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

浅析中西绘画之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两个亮丽明珠,它们在表现形式、意义传达、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浅析,探讨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

一、历史渊源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绘画传统,包括了古代艺术家们对形态的探索和对人物肖像的表现。

中方绘画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传统,包括了对山水、花鸟、人物等的表现。

两者在历史渊源上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也决定了两者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意义传达中西绘画在意义传达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强调作品的个性表达和思想内涵,艺术家们常常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肖像画,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美的理解和追求。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享受,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等元素的表现,来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

如唐代的山水画家王维,《鸟栖图》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表现形式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立体感和光影的表现,画家们常常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来打造出真实、栩栩如生的形象。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艺术的笔墨和意境,画家们常常通过墨迹的渗透和用笔的运用来展现作品的气韵和情趣。

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也体现了两者在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上的不同。

四、审美取向中西绘画在审美取向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写实性和视觉冲击力,画家们追求表现形式的真实和生动。

而中方绘画更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画家们追求通过作品表现出一种虚幻、超脱的境界。

两者在审美取向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方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意义传达、表现形式和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丰富多彩,更体现了中西方艺术家们在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上的不同。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绘画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将会进一步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发展,也将会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和享受。

西方古典绘画与中国古代国画的区别

西方古典绘画与中国古代国画的区别
中国画的写意传统包括了晋唐、宋元、明清这条历史发展的“长河”,她构成中国画传统精华的全部。如何更进一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如何完成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式与内涵的转变,如何与其它艺术一样在传统与生活、东方与西方、内容与形式、哲理思辩、审美观念及价值取向上拓展出新的表现内容与表现空间,使写意画在现代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双重观照下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二、传统中国画“写意”具有丰富的内含。
1、中国画中的墨线是与书法艺术紧密相关的。“六法”中“骨法用笔”就是传统中国画用线的总体要求。“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有着丰富内涵的笔法之线条——“气韵生动”更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并构成独具个性的画风特点。“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以及后人总结出人物画十八线描的意义,远不是技法语言所能涵盖的,更与古典西画中“面”的“缩扁”式的线有本质的区别。
现代写意画艺术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建立在扬弃旧观念,拓展新空间和表现新形式之上的,而这一切无不受到时代与社会条件的制约。具体到现代社会来说,则是受到现代意识孕育出的新现代审美观念的制约。因此,现代意识对现代写意画的影响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现代意识呢?我认为,现代意识是一种文化观念,它既是现代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这种文化精神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观照;它是运用现代文艺观念去观照民族传统而产生的新认识、新方法、新技巧。因此,现代意识体现着艺术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但也应该指出现代意识是对非现代的相对过去的意识观念而言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因为人类历史总是处在一种意识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因而现代意识也表现为一种动态,表现为从非现代向现代意识的转变与演化;表现为旧的价值观念的否定与新的价值观念的肯定与创新。现代意识不仅构成对历史的超越,也构成对当代意识发展趋向的认同。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若有永恒,为何人有限而天地独无穷,若有不朽为何心中烈火敌不过强暴的风,为何世间有一物能做到无尽永恒与不朽。

那便是艺术。

任世间万物流转,时间洗礼,她巍然不动,光芒越盛。

若谈艺术,中华传统艺术必定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不提的。

中华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的文化。

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

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

下面我们就从绘画方面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第一、社会背景与艺术思潮。

看问题要找根源。

我们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就要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思潮开始分析。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

西方古典油画的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

由于在17世纪,欧洲普遍信奉天主教,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素材也大多是源于圣经或基督故事,画法也讲究写实,客观。

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影响,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艺术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和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的特点。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世界上各个文化中,古希腊和中国艺术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那么,在
艺术领域,古希腊和中国的风格是否有异同呢?
一、绘画风格方面的异同
古希腊和中国的绘画风格有着较大的区别。

古希腊绘画注重人物形象
的表现,以强调物体的轮廓为主,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

而中国绘
画则重视画面整体的氛围和意境,尤其注重色彩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其特点在于意境深邃,自由潇洒。

二、雕塑风格方面的异同
古希腊和中国的雕塑风格也有着不同。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强调身体的
肌肉和线条,以真实展现肉体结构和姿势为主要特征。

而中国的雕塑
强调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现,例如明清时期的众神雕像,均具有非常
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三、建筑风格方面的异同
古希腊和中国建筑风格的主要区别是建筑形式。

