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

1、目的:确保温度计精度

2、范围:适用数显温度计、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精度校准。

3、校准方法

3.1校准周期:数显和玻璃温度计6个月、双金属温度计1年

3.2校准条件:20±5℃

3.3校准用标准器:恒温炉、F200数显温度计

3.4外观检查:

3.4.1开机时显示屏幕应清晰,电池电量应充足。

3.4.2探头应无损伤、凹痕、氧化锈蚀及其它附着物。

3.4.3玻璃温度计的玻璃棒及毛细管粗细应均匀笔直,感温泡和玻璃棒无裂痕,液柱无断节和气泡。

3.5精度检查:

3.5.1可根据现场适用范围选择50℃、100℃、150℃、200℃等测量点(至少3个点)。

3.5.2让恒温炉开机半小时以上,达到设定温度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1℃/min

3.5.3将被检探头及F200数显温度计探头分别插入相匹配的恒温炉孔内,要使探头全部插入孔内,待显示稳定分别读取温度计和F200数显温度计的显示值。

3.5.4玻璃温度计浸没深度不小于75mm,双金属温度计感温泡应全浸。

3.5.5校准时观察玻璃温度计液柱不得中断、倒流,上升时不得有显

见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得在壁管上有液滴或挂色,双金属温度计升温时指针平稳,无跳动、卡住等现象。3.5.6待温度稳定后分别读取标准值与被测值,读数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3.5.7若示值超差,应对显示器和探头单独校准。

3.6允许误差:

3.6.1热电偶热电阻允许误差:±(设定值×0.5%+0.5)℃,必要时可根据说明书或实际要求。下表是热电偶及热电阻允许误差,必要时可作依据。(t为设定值)

3.6.2玻璃温度计允许误差:

3.6.3双金属温度计允许误差=精度等级%×F.S,必要时参照其说明书上之要求。

3.7注意事项:

3.7.1感温头要防止冲、撞。

3.7.2保管时应注意通风干燥和无腐蚀环境中。

3.7.3不用时,尽量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液腐蚀仪表。

3.7.4温度高时应防止烫伤,表头勿近水。

4、表单记录

4.1校正记录表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数字温度计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屈鹏 学号1141201112 系、专业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李海娜 2013年12月17日

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年级专业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屈鹏学号1141201112 题目名称数字温度计设计设计时间2013.12.9—2013.12.20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编号121202306 设计地点电工电子实验室408、409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已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并要求能设计出完整的电路或产品,从而为以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研制电子产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已知技术参数和条件 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并制作一数字式温度计,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范围0-100度。 2、测量精度0.2度。 3、三位LED数码管显示温度。 三、任务和要求 1.按学校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论文。 2.论文主要内容有:①课题名称。②设计任务和要求。③方案选择与论证。④方案的原理框图,系统电路图,以及运行说明;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说明;元器件选择和电路参数计算的说明等。 ⑤必须用proteus或其它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仿真调试。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解决的措施;测试、记录、整理与结果分析。⑥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注:1.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教研室审批,指导教师、学生签字后生效; 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 1、目的:确保温度计精度 2、范围:适用数显温度计、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精度校准。 3、校准方法 3.1校准周期:数显和玻璃温度计6个月、双金属温度计1年 3.2校准条件:20±5℃ 3.3校准用标准器:恒温炉、F200数显温度计 3.4外观检查: 3.4.1开机时显示屏幕应清晰,电池电量应充足。 3.4.2探头应无损伤、凹痕、氧化锈蚀及其它附着物。 3.4.3玻璃温度计的玻璃棒及毛细管粗细应均匀笔直,感温泡和玻璃棒无裂痕,液柱无断节和气泡。 3.5精度检查: 3.5.1可根据现场适用范围选择50℃、100℃、150℃、200℃等测量点(至少3个点)。 3.5.2让恒温炉开机半小时以上,达到设定温度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1℃/min 3.5.3将被检探头及F200数显温度计探头分别插入相匹配的恒温炉孔内,要使探头全部插入孔内,待显示稳定分别读取温度计和F200数显温度计的显示值。 3.5.4玻璃温度计浸没深度不小于75mm,双金属温度计感温泡应全浸。 3.5.5校准时观察玻璃温度计液柱不得中断、倒流,上升时不得有显

见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得在壁管上有液滴或挂色,双金属温度计升温时指针平稳,无跳动、卡住等现象。3.5.6待温度稳定后分别读取标准值与被测值,读数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3.5.7若示值超差,应对显示器和探头单独校准。 3.6允许误差: 3.6.1热电偶热电阻允许误差:±(设定值×0.5%+0.5)℃,必要时可根据说明书或实际要求。下表是热电偶及热电阻允许误差,必要时可作依据。(t为设定值) 3.6.2玻璃温度计允许误差:

