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第6章第4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第6章第4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课件 (共36张PPT)

正阳门 城楼
故宫博物馆
天安门
毛泽东 纪念堂
革命博物馆
正阳门 箭楼
(点击图片可出示相应地名)
1、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 境;
2、理解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 国际交往中心的意义。
说说你心目中的北京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首都北京”的符号
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广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欣赏图片
八达岭长城
创设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 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学生:北京 教师:说到北京,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可能你 曾经到过北京,即使没有到过,通过各种媒体 你对北京也会有一定了解,请谈一谈你心中的 北京。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于北京大家都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认 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对这个城市进行更深入的 了解。
6、北京所属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别是( A) A.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B.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C.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D.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7.北京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 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这说明北京
市的城市职能之一是全国的( C )
A.军事中心
B.经济中心
C.政治中心
1.“古城北京”的符号—
故宫
四合院
2.“现代北京”的符号——
鸟巢 水立方
二、概况:
(点击可放大)
面积与人口
1.68万平方千米 1961.9万人(2010年)
地理位置
经纬:40ºN, 116ºE 海陆:华北平原西北角, 西面和北面靠山,东南临 渤海 相对:东南临天津,三面 被河北包围
P3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将来进展方向。

3.把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班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当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同学把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把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同学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生疏,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将来进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看、启发式叙述、同学活动、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呈现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知同学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憧憬。

老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憧憬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同学观看图片,说出感受激发爱好、培育情感,导入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与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3.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挑战,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感受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评价。

四、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搜集、整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调查班内去过和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各有多少。

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注:认读包括两部分,学生认读和教师解读。

教师要强调,学习目标包括方法思路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

以自然环境特点为例,“自然环境特点”为内容目标,“运用政区图、地形图等资料探究总结”为方法思路目标。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

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

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考点一】政治文化中心
(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太行山)和北面(燕山)背靠群山。

东临天津市,其他三面与河北省相邻。

3、交通位置:京杭运河起点,向南——进入华北平原,向东——可到渤海,出山海关到东
北平原,向西北——出居庸关到内蒙古高原,向西进入黄土高原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河流:受地势影响,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3、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温度带),半湿润区(干湿区)
(三)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四)雄安新区选址条件:
1、离北京市、天津市近,交通便利
2、靠近水源地(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
3、发展空间大
【考点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
天坛、明十三陵等。

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现代化大都市
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①重点功能区建设,如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②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还是
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③注重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共24张PPT)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共24张PPT)
• A.全部拆除 •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zxxkw
• 14、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并飞速发展 是因为该地区是我国(B )
• A.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 B.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 C.交通运输最便利的地区 • D.自然环境最优美的地区
zxxkw zxxkw
• 7、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 的是(B )
•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 B.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
中心城市 •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
交往城市 • D.北京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zxxkw
• 8、下列属于北京历史名胜的是( D)
• D.调整产业结构
• 17、下列节日中,天安门广场升旗最早的是( )
• A.B妇女节
B.儿童节
• C.国庆节
D.劳动节
• ①明清故宫 ②八达岭长城 ③周口店北京猿 人遗址 ④北京胡同 ⑤中华世纪坛 ⑥香山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zxxkw
9、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D候冬冷夏热,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
候 • B.纬度位置大致位于116°E、40°S • C.由于北京处于干旱地带,无河流流经 • D.北京市处在华北平原北部,北面、西面
zxxkw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zxxkw
1、地理位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相邻的省市(简称)
2.地形地势
位于华北平 原的北部边 缘,西面和 北面背靠群 山, 地势由西北 高向东南倾 斜。
zxxk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自主学习: 合作与交流: 书写: 综合:
①平顶屋 ④四合院
②古镇
③碉楼
5. 第 29 界奥运会主会场是北京鸟巢—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说明北京具有哪种城市职 能 A、政治中心 B、交通中心 C、 文化中心 D、军事中心 6、为保护和改善首都的城市环境北京在城市布局方面采取的主要 施: A 扩大城市范围 B 所有工业迁出市区 C 在远郊区发展 卫星城 D、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5 分) 材料一: 2014 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 如何 破解“十面霾伏” ,消除百姓“心肺之患”等热点问题备受 关注。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 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 PM2.5(空气动力 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 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 材料二:北京市近两周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 (1)从材料一中可知,雾霾的主要来源有 。 (2)从材料二中可知,北京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 天是 。 (3)雾霾天气发生时,下列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A.外出时带口罩 B.尽量减少户外 活动 C.尽量少开窗 D.外出时打遮阳伞 五、小组内合作交流 六、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
课 题 第五章 刘志敏 北京 级部审核 课 型 审核人 教师寄语 学习目标
导学稿
执笔人 第 周第 刘志敏 导学稿 学习时间
预习展示课
理解并不等于已知,记住并不等于知识,学习必须进行思考 1. 使学生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 然地理差异。 (重难点) 。3.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2、民居最能够直接地体现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下列民居与所在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A.①—青藏地区 B.②——南方地区 C.③——北方地区 D.④——西北地区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各具特色,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B.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 D.青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4、下图中能够反映北京市气候特征的是 ( )
一、认定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感知
(一)基础知识梳理(1.2 号同学独立完成,3.4 号同学可适当看书)
1.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位于 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 。 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 、 、 中心。★★ 3.阅读 35 页图形,回答北京的地势特点: 河流流向 。 北京属于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 。 二、合作研讨(解决不了的问题,组内合作交流) 4、列举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 5.学习 39-41 页,北京的交通具有怎样的特点。★★★★ 6、北京城市的建设方向是什么?★★★★ 7、北京的首钢搬迁对北京的环境保护有哪些积极影响? 三、整理归纳,知识内化(结合所学,构建知识体系) 四、当堂反馈 1、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四大区域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 C ____ (2)C 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D 地区 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 (3)甲与乙比较, 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甲与丙比较, 年降水量 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4)区域 B 和 C 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_,A 和 B 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5)你所在学校属 ___ (区域),该地区的耕 地类型是 。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据此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