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丙乳液
丙烯酸乳液的分类

丙烯酸乳液的分类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丙烯酸乳液的那些事儿。
你说这丙烯酸乳液啊,那可是有不少种类呢。
就好比咱人有高矮胖瘦、性格各异一样。
先来说说纯丙乳液吧。
这纯丙乳液就像是咱身边那个特别靠谱的朋友,性能稳定得很呢。
它的耐候性那叫一个强,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雨淋,它都能稳稳地坚守岗位。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讨论用什么乳液好,老张就说:“那肯定得是纯丙乳液啊,质量杠杠的!”旁边的小李也点头赞同:“没错没错,纯丙乳液确实厉害。
”
还有醋丙乳液呢,这就像是个有点调皮的家伙。
它的粘性不错,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就没有纯丙乳液那么稳重啦。
有一回我去一个工地,看到工人们正用着醋丙乳液,我就问他们感觉咋样,有个工人笑着说:“还行吧,就是得注意点使用的场合。
”
苯丙乳液呢,也有它独特的地方。
它就像是个多面手,在很多地方都能发挥作用。
有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们公司最近在用苯丙乳液做一个项目,效果还不错呢。
当然啦,还有其他的一些种类,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
咱在选择丙烯酸乳液的时候可得睁大眼,就像挑朋友一样,得选适合自己的。
你要是想要耐候性好的,那就得找纯丙乳液;要是对粘性有要求,那醋丙乳液可能就比较合适;要是想要个比较全能的,苯丙乳液可以考虑考虑。
总之呢,丙烯酸乳液的分类可不少,咱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可不能马虎。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工程啊、项目啊顺顺利利的,就像咱的生活一样,得过得有滋有味才行!。
纯丙乳液的用途和特点

纯丙乳液的用途和特点
纯丙乳液用途
丙烯酸乳液主要用于建筑防水、酪素胶、水性油墨、瓷砖、拼板胶等之用,产品亦可作为粘合剂可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涂料中,包括内外墙、室内地面以及一些其它的应用,可提供多功能性的需求来满足各种建筑表层的需要,同时本公司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为其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
纯丙乳液特点
丙烯酸乳液涂刷后可形成高弹性高强度的防水涂膜,耐水性、耐候性、耐久性优良;无毒、无味、无污染,可在潮湿基面施工,能与基面及水泥砂浆等各类材料牢固粘结;在立面、斜面和顶面上施工不流淌;耐高温可达100℃。
在各种新旧建筑及构筑物(例:房屋的屋面、地下、外墙、厕浴间以及隧道、桥梁、水池等)防水工程均可使用,操作方便,施工简单;并可根据需要配制成彩色涂层。
纯丙弹性乳液

摘要:介绍纯丙弹性乳液FAl20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讨论了反应型乳化剂、官能单体、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纯丙弹性乳液;官能单体;引发剂;合成1 前言弹性乳液是弹性涂料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弹性乳液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弹性涂料的性能。
研究数据表明,墙体伸缩裂纹80%以上的机率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因而低温高弹往往成为外墙弹性乳液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弹性乳液具有较低的玻璃化温度。
而过低的玻璃化温度又会导致内聚能的下降,影响弹性回复性。
经多家公司广泛的研究表明,-20℃左右是弹性乳液比较恰当的玻璃化温度。
众所周知,弹性伸长率是弹性乳液掩盖墙体裂纹能力的重要标志,而耐水性、耐碱性以及基材附着性又往往决定弹性涂料的使用寿命。
弹性涂料中弹性乳液的含量往往是很高的,常常达到50%以上,这对弹性乳液自身的耐水性、耐碱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弹性乳液难以满足要求。
本文采用反应型乳化剂、功能单体及核壳聚合技术,通过研究各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规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2 实验部分2.1 乳液聚合2.1.1 配方纯丙弹性乳液试验配方见表1。
表1 纯丙弹性乳液试验配方原材料用量/8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100~140丙烯酸丁酯(BA) 200~266甲基丙烯酸(MAA) 2~6功能单体A 2~10反应型乳化剂B 5~25阳非离子乳化剂C 2~6过硫酸铵(APS) 0.4~1.2醋酸钠(NaAC) 0.2~0.6氨水(25%) 0.2~0.4杀菌剂适量去离子水360消泡剂适量2.1.2 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在装有冷凝器、搅拌器等的四口瓶中加入部分去离子水、乳化剂及醋酸钠(NaAC)搅拌升温,溶解成透明澄清液,升温到(90±1)℃,加入5%预乳化液,lmin后加入初始引发剂溶液,控温(88~90)℃,反应15min。
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溶液,在(8890)℃保温(3~3.5)h,(预乳化液3h、引发剂3.5h)。
乳液基础知识

乳化剂
乳化剂可以将单体分散成细小的单体球滴而稳定的悬浮于水中,它在水中形成含 有单体的增溶胶束是合成乳胶粒的主要来源;它吸附在乳胶粒表面形成稳定的聚 合物乳液。 乳化剂按亲水基团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四类。 我们用到的乳化剂主要是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反应型乳液剂。