3.6.3双金属温度计允许误差=精度等级%×F.S,必要时参照其说明书上之要求。 3.7注意事项: 3.7.1感温头要防止冲、撞。 3.7.2保管时应注意通风干燥和无腐蚀环境中。 3.7.3不用时,尽量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液腐蚀仪表。 3.7.4温度高时应防止烫伤,表头勿近水。 4、表单记录 4.1校正记录表

铁路数字温度表校准规范

铁路数字温度表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数字温度表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的测量范围为(-40~1100)℃、温度传感器外置、以数字形式显示被测温度的一体式或成套使用的数字温度表(又名:数字温度计)的校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 JJG874—2007温度指示控制仪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07—2007温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3 、概述 数字温度表由温度传感器和显示仪表组成。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感温元件等类型。 数字温度表的工作原理是当被校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输出相应电信号,经数字化处理后,显示对应温度。 4 、计量特性 4.1外观

数字温度表外形结构应完好,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标志、数字和物理量代号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测量范围等。 对配备的传感器,所用封装材料应无裂痕,使用的保护管及封装材料应能承受相应的使用温度,传感器插入接口不能有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 4.2显示功能 数字温度表应具有相应的显示功能,如:欠电压显示、报警、最大值/最小值记忆、华氏/摄氏温度转换、显示分辨率的转换等。 在通电状态下,其显示的数字应清晰,不应有缺笔画及影响校准的其它缺陷。 4.3绝缘电阻 在常温下,对外接电源的数字温度表,其输入、输出、电源和接地(外壳)端子相互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 ?。 4.4示值误差 数字温度表的示值误差应不超过对应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4.5示值稳定性 数字温度表的示值变化不允许有间隔计数顺序的跳动。 5 、校准条件

温度计的标定方法

温度标准到底是如何定出来的,虽然我们有几个固定的温度点,但是温度点之外的如何标定呢? 温标 现代统计力学虽然建立了温度和分子动能之间的函数关系,但由于目前尚难以直接测量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因而只能利用一些物质的某些物性(诸如尺寸、密度、硬度、弹性模量、辐射强度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些量来对温度进行间接测量。为了保证温度量值的准确和利于传递,需要建立一个衡量温度的统一标准尺度,即温标。 随着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温标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渐进过程。从早期建立的一些经验温标,发展为后来的理想热力学温标和绝对气体温标。到现今使用具有较高精度的国际实用温标,其间经历了几百年时间。 1.经验温标 根据某些物质体积膨胀与温度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1)华氏温标 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2)摄氏温标 1740年瑞典人摄氏(Celsius)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规定为0度,水的沸点规定为100度。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两点间作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记作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 T ℉ = 1.8t℃ + 32 式中 T——华氏温度值; t 2.热力学温标 1848年由开尔文(Ketvin)提出的以卡诺循环(Carnot cycle)为基础建立的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理想而不能真正实现的理论温标,它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单位之一。该温标为了在分度上和摄氏温标相一致,把理想气体压力为零时对应的温度——绝对零度(是在实验中无法达到的理论温度,而低于0 K的温度不可能存在)与水的三相点温度分为273.16份,每份为1 K (Kelvin) 。热力学温度的单位为“K”。 3.绝对气体温标 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入手,来复现热力学温标叫绝对气体温标。由波义耳定律: PV=RT

数字温度计实验报告

课程授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3. 了解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 熟悉213位A/D转换器MC14433的性能及其引脚功能。 5. 熟悉模拟信号采集和输出数据显示的综合设计与调试方法。 6. 进一步练习较复杂电路系统的综合布线和读图能力。 设计要求如下: 1. 设计一个数字式温度计,即用数字显示被测温度。数字式温度计具体要求为: ①测量范围为0~100℃ ②用4位LED数码管显示。 二、主要仪器和设备 1.数字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电路元器件: 温度传感器 LM35 1片 集成运算放大器LM741 1片 集成稳压器 MC1403 1片 A/D转换器 MC14433 1片 七路达林顿晶体管列阵 MC1413 1片 BCD七段译码/驱动器 CC4511 1片 电阻、电容、电位器若干 三、实验内容、原理及步骤 1.总体方案设计 图1为数字温度计的原理框图。其工作原理是将被测的温度信号通过传感器转换成随温度变化的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通过模数转换器把模拟量转变成数字量,最后将数字量送显示电路,用4位LED数码管显示。 图1 数字温度计原理框图 2. 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 温度传感器LM35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温度每升高一度,大约输出电压升高10mV。在25摄氏度时,输出约250mV。图2(a)、(b)图为LM35测温电路。

