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提高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控制内部风险的一种制度和措施。

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并承担起相应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目前,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组织结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不同企业制度设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比如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流程等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的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研究了内部控制风险的度量和评估方法,为企业提供了更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其次,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文献综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等方面。

研究者还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和方法,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以帮助企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最后,一些研究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相关性研究。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而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企业实现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1. 引言1.1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意义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是当代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环境及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体现了企业对整体社会的承诺和担当。

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程序,旨在保障企业运作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合规性。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支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规范管理行为,减少风险和避免损失,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意义还在于提升企业价值观和管理水平。

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够建立起诚信、责任和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而内部控制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绩效,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2 研究背景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企业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实践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内部控制机制来确保其执行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探讨。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管理的深入发展,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为企业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着重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文献综述引言随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其社会责任履行。

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更需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保障其质量。

本文将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探究这一重要问题。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概念和特点内部控制是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制订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其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内部控制质量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它可以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来进行评估。

上市公司由于其规模较大、资金较为充裕,内部控制质量对其来说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特点有稳定性高、相对完善等特点。

1. 社会责任履行需要依托良好的内部控制从理论上来看,一个企业要能够有效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必须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

只有在内部控制严谨、完善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保障其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确保员工权益和社会环境保护。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防范各类风险,保障其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从而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2. 内部控制质量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路径研究显示,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1)风险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

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企业更容易开展社会责任履行活动。

(2)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有重要影响。

充分、准确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业务流程: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企业的业务流程规范、有效,有利于企业完善相关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流程和措施。

3. 实证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积极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内部控制则是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

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文将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现代企业经营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社会及利益相关方等各方面的责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企业的行为与决策已经深度影响了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对内部各种资源和活动进行审核、监督和管理的一种组织安排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企业的资产,促进合法合规的经营,保障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有责任减少排放、节约能源,内部控制可以有利于监督和推动企业的环保行为。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经营风险、环境风险等。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降低企业的责任风险。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增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这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规范合法地履行社会责任。

只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得好,才能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更具可信度。

企业社会责任也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社会责任报告等工作,这就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指企业在经济运营的承担起对员工、社会、环境等责任,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和实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通过规章制度、监督机制等手段,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有效高效进行的管理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两大重要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内部控制的支持。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而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明确管理方针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框架内进行。

只有具备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员工权益,保护环境,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相互促进。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度,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内部控制则可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加强管理,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利益。

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融合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内化于企业制度和文化之中,使企业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符合道德与伦理要求的行为,更是企业利益、员工权益、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体现。

公司领导应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从管理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出发,将社会责任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中去。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其社会义务的行为。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步骤、措施、制度、方法、流程,旨在保证组织达成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对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风险的有效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密不可分。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只有在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社会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内部控制才有意义。

因此,企业必须从根本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可视为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组织达成经营目标,企业社会责任则是企业必须达成的一种目标。

只有在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真正达成其目标。

一、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思想、流程和机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信息系统和管理流程等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稳定地开展。

企业社会责任则要求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合法、诚信和公正的理念为指导,并且应根据不同岗位及任务的性质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机制。

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保证。

企业必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包含了规章制度、内控流程、管理监督等许多方面,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单靠企业自身的监督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企业还需要在其内部控制制度中注入社会责任元素,做到诚信、公正、合法,以达到对社会的信赖,同一时间也可以借此提升企业自身无形资产,提高企业公信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依托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通过透明、公正的流程,来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为员工的工作、消费者的消费、股东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为征纳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经济上有力的支持。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内部控制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企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社会义务,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并最终取得共赢局面。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尽力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要关注企业自身利益,还要关注社会与环境的利益。

企业通过实践社会责任,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
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

同时,内部控制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环,是针
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规范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减少成本,从
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两个重要方面。


企业经营中,通过实现社会责任,企业可以降低内部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提高企业
社会责任的同时,内部控制也应得到加强,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减少企
业经营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为保障自身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采取
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的手段。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以制度化、信息化、
合规化为主要原则,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系统,方便企
业实现经济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切实遵守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管理,
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是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注重为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
益做出贡献,在管理和经营中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一直都是企业运营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和承诺的体现,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在运营中保障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措施。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均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经济方面,企业应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以及维护供应链的良好关系。

在环境方面,企业需要注重节能减排,控制废气废水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并推动绿色发展。

在社会方面,企业应该关注社区的发展,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关爱员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则是指在企业运营中,为达到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维护企业的声誉。

内部控制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监督、风险控制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以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合规性,并有效避免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

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是相互关联的。

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应该在实践中把握好社会和经济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同时,企业应该把握好内部控制和经营的关系,深入推动内部控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实际的保障。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企业应该在实践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和执行力度,以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作者:李元霞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0期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内部控制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的失效往往导致社会责任意识的缺乏。

然而,由于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因素及实现机理的研究较为匮乏,大大阻碍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

据此,通过对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以期能够发现此领域的研究趋势,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社会责任;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30.0691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1.1 内部控制目标现代内部控制最早源于19世纪初,此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不断向外拓展和向内延伸。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目标的表述,从最初的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目标的经济性、合规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到风险管理框架。

虽然COSO框架提出的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得到各方的广泛认同,但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内部控制观认为,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目标却有可能会损害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0世纪末,国内学术界开始着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

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目标规定如下: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后来,由于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也开始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李永峰(2008)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在人本控制理念的基础上,扩展到文化道德等自律管理。

赵爽(2013)认为,内部控制应考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创造,也应考虑企业利益的合理分配,以确保企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中稳步发展。

1.2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现有的关于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文献颇多,Krishnan(2005)认为较之于小规模公司,规模大的公司往往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更为健全。

