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上第27课《张养浩曲二首》(沪教版五四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古诗词背诵篇目

胡令能《咏绣障》: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袁枚《春日偶吟》: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
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米芾《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知识精讲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一、课文助读【文题解读】选自《全元散曲》。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是题目。
潼关,于陕西省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华山。
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其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写作背景】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关中发生旱灾,为了赈济陕西饥民,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为陕西行台中丞。
本曲是作者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的情怀而作。
二、课文解析三、文章结构四、知识拓展五、课后习题《山坡羊·潼关怀古》为怀古之作,说说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答案】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六、核心命题解读1.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妙处。
【答案】“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澎湃。
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意思对即可)2.请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则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
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符合曲意即可)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中“踌躇”二字妙在何处。
【答案】“踌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此时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最常用南北曲小令谱

最常用南北曲小令谱黄溪桥主整理一.凡例曲,是要配合音乐来歌唱,是属于口头文学,故对声韵、平仄的要求,是从歌唱的需要出发的。
一般来讲,曲的每句未一字,尤其是用为韵脚的时候,其声调常是固定的,同时,曲的末句对声韵、平仄的要求也是较严格的。
不但要求分平仄,而且有时还要“平分阴阳,仄分上去”。
王力《汉语诗律学》指出:‘一般地说,曲的每句(不管它是不是末句)的末一字的声调总是固定的,尤其是当它被用为韵脚的时候’。
曲为词余,南曲更接近词,因此,创制南曲,平仄四声更为重要。
【康熙曲谱凡例】云:“谱中右旁四声,就现在本字加注。
非果字字不可易也。
然在句内入拈发调之字,断不可易。
习者审之。
”由于【康熙曲谱】所列曲调为四声谱,给今人倚曲填词不方便,除“句内入拈发调之字,断不可易。
”之外,其余谱字按【康熙词谱】体例加注。
曲之句式,对仗,曲禁,习者自审之。
南曲之入声,十分重要,它在谱中起协律和声之用,入声一般作平声,也可作去,上之声,根据入声字前、后谱字声律而定声。
句末入声为韵者,不可易也。
1.北曲谱选自唐圭章《元人小令格律》和徐沁君《元北曲简谱》,北曲小令体48支曲牌。
南曲谱选自《康熙曲谱》,南曲小令体34支。
为案头之作,非场中之作,故南曲不标板数。
2.每一曲牌,只列常用体式曲谱,每曲略加说明。
曲谱之曲文衬字用括号,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3.北曲谱声律以【中原音韵】标声为准。
南曲谱声律、韵律本应【洪武正韵】为准,但【洪武正韵】流行不广,难以找到,单曲创制也可以【中原音韵】标声。
如果南北合套就不宜了。
4.本谱字旁标四声和韵叶。
为使曲谱简明起见,设置有关符号罗列如下:○:平声。
阴平、阳平●:仄声。
含上、去、入声。
上:必上声⊥;宜上声去:必去声∠:宜去声∧:必入声。
◎:本仄可平,入声作平者,仄声"作平"者⊙:本平可仄■:本平可上□:本上可平▢:韵脚(二)目录【黄钟人月园】【黄钟红衲袄】【正宫脱布衫】【正宫小梁州】【正宫黑漆弩】【正宫醉太平】【正宫叨叨令】【正宫塞鸿秋】【仙吕醉中天】【仙吕一半儿】【仙吕后庭花】【仙吕寄生草】【南吕四块玉】【南吕金字经】【南吕骂玉郎】【南吕感皇恩】【南吕采茶歌】【中吕迎仙客】【中吕上小楼】【中吕朝天子】【中吕满庭芳】【中吕红绣鞋】【中吕普天乐】【中吕喜春来】【中吕卖花声】【中吕山坡羊】【中吕十二月】【中吕尧民歌】【越调小桃红】【越调天净沙】【越调寨儿令】【越调凭阑人】【越调黄蔷薇】【越调庆元贞】【双调沉醉东风】【双调雁儿落】【双调得胜令】【双调折桂令】【双调清江引】【双调步步娇】【双调落梅风】【双调水仙子】【双调庆东原】【双调拔不断】【双调殿前欢】【双调庆宣和】【双调碧玉箫】【商调梧叶儿】==========================================【黄钟人月园】小令用。
《张养浩和张可久》