(a)基本的测温电路(+2°C to +150°C) (b)全量程的测温电路(?55°C to +150°C) 图2(a)、(b)图为LM35测温电路 LM35系列封装及引脚参见下图 3。 图 3 LM35系列封装及引脚图 3.放大电路 放大器使用LM 741普通运放,作为实验用数字温度计,可以满足要求;如果作为长期使用的定型产品,可以选用性能更好、温度漂移更小的OP07等型号的产品,引脚与LM741兼容,可以直接替换使用。此放大器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合适的放大倍数及使用一定的参考电压,将线性输出变化的温度信号电压对应的LED数字变化与实际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它实际上是一个增益和偏置可调的线性放大电路,调整可变电阻器R,可以改变增益,使温度显示变化和实际变化取得一致。输入端所接的调零电阻,是调节偏置的,用来使显示温度数字和实际温度一致。(参考227页) 4. A/D转换器 A/D转换器,采用MOTOROLA公司的产品MC14433。A/D转换器MC14433的内部结构及其引脚图如下图4所示。该芯片为本系统的核心电路,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分别输出数据信号和选通脉冲等。该芯片具有外围电路简单,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提供时钟信号,片内可以自己产生显示所需的选通脉冲和刷新信号等特色,仅需少量外围电路配合,就能实现LED的数字显示功能。

温度计校准程序

温度计校准程序 1 目的:保证温度计的精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所使用的温度计。 3 职责:本SOP 由室负责人落实。 4 程序 4.1 由设备科人员送质检局对温度计进行校准。 4.2 每年进行1 次。 4.3 经校准过的温度计可作为微量恒温器温度校温的参照。 1、温度计肯定有偏差的,看你使用的范围,如果低温使用的话,最好使用充分的冰水混合物校准,这个不一般比较稳定,不需要标准温度计的。 2、测高温的(50摄氏度以上)最好使用一支经过验证的比较精密的水银温度计来校准,楼主图片所示的那种,作为标准温度计有点粗放,有很精密的那种,买一支应该没问题。3、校准的频率很不错了,CCP用的每天校,其它的最好每周吧?每年一次官方校;然后最好就是规定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跌落了,损伤探针…… 4、校准以后肯定有一个结果了?偏差肯定是有的,多少是可接受的?如何处理(写在温度计上,检测的结果根据偏差校正?),多少是不可接受的,如何处理? 5、责任人要明确。 以上个人看法。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保证加样器加样的准确性。 2 加样器范围:各种品牌、型号的固定、可调和多通道加样器。 3 职责:本SOP 由室负责人执行落实。

4 校准程序 4.1 校准环境和用具要求: 4.1.1 室温:20~25℃,测定中波动范围不大于±0.5℃。 4.1.2 电子天平:放置于无尘和震动影响的台面上,房间尽可能有空调。称量时为保证天平内的湿度(相对湿度60~90%),天平内应放置一装有1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4.1.3 小烧杯:5~10ml 体积。 4.1.4 测定液体:温度为20~25℃的去气双蒸水。 4.1.5 选择校准体积:⑴拟校准体积;⑵加样器标定体积的中间体积;⑶最小可调体积(不小于拟校准体积的1%)。(4)如为固定体积加样器,则只有一种校准体积。 4.2 校准步骤: 4.2.1 将加样器调至拟校准体积,选择合适的吸头; 4.2.2 调节好天平; 4.2.3 来回吸吹蒸馏水3 次,以使吸头湿润,用纱布拭干吸头; 4.2.4 垂直握住加样器,将吸头浸入液面2~3mm 处,缓慢(1~3 秒)一致的吸取蒸馏水; 4.2.5 将吸头离开液面,靠在管壁,去掉吸头外部的液体; 4.2.6 将加样器以30℃角放入称量烧杯中,缓慢一致地将加样器压至第一档,等待1~3 秒,再压至第二档,使吸头里的液体完全排出;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 编号:HT-PB-ZY-2012-32 1.目的 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测量产品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水银温度表(精度0.1℃). 4.环境条件 校准必须在室内进行;温度:室温;室温波动不得超过±3℃/h;湿度不大于75%;5.校准步骤 5.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5.2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5.3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5.4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5.5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取得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水银温度 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5.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 量,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8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5.6、5.7相关步骤。 5.9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6.温度计校验周期: 每6个月1次 7.相关记录 7.1内校记录表。 内部校验记录表 编号:HT-JL-048-2012-01 序号:

温湿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规范温湿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温湿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机械式温湿度计和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3 职责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温湿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机械式湿度计:利用毛发、尼龙及有机物高分子镀膜材料等作感湿元件,可直接指示相对湿度的指针型和记录型。 4.2 机械式温湿度计:由湿度部分(机械式湿度计或干湿表)和温度部分(双金属温度计或玻璃液体温度计)组成的一体式温湿度两用仪器。 4.3 数字式湿度计由电子式湿度传感器和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环境条件的相对湿度测量。湿度传感器主要有电容式和电阻式两种,其安装形式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数字式温湿度计:Y±a%F.S.; 式中:△—数字式温湿度计的允许基本误差(C); a —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2、3、5,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F.S.—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C)。 5.1.2 机械式温湿度计:温度示值误差不超过±TC;相对湿度示值误差不超过±5%RH 5.2 外观 5.2.1 温湿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指针式温湿度计表盘所用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读数的缺陷或损伤。 5.2.3 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 5.2.4 指针式温湿度计的其他要求 5.2.4.1 刻度盘位置应正确而不倾斜,刻度线应清晰均匀; 5.242 湿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30%R H95%RH最小刻度应不大于2%RH并能保证可 读数至1%RH每整10%RH或20%R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5.2.4.3 温度刻度范围应不小于10C?40C ,最小刻度应不大于1C ,并保证可读数至 0.5 C。每整10C刻线标以相应的数字,且刻线长度为最长; 5.2.4.4 指针应平直,能灵活转动,自由复位。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湿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精密温湿度仪或精密露点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恒湿箱。

05温度计校准规程

对现场品管使用温度计进行校准,以确保使用中的温度计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职责与权限 品管室负责对使用的温度计进行校准实施。 3.工作程序 3.1校正频率:每日一次内部校准;每年一次外部检定。 3.2相关工具: 3.2.1 不锈钢容器(容器面积大于100mm2,深度大于80mm) 3.2.2 碎冰(没有添加物的纯净水制成的冰)和纯净水。 3.2.3多功能电炉 3.2.4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 3.3操作方法: 3.3.1冰点校准: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1.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碎冰,然后加入纯净水。 3.3.1.2 冰∶水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三∶四分之一,冰水总量至少为容器容量的60%(冰水混合物应有较多的可视碎冰),稳定3分钟。 3.3.1.3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冰水中。 3.3.1.4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冰水,但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1.5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1.6最大允许偏差:±0.5℃。 3.3.2沸点校准: 适用于检测用温度计。 3.3.2.1向不锈钢容器内加入纯净水,煮沸。 3.3.2.2将需检测温度计与热灵敏度为0.1℃的标准温度计同时慢慢伸入沸水中。 3.3.2.3温度计不可接触容器内壁,当温度计所显示的数据处于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3.3.2.4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2.5最大允许偏差:±0.5℃

3.3.3.1将经过较准的手持电子温度计放于悬挂的电子温度计同一点,进行比较读数,计算偏差。 3.3.3.2 最大允许偏差:±0.5℃ 4.相关记录 [温度计校准记录]

数字温湿度计校准规范-编制说明-陕西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陕西省地方计量校准规范 《数字温湿度计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规范起草组 2019年11月

《数字温湿度计校准规范》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陕质监量函…2018?29号文件“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同意制定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等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复函”,由陕西力源仪器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数字式温湿度计》地方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制工作。 二、编写依据 按照JJF 1071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进行校准规范的首次制定。规程内容参照JJF 1076-2001《湿度传感器校准规程》、JJG 205-2005《机械式温湿度计》等国家规程和规范。 三、内容说明 1 范围 规定了校准规范的适用范围。 2 引用文件 部分计量特性引用自JJF 1076-2001《湿度传感器校准规范》和JJG 205-2005《机械式温湿度计》,术语引用自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不确定度评定示例引用自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对数字湿度计和数字温湿度计的组成及原理进行了术语解释,规定了相应的计量单位。 4 概述 概述部分对数字式温湿度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用途等进行了描述。 5 计量特性 该部分对数字式温湿度计的计量性能提出了要求,并规范了计量性能量化指标,包括温度示值误差、湿度示值误差。校准不判断合格与否,计量特性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该部分对校准环境条件及校准用设备做了具体要求。对校准用标准器和校准用主要配套设备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该部分详细阐述了数字式温湿度计的校准项目、校准方法及数据处理。 通电检查数字温湿度计数字指示面板应显示正常,显示笔划应完整无缺,数字显示不应出现跳动。所有开关及按钮应能正常工作,外接传感器引线应接触良好。 温度示值误差,将精密露点仪的温度传感器置于温湿度标准箱工作室或湿度发生器工作腔的几何中心位置进行校准数字温湿度计置于温湿度标准箱工作室或湿度发生器工