亲水基(羧酸钠) 亲水基(羧酸钠) 亲油基(烷基) 亲油基(烷基)
棒状 ( 高浓度时 ) 直径 100 ~ 300 nm
胶束的大小和数目取决于乳化剂的用量 乳化剂用量多,胶束的粒子小, 乳化剂用量多,胶束的粒子小,数目多
乳液聚合模型
聚合过程 根据聚合物乳胶粒的数目和单体液滴是否存在, 根据聚合物乳胶粒的数目和单体液滴是否存在,乳液聚 合分为三个阶段: 合分为三个阶段:
乳液常规检测指标及方法
7 固含量测定 在直径50mm的培养皿中倒入3-4克乳液,120℃烘1.5h,称量后,计算其固含量。 8 最低成膜温度测定 用最低成膜温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9 粘度测定 用NDJ-1旋转粘度剂进行测定。 10 PH值测定 用PH计或精密试纸测定。 11 成膜性测定 用100µm湿膜涂布器在玻璃板上制备乳液膜,在规定温度下2h后观察其成膜是否平整、连续。 12 胶膜耐水性 用100µm湿膜涂布器在玻璃板上制备乳液膜在30℃条件下成膜干燥24h,泡入去离子水中,24h 后观察其耐水泛白情况。 对于一般的出厂检测只检测乳液的外观、粘度、PH值、固含量、成膜性,其它指标只有在产品配 方发生变动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项检测。
乳液的分类
乳液按产品用途可以分为:内墙乳液、外墙用 乳液、液、硅丙乳液、 苯丙乳液、醋丙乳液等。
乳液基本性能
1、化学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是指乳液对添加的化学药品主要是电解质的稳定性,检测方法通常用5%CaCl2 进行检测. 2、机械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是指乳液在经受机械操作时间的稳定性. 3、冻融稳定性 因乳液组成中一半是水,受冻后使介质变成冰,产生强大的冰压,使得护层—5双电层破坏 面造成破乳,冻融稳定性即是指乳液经过冻融和融化交替变化时的稳定性. 4、稀释稳定性 稀释稳定性是指乳液加水稀释后的稳定性. 5、量低成膜温度(MFFT) MFFT是指乳液薄膜在温度条件合适时,随水份蒸发聚合物乳液粒子充分融结成连续透明薄 膜时的温度即为MFFT. MFFT过高会造成龟裂现象,可加入成膜助剂Texanol等进行调节. 6、玻璃化温度(Tg) 玻璃化温度(Tg)是指高聚物由弹性状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 Tg高 膜硬度好耐沾污性好,相对来讲MFFT也高,如使用不当,容易产生龟裂等现象. Tg低 膜较软,发粘耐沾污性差
硅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的区别

硅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的区别硅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的区别目前常见的内外墙仿石涂料,像真石漆、水包水多彩漆、水包砂这些内外墙涂料,都有一种相同的组成成分—乳液。
乳液在这些仿石涂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市面上经常见到三种乳液,分别是硅丙乳液、纯丙乳液和苯丙乳液。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乳液的区别:1.在成分上的区别●硅丙乳液:是由不饱和键的有机硅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助剂;●纯丙乳液:多种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类+助剂;●苯丙乳液: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助剂2.在价格上的区别市面上的参考价格如下:●苯丙乳液:9500元/吨,●纯丙乳液:12500元/吨,●硅丙乳液:16000元/吨。
3.使用寿命上的区别●苯丙乳液的使用寿命是4-5年,●纯丙乳液的使用寿命是10年以上,●硅丙乳液的使用寿命是15年以上。
注:仿石涂料中,乳液的含量越高,使用寿命越长。
一般乳液含量8%以上为合格,10%以上为优质。
4.优势上的区别●硅丙乳液优势:耐酸碱性强、成膜不易泛黄,膜粒分子拉伸力紧密,柔韧性极强,遇水不易泛白;●纯丙乳液优势:不易燃烧、光泽度强,适用性广泛;●苯丙乳液优势:价格低,融合成膜速率快,低温可施工。
5.市场占有率不同。
根据涂料行业数据公布,各种乳液的市场占比大概如下:●纯丙乳液40%,●硅丙乳液35%,●苯丙乳液14%,●其他乳液11%.总的来说,家装、市政工程考虑到外墙使用寿命的话,一般会选择硅丙乳液或纯丙乳液。
若外墙使用苯丙乳液,说明外墙对涂料的使用年限要求不高。
硅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的区别

硅丙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的区别
目前常见的内外墙仿石涂料,像真石漆、水包水多彩漆、水包砂这些内外墙涂料,都有一种相同的组成成分—乳液。
乳液在这些仿石涂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市面上经常见到三种乳液,分别是硅丙乳液、纯丙乳液和苯丙乳液。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乳液的区别:
1.在成分上的区别
●硅丙乳液:是由不饱和键的有机硅单体+丙烯酸类单体+助剂;
●纯丙乳液:多种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类+助剂;
●苯丙乳液: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助剂
2.在价格上的区别
市面上的参考价格如下:
●苯丙乳液:9500元/吨,
●纯丙乳液:12500元/吨,
●硅丙乳液:16000元/吨。
3.使用寿命上的区别
●苯丙乳液的使用寿命是4-5年,
●纯丙乳液的使用寿命是10年以上,
●硅丙乳液的使用寿命是15年以上。
注:仿石涂料中,乳液的含量越高,使用寿命越长。
一般乳液含量8%以上为合格,10%以上为优质。
4.优势上的区别
●硅丙乳液优势:耐酸碱性强、成膜不易泛黄,膜粒分子拉伸力紧密,柔韧性
极强,遇水不易泛白;