《张养浩和张可久》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
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
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张养浩) (张可久)➢ 张养浩名句荟萃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4、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杖立去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5、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
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
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6、时一缕绿杨烟,扯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
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语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情感美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 了, 好像 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 了, 好像 着无数的街灯。街灯明星比喻多亮联想明闪现点人间 万家灯火的壮观景色。明闪 群星闪烁的姿态。现明星之多;诗人的欣喜之情。点暗示天 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
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 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 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
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 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朗读要求: 一、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
节奏不宜强,做到轻松、柔 和、舒缓。
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思考下列问题: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2. 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答: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3.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给人一 种怎样的感觉? 答: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 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4. 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 答: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5. 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知道天河在哪里? 答: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 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 6.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海雾模糊”? 答: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 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 中的神话故事。 7.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 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 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 心。 答:“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8.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 什么感情呢?
张养浩山坡羊全集9首译文

张养浩《山坡羊》译文1.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
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2.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3.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译文赏析: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
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们,生前把荣华富贵、风云庆会享受个够,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
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
那么,生前的尊贵与否,死后的衰荣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4.山坡羊·未央怀古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当年汉室三杰(张良、萧何、韩信),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
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 潼关怀古》)课件

诗歌鉴赏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 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3)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的意思是史册,该联表达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 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 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
(4)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 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 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 况的危苦
(5)“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 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其作用是 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 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 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 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 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 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 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诗歌断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问答入词 三问三答,层层深入,层层推进,表现出 词人感情的悲怆,又不失雄壮的情怀。
主旨分析
词人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触景 生情,又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 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 也流露出他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九上《诗两首自题小像》

独孤的心灵与爱的深沉——读鲁迅的《自题小像》鲁迅的作品历来就是中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鲁迅越来越多的课本选入中学教材。
《自题小像》这篇书写鲁迅毕生誓言的小诗也进入中学课堂。
从各类教参的指导来看,它们在把这首小诗理解为鲁迅爱憎分明,献身祖国的精神写照的同时,也把这首诗和鲁迅表达与婚姻的不满结合起来,说鲁迅是在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和人们的愚昧。
我感觉这样说也不是解释不清楚,按照鲁迅的婚姻来讲,这首诗正是鲁迅和朱安订婚后写作的。
可我认为这样说还是有点偏颇,我们为什么总是把鲁迅的作品和批判封建社会结合起来呢?总结鲁迅作品时总喜欢加上一句,批判了……,就像对这首小诗的解读,这本来就是鲁迅面对风雨飘摇的祖国,内心激起无限的痛苦和发誓为拯救祖国写下的诗篇,我们为什么把这种解读和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结合起来呢?《自题小像》本诗作于1903年。
鲁迅最早将本诗写赠给许寿裳。
许寿裳在《怀旧》中说:“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
”既然这首诗是赠给许寿裳的,我们看一下许寿裳对这首诗是怎样解释的。
许寿裳在1936年12月写的《怀旧》中,说《自题小像》是:“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
”1944年的《〈鲁迅旧体诗集〉跋》中,许寿裳的说法是:“首句之神矢,盖借用罗马神话爱神之故事,即异域典故。
全首写留学异邦所受刺激之深,遥望故国风雨飘摇之感,以及同胞如醉,不胜寂寞之感,末句则直抒怀抱,是其毕生实践之誓言。
”从许寿裳这两处的解释,我们没读出鲁迅写这首诗是批判封建婚姻制度和自己不幸的婚姻的,而是鲁迅自己的奋斗誓言。
教参在把这首诗分句解读时,在解释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质统治和精神统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后面对这首诗的新解中,把这首诗直接放在鲁迅“婚姻说”的基础上进行解读。
我认为这样的解读可以接受,但对这首诗更为合理的解读应该是许寿裳所说的那样是鲁迅毕生实践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