Abbott et al.(2007)和Doyle et al.(2007)的研究都认为公司治理是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刘进、池趁芳(2016)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得出:高管团队规模、薪酬规模、持股比例等因素会正向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谢竹云等(2017)则认为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持股比例将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而董事长与CEO兩职合一则会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带来负面效应。

廖方楠等(2018)研究发现:高管从军经历能显著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而且离军区越近、转业到企业和具有MBA特征的从军经历会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

马影等(2019)研究发现,大股东人数、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之间股权偏差程度是影响内部控制质量的几个因素,前两者与内部控制质量成正相关关系,第三者与之呈负相关关系。

另外,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也能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

王海林、张爱玲(2019)的研究认为较高的客户集中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内部控制所起到的作用,继而使得其更有可能出现内部控制重大或重要缺陷。

1.3 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中,Ge & Mcvay(2005)认为,公司规模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关系。

Rezaee(2006)的观点是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反地,Piotroski(2008)的研究结论却认为,实施内部控制将降低企业价值。

Carter et al.(2009)研究得出企业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同内部控制存在明显关联。

国内近几年的研究中,张传财、陈汉文(2017)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越高,对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影(2017)研究得出,企业债务资本成本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而明显降低。

庞卫宏等(2017)认为,企业的业绩波动会随着其内部控制的增强得以显著降低,而降低波动的效果又明显受到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影响。

黄政等(2017)的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提升与内部控制质量成正比。

管考磊、汤晟(2018)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则企业的运营效率也越高,并且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普遍。

江其玟、褚扬(2018)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得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其财务绩效。

王茂林、黄京菁(2018)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水平越高,对企业税收策略的完善和改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陈汉文、黄轩昊(2019)的观点是:内部控制水平越高,越能提升企业价值,并且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薪酬激励效率来实现的。

马永强、路媛媛(2019)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有效的正向影响,尤其是非国有、规模较大或研发强度较低的企业,其创新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

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2.1 社会责任本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SR)”,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克拉克于1916年首次提出来的。

部分学者从传统的“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其利益,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应该在企业负责的范畴之内。

然而,也有大量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种类型,即强制责任和自愿责任,前者应该是社会责任最基本层面的要求,而后者则更为灵活,它所对应的社会责任取决于企业的意愿,具体有战略责任和慈善责任(Jamali,2007年)。

一般来说,随着社会对企业要求的逐渐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备受关注,甚至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判断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之一。

也有学者认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可以根据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角度而有所不同。

企业的性质与政府组织和慈善机构不同,所以它不需要对整个社会或组织负责,只需要对其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负责(Clarkson,1995)。

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均衡关系;二是与这种关系相匹配的企业治理权限的配置。

企业只有在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合理配置治理权限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2.2 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要想企业积极主动地去履行社会责任,良好的控制环境十分关键,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Halebian & Finkelstein,1993)。

当董事会治理薄弱时,利益相关者更有可能会影响公司履责情况,因为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参与程度往往比董事会和投资者要高出许多(Jo et al.,2015)。

常金晓(2017)研究发现:CEO学历、性别和职能背景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CEO任期、年龄和自主权的作用却不明显。

杨云超(2018)研究指出: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与企业社会责任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而高管团队中女性比例越高、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政治关联这种政企联系越大,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并且政治关联层级越高,这一效果越好。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政治关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更为明显。

何丹等(2018)实证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水平会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而提高。

李蕊(2019)的研究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规模大小、财务风险水平、成长性、独立董事比例与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显著正相关。

杜世风等(2019)的研究结果认为:公司业绩、公司规模和国有产权是影响上市公司精准扶贫行为的三个要素,精准扶贫开展的容易程度和投入大小,会随着公司业绩、规模、国有程度作正比例变动。

2.3 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孔东民、林之阳(2018)认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会负向影响其未来的股票收益率。

王晓颖等(2018)研究指出,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随着社会责任履行程度的越高而增多,而对于重污染行业,以及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而言,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黄晗(2018)提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沟通效应”,即通过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达到减少盈余管理、降低股价暴跌风险的目的。

耿云江、常金晓(2018)研究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价值的高低;而履行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更多的媒体关注度,并且,企业社会责任是完全通过媒体关注来对企业价值起作用的。

李新丽、万寿义(2019)的研究结果指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提升股价同步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一关系会受到分析师关注的正向调节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负向调节。

3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将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起来的文献有增加的趋势。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中,既有规范研究,也有实证研究。

在研究内容方面,前者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的构建,后者既包含单向研究,也包含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3.1 国外研究现状Simpson et al.(2014)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搜集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相关数据,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相关执行机构能够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而且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为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的相关控制活动,也是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方面。

Young、Yura和yun-Dong(2017)以KLD评级机构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标准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衡量,基于《SOX法案》404条款,得出社会责任与内控缺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在那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好的公司,其内部控制通常不会出现较大问题,相反地,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欠佳的公司,内部控制通常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

Orhan和Graham(2017)研究发现,公司的利益相关群体在作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策时,会将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以及向外界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之一。

利益群体更愿意将所持有资本投向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并且企业发布经第三方审核的社会责任报告能够通过“光环效应”持续正向影响公司的财务业绩。

Duthler、Ganga(2018)基于516份有效的调查报告,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沟通要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沟通能对社会责任产生正向影响,加强内部沟通能够推进社会责任意识的传播,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大多是通过实证分析,运用对大量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试图去揭示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1)内部控制可以助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斷健全和内部控制的持续完善,能够为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义务提供重要的保障。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同时考虑相关者的权益,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与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密不可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