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打造生态文明品牌成功经验
绿色的追求——广西桂林市桥头小学熊体康校长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绿色的追求——广西桂林市桥头小学熊体康校长生态文明教
育纪实
朱香英
【期刊名称】《环境教育》
【年(卷),期】2017(0)7
【摘要】在旅游景区旁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桂林的绿色和谐发展做贡献是桥头小学熊体康校长经常思考的问题。
因此,他带领师生进行了10多年的绿色生态学校的创建,用不懈的绿色的追求谱写出了美丽的篇章。
学校获得了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称号和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传播绿色理念熊体康校长认真分析学校的情况,深入领会教育方针。
通过思考决定带领师生创建生态绿色学校。
【总页数】1页(P94-94)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绿色学校;绿色理念;和谐发展;国际生态;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教育;学校特色;环境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朱香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91
【相关文献】
1.重视生态教育,让绿色长居校园——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2.播撒生态文明种子,传递绿色环保理念——桂林市飞凤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3.践行生态文明教育,创建绿色和谐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彩虹路
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黄中颜
4.绿色滋养,润泽童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新城宝贤小学生态文明教
育纪实 [J], 无
5.绿色桥头诗意乐园——广西桂林市桥头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J], 熊体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旅游:"后进"城市发展的现黜——广西崇左市创建生态旅游品牌的探索

从协 调发展来看 。 生 态旅游产业作 为劳动密集 型 产业 , 能很好地解决 剩余劳动力 , 增 加就业 , 促 进 民生 与产业发展协调 推进 。 生 态旅游作为传 承文化 的有效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2 — 2 5
作者简介 : 李想 , 女,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 究中心在站博 士后 , 研 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发展哲学。
9 8
李
想: 生态旅游: “ 后进” 城市发展的现实路径——广西崇左市创建生态旅游品牌的探索 祥友谊关 、 平而河 口岸 、 平岗岭地下长城等为主体的
凭祥 边关风情 文化资源 区 ;左江 扶绥段旅游 资源 区。 同时 , 邀 请 国 内一 流 的建 筑设 计 、 策划 单位 进行 实地 调研 , 作 出项 目策 划方 案 , 联 合 各大旅 游公 司为广 大 旅 游爱好 者 推 出体 验 特色越 南 风情 的经 典 中越 旅 游 专线 , 并于 2 0 1 2 年 1月 1日, 举 行 了专线 启动 仪式 , 形成 了 由大新德 天跨 国大 瀑 布 、 宁 明花 山岩 画 、 凭 祥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0 3 3 9 . 2 0 1 3 . 0 4 . 0 2 2
[ 中图分类号] F 5 9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3 3 9 ( 2 0 1 3 ) 0 4 — 0 0 9 8 — 0 3
从 持 续发展 来 看 。生态 旅游 既 能很 好地 开发 旅
游资 源 以促 进经 济社 会 发展 ,又能很 好 地对 旅游 资 源实 施保 护 以实现 旅游 产业 的可持 续 发展 。用 可持
生态文明建设总结5篇

生态文明建设总结5篇生态文明建设总结(精选篇1)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
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
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
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
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
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
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总结+典型材料

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总结+典型材料一、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强化科学规划引导,城镇发展框架不断拉大。
遵循规划先行思路,先后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等区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了《XX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规划,完成了县城和所有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729个村屯规划,村屯规划覆盖率达75%,城镇总体布局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形成了“一核三片区”的城镇发展新框架。
特别在县城的规划和拓展上,县城形成“一江两岸五区”格局。
用几年时间攻坚城南新区和城西片区,两个片区都进入发展高速期,其中城南新区规划面积3.62平方公里,引进17家房地产企业,建成了紫金园、鹿城名都等11个小区,正在开发8个小区;建成和在建11层以上高层建筑40多栋。
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9.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3.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2008年的10.13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人,全县的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23.5%提高到2015年的43.95%,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
(二)城镇发展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示范效应明显。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
XX 将按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广西县城建设典范”的总体目标,依托毗邻XX市市的区位优势,以实施“工业强县、城建塑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文化兴县、商贸物流活县”大县城战略为引领,大力实施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智慧城市建设和推进与XX市市区同城化发展,全力打造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示范县、东部沿海及XX市市产业转移的最佳城市、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幸福之城。
XX坚持走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完善城镇功能为核心,提升城镇综合品位;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城镇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实现城镇管理的制度化、长效化。
生态文明战略导向下的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金属矿 田为例,特大型矿 山铜坑矿开采回采率为 9 0 . 6 9 % ,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中 ,明确 了 “ 五位一 体 ”总体 布局 ,提 锡 、锌 选 矿 回 收 率 分 别 为 7 1 . 1 8 % 、7 3 . 4 2 % ; 中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矿 山高 峰
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这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 锡 多金 属矿 ,开 采 回采 率为 9 5 . 6 % ,锡 、锌 、铅 、锑 选矿 回
2 . 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 中华人 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颁布和 《 全 国矿产资 源规划 ( 2 0 0 8 —2 0 1 5 年)》等的制定,为我国有色金属矿
产 资源 的开发 提供 了法 律和政 策依 据 。
2 0 0 8年 后 , 国家 和 广 西 分别 制 定 了 《 中 国有 色 金 属 产 企业 内部小 循环 、生 态工 业 园区 中循 环 、区域 性 综合协 调发 业 调整和 振兴规划 ( 2 0 0 9— 2 0 1 1 年 )》 、 《 中 国有 色 金 展大循环三种模式;王贵 明 ( 2 0 0 8 ) 提 出构建 以自组织 属 工业 “ 十 二 五 ”发 展 规 划 》 、 《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有色 金 为内在动力、政府规划为协调机制的 自组织 一规划共生的网
抗 风险能力差。 4 .社会 文 化环境 分析
随着 经 济社会 的快 速发 展 , 资源和 环境面 临者 严峻 挑战 ,
环 境 污染 问题 突 出 :矿 产 开发 导致矿 山植被 、景 观 、土 民众 的环 保意 识逐 渐增 强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 中,提 出 了生态 地 、水 体均遭 受 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众 多小企 业 冶炼技 术装 备 文 明建设 的新 思路 ,要 求把 生态 文 明建 设放 在突 出地 位 ,融 水平 较 低 ,环 境 保护 意识 不强 , “ 三废 ”达 标排 放率 低 ;部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分城 市 中 的有 色 金属 冶炼 厂等 ,严 重影 响 了附近 居 民 的生产 程 。强化和 提 高 了民众对 生态文 明建 设 的认识 。 生活 ,厂 区和社 区之 间 的矛盾 日益 突 出 , 城 中厂 “ 退城 入 园 ” 这 要求 广西 有色 金属 产业 的发 展必 须 以环境 承载 能力 为 护优 先 、开发有 序 ,合 理进行 功 能区划 分 ,倡导 环境 文化 和 生态 文 明,推动 经济 、社会 、环 境协 调发 展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西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广西为例