古希腊建筑一般为三
种形式,即柱式建筑、平面构造和拱形结构。

而中国建筑则以宫殿式
和园林式为主,强调生态环保与自然相容,其中园林式建筑又以南方水乡建筑风格为代表。

综上所述,古希腊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

但是,这种不同之处并不代表了不互相借鉴、融合。

在现代艺术领域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对不同文化的艺术创新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对待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时,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借鉴和吸取优秀的作品,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古希腊和中国两种古老文化艺术的卓越之处。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古典绘画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文化背景下的古典绘画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有着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入手,探讨其中的异同之处。

就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而言,中西方在审美观念、表现手法以及题材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审美观念方面,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社会、宗教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中西方古典绘画中,西方古典绘画追求对物象的真实描绘,追求逼真、立体的效果,并在色彩运用上更加注重光影效果和明暗对比。

而中国古典绘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笔墨情致,追求在有限的线条和色彩之中表达无限的韵味。

中国古典绘画中更加强调意境的凝练和内在的审美力量。

在表现手法上,西方古典绘画善于运用透视、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三维空间,追求形式的逼真和立体感。

而中国古典绘画则善于用线条和水墨的亲密结合来表现形象的意韵和情感,通过墨韵的运用来营造意蕴丰富的画面。

在题材选择上,西方古典绘画更加开放,既有宗教题材,也有历史、神话、风景等多种题材,内容广泛丰富。

而中国古典绘画则更侧重于山水、花鸟、人物、写意等传统题材,也体现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

中西方古典绘画在审美追求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也有着相通之处。

审美是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的,中西方在审美追求上也有着一些相通之处。

在人物画方面,中西方古典绘画都追求刻画出人物的生动形象和内在精神,都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在山水画方面,中西方古典绘画都追求在静谧中体现壮美,都注重描绘自然的气象和大自然的力量。

在写意画方面,中西方古典绘画都追求在极简的线条和色彩中表现出意境的丰富和情感的深沉,都注重写意艺术的表现和内在的审美力量。

中西方古典绘画在审美追求上也有着相通之处。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西方古典绘画在审美追求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使得二者的审美追求趋于融合,有着相互借鉴与共同进步的趋势。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方绘画是世界两大文明的绘画,它们在表现手法、题材、情感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为古代艺术的精髓之一,在绘画领域中,中西方在创作思想、技法表现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从中西绘画的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及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和精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最早的绘画作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壁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绘画体系。

而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壁画和壁画。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绘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绘画的历史渊源的不同,为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和题材提供了不同的基础。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神秘、诗意和意境的营造,而西方的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的描绘和对形式的创新。

二、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绘画被认为是一种超脱现实的表现形式,它追求的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和对意境的营造。

中国绘画常常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在西方,绘画被认为是一种现实的再现,它注重对色彩、形态、光影等视觉现象的再现。

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追求,追求的是对现实的精确再现和对观念的传达。

三、题材:中西方绘画在题材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在题材选择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表达,画家一般需要通过对题材的再现和对画面的构图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情感。

而西方绘画的题材选择相对更加广泛,除了表现自然的题材外,西方绘画还会表现历史、宗教、神话等各种题材,这些题材的再现通常需要更加注重对形式和技巧的处理。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短)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短)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作者:范佳摘要:中西方古典绘画体系在形式和观念上都迥然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总有许多点能够得到交汇,最终的终极追求是殊途同归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西方古典差异联系和谐之美殊途同归中国古典绘画和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无论从创作观念、语言形式和审美趣味都无一不体现古代人的文化生存环境与审美理想,构成了东西方世界不同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发展脉络。

我们把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与中国古典绘画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在审美哲学、审美意向、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别,这是由于诸多因素所造成的。

这些看似决然不同的两种绘画形式,在其本质上,仍然有其共同与共通之处。

虽然二者的美学倾向和发展道路不同,但二者追求和谐的终极理想是一致的。

首先,我们先从艺术本体的认识上来看看两者的共同之处。

中国古典绘画与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在对艺术本体的认知上,都没有能够实现艺术的本体化。

西方古典艺术的创作观念注重“美”与“真”之间的共同点,把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看作是追求知识和真理,追求上帝的信仰的活动。

中国古典艺术的创作观念注重“美”与“善”之间的共同点,把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看作是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独善其身的内在修养之道。

