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温度计校准记录表

合集下载

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

温度计校准方法1、目的:确保温度计精度2、范围:适用数显温度计、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精度校准。

3、校准方法3.1校准周期:数显和玻璃温度计6个月、双金属温度计1年3.2校准条件:20±5℃3.3校准用标准器:恒温炉、F200数显温度计3.4外观检查:3.4.1开机时显示屏幕应清晰,电池电量应充足。

3.4.2探头应无损伤、凹痕、氧化锈蚀及其它附着物。

3.4.3玻璃温度计的玻璃棒及毛细管粗细应均匀笔直,感温泡和玻璃棒无裂痕,液柱无断节和气泡。

3.5精度检查:3.5.1可根据现场适用范围选择50℃、100℃、150℃、200℃等测量点(至少3个点)。

3.5.2让恒温炉开机半小时以上,达到设定温度直至温度变化小于0.1℃/min3.5.3将被检探头及F200数显温度计探头分别插入相匹配的恒温炉孔内,要使探头全部插入孔内,待显示稳定分别读取温度计和F200数显温度计的显示值。

3.5.4玻璃温度计浸没深度不小于75mm,双金属温度计感温泡应全浸。

3.5.5校准时观察玻璃温度计液柱不得中断、倒流,上升时不得有显见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得在壁管上有液滴或挂色,双金属温度计升温时指针平稳,无跳动、卡住等现象。

3.5.6待温度稳定后分别读取标准值与被测值,读数视线应与刻度线垂直。

3.5.7若示值超差,应对显示器和探头单独校准。

3.6允许误差:3.6.1热电偶热电阻允许误差:±(设定值×0.5%+0.5)℃,必要时可根据说明书或实际要求。

下表是热电偶及热电阻允许误差,必要时可作依据。

(t为设定值)3.6.2玻璃温度计允许误差:3.6.3双金属温度计允许误差=精度等级%×F.S,必要时参照其说明书上之要求。

3.7注意事项:3.7.1感温头要防止冲、撞。

3.7.2保管时应注意通风干燥和无腐蚀环境中。

3.7.3不用时,尽量取出电池,以防电池漏液腐蚀仪表。

3.7.4温度高时应防止烫伤,表头勿近水。

Thermometer calibration record温度计校准记录

Thermometer calibration record温度计校准记录

DateTime Thermometer IdentificationLocation ThermometerUseCalibration MethodActual Measured Temp. (℃)Reference Temp. (℃)Difference from Reference (℃)(Actual -Reference )Checked /Calibrated Associate NameComments Verify by日期时间温度计识别温度计使用位置校准方法实际测量温度(摄氏)参考温度(摄氏)参照差异(摄氏)(实际-参考)检查/校准员工姓名评述核查人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冰水0沸水1001. Calibration to be done to both Ice water point (0˚C) and Boiling water point (100˚C).将冰点校准到 0˚C,将沸点校准到100˚C。

2. Calibration frequency is on monthly basis.每月进行一次校准。

3. Maximum deviation (Difference from Reference) allowable is < + 1˚C 最大偏差(实际温度与参考温度差)不得超过 1˚C。

4. Re-calibrate when deviation of reading is > 1˚C 当偏差值大于 1˚C时,重新校准。

Calibration for Month / Year 月/年的校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RMOMETER CALIBRATION RECORD 温度计校准纪录。

表面温度计的校准结果确认表

表面温度计的校准结果确认表
证书编号
012464-AD-0
校准日期
2014年7月21日
校准间隔
12个月
校准项目
示值误差
校准证书中给出的结果或由结果推导计算的结论
名义温度(℃)
100
200
300
400
实际温度(℃)
98.7
196.5
293.6
393.2
示值误差(℃)
1.3
3.5
6.4
6.8
温度计MPE(℃)
±0.35
±0.40
±0.45
测量设备的校准结果确认表
使用单位:编号:
设备名称
表面温度计
设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
FLUKE-54Ⅱ
测量范围
(-200~1372)℃
出厂编号
99250019
生产厂家
FLUKE
准确度等级
MPE=±(0.05%读数+0.3)℃
校准单位
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
计量标准
(50~400)℃;U=1.0℃,k=2
校准规范
JJF 1409―2013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
确认人:审核人:
日期:日期:
校准证书不确定度或修正值等信息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2.0℃,k=2
评价
在(50~400)℃范围内,U/|MPE|=1.0℃/0.50℃=2,不满足U/|MPE|≤1/3的要求;而且各校准点的示值误差的绝对值均大于温度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同时,不满足测量过程计量要求。
结论
□符合使用要求■不符合使用要求
±0.50
方法中对测量设备的技术要求
⑴校准依据JJF 1409―2013《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中未给出表面温度计示值误差的具体要求。