●纯丙乳液优势:不易燃烧、光泽度强,适用性广泛;
●苯丙乳液优势:价格低,融合成膜速率快,低温可施工。
5.市场占有率不同。
根据涂料行业数据公布,各种乳液的市场占比大概如下:
●纯丙乳液40%,
●硅丙乳液35%,
●苯丙乳液14%,
●其他乳液11%.
总的来说,家装、市政工程考虑到外墙使用寿命的话,一般会选择硅丙乳液或纯丙乳液。
若外墙使用苯丙乳液,说明外墙对涂料的使用年限要求不高。
涂料基料纯丙乳液配方

涂料基料纯丙乳液配方
纯丙乳液主要用于外墙乳胶漆,各种颜色涂料。
涂料基料纯丙乳液配方如下:
甲基丙烯酸甲酯208kg
丙烯酸丁酯178kg
甲基丙烯酸7kg
氨基丙烯酸酯7kg
阴离子型乳化剂2kg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kg
反应性乳化剂1kg
碳酸氢钠(调节剂) 1.2kg
过硫酸钾(引发剂) 2.5kg
去离子水400kg
在装有搅拌器、冷凝器、温度计的1000L搪瓷反应釜中制备乳液。
先将部分乳化剂、水、单体加入乳化器中预乳化,然后将剩余的乳化剂加入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加入预乳化单体的10%和引发剂溶液的30%进行种子聚合反应。
再将剩余的预乳化单体和引发剂溶液于3h内同时分别均匀加入反应釜中,温度控制在82~84℃。
加料完毕,保温1h。
降温至65℃加入氧化还原剂进行后消除,继续反应0.5h,最后降温至40℃以下,用分散剂AMP~95中和至pH=7~8,然后过滤,得成品。
中国新型涂料网。
丙乳液生产工艺配方

丙乳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一般原理和合成方法;2、了解目标乳合物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乳液聚合是以水为连续相(分散剂),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存在下,使聚合反应发生在由乳化剂形成的乳胶粒内部(即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作为微反应器),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方法。
目前,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乳液聚合物和聚合物乳液产品,因此乳液聚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或工作物质。
特别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乳液聚合技术已成为制备“环境友好材料”的主要方法。
在工业生产中有多种用途:(1)用乳液聚合法可大量生产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等。
(2)用乳液聚合法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树脂。
如聚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四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等。
(3)用乳液聚合生产各种用途的聚合物乳液,如各种粘合剂(聚醋酸乙烯脂乳液—白胶等)、涂料(如建筑涂料、金属涂料、木制器涂装涂料等)。
乳液聚合技术较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相比较,有许多重要特点、优点,既可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又有高的聚合反应速率。
反应体系易散热,有利于聚合反应的控制。
生产设备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大,代表了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很多场合下,聚合物乳液可直接利用。
因此,近年来乳液聚合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聚合技术上派生、发展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乳液聚合体系主要有四大组分:单体、分散介层(水)、乳化剂、引发剂,其次还有用了pH调节并改善乳液流动性的电解层,pH调节用的中和剂等。
依据反应单体与反应性质,来选用不同的乳化剂。
乳化剂是决定乳液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对反应速率、乳液粘度、胶粒尺寸等也有很主要的作用。
乳化剂的选择除单体要求的种类外,一般以体系要求的HLB 值决定其配比和用量,而且多以非离子型与离子型乳化剂复配,常用的乳化剂如下:用于乳液聚合的引发剂主要是以过氧化氢为母体的衍生物,如过硫酸铵(NH4)2S2O8、过硫酸钾K2S2O8、有机过氧化氢,对某些体系,还可采用其他热分解引发剂如芳基偶氮氨基化合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论文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 A)为软硬单体组分,加入少量的单体a-甲基丙烯酸(a- MAA),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
探讨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以及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引发剂用量及聚合工艺中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全丙乳液聚合稳定性、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研制出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当w (乳化剂)=3%,w(引发剂)=0.3%,pH在7~8左右时,涂膜的吸水率达到9%,钙离子稳定性均通过测试,全丙乳液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乳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全丙乳液的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全丙乳液DSC测试及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