两者都停留在对艺术本体认知的同一阶段之中,都属于古典绘画形式审美范畴,缺乏艺术对自身表现形式的自律性,缺乏追求艺术本体的绝对“艺术真实”的纯粹性。

其次,我们再从绘画语言特征上来看中西绘画存在着诸多的必然联系。

其一,从中西古代早期的绘画(如欧洲洞窟壁画、埃及墓室画、希腊瓶画、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砖)的画面结构处理手法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中西古代画家不以再现客观的、具体时空的眼见“真实”为绘画制作的目标,而是以显现内心的、认识中的“真实”为目的,也就是“心象经验”的形象显现。

其二,在画面空间经营处理上,西方由“平面式”逐步过渡到“立体式”的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中国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并形成了“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以“散点”透视的“心理空间”来经营画面,这都体现出两者对空间的深度理解。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与分析

西方不太讲究衣冠,西方人物 画重线条美感,及写实面貌。
中国人物画,人物通常与背景融合, 西方人物画背景通常用作衬托人 做成【天人合一】的感觉,自然现象 物之用。理形分殊,对外界事物 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变化有一种相互 刻意加工,使其更趋完美。 感通与对应的关系
欣赏
中西方画的比较
中国画
画与诗在精神上为融合,画家不仅 在诗里找题材,更以诗人写诗的手 法来绘画,以提高诗的意境。
中国绘画不西斱绘画的比较不分析
•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 技法的基础上,丌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 —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 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 料上也丌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不中国 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 一个斱向。
传定象的绘所 统光的西画谓 的源体画体的 绘照积注系“ 画射、重的西 体下质写西方 系所感实方绘 有呈和,绘画 着现空以画” 非的间透,, 常色感视简是 明彩,和称指 显效并明“区 的果要暗西别 区。求方画于 别它物法”中 。与体表。国 中在现传传 国一物统统
中国绘画不西斱绘画的比较不分析
• 中国画的题跋印章,是中国画独有的,也是区别 西洋画的最大特点。中国画善于将诗、书、画、 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 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 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
谢谢大家
下次再见
西斱绘画发展历程
西方绘画
史前 绘画
古代 绘画
中世纪 文艺复 纪绘画 复兴 绘画
17世纪 绘画
18世纪 绘画
19世纪 绘画
21世纪 绘画
史 前 绘 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
西 方古典艺术理论 中的个别 性与典 型性统一 的“ 模仿 说”
与 中国古典 艺术理论 中的个体 意志与客观规 范的统一的“ 言志
环境 与 审美 理 想 , 构 成 了东 西方 世界 不 同的艺术 审美追求和 发展脉 络。把 西方古典 主义绘 画与 中国古典 绘画进 行 比较 , 就不 难看 出两者 在审美哲 学 、
点。这 就构成 了人类艺术古典美 的历史形态。 最后 , 让我们放 眼于更 大的人类 文明发展 的角度 , 看看截
首先 , 我们 从 艺术 本体 的认 知上
来看 两者的共同之处。
中 国古典绘 画与 西方古典 主义绘
画在对 艺术本体 的认知 上 , 都 没 有实 现艺术 的本体化 。西方古典 艺术 的创
式, 在 本 质 上 仍 然 有 共 同 与 共 通 之 处 。虽然两者 的美学倾 向和发展道 路
不 同, 但两者 追 求和 谐 的终极 理 想是

画主要侧重的是审美对象 的外在形式属性 。西 方注 重“ 形式和
谐” , 而东方侧 重于“ 心理和谐” 。在 艺术创作 和欣赏 中, 西方人
致 的。
作观 念注 重“ 美” 与“ 真” , 把 艺术 的创 作和 欣 赏看 成追 求知 识 、 真理 和上 帝 信仰 的活动 。中国古典 艺术的创作观
念 注重“ 美” 与“ 善” , 把 艺术的创作和欣 赏看成传播教 化 、 塑造 人格 、 独善其身 的内在修养之道 。两者 都停 留在 对艺术本体认 知的 同一阶段 , 都属于古典 绘画形 式审美范畴 , 缺乏对 艺术 自
爱血镦 1 i 开 充
I L _ 一
■ —'