2 0 1 4 年1 月1 O 日出版 J
促 进 生态 文明建设 的西部地方政府绩效 评价指标体 系研 究
以广西为例
刘 蓓
【 摘 要】 构 建促进 生 态文 明建设 的 西部 地 方政 府绩 效评 价 指标 体 系是 实现 西部地 区可持 续发 展 的 战
高 层 次 的文 明 。生 态 文 明观 认 为 人 与 自然 必 须保 持平衡 、 协 调 和统 一 , 社会 、 生态 、 经 济 必须 协 同发
提 供 的重 要公 共 产 品 ,对 政 府 提 供 的公 共 服 务 和 社 会 管 理 的履 职 绩 效进 行 全 方 位 评 价 .应 把 生 态 文 明建设 作 为政府 绩 效评 估 的重 要 内容 。
展【 4 ] 。政 府绩 效 是政 府在 社会 经济 管理 活动 中 的结
果、 效益 、 效能 , 是 政 府在 行 使 其 功能 、 实现 其 意 志 过 程 中体 现 出的管 理能 力嘲 。政府 绩效 评价 则是 运
国家环 保 部 宣 传 教育 司指 出 ,应 根 据 不 同地
区环 境 功 能 的差 异 制定 不 同 区域 的标 准 ,以成 为
用 科 学 的评 价 工 具 , 对 政 府 部 门的行 政 行 为 、 公共 产 出及其 效 益 进行 客 观 公 正 的评 估 。评 价 指 标 是 政 府 绩 效评 价 内容 的载 体 和具 体 体 现 ,是 开 展 政 府 绩 效 评 价 的基 本前 提 。政府 绩 效 评 价指 标 具 有
( 一) 指 标设 计 的理论 依据
生 态 文 明是 建 立 在 工业 文 明基 础上 的一 种更
位 一体 ” 总体布局 中, 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 为 经 济、 政治 、 文化 和社 会建 设 的可 持 续发 展 提 供 和谐
广西生态文明教育典型教学案例

广西生态文明教育典型教学案例南宁市XX小学位于南宁市XX大道东段上,毗邻风景优美的那考河湿地公园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建校于20XX年9月,现有25个教学班,1224名学生,教职工89人。
校园总面积14200平方米,校舍面积7488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7674平方米。
近年来,学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办学理念有效融合,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践行用“微笑教育铺就七彩人生路”办学理念。
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学校校园布局合理,区域分明,学校绿地面积6500平方米,绿化率达45.77%。
学校、班级有环保宣传阵地,班班有劳动种植实践基地。
学校积极加强环境的教育和管理,开展环保班队会课、环保手工、户外环保研学等各种环保实践活动,全校师生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让生态文明教育、环保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动中。
实施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是由校长牵头,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和学校环保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创编了校本课程,利用寒暑假有效组织实施;二是开展科技环保实验,由科学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验并指导环保兴趣活动小组(爱鸟小组、养殖小组)开展活动,各年级有环保监督员,每个班级都有环保志愿者;三是开展环保主题班、队会,大队部组织开展环保教育主题班会观摩会,在各年级中多次开展“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水资源”“绿色生活”“节能减排”等主题班会,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分别组织学生参观南宁市污水处理厂、南宁市垃圾填埋场、南宁市生态教育基地(美丽南方生态教育馆)、八桂田园等校外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保护山川河流等环保行动。
学校还积极开展“洒扫应对”等主题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和学校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校内外卫生保洁活动,校内外花木认养活动、完美教室创建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种植节”、环保手工展示等环保主题活动,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环保创作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等宣传作品。
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

