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教案

合集下载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一)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设计(一)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教学设计(一)Teaching design for citizens to enjoy political freedom according to law (1)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教学设计(一)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六项基本政治权利。

能力目标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正确理解和划清六项政治自由权利和滥用这些政治自由权利的界限。

思想觉悟目标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和权利的基础上能正确行使这些自由和权利,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复习提问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课的纲目,由一位同学回答(设此问的目的:帮助学生回忆起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政治权利的基本框架。

)2.为什么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管理国家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3.在我国什么人具有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4.行使选举权利的法律程序是什么?(设2、3、4题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二框题的内容。

二、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板书)请同学读框题旁边自然段的内容。

思考:我国宪法规定的六项政治自由权利是什么?它们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同学回答,教师归纳。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我国宪法确认和保护的这六项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权利观念,但对于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以及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概念和原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依法行使权利的含义和原则。

2.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素材。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公民责任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行使权利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在行使权利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强调依法行使权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我国法律体系下,公民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明白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法律规定。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具体表现和原则。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权威依据。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引导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总结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和原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原则,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案例,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3.1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不深,容易在行使权利时忽视义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

2.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情况。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准备相关道具和材料。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图片内容分别为: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的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需要注意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公民行使权利的情况。

提问:案例中的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利的?他们在行使权利时是否遵守了法律规定?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

每组设计一个情景,模拟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场景。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公民权利及其行使。

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在行使权利时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公民权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滥用权利、忽视义务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教育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及其行使范围;2.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权利的认识及其行使范围;2.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实践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提高法治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3.准备讨论题目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案例,案例中的人物在行使权利时出现了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操练(15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选取一个案例进行模拟表演,展示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过程。

其他小组观看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针对操练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明确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要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课《 公民权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课《 公民权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课《公民权利》一. 教材分析《公民权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公民权利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权利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2.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3.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2.案例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权利?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公民权利?2.呈现(10分钟)呈现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进行讨论:案例中的人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的?他们正确地行使了权利吗?为什么?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正确行使权利的场景,并进行表演。

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查找一个关于公民权利的实例,并分析这个实例中的人是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的,他们正确地行使了权利吗?为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小结,强调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二课时《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行使权利时,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而出现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民权利,明确行使权利的界限,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2.引导学生明确正确行使权利的界限;3.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能力;4.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公民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以及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确行使权利的界限,避免滥用权利。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正确行使方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行使权利的界限。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教学内容。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行使权利的正确与否,引导学生明确正确行使权利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并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以及行使权利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发表言论内容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不受非法干涉,发言者不应由于某种言论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这正是言论自由的本质含义。
提问:为什么我们认为③、⑥两种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呢?言论自由不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吗?
生答: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它以不损害国家、社会、个人合法利益为前提,如果滥用言论自由损害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因此言论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自由。
提问:哪些法律对滥用言论自由行为做出处罚规定?
生答: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
公民行使自由权利,好比打篮球,在规则范围内,你可以随意运球、传球、投篮,一旦你犯规,就要受到相应处罚。
小活动:你曾经发表过哪些方面的言论?哪一次获得的掌声最热烈?
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品。
甲:哎,你在看什么书,看得这么入迷?
提问:上述图片显示,公民在依法行使哪项政治自由?
生答: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集会、游行、示威,比较他们的异同。
集会游行示威
不同点
(表达方式、场所)聚集在一定场所,露天或室外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进行在露天公共场所或公共道路上集会、游行、静坐
共同点若干人共同表达意愿
提问:保障公民这三项政治自由权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乙:最新版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买了好长时间才买到的,好多同学等着看呢。
甲:这书是挺好看的,就是错别字太多了,你从哪儿买的?
乙:自由市场的一个书摊上。
甲:肯定是盗版书,走,我们去找书摊老板。
提问:金庸先生出了《射雕英雄传》等武侠小说,这体现了公民的哪项政治自由?
生答:出版自由。
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出版自由?
生答:公民以出版物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提问:如果甲乙两同学找书摊老板理论仍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
生答:可向有关部门举报,盗版书摊会被查封,老板会被抓。
阅读课文,回答:国家采取何种手段来保护公民的出版自由权利?
生答:从法制建设来保障,有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在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出版事业。

A.属于个人行为,不受约束B.触犯了法律,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C.体现了公民的言论自由D.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B
分析:题目考查学生对言论自由的正确理解。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其中,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其他公民的人格。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的言论,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因此,选项A、C、D是错误的,B为正确选项。
提问:学习至此,请你来概括公民应如何享有这六项政治自由吧。
生答:依法享有。
学生做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1.选择题
王某与前妻李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后,看到李某又结识了新的男友,遂怀恨在心。他采取在李某单位门前贴小字报、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辱骂李某等方式对前妻进行羞辱,致使李某终日神情恍惚、欲寻短见。王某的行为(
生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提问:应如何看待法轮功分子在北京、天津等城市聚众静坐、冲击党政国家机关的行为?
生答:他们怀着不可告人的企图进行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设问:你参加过的集会有哪些?参加过游行示威吗?你知道要组织集会、游行示威的基本步骤吗?我们一起来看有关法律规定。
投影:①向县市公安局申请。②申请书上写明游行、示威的路线、负责人姓名以及标语口号、人数、起止时间、地点等。③批准后方可进行活动。
福清市中学教案本
教师
学科
思想政治
年段
初二
课题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六项基本政治权利。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正确理解和划清六项政治自由权利和滥用这些政治自由权利的界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和权利的基础上能正确行使这些自由和权利,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②小明和爸爸讨论中国“入世”一年的得与失
③李某不满领导因其旷工扣发奖金,在厂前贴小字报辱骂有关领导
④杨某向同学们讲述参加赴英夏令营的见闻
⑤研究生陈某在杂志上发表与导师观点不一致的学术论文
⑥法轮功分子在互联网上传播诋毁中国政府的言论
阅读教材关于言论自由的含义、范围后讨论:上述情境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吗?为什么?
我国宪法确认和保护这些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它的重要地位?
生答: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
作为公民应如何享有这些政治自由权利呢?我们先来看“言论自由”。
设置情境:
①学生张某在校团委组织的“放飞青春”演讲比赛中发表演讲
这是实现公民出版自由的两个条件。
观看录像片段:公安部门在扫黄打非行动中集中销毁盗版光盘、书籍
提问:国家为什么对非法出版物采取这些手段?
生答:因为它毒害人们的思想,引发违法犯罪
提问:上述事例告诉我们,公民应如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呢?
生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不得违法。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结社自由
阅读教材结社自由的含义,回答:要结社应具备几个条件?
生答:3个。①有一定宗旨;②依照法定程序;③具有持续性
请你判断,下列哪些社会团体受法律的保护?
①共青团②九三学社③法轮功组织④妇联 ⑤北京市信鸽协会⑥四同学组织的“忠义会”⑦学校组织的文学社
提问:“忠义会”为什么不受法律保护?应对此采取什么措施?
生答:为了哥们义气组织在一起,他们的行为可能会给会带来不良后果,属于非法组织,应予以解散。
提问: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取缔法轮功组织?
生答:法轮功组织是不法分子非法组织的邪教组织,它不但不符合结社的法律要求,而且给广大的人民、众多的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而我国法律予以坚决的打击。
实物图片:
各界人士在南京集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6周年
清华大学生抗议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
民众游行示威谴责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
教学重点
言论自由
教学难点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
教学步骤
(体现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计、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作业布置和预习等)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布置3位同学《今日说法》,教师点评。
学习过程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