温度计校正简易方法

温度计校正简易方法: 水银温度计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水银具有热导率大,比热容小,膨胀系数均匀,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体积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直线关系,同时不润湿玻璃、不透明而便于读数等优点,因而水银温度计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较准确并且测量范围大的温度计。 然而,当温度计受热后,水银球体积会有暂时的改变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原来体积。由于玻璃毛细管很细,因而水银球体积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读数的较大误差。对于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毛细管也会发生变形而导致刻度不准。另外温度计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水银柱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但在测量时,往往是仅有部分水银柱受热,因而露出的水银柱温度就较全部受热时低。这些在准确测量中都应予以校正。 (1)温度计读数的校正 将一支辅助温度计靠在测量温度计的露出部分,其水银球位于露出水银柱的中间,测量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校正值Δt按式下式计算,即: Δt = 0.00016 h (t体- t环) 式中:0.00016一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 h—露出水银柱的高度(以温度差值表示); t体一体系的温度(由测量温度计测出); t环一环境温度,即水银柱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由辅助温度计测出)。 校正后的真实温度为:t真= t体+ Δt 例如测得某液体的t体=183℃,其液面在温度计的29℃上,则h = 183 -29 =154, 而t环= 64℃,则 Δt =0.00016×154×(183℃-64℃)=2.9℃ 故该液体的真实温度为:t(真) = 183℃+ 2.9℃= 185.9℃ 由此可见,体系的温度越高,校正值越大。在300℃时,其校正值可达10℃左右。 半浸式温度计,在水银球上端不远处有一标志线,测量时只要将线下部分放入待测体系中,便无需进行露出部分的校正。 (2)温度计刻度的校正 温度计刻度的校正通常用两种方法: A.以纯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为标准来校正。其步骤为:选用数种已知熔点的纯有机物,用该温度计测定它们的熔点,以实测熔点温度作纵坐标,实测熔点与已知熔点的差值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在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B.与标准温度比较来校正。其步骤为:将标准温度计与待校正的温度计平行放在热溶液中,缓慢均匀加热,每隔5℃分别记录两只温度计读数,求出偏差值Δt。 Δt = 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 标准温度计的温度 以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作纵坐标,Δt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由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数字温度计计量检定员试题

工作用数字温度计检定员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在( )工作用数字温度计。 2、数字温度计的检定点选择一般不少于( )个,原则上选择( )摄氏度点。 3、数字温度计一般由( )和( )组成,传感器一般为( )、( )、或( )。 4、热力学温度是( )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单位名称为( ) 5、量程为300℃的数字温度计,准确度等级为0.5级,则最大允许误差为( ) 6、数字温度计的重复性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 ) 7、转换开关寄生热电势不大于( )。 8、数字温度计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9、在热力学温标中,水、冰、汽三相平衡共存时,其温度为()。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 1.恒温装置恒定温度偏离校准点不超过()。 A.0.5℃ B.1.0℃ C.0.2℃ D.0.1℃ 2.有一数字温度计范围为(0~300)℃,则该仪器的上限减下限的绝对值称为该仪器的()。 A.示值范围 B.标称范围 C.量程 D.测量范围 3.测量准确度可以()。 A.定量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B.定性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C.定量说明测量结果与已知参考量的一致程度 D.描述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4.测量误差按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系统误差与()。 A.引用误差 B.随机误差 C.测量误差 D.测量不确定度 5.一只数字温度计的分辨力为0.1℃,则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A、0.029℃B、0.058℃ C、0.1℃ D、0.01℃ 6.检定时环境温度要求为()。 A、20±2℃ B、25±10℃ C、20±1℃ D、20±3℃ 7.干井炉工作区域最大温差为0.2℃,按均匀分布考虑,则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A、0.12μV B、0.15μV C、0.23μv D、0.1μv 8.检定时环境湿度要求为() B、≤65%RH B、≤70%RH C、≤85%RH D、≤90%RH 9.被测数字温度计在200℃点,两次读数分别是200.2℃、200.3℃,标准器是199.97℃,则修正值是() A、-0.1℃ B、-0.15℃ C、-0.2℃ D、-0.05℃

温度计校正简易方法

温度计校正简易方法 水银温度计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水银具有热导率大,比热容小,膨胀系数均匀,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体积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直线关系,同时不润湿玻璃、不透明而便于读数等优点,因而水银温度计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较准确并且测量范围大的温度计。 然而,当温度计受热后,水银球体积会有暂时的改变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原来体积。由于玻璃毛细管很细,因而水银球体积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读数的较大误差。对于长期使用的温度计,玻璃毛细管也会发生变形而导致刻度不准。另外温度计有全浸式和半浸式两种,全浸式温度计的刻度是在温度计的水银柱全部均匀受热的情况下刻出来的,但在测量时,往往是仅有部分水银柱受热,因而露出的水银柱温度就较全部受热时低。这些在准确测量中都应予以校正。 (1)温度计读数的校正 将一支辅助温度计靠在测量温度计的露出部分,其水银球位于露出水银柱的中间,测量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校正值△按式下式计算,即: △t = 0.00016 h (体-t 环) 式中:0.00016一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 h—露出水银柱的高度(以温度差值表示); t 体一体系的温度(由测量温度计测出); t 环一环境温度,即水银柱露出部分的平均温度(由辅助温度计测出)。 校正后的真实温度为:t真二t体+ △t 例如测得某液体的t体=183C,其液面在温度计的29C上,则h = 183 -29 = 154,而t环二64C,贝卩 △t =0.00016 X 154 E (18?)=29C