各项测试表明全丙乳液贮存稳定。
关键词:全丙乳液;乳液聚合;性能测试;表征Titlep erformance and structureAbstractThe synthesis of pure acrylic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dopting methyl methacrylate(MMA)as soft components and ethyl acrylate(E A)as hard monomer components,and adding a little monomer of a-methacrylic acid(a-MAA).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soft and hard monomer , the ratio and the lever of emulsifiers,the lever of ammonia solution ,the lever of initiator and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and so on in the system on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perties and appearance of latex are disc u ssed. Then the best formulas were made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emulsion was 3%,initiatator was(0.35%),PH value was around 7~8,water absorbability reached 9%,the emulsion have excellent Ca2+ stability.The properties of pure acrylic emulsion and films are discussed.The analyzed results of F ourier T ransform I nfrared S pectroscopy (FTIR) show that th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has happened among the monomers;t he analyzed results of DSC show that the Tg of pure acrylic emulsion. All tests indicate the latexes have good stability.Keywords:pure acrylic emulsion;emulsion polymerization;test of property;characteriz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11.1 引言11.2 国内外全丙乳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21.2.1 全丙乳液聚合中微量单体的引入21.2.2 全丙乳液乳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21.2.3 全丙乳液引发体系的研究进展 41.2.4 全丙乳液粒子设计与聚合工艺进展41.3 改善全丙乳液性能的最新聚合工艺和技术61.3.1 核-壳乳液聚合61.3.2 互穿网络聚合 81.3.3 无皂乳液聚合 81.3.4 基因转移聚合 91.3.5 微乳液聚合与超微乳液聚合91.3.6 超浓乳液聚合 9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101.4.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0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10第二章实验部分112.1 实验仪器和原料112.1.1 实验仪器112.1.2 实验原料122.3.1 全丙乳液的合成122.3.2 全丙乳液的测试132.3.3 全丙乳液涂膜的测试142.3.4 全丙树脂的测试14第三章测试与分析153.1 全丙乳液合成机理153.2 对反应机理的讨论与分析163.2.1 各单体的作用163.2.2 少量乳化剂的作用163.2.3 聚合机理分析 163.3 影响因素的讨论173.3.1 乳化剂的配比及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173.3.2 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183.3.4 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193.4 全丙乳液的表征193.4.1 全丙乳液的红外谱图及分析193.4.2 全丙乳液的DSC图及分析213.5 配方确定21结论23致谢24参考文献25第一章绪论1.1 引言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如玻璃、瓷砖、溶剂型涂料)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低污染水性涂料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水性建筑涂料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但就整体而言尚不尽人意,特别是产品技术和档次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主要原因:人们的意识有待于提高;各种原料的助剂的发展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
国内目前所使用的涂料乳液主要为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和苯丙乳液[1]。