106温度计校准方法与记录

106温度计校准方法与记录

106温度计校准方法与记录温度计的准确性对于许多行业和实验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温度计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校准。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106温度计校准方法与记录。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已知准确温度的标准温度计。

可以使用室温下的标准温度计作为参考。

接下来,将被校准的106温度计插入一个稳定的温度源中,如恒温水槽或热油浴。

确保温度源的温度稳定在所需的校准范围内。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读数稳定。

此时应记录下标准温度计和106温度计的读数。

比较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就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的方法可以使用线性插值或查找校准表来调整106温度计的读数。

校准完成后,再次将106温度计插入温度源中,检查校准后的读数是否与标准温度计匹配。

最后,将校准后的106温度计读数和标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下来,以备将来参考。

在进行温度计校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源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要确保温度源的温度能够稳定在所需的校准范围内,并且不会发生明显的波动。

2. 校准过程中要避免外部干扰。

确保校准过程中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温度计的读数,如风、震动等。

3. 校准的频率取决于温度计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对于一些需要高度准确的实验或关键应用,建议定期进行校准。

4. 记录校准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和步骤,以备将来参考。

这将有助于追踪温度计的准确性和进行校准结果的验证。

温度计的准确性对于许多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包括医疗、食品、制药、科学实验等。

通过正确的校准方法和记录,可以确保温度计的准确性并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温度计校正作业指导书

温度计校正作业指导书

仪器:温度计
一、基准仪器/工具:数字温度计
二、作业环境:温度:20±5℃;湿度:≤80%
三、校正项目、范围(量程)和精度:
根据以上表格所列标准进行校正,将读数记录在“校正记录表”上。

四、判断标准
如果检定数据在判定基准范围内,则被校准的计测器为PASS,在计测器上贴上合格标贴,否则为FALL,贴上不合格标贴。

但是,如果某本些测定项目或测定范围不合格,校准实验室在通知使用部门确认这些测定项目或测定范围对使用无影响时,则把这些测定项目或测定范围封掉后,也可判为合格,在计测器上贴上准用标贴。

五、校准记录的核验
检定员整理检定原始记录经确认无误后,校准工作完成。

温度计的校正实验报告

温度计的校正实验报告

温度计的校正实验报告温度计的校正实验报告一、引言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气象、医疗、工业等。

然而,由于温度计的使用时间长了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测量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

为了保证温度计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正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温度计的校正实验,探究其准确性并提供校正方法。

二、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掌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3.验证温度计的准确性。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温度计;2.恒温水槽;3.温度计校准装置;4.计时器;5.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将恒温水槽中的水加热至设定温度,使其保持恒定;2.将温度计插入恒温水槽中,等待温度计的读数稳定;3.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并与已知准确温度进行比对;4.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表,我们可以得到温度计在不同温度下的读数与准确温度的对比。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温度计的读数与准确温度有一定的偏差。

这是由于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湿度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对温度计进行校正。

六、温度计的校正方法1.线性校正法: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温度计进行校正,建立温度计读数与准确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校正温度计的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温度计的误差较小的情况。

2.多点校正法:在不同温度下对温度计进行多次校正,建立非线性关系的校正曲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温度计的误差较大的情况。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温度计的校正方法,并验证了温度计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计的读数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进行定期的校正以提高准确性。

校正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线性校正法或多点校正法。

通过校正,我们可以减小温度计的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改进和展望本实验中,我们仅仅对温度计进行了简单的校正实验。

在以后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探究温度计的校正原理,以及不同校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温度计校准规程