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一、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地区。
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特色案例的引领,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振兴模式。
本文将介绍广西乡村振兴的特色案例,并深入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二、特色案例1:田螺村的生态农业1. 田螺村的背景田螺村位于广西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
过去,由于传统农业模式的限制,田螺村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田螺村开始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2. 生态农业的成果田螺村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成功发展了生态农业。
他们建设了大面积的温室大棚,种植了有机蔬菜和水果。
同时,他们还养殖了优质的禽畜,实现了农业与养殖的有机结合。
这种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 成功原因分析•政府支持:田螺村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扶持和专业指导使得生态农业得以顺利发展。
•创新思维:田螺村的农民敢于尝试新的农业模式,不断创新,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接受。
三、特色案例2:村民合作社的发展1. 村民合作社的背景某县的村民合作社是一家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旨在整合村庄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合作社的经营项目村民合作社主要经营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他们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村民的土地和劳动力,统一规划种植和养殖,实现规模化经营。
同时,他们还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3. 成功原因分析•村民自治: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是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村民自治的模式使得合作社能够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
•产业链整合:合作社整合了村庄的资源,实现了农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和销售,提高了效益。
•市场拓展:合作社通过与大型超市等商超合作,扩大了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
四、特色案例3:乡村旅游的发展1. 乡村旅游的背景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成为了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打造生态文明品牌成功经验:山清水秀地干净
广西环境保护局最近公布的环境资料显示,我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总体良好。
200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二级水平,酸雨频率大于50%的城市由2005年的7个减少到4个;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按Ⅲ类水标准达标率为95%;近岸海域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为85.4%,一、二类水质海域比例达62.5%……
温家宝总理到广西考察时,对广西的优美环境留下深刻印象,并给予高度评价——‚山清水秀地干净‛。
这是广西的一大优势、一大品牌。
它给广西人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美好的生活享受,给经济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留给广西子孙后代的千秋财富。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反复强调,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环境,是竞争力,是重要的生产力。
比高楼大厦,广西比不过发达地区,但是如果比森林覆盖率、比空气质量、比水的质量,广西优势明显。
广西一定要保持和发展‚山清水秀地干净‛的良好局面,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要摆在首要的位置,我们一定要打出广西生态文明的品牌!
咬定环保不放松
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
生态文明理念,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去决策、部署和推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治污减排、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和生态示范创建,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自治区环保局局长梁斌说,我区环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咬定减排不放松的决策。
多管齐下全力推进治污减排工作,使我区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下降。
由于各种原因,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如何事半功倍地落实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全区各级政府将节能减排列为工作重点,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减排实施方案和计划,分解任务并落实责任制,出台相关政策,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落实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治污项目建设和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强化工作督察,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和节能减排攻坚战,全力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冶炼、水泥、制糖、造纸、淀粉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减排工程以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减排工作成绩不俗:2008年全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5.06%和4.73%,比2005年下降9.63%和5.34%,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97%和44%,为全面实现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咬定减排不放松的前提下,我区动真格、下功夫实施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区各级环保部门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不断推进左江、右江、邕江、郁江、南流江、刁江等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规模化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左江、右江、邕江整治已取得明显效果,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
我区还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调整、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取缔、整治力度,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也进一步深化,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头三年已投入资金27.95亿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08年底全区各主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到129.35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为20%,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6099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46.7%,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正在逐步扭转。
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4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考核位居全国前列,南宁市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桂林市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为了让群众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自治区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保生态安全。
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广西生态功能区划》,为合理布局产业、有效保护生态提供依
据。
与此同时,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农村沼气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项目,启动了12个县的石漠化治理工程。
近年来,我区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29万座,入户率41.7%,位居全国第一;实施封山育林1600多万亩,人工造林700多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272万亩,区划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7778万亩,占全区现有森林面积的41%,居全国第三位,是华南地区的公益林面积大省区,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2.71%,居全国第四位;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5.24万公顷,完成18条小流域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0平方公里。
为了维护好群众的环保权益,我区的环保卫士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努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以规划环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予受理、审批,把好项目建设环境准入关,积极发挥环评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钟兵如是说。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03-2008年,我区环保部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区共立案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654家,挂牌督办环境问题1118个,完成整改953个,并对重点问题的整改开展后督察,有力地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和规范环境信访工作,2006年以来全区各级环保部门共接到信访件6.2246万件,处理率为97.8%,结案率为90.9%,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
此外,我区积极启动生态省区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5年作出了建设生态省区的重大决策,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落实了引导资金并启动了一批生态产业示范项目,稳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
全区现有22个县(区)、2个乡镇和1个村已分别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命名。
重点支持和推进制糖、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的生态化改造和循环经济发展,涌现出贵糖集团、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以及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已有近60家制糖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制糖行业的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