故该液体的真实温度为:t(真)二183C + 29C = 1859C 由此可见,体系的温度越高,校正值越大。在300 C时,其校正值可达10C 左右。 半浸式温度计,在水银球上端不远处有一标志线,测量时只要将线下部分放入待测体系中,便无需进行露出部分的校正。 (2)温度计刻度的校正 温度计刻度的校正通常用两种方法: A. 以纯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为标准来校正。其步骤为:选用数种已知熔点的纯有机物,用该温度计测定它们的熔点,以实测熔点温度作纵坐标,实测熔点与已知熔点的差值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在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B. 与标准温度比较来校正。其步骤为:将标准温度计与待校正的温度计平行放在热溶液中,缓慢均匀加热,每隔5C分别记录两只温度计读数,求出偏差值从 △ t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标准温度计的温度 以待校正的温度计的温度作纵坐标,△为横坐标,画出校正曲线,这样凡 是用这只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均可由曲线找到校正数值。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 规范数字温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数字温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温度测量范围为(‐80~+300)℃、温度传感器外置且具有100mm以上信号传输线缆(测量杆)的以数字形式显示被测温度值的数字温度计(以下简称温度计)的校准和使用中检验。 3 职责 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数字温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温度计由温度传感器和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温度测量。 4.2 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等。 4.3 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感受被测温度的变化输出一个电信号值,经信号处理后由数字显示器指示出被测温度值。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示值误差:Δt=±a%.; 式中:Δt—温度计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a—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 5.1.2 回差:温度计的回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2 外观 5.2.1 温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温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数字显示不应出现间隔跳动的现象,小数点、极性和过载的状态显示应正确。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0~+300)℃,过程校准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槽。 5.3.2 环境条件 5.3.2.1 环境温度:(20±5)℃; 5.3.2.2 环境湿度:45%~75%; 5.3.2.3 除地磁场外无其他外界电磁干扰; 5.3.2.4 无腐蚀性气体。 5.4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5.4.1 外观 5.4.1.1 检查温度计的外观,标志应符合的要求。 5.4.1.2 在示值误差校准时,同时观察温度计显示器的显示状态应符合的要求。

红外温度计的校正方法研究

红外温度计的校正方法研究 1 引言 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我们不断经历着各种流感疫情的袭击,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今年的H7N9禽流感等等,都严重危害着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流感疫情的防治工作十分繁重,快速发现流动人员中的患者是防止流感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种流感疫情患者的特征之一是发高烧,体温一般高于38℃。因此,快速鉴别流动人群中可能存在的疑似高温病人是防止流感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如今,我国各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等纷纷配备了非接触式红外辐射温度计(包括红外耳温计、红外快速筛检仪、红外热像仪等)用于对人群进行快速体温测试,多达数十万台,它们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红外体温计的大量使用,其测量方法、仪器准确度和量值溯源的问题也突出暴露出来,这就对我们计量检测机构提出新的要求。 2红外体温计的测温原理 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体主要辐射波长在9—10脚的红外线,通过对人体自身辐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人体表面温度。由于该波长范围内的光线不被空气所吸收,因而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精确地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红外温度测量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测试速度快,1秒钟以 内可测试完毕。由于它只接收人体对外发射的红外辐射,没有任何其他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于人体,所以对人体无任何害处。且能够有效避免国内传统的体温计,快速,准确,没有交叉感染地测出人体温度,使用方便,因而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校正方法 依据JJFl 107—2003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校正规范,校正红外体温计的黑体辐射源由具有一定开口、壁面温度已知、内表层发射率高的等温空腔构成。黑体空腔的辐射特性取决于空腔的封闭性、腔壁温度的均匀性和内表层材料的辐射特性。本院设计了一款采用置于温度均匀的恒温水槽内的薄壁空腔装置来校正红外体温计。该装置配备了6只紧固力可调温度计支架,方便温场测试;4种光阑口径可供选择;具有非金属耐高温光阑及防腐涂层,满足黑体要求的柱体锥底比,其标称发射率大于O.998。 以红外耳温计的校正为例,将被检仪器在测试条件下至少稳定30min。将恒温水槽 先后设定在35.5。C,37.O℃,41.O℃.在每个恒温水槽设定温度下分别对黑体进行不少于4次的测量读数,记录下被校红外耳温计的示值ti,黑体温度‘抗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恒温水槽内的温度得出。则被校红外耳温计的示值修正值A tf_‘6i—ti。校正时应注意:若该红外耳温计有估算模式,应将估算模式下的温度读数转换为校正模式下的温度读数;若校正时红外耳温计的探头保护罩比腔体开口小,应想办法使其与腔体开口紧密接触。