温度计校准规程

温度计校准标准1 范围适用于新购置和使用中的,测量范围为-30℃(不含)~300℃的工作用温度计的校准。

2 温度计的分类根据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不同,分为精密温度计和普通温度计,见表1。

表1 温度计的分类℃3 环境要求环境温度25±10℃。

4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见下页表25 校准方法5.1 将标准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垂直插入槽中,插入前应注意预热(零上温度计)。

恒温槽恒定温度偏离检定点控制在±2℃以内(以标准温度计为准),再缓慢调整至检定温度。

5.2 温度计在恒定的恒温槽中要稳定10分钟(水银温度计)或者15分钟(有机液体温度计)方可读数。

读数过程中标准温度计的温度波动不得超过0.2℃。

读数要迅速,时间间隔要均匀,视线应与刻度垂直,读取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有机液体温度计),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1/10。

5.3 温度计采用比较法在三点以上进行校准:用一支标准水银温度计与被检温度计处于同一恒定温度下,读数比对。

校准顺序:以零点为界分别向上限或下限方向逐点进行。

校准点间隔如表3。

5.4 精密温度计读取四次,普通温度计读数两次,其顺序为标准、被测1、被测2、被测n,然后再相反顺序读回到标准,最后取算术平均值,分别得到标准温度计及被检温度计的示值。

表2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表3 温度计校准点间隔5.5 修正值的计算: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实际温度 = 二等标准标准水银温度计示值 + 该点的修正值被校温度修正值 = 标准温度计的实际温度 - 被检温度计示值6 校准周期检定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内挍周期为六个月,出现异常时也应进行内挍。

7.注意事项水银温度计应尽可能浸没在恒温槽中,校准时环境不符合规定时,其露出的液柱按下式进行修正(一般可忽略不计):。

温度计(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温度计(表)校准作业指导书

温度计(表)校准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温度计(表)校准作业指导书1、目的: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未经检定温度计(表)。

3、校准依据:3.1 WT-JL-B07《计量设备溯源管理程序》3.2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职责:4.1研发中心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4.2相关使用部门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5、校准方法:5.1校准项目及要求5.2校准条件与设备5.2.1校准条件环境温度:15~25℃范围内,温度波动不超过±3℃/6h﹔湿度:不大于75%RH﹔.5.2.2校准用标准器:恒温鼓风干燥箱1台,0~100℃温度计1只,0~200℃温度计1只5.3校准过程5.3.1外观:采用目视观测5.3.1.1外型结构完好,无明显机械机械损伤,表面无划痕和锈蚀,无影响计量性能的缺陷。

5.3.1.2标志:有制造厂名,规格型号,许可证编号等。

5.3.1.3读数部分a.刻度板正确而不倾斜,刻度线清晰均匀。

b.温度刻度应不小于5~40℃,最小刻度应不小于1℃c.指针应平直,灵活转动,自由复位。

5.3.2. 温度示值误差5.3.2.1温度校准点:28℃,将恒温鼓风干燥箱的温度调节至28℃5.3.2.2放入所要校准的温湿度计(表),恒温30min 后,开始读数,读取恒温干燥箱的温度,每隔5min 读一次,重复读三次,取平均值. 5.3.2.3结果计算: 应符合表1要求T 平均=T 1+T 2+T 3/3温度示值误差△T=T 平均-T 标准式中: △T----温度计(表)的示值误差;℃T 平均----温度计(表)测定的温度平均值;℃ T 标准----恒温干燥箱设定的标准温度值;28℃5.3.3温度重复性按5.3.2温度示值误差的三次温度测定值最大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温湿度计的温度重复性,应符合表1要求温度重复性=T 最大-T 最小式中﹕T 最大-----三次测定温度时的最大值;℃T 最小-----三次测定温度时的最小值;℃5.4.1 A 类不确定度(测量分散性):U A =()nn i n i x x 112--∑⎪⎭⎫⎝⎛-=5.4.2 B 类不确定度平方(检定时恒温干燥箱与温度计的不确定度的平方和)5.4.3合成不确定度U U U 2B 2AC +=5.4.4扩展不确定度:U=k U C (k=2)5.5校准周期:12个月 5.6量值溯源图:5.4记录及表格J7-34 温度计(表)校准记录温度计(表)校准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