由于该共聚物中含抗老化性能较差的苯乙烯单体或含有耐水性、耐碱性不太理想的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聚合工艺及乳化剂的选择也影响涂料的质量,难以达到高耐候性和高粘着性能的要求。
以丙烯酸酯共聚弹性乳液为基础的防水涂料,因其耐酸性、耐碱性和不透水性好、低温柔韧性佳、耐候耐老化性能优异、无环境污染、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重要工业和民用高层建筑的屋面防水。
因此,全丙乳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3]。
全丙乳液是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a-甲基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的简称。
全丙乳液作为一类中间产品或原料,其用途非常广泛。
现已用作建筑涂料、防水涂料、纺织助剂(涂料印花增稠剂、静电植绒粘合剂、织物粘合、纺织经纱上浆浆料、抗缩性后整理剂、抗迁移剂、织物防水剂及涂层加工等)、皮革纸张处理剂、砂带用胶粘剂及压敏胶等。
全丙乳液克服了油性丙烯酸酯易燃、易爆、有毒、严重污染环境的缺点。
全丙乳液在国内外早已有研制和生产,但与全丙乳液的实际应用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国内的产品与国外优质产品(如BASF、Rohm & Hass、国民淀粉等公司的产品)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有最低成膜温度(MFT)偏低、乳液流变性特别是粘度不能有效地加以调节。
为了解决现有全丙乳液存在的问题、开发出性能优良的乳胶涂料用全丙乳液,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5]。
为了全面了解建筑用全丙乳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中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必要对全丙乳液进行研制。
1.2 国内外全丙乳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1.2.1 全丙乳液聚合中微量单体的引入传统的全丙乳液主要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少量丙烯酸共聚而成的[6]。
仅靠这三种单体聚合而成的纯丙乳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成膜性差、成膜温度高、涂层强度低、涂层的耐水性、耐冲刷性、耐光性差等)。
为了赋予全丙乳液更加优良的性能,可以通过共聚或共混的方式引人微量功能性单体[7]。
常被引人的单体有丙烯睛、丙烯酞胺、N- 甲基丙烯酞胺、三聚氰胺、苯酚等,利用这些微量功能单体可以对传统的纯丙乳液实施羟基、羧基、酞胺基交联等,使所研制的纯丙乳液具有优良的特殊性能,以满足其专门的应用。
陈元武等在纯丙乳液中引入功能性热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通过在成膜过程或夏季高温后形成的热交联作用,使纯丙乳液和由其制造的防水涂料的防水性能及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肖雪平在纯丙乳液中引人了功能性单体氨基丙烯酸酯,明显提高原纯丙乳液的耐水性,并明显改善水浸及其它苛刻条件下的附着力。
此外,氨基丙烯酸酯能明显降低颜填料与漆基间的作用力使乳胶漆粘度下降。
甘孟渝等在纯丙乳液中引入交联性单体丙烯酞胺、耐水性单体丙烯睛、苯酚、三聚氰胺等,并采用间歇式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纯丙乳液,可以有效地提高涂料的耐水性、耐老化性。
1.2.2 全丙乳液乳化体系的研究进展乳化剂及乳化体系对纯丙乳液的聚合和性能影响很大。
乳化剂的结构、临界束胶浓度(CMC)或用量以及初始阶段乳化剂与单体的比值对乳液的粒度及其分布、粘度和成膜温度、聚合物稳定性以及涂膜的连续性、完整性、耐水性、附着力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8,9]。
在全丙乳液聚合中单独使用非离子乳化剂,其浊点必须高于聚合温度,否则由于非离子乳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聚合温度高于其浊点时,乳化剂析出,胶束被破坏,致使反应恶化而无法进行,其用于乳液聚合时生成的聚合物乳液稳定性较差。
当单独使用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虽然转化率较高,但聚合稳定性较差;同时,阴离子乳化剂一般容易起泡,给操作带来不便。
在全丙乳液聚合中,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并用或使用由这两类乳化剂化学合成的复合乳化剂比单独使用阴离子乳化剂或非离子乳化剂所制的乳液性能优良[10]。
因为这两者合理并用或作为复合物使用,非离子乳化剂的浊点得到明显提高,可使两种乳化剂分子交替吸附在乳胶粒的表面,降低同一胶粒上离子间的静电斥力,增强乳化剂在胶粒上的吸附牢度,降低乳胶粒表面的电荷密度,使带负电的自由基更容易进人乳胶粒中,提高乳液聚合速度。
同时,当两者并用时,阴离子乳化剂吸附在聚合物颗粒表面并电离形成表面负电层,从紧密层到体系本体形成ζ电位,其静电斥力保持体系的稳定;而非离子乳化剂被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弹性界面膜,依靠这层膜来阻止胶粒的聚沉。
这两种性能完全不同的保护“屏障”,大大地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
在全丙乳液聚合中常用的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复合体。
近年来,全丙乳液聚合用新型乳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张珍英等在纯丙乳液聚合中引人含氟乳化剂C8F17SO3K(FC80),制备出含氟纯丙乳液,克服了用含氟丙烯酸醋单体制备含氟纯丙乳液制备工艺的困难和高昂的价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