要: 中西方 古典绘 画体 系在 形式和观念上 迥然不 同 , 但 不难发现 , 尽 管它们的差异很 大 , 总有许
论西方古典 主义绘 画 中佳 关 键 悃 古 典 绘 画 西 方 古 典 主 义 绘 画 差 异 联 兼 国古典绘画的殊途同归
审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象、 表 现形 式和 表现 手 法等 方
面存 在很 多差别 , 这是 由诸 多 因素 造
成 的 。这 两 种 看 似 截 然 不 同的 绘 画 形
典 绘 画 中的“ 境 生象外 ” , 还 是 西方 古典 主 义绘 画 的“ 类 型典
型” , 都 不只是对这种 事物表 象的单纯再现和 还原。 中国古典 绘画艺术主要侧重的是审美主体 的心理体验 ; 西方古典主义绘
说” , 虽然是 以不 同的方向和 角度作 为出发点的, 但是都是在 完 善 或者 追 求一 个共 同的审 美理 想 , 这 个 共 同的 目标 就 是 “ 和 谐” 。 中国古典绘 画与西方古典 主义绘 画在 审美观 上都认 为现 实事物 的表 象不是这个 事物 的最 真实的本质 。无论是 中国古
▲ J 汜 多点能 够得到: R . _ l f - , 最终的追求是殊途同9 3 - 的。
中国古典 绘 画和西方古典 主义绘
再次, 两者有着相 同的古典 精神 , 即对“ 和谐之美 ” 理 想的
画从创 作观 念 、 语 言 形 式和 审美趣 味
上看, 无不体 现 了古代 人 的 文化 生存
术的不朽 的、 经典 的艺术形 式, 然后 中西 的古 典艺术经 历 了逐
渐 进 入 僵 化 和 程 式 化 的过 程 。 1 8 、 1 9 世 纪 东 西 方 绘 画 艺 术 在
相互借 鉴、 相 互汲取 的情 况下 , 逐 渐打破这 种僵化局 面。直 至 现 当代艺术形式 出现 , 东 西方艺术交流的频繁与广泛 的程度更
是 空 前 的。
参考文献 :
着不可 交融 , 相反 , 两者恰恰是 互补 、 相互影响和 相互促进 的。
其三 , 在形 象塑造上 , 西方《 蒙娜 丽莎》 《 米 洛斯的阿芙洛狄 忒》
外寻找纯粹 的美的本质 , 并根据这种哲 学根 性生长 出对艺术审 美 的理 解和认知。公元 1 o 世纪至 1 4 世纪 , 中西方都 出现 了古 典 艺术达 到最为辉煌的顶峰 的萌芽 , 随后都 产生 出各 自古典 艺
其次 , 从绘 画语言特征 上来看 , 中西绘 画存在诸 多的必然
联 系。
其 一, 中西古代早 期绘 画的画面结构 中存 在一个共 同点 :
中西 古代 画家不以再现客观 的眼见“ 真 实” 为绘画 目标 , 而是以 显现 内心认 识 中的“ 真 实” 为 目的 , 也就是“ 心象经验” 的形象显 现。其二, 在 画面空间处理上 , 西方 由“ 平面式” 逐步发展到“ 立 体 式” 的焦点透视 法 ; 中国经历 类似 的过程 , 形 成 了“ 高远、 深 远、 平远” 的“ 三远” 透视法 , 以散点透视 经营画面。这 体现 出中 西方古代 绘 画对 空间 的深度理 解。不 同的透 视模 式并不意味
身表现形式 的 自律 , 缺 乏追求艺术本体 的绝对“ 艺术真实” 的纯
粹性。
然不 同的东方古典艺术 与西方古典艺术。
东方和 西方这两个 巨人 , 在相 同的人类发展 的历史 时代 ,
产生 了相 同的哲 学思想 的大爆发 , 产生 了与各 自民族 文化和文 明相 适应 的哲 学思想 , 并根深 蒂固于东西 方的精神世界 , 而且 这两种哲 学思想体 系在 审美 要求上, 都是要在人 类实践活动之
主要用艺术实现对客观世界“ 形式和谐” 的把握 , 在视觉 的理 想 美形 式中寄托 主体对客观世界 的把握 。 由此, 西方古典 艺术产 生 了“ 外向” 的“ 类型典型” 美。 中国人 主要通过 艺术彰 显主体 的“ 心理和谐” , 以实现社会理想人格 的塑造和人 与大 自然的心 灵交 融。由此, 中国传统绘 画产 生了“ 内向” 的“ 境生象外” 的审 美追 求。从本 质上 看 , 中西古典 艺术都 是在诸 对 关系 中求和 谐 。这是 中西古 典美 术 思想 和古 典 审美 理 想最 共通 的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