,以老县城城址为核心,沿市河两侧拓展。 其中,晋阳路以北、谈公路以西、城西大道以东、铁路以南集中了大量90年 代前建设项目。
70 年代以“美化”为主题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引进 垂直绿化,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 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停车场等)的绿化。
80 年代以“多样化”为主题制 订长期的战略规划,提 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 气浓郁的植物种类。
90 年代进一步以“网络化”为主题建设生态平衡的公 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 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阴树的种 植。
0工 作 背 景
织补行动
将新建筑群织入城市的质地(肌理)之中,使它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案例:上海外滩15-1公共服务中心(镶牙工程):“镶牙”的目的,是为了外滩整 体的和谐美,同济大学郑时龄教授的设计尊重周围环境,比较得体地处理了空间关系。
规范制度
直击关键的制度建立:如针对桂林这样的山水城市的管控,建议施行三条制度:道 路不宽于20米,建筑高度不超过18米,面宽不大于40米。
三亚双修的工作机制
规划引领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正处于当前社会转型期、城市转型发展 背景下,这不仅仅是一项规划工作、一件技术工作,更是一项需要实效的工 作,是与建设、管理密切结合的工作,整个工作从组织到实施过程涉及到诸 多方面,将会是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体现。
工作
为什么?
背景
• 弥补历史欠账 • 转型发展模式
0.1 工作背景——转型发展模式
城镇化水平达到50%,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大致有以下特点。 它属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中期; 加速阶段带来的城市问题经过累积,开始放大呈现,坏处开始 超过好处(如污染问题),开始重视品质; 城市化50%以后,以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并重,且随时间推 移,旧城更新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以环境品质优化为主。
4.“保”——“生态修复、民生改善”策略
4.1 生态系统的构建 4.2 修复滨水绿道 4.3 修复生态河道 4.4 修复绿地公园
5.”精“——重点工作统筹
5.1 双修实施性工作整体情况 5.2 近期实施类工作概况 5.3 体制机制保障
-2-
工作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背景
• 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 • “城市病”蔓延加重
大而无当的广场
VS
系统整体重于片段局部
提倡将线性系统与现存结构的交织,简单抽象与有秩序的形态与现存复杂 的形态间的对比使城市更具特色。
三亚的山水格局
地方特色重于国际风尚
乡土的才是国际的,与国际接轨是服务标准的接轨,而不是城市、建筑风貌的照搬。
-7-
方法 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怎么做?
• 规范精细管理取代随意粗放
0.4双修方法
从粗放到精细
管理的粗放式我国各个城市风貌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的 高低配,前面一堆别墅,后面一堆高楼,总的指标虽然符合,但是 城市没有章法。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街道,就是因为它严 格地规定在大街上所有外加的附加物都必须是白色的,就连“麦当 劳”的标志,在这里也变成了白色。
从机械到人文
城市更新 城市复苏
对存量的关注和重视自产业革命以来一直都是城市建设的热点,是城镇 化水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呢后面临的主要任务。
城市双修主要是基于我国追赶期快速发展阶段野蛮生长、粗放开发、平 庸空间大量出现等问题而提出。而城市更新、城市再生等其它很多方式主要 是针对城市自然衰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
• 城市双修 • 城市再生
从机械化的城市布局转变为人性化的空间布局。
0工 作 背 景
从破坏到修复
十八大报告强调“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经济建设使根本,文化建设使灵魂,社会建设使条件,生态文明建设使基础。
-5-
概念
是什么?
辨析
• 城市重建

• 城市再开发

0.2概念辨析——存量建设的六种方式
绿盈水绕、城景共融
嘉善县老城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规划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嘉善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城乡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0-
这不是一次城市拆建工程,更不是一次被动改造 而是一次“显优提质”的主动完善过程!
目录
0.“察“——工作背景
0.1 工作背景 0.2 概念解析 0.3 案例借鉴
第三是基础设施的欠账。第四是公共服务的欠账,城市 你发展到今天,城市化率已经到了56%,我们进入了以城市 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一半多的人是市民,这对我们的环境、 品质、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环境质量差
基础设施不完善,且质量较差
老城区堵车情况突出,公交服务能力弱,断头路较多
0工 作 背 景
-4-
城市再生 城市再生强调旧城原有物质环境的再利用,旧城原有功能的再提升和旧城原有社区-的6-
再发扎,物质环境的再生只是一方面,更中澳的是旧城基尼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再生。
转变 观念
做什么?
• 生态思维重于景观思维 • 系统整体重于片段局部 • 民生取向重于形象取向 • 地方特色重于国际风尚
0工 作 背 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