温度计校准规程

温度计校准标准 1 范围 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测量范围为-30℃(不含)~300℃的工作用温度计的校准。 2 温度计的分类 根据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不同,分为精密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见表1。 表1 温度计的分类℃ 3 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25±10℃。 4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下页表2 5 校准方法 5.1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垂直插入槽中,插入前应注意预热(零上温度计)。恒温槽恒定温度偏离检定点控制在±2℃以内(以标准温度计为准),再缓慢调整至检定温度。 5.2 温度计在恒定的恒温槽中要稳定10分钟(水银温度计)或者15分钟(有机液体温度计)方可读数。读数过程中标准温度计的温度波动不得超过0.2℃。读数要迅速,时间间隔要均匀,视线应与刻度垂直,读取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有机液体温度计),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1/10。 5.3 温度计采用比较法在三点以上进行校准:用一支标准水银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处于同一恒定温度下,读数比对。校准顺序:以零点为界分别向上限或下 限方向逐点进行。校准点间隔如表3。 5.4 精密温度计读取四次,普通温度计读数两次,其顺序为标准、被测1、被测2、被测n,然后再相反顺序读回到标准,最后取算术平均值,分别得到标准温度计及被检温度计的示值。

表2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表3 温度计校准点间隔

5.5 修正值的计算: 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实际温度 = 二等标准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 + 该点的修正值 被校温度修正值 = 标准温度计的实际温度 - 被检温度计示值 6 校准周期 检定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内挍周期为六个月,出现异常时也应进行内挍。 7.注意事项 水银温度计应尽可能浸没在恒温槽中,校准时环境不符合规定时,其露出的液柱按下式进行修正(一般可忽略不计):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1 范围 适用于测温范围为(-40~1000)℃的数字温度计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仪》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G 130-2011《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 JJF 1637-2017《廉金属热电偶校准规范》 使用本标准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概述 数字温度计通常由显示单元、控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其中温度传感器类型有热电阻、热电偶、半导体、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单元的处理再转换成温度数值经显示单元显示。 4 计量特性 4.1 测量范围 数字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为-40~1000℃ 4.2 分辨力 数字温度计的分辨力为大于等于0.01℃ 4.3 测量误差 被检温度计示值与标准器实测温度值得差值为温度计的测量误差,以被测量值表示为: △=±K 式中:K——允许的测量误差限, ℃ 与被测温度计量程(FS)和准确度等级a%有关的方式表示:

△=±a%FS 式中: △——最大允许测量误差, ℃ 4.4 安全性能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85%时,温度计的电源端子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 注:使用电池供电的温度计不进行此项目的校准。 5 通用技术要求 5.1温度计应标有以下信息:型号规格、制造厂名、出厂编号, 温度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以及表示温度的符号。 5.2温度计数字显示应清晰、无缺笔划,小数点和极性状态应正常。 5.3显示单元和感温单元的连接极性应能准确识别,机械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 6 计量器具控制 6.1 校准环境条件 6.1.1 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80%。 6.1.2 校准设备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室内无腐蚀性气体。 6.2校准用标准器 (a)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100~419.527)℃,也可以使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其它标准器。 (b)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300~1100)℃,也可以使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的其它标准器。 (c)电测仪器,可测量电阻和直流电压信号。电测设备准确度不低于0.02级,分辨率不低于1μV。 6.3 校准用配套设备 6.3.1 恒温槽:技术性能见表1。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程

1 目的 规范数字温度计校准的操作,确保数字温度计的校准结果真实、可靠。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温度测量范围为(‐80~+300)℃、温度传感器外置且具有100mm以上信号传输线缆(测量杆)的以数字形式显示被测温度值的数字温度计(以下简称温度计)的校准与使用中检验。 3 职责 工程设备部:负责按本规程执行数字温度计的校准及校准记录的管理。 4 定义 4.1 温度计由温度传感器与指示仪表所组成,用于温度测量。 4.2 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等。 4.3 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传感器感受被测温度的变化输出一个电信号值,经信号处理后由数字显示器指示出被测温度值。 5 内容 5.1 计量性能要求 5.1.1 示值误差:Δt=±a%F、S、; 式中:Δt—温度计示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a—准确度等级,它常选用的选取值为0、1、0、2、0、5、1、0,也可按照制造厂的规定; F、S、—仪表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上、下之差(℃)。 5.1.2 回差:温度计的回差应不大于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5.2 外观 5.2.1 温度计外形结构完好,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或允许基本误差、测量范围、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制造年月、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及编号等应有明确的标记。 5.2.2 温度计的数字显示器应显示清晰、无缺笔划、闪烁等影响读数的缺陷,数字显示不应出现间隔跳动的现象,小数点、极性与过载的状态显示应正确。 5.3 校准条件 5.3.1 标准器 5.3.1.1 从提高校准能力出发,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与被校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相比应尽可能小。 5.3.1.2 选用标准器如下: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30~+300)℃,过程校准仪。 5.3.1.3 配套设备如下:恒温槽。 5.3.2 环境条件 5.3.2.1 环境温度:(20±5)℃; 5.3.2.2 环境湿度:45%~75%; 5.3.2.3 除地磁场外无其她外界电磁干扰; 5.3.2.4 无腐蚀性气体。 5.4 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 5.4.1 外观 5.4.1.1 检查温度计的外观,标志应符合5、2、1的要求。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在(-60~300)℃,采用热电阻、热电偶、测温热敏电阻或其它半导体类测温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 2术语 2.1测温热敏电阻 电阻值随温度呈指数变化的多晶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于温度测量的感温元件。 2.2分度值 对应两相邻标尺标记的两个值之差。 3概述 数字温度计一般有测温指示和控温两部分共同组成或单独组成。 测温系统是根据传感器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经相应的电路处理后,在指示仪表显示出相应的温度,而达到测温的目的。 4计量性能要求 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凡表中未列出的数字温度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以生产厂说明书给出

的指标为准。 5通用技术要求 5.1数字温度计应标有产品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及表示温度的符号“℃”标志及分度值。 5.2传感器应完好,引线、接插件必须接触良好,焊接牢固。传感器所用保护管材料应能承受相应的使用温度。 5.3显示值应清晰,数码显示应无叠字、亮度应均匀,不应有不亮、缺笔画等现象;小数点和表示正、负温度状态的符号及过载状态的显示应正确。 6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 6.1校准条件 6.1.1校准设备 校准标准器与配套设备见表2 表2校准标准器与配套设备

6.1.2环境条件 校准环境温度:(15~35)℃;湿度<80%RH。 6.2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2 表3校准项目 6.3校准方法 6.3.1外观 用目力观察,应符合5.1条的要求。 6.3.2示值误差的校准 6.3.2.1校准点:对于首次校准的数字温度计,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十或整百温度点上(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5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校准点,但校准点应选择在主分度线上或整十整百温度点上)。 6.3.2.2数字温度计在后续校准或使用中校准时,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十或整百温度点上(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3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校准点,但校准点应选择在主分度线上或整十整百温度点上)。 6.3.2.3校准顺序:先校准零点,再分别向上限值或下限值逐点进行

温度计校准

青岛xx食品温度计自我校准方法 1、目的 确保温度计的精度。 2、范围 适用于数显温度计、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的精度校准。 3、校准方法 3.1校准周期:数显和玻璃6个月,双金属温度计1年 3.2校准条件:20±50C 3.3校准用标准器:恒温炉、F200数显温度计 3.4外观检查 3.4.1开机时屏幕应清晰,电池电量应充足 3.4.2探头应无损伤,无凹痕、氧化锈蚀及其它附着物。 3.4.3玻璃温度计的玻璃棒及毛细管应均匀笔直,感温泡和玻璃棒无裂痕,液柱无断节和气泡 3.5精度检查 3.5.1可根据现场使用范围选择500C、1000C、1500C等测量点(至少3个测量点) 3.5.2让恒温炉开机半个小时以上,达到设定温度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10C/min 3.5.3将被检探头及F200数显温度计探头分别插入相匹配的恒温炉孔内,要使探头全部插入孔内,待显示 温定分别读取温度计和F200数显温度计的显示值。 3.5.4玻璃温度计浸没深度不小于75mm,双金属温度计感温泡应全浸。 3.5.5校准时感温观察玻璃温度计液柱不得中断、倒流,上升时不得有显见的中断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 得在管壁上有液滴或挂色,双金属温度计升温时指针平稳,无跳动、卡住等现象。 3.5.6待温度稳定后分别读取标准值与被测值,读数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3.5.7若示值超差,应对显示器和探头单独校准。 3.6允许误差 3.6.1热电偶热电阻允许误差:±(设定值 x0.5%+0.5) 0C,必要时根据说明书或实际要求。下表是热电偶及热 3.6.2玻璃温度计允许误差 3.6.3双金属温度计允许误差=精度等级%XF.S, 必要时参照说明书之要求 3.7注意事项 3.7.1感温头要防止冲、撞。 3.7.2保管时应保存在通风干燥,无腐